有人说,农村低保户滋生了一批懒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竹篱茆舍墨客


事实正是如此。我记得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政府都一直在扶贫。地方上各单位都有定向扶贫任务,但是,年年扶贫年年依旧贫困。这些人已经很理直气壮的等待扶贫救困。压根儿不打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最搞笑的是,今年送去的大衣,棉被,书籍,课本,山羊,猪仔,扶贫队伍前脚走,后脚就把衣物拿出去换酒喝,山羊,猪仔杀来吃了,书籍课本用来卷毛烟抽了,擦屁股了。明年再去,依然是衣不遮体,食不果腹,饥寒交迫的。你说,这样的贫怎么扶?别不信,我说的绝对是真实的。听亲历者讲述时,我才二十多岁,现在我已经六十五了,那些地方依然贫穷落后。十多年前,我们当年下乡插队的知青结伴去农村看看走走,一进村子,一帮小孩子跟在后面乱叫,‘’扶贫的又来了‘’。那兴高采烈的样子让人特别不是滋味。


猫哥162604536


这点我深有体会,确实存在低保养了一群懒汉的现象!我是第一书记,上个月,镇上安排村与村之间交叉检查,我去了我负责的那个村旁边的一个村的易地搬迁点了解情况。那个易地搬迁点共8户人,家家是贫困户,家家吃低保,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其中有两户,确实是太懒了!其中一家共3口人,户主70多岁,精神状态很好,有劳动力;户主的老婆,瘫痪;户主的儿子40岁,四肢健全,有劳动力。入户当天户主不在家,出去街上坐茶馆去了,只有儿子和妈妈在家。经了解他儿子现在没有工作,土地也全部租出去了,每天就负责在家照顾他妈妈!问他有没有出去工作的意愿,他不愿意,也不打算出去工作,不想去上班,也没有任何发展计划,理由就是他要照顾他妈妈。实际上,他父亲是可以照顾他妈妈,他完全可以在家附近找一个工作,可是他就是不愿意,他父亲还天天上街打牌,小日子过得潇洒得很!我问儿子,如果他不工作,生活来源呢?他笑着说,我有低保呀!

后来我向那个村的村主任、书记、以及第一书记了解了情况,他们也是想尽办法在帮他们发展产业、帮他儿子找工作,而且工作就在他们家门口,都被拒绝了,不愿意发展产业,不愿意外出务工,就愿意靠着那点低保勉强过日子。我们当地种茶比较多,春茶时期家家户户都忙着采茶,就是手脚慢一点的,一天最少也是100块左右的收入。他们家的土地还算比较多的,觉得麻烦,都租出去了。这种人,太难扶!

我记得去走访那天,路上遇到一个采茶的老奶奶,差不多也是70岁的样子,也是和那个贫困户同村的。那个老奶奶说她也命苦,大儿子死了,小儿子也没有结婚,她家条件也不好,没有享受到国家政策,但是她不抱怨,她说自己年纪大了能做一点是一点,每天采点茶叶,最少也是七八十块,多的时候差不多200块,收入还是不错的!

我喜欢老奶奶乐观、积极的心态,如果每个贫困户的心态都跟这个老奶奶一样,相信全国的扶贫工作都会更容易得多。


墨诗88801156


这个滋生的不止懒汉,还有一些忘恩负义的东西,我们村有一家4口,老两口58了,没什么挣钱能力,男的早些年在工地干活摔的右腿膝盖粉碎,然后花掉了家里所有积蓄,女的是个外乡来的(据说是流浪到我们村的),智力上有点欠缺,但不耽误正常生活,说到这就来气由于他们家家境确实不太好,村里的干部就给他们两口子申请了低保户,每个月有600多块钱,可这个男的每天烟不离手,酒不离口,成了村里的“大酒蒙子”,因为他还有能活动的能力,村里给他联系了在家能做的工作,编竹椅子,其实也不是什么技术活,但他不但不珍惜,还去村里闹,说村里人瞧不起他,他活不下去了,村干部们实在没办法,就只能任由他了,这种人真的应该直接断了粮,看他还敢不敢如此堕落了。



乡村小龙人


这话说的没毛病,我们邻村有一个人,家中三个儿子,老婆五口人,这人五十几就懒的睡下不干,在大家都交公粮的时候,他就不交还说给他分的地不好。村社干部拿他没办法,集累多年后也就不了了之。他懒的睡下不去上厕所,随手拿起啥往里就尿,他老婆说有一次尿到她鞋子里面了,还经常打老婆打儿子,没办法三个儿子都出门谋生,小儿子还患类风湿什么病走路靠爬行,老婆也无法生活跟儿子在外漂泊谋生,给三个儿子一个都没找媳妇,这娘儿仨一走,那人变卖了家中的一切,任他挥霍,由于他小儿子原因,村里给评了低保,整天什么活也不干就靠低保生存。还今天这不合适找村干部,明天那不合适找乡政府,那牛毕气就象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象给国家活着一样。论说话吗一般人三个也说不过他一个,可懒的真可谓鸭子死了顺墙立……


小草100399261


有人说,农村低保又滋生了一批懒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对于农村低保滋生一批懒汉的说法我是赞成的。我长期在基层工作,对基层民情非常了解,有些贫困家庭享受低保情有可原,如因病,因残等;但有些人享受低保,尤其是一些懒汉,让你觉可恶至极。



就拿我们村的一户懒汉低保户来说,他家有三个低保,而他家实际就两口人,他和儿子两人。这个低保的由来我说一下,当时他有一个当兵的弟弟,复员后在县城里安排了工作,后来检查出了不好的病,在县医疗住院几天后去逝了,他的妈妈丧子心切,于是和县医院讨要说法,几天后也病倒了,没多久也过逝了。最终县医院和县民政部门出面调解,给了他家三个低保,事情算是解决了。这个人原本还可以,一年种些地、务点零工,但自从有了三个低保后就变懒了,不种地,也不去务工,生活来源彻底以低保为主。他的儿子上了大学,每年的学费及开支得一万多,他拿不出来,一到儿子开学的时候就知道和他的姐妹们要钱,姐妹们都躲得十里外,不愿和他来往。很多的村民说如果没有低保,他也许不会变得这么懒惰。


上面的这个例子只是一个缩影。像类似的低保滋生懒汉的情况,在农村真的不少,尤其是现在农村低保全面上调,人均达到3千左右。3千多对于农村人来说,也算笔不少的收入,对于那些好吃懒做的人,可能就觉得只要自己够吃够喝就行。有了这种思想,他们就不再自谋出路,自力更生,变成了以低保金为生的彻彻底底的懒汉。

对于低保滋生懒汉的情况,国家民政部门已经出台相关政策,对于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拒绝劳动或者拒绝有关部门介绍的工作,民政部门将取消其低保资格。低保将懒人排除在外,也是为了保证低保能够得到合理利用,有效发放。


我是【村官阿丽】头条号三农领域创作者、基层一线扶贫人员,我希望与大家一起交流三农问题,探讨扶贫新策,欢迎大家的关注!


村官阿丽


有这样的事情,我们这里大部分都是干部亲戚朋友,也有一些和干部关系不错的人,整天都是,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人是不干活了,他说要是干活了全家人就没有低保了,赌场,游乐场都是他们的身影,我们村的赌场里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人,有一次我在赌场外面碰见了一个亲戚(退休工人)她说,我进去看了看,挺热闹的,基本上都是吃低保的人啊,我说是啊!穷人吃不上低保,只能干活了,这些人有背景,不用工作,也不打工,有国家养着比啥都强,一旦断了可了不得,上次去掉了几家(有车有房有钱)他们组团去镇上大闹了几天,后来又给吃上了。(国家的政策成就了这些有钱有势的人了)


蔡兴国sw


关注【乡村关中】分享新锐思想,解答实事求是,评论有理有据。洞察社会万象,打开脑洞天窗,开启新生思维。

以前,农村生活物质条件很差,但是贫富差距并不是很严重,好多人都在为生计奔波发愁,通过做苦力,做小生意,种地等维持生计,大多数的农村人都是勤劳质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做着辛苦的工作,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我是【乡村关中】,职业农民,农技从业者,“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后来经济开放了,越来越多农村人勇敢的走出了农村进城务工,生活水平逐渐好转,一些无法脱身的农民还在农村一边种地一边打短工或做生意维持生计,还有一些人因病,因残,因穷整天在村子里游游转转,无所事事,日子越过越穷。当扶贫政策出现之后,这些人便成了精准扶贫对象候选人。有人说,是农村低保户滋生了一批懒汉,作为“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对此问题认为有些贫困户的根本原因在于懒,扶贫时对这些贫困户进行救助本是好事,但是对扶贫对象因贫救懒,只会让贫困户越救越懒,越救越穷,具体分析如下:

一,扶贫评定标准有局限性。

目前扶贫评定的标准是固定的,以经济作为考量标准,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穷致贫等都被纳入主要考核的范围内。但是在评定中除了硬性指标考核之外,无法判定被评选为贫困户的人员和家庭成员是否存在因懒致贫的本质。所以,扶贫评定标准上的局限性很可能会让那些因懒致贫的人混入其中,获得扶贫名额。

二,扶贫评选村民没有投票表决。

扶贫名额评定之后,虽然有公示期,但是对于大多数村民而言,一方面由于此类消息传递较慢,一般都是等到扶贫名额公示期结束后村民才知道谁是扶贫对象。另一方面,由于村民即使对评定名额有异议,大多也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私下议论,不会为了与自己利益不大的事情去得罪人。因为村民对扶贫评选没有投票表决权,因此,贫困户中即使有懒汉也会很顺利享受相应补助。

三,定期考核制度局限性大。

扶贫目前都是一次评定,定期考核原则。虽然说有定期考核标准,但是都是以经济作为主要衡量标准,懒与不懒扶贫工作人员平时与贫困户并非朝夕相处,所以难以判定。入股加入村民监督,将与其朝夕相处的村民意见纳入考核标准中来,可能会起到真正意义上的监督和管理,有效避免懒汉思想的蔓延。如果扶贫对象吃着扶贫款,住着扶贫房,接收着国家救助,依然无所事事,懒字当头不能脱贫,那么只衡量经济收入的做法根本无法判定其是否是因懒不能脱贫,也终将因懒不能脱贫。

四,懒汉思想难脱贫。

常言道救急不救穷,救穷不救懒。不可否认人都有惰性,但是大多数人都为了生活不断在奋斗拼搏,克制惰性。然而懒汉思想则是一些贫困户穷的本质原因,能躺着不想坐着,能坐着不想靠着的思想让他们的人生没有追求和奋斗目标,即使没有依靠的时候,也是懒的动弹。如果对于懒汉因穷进行救助,只会更加适得其反,越救越懒,靠着扶贫款接济过日子,不劳而获会让他们在思想上更有依赖感,缩在一隅坐吃等死。

五,思想脱贫才是真脱贫。

扶贫的最终目的就是让真正贫困的人早日通过救助和自己的双手过上正常的日子,愿景是美好的,但是也不乏一些贫困户有着强烈的依赖感,靠着国家救助混一天是一天的想法,暂时的经济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些人贪婪的本性在贫困中被渐渐放大。因此,只有思想上先自强自立才是脱贫最关键的一步,才是真脱贫的开始。

总之,对于那些思想上贫困,懒惰,整日无所事事致贫的人而言,无论脱贫中给予低保户名额还是贫困户名额,都是对那些思想上自强自立,但是生活中遭遇困境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们的不公平对待。并非是农村低保户滋生了一批懒汉,而是一些懒汉在低保户当中,只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扶困扶贫,通过群众参与投票表决和监督机制,才能让懒汉消失在贫困户当中,也才能避免出现贫困户中懒汉思想蔓延。

条友们,对这个问题有何高见?我们留言评论区恭候。


本问答权属【乡村关中】,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本题作答:职业农民、农技培训师“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基哥。


乡村关中


有人说,农村低保置身一批懒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这个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有些人为了获得低保名额而懒惰,有些确实有困难的家庭,没能力维持自己的,前几年有骗保的,这两年查的很严已经很少了。


我也觉得有些吃低保的人是很懒,我就知道我们村有几户吃低保的就是这种情况,说是低保户,其实他比你一般人过的还自在。那些低保户也从不出去打工,每天都在家里面这里逛逛,那里逛逛的,好像一天到晚都没事做一样的。如果是低保户自己要建房,国家还有几万不等的补贴。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640元调整为71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500元调整到620元,还是很多人想占便宜的。


这么好的待遇,所以在农村很多人弄虚作假,想吃低保的。还有家庭建了二层小洋楼,自己买了汽车,在城里也买了房的,听说还吃着低保,这不就是个大笑话了吗?最近两年民政部
的严查,让这群假低保户原形毕露,被剔除低保户之列。

还是要经过自己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九队杨哥


这个说法打击面有点广了,而且对于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低保户而言,这种说法对他们是缺乏足够尊重的。因肢残或其它身体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他们吃低保是赋予的福利行为,也理应得到照顾,这是社会功能的体现。

当然,像你说的一些懒汉低保户,也确实存在,特别像那些身体健全的人,能够吃上低保本身就是靠“懒”的实力得来的,年轻时多少能赚点维持个生计,赚一个花一个,到了年老了就开始吃低保,越吃越懒,越懒越吃。

我们村就有个这样的懒汉,年轻的时候家里条件好,父母给找人在生产队里开拖拉机,80年代在生产队开拖拉机,这是很让人羡慕的工作了,但他游手好闲,也不正经干,把拖拉机开到沟里好几回,最后让生产队给拿了下来。家里人好不容易给他娶了门亲,他也不正经过日子,大包干之后就靠老婆一个人干农活,他高了兴才干点,而且只要有点钱就到门市部换酒喝。

后来有了一个男孩,晚上得了急病(后来村里人都说是脑炎),老婆喊他找邻居借个自行车驮着一块到公社医院给孩子看病,他睡的正香不愿意去,老婆只好一个人去,孩子送晚夭折了,老婆在医院哭到天明,第二天中午回家就喝药死了。

这个男人从此更加潦倒了,也不像个过日子的,老爹老娘也不管,开始他到各家蹭饭还有管的,后来人家都不搭理他,他没办法,一没吃的了就出去帮两天工赚点,然后再耍到揭不开锅。后来把家里的四间大瓦房换了人家三间土屋,再最后换两间。现在年龄大了,申请了低保,天天过的像狗一样。

对于这样的人,低保确实让他们越活越懒。


元芳有看法


确实有一部分人 四肢健全 不愿劳动 孩子又一大堆 住着破旧的房子 感觉很穷 很可怜 拿到了低保 生活有了保障 这样有了钱 就更不愿干活了 让那些辛苦靠劳动养家糊口的人 心里很不平衡

低保应该定个标注 只能救济 家里因病致贫 孤寡老人 或者意外灾难 造成的生活困了 而且对登记的低保户 民政部门要专门规定半年一考察 一年一评比 把钱用到真正的贫困户上

要通过群众自己到民政部门 口头 或者书面申请 民政部门专人负责实地考察 出问题追责 杜绝乡村干部插手 绝不让关系户 懒汉有空可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