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取消编制,中小学实行退出机制,教师职业危机感来临了吗?

梁盛锋


先把这两个概念理顺吧。

高校取消编制的说法,始于2017年发布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高校属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将更多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人才,促进人才创新管理。

但这个改革是渐进的,并不是一刀切将所有高校教师编制全部取消,而是对现有编内人员实名统计,随自然减员逐步回收编制。所以,已经有编制的高校教师并不需要感到恐慌,其职业危机感亦不是来自于此。

后续招聘的高校教师,一般实施聘用合同制。权利义务待遇及聘用管理规定,在签订合同之初,双方已经明确,也谈不上因此而引发更多职业危机感。

再说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最近出现这个说法的文件,是去年初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实行定期注册制度,建立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活力”。但《意见》只是对教师退出机制进行完善,并没有新的政策出台。

其次是201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中,详细列举了教师违反职业道德应予处理的行为。

再往前溯,就是《教师法》第37条关于解聘教师的具体规定。关于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以上文件法规中,并未涉及取消中小学教师编制,所以教师也不会因此产生更多职业危机感。

但是,有编制,也不表示教师就可以安枕无忧、随心所欲。

虽然教师没有取消编制,但若违反师德,或者触犯法律,却可以开除公职。那可是一撸到底,什么也没有了。

很多人以为有编制的教师不容易开除,其实是误解。根据前述《处理办法》规定,开除教师的处分,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决定,报同级人事部门备案即可。而且,《处理办法》中对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规定,涉及面非常宽,“量刑”自由度很大。有不少教师,因体罚学生、向学生销售教辅资料、补课等行为,经媒体曝光之后,被顶格处理开除公职。所以说,开除一名有编制的教师,并不是什么复杂的事。

无论是高校教师还是中小学教师,无论是编制教师还是聘用制教师,都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高于常人的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学习,求实创新,努力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这样,所谓的职业危机感就不会存在了。


毫米


如果真的可以这样,我举双手赞成这种做法。

一、教师现状

一直以来,不管是高校教师还是中小学生教师,基本上都是纳入事业编制管理,工作由财政全额拨款,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铁饭碗”。采用这种事业编制管理,有利有弊。其中一个好处就是能够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让每个教师在付出的同时,能够享有应有的福利待遇,工作更有获得感,不用为待遇而发愁。

而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一般来说,只要教师不出现重大违规违纪行为,都不会出现被裁员的现象,这就容易造成极个别教师不思进取,工作消极,不履职尽责等,这是跟企业最大的不同之处。

而事实上,目前不管是大学里还是中小学里,确实存在部分教师工作态度不端正,上课懒散,应付了事,完全没有责任心,上课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特别是一些小学教师,由于课程简单,连课都不备,再加上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这些小学教师上课随便讲讲就下课。

而这种现象在大学里就更常见了,有很多老师在一个小时的课堂里,大部分上课内容跟课堂知识无关,天南海北的胡吹乱侃。专业课老师天天跟学生讲国际时事,娱乐八卦,这对于那些不想听课的学生来说,可以听得津津有味;但对想学知识的学生来说,完全脱离了教学的上课,纯属浪费时间。

二,如果高校取消编制,中小学实现退出机制,那么会怎样?

虽然目前没有官方发布类似文件,也没有任何吹风。但这种想法,本人是举双手赞成的。一直以来,在我国学校都是冠以公益性单位的名义,用财政资金来保障它的日常运转,寄希望于学校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但是,对于学校来说,在不改变公益性质这个大前提下,仍然可以引入市场性动作方式,其中对教师的人员管理上,就可以采用市场化管理。市场化管理模式下,不管是大学老师还是中小学老师,工资待遇上可以完全采用市场化模式,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再加上完善的奖励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而如今这种模式下,对于很多同级别的老师来说,教得好坏工资待遇都一样,没差别,那么对于老师来说,哪来的积极性呢?

要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只要抓住两点即可:

一是重奖,二是重罚。

重奖是指对于教学上有突出贡献,教学成果优秀,有着极高责任心的的教师,不是简单地以一节课十几块钱的学时费来体现,而要拉开优秀与普通之间的差距,实现差别化管理。同时在职业晋升上,要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优先保障教学上优秀的教师评高级或特级教师,而不能只是简单的以资历、年龄来论资排辈,要不拘一格降人才。

重罚是指对那些严重缺乏责任心,教学态度不端正,混日子的教师,完全可以建立退出机制,实行末位淘汰。那么,对于那些想混日子,等退休的人来说,自然危机感会很强,倒逼他们端正教学态度,提高教学质量。

相信,只要真正引入市场化动作模式,真正优秀的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是不在乎是否有编制,也不害怕退出机制。这将对我国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都将是一种极大的促进。希望这一天能够尽快到来。

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欢迎交流讨论。


教育有故事


高校取消编制,对于大学老师来说,职业危机感真的会增加!而中小学教师实行退出机制,并不是取消编制,所以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危机感几乎没有。

一、有没有编制,事关职业危机感!

编制,是事业单位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因为有没有编制,差距很大,比如下图:孙悟空由弼马温到妖猴,是主动放弃编制的结果;由妖猴变成大圣,属于没有编制的劳务派遣;取经成功之后,重新获得编制,成为“斗战胜佛”,获得终身荣誉,成了令人羡慕的“体制内的人”。

国家已经明确今后要取消高校的事业编,保留事业单位的性质,让事业单位真正成为干事业的地方!由事业编到合同编,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学历不合格、能力不足、师德有问题的老师,完全有可能被学校辞退。前一段时间,网络上闹得风风火火的临沂大学辞退合同制老师的事件,就是一个例子,以后这样的事情也许不会再是个例,因为高校要提高档次,对老师的学历要求就会越来越高,一些学历较低的老师,就有可能被解聘。

二、中小学教师不会被取消编制,但是也有可能被“开除”!

取消编制和退出机制不是一回事,中小学教师取消编制,是一个误解。

虽然取消编制可以提升教师的能力、责任心,增强教师的流动性,但是也恰恰是如此,中小学老师就更不可能取消编制了,这是因为教育需要连续性。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所在的班级,三天两头换老师,你会怎么想?孩子的成绩可能好吗?如果中小学取消编制,这种可能性就非常大,既然没有编制了,我为何不去私立学校?公立学校一年赚5万,私立学校至少10万,你说老师如何选择?

大学老师可以出去讲课,可以做课题赚钱,中小学教师不准有偿家教,取消编制对大学老师冲击不大,但是对中小学教师冲击绝对很大,以后很可能出现很多公办学校招不到老师的情况。所以,中小学取消编制是不可能的,起码在短期内是这样。

尽管如此,中小学退出机制还是有的,中小学教师已经实行定期注册制度,成为教师进退的“门槛”,合格者继续从教,不合格者则自动退出。通俗点说,就是这几类老师会被“开除”:

1、违法犯罪的;

2、体罚学生,屡教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4、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高校教师已经感觉到了危机感,而中小学教师则没有这方面的感觉。但是无论如何,那些态度认真、能力较强、品行端庄的老师,无论是大学老师还是中小学老师,都是会受到学校和学生欢迎的,怎么说解聘就解聘呢?你觉着呢?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老师的工资不高,可是社保高,奖金高,这个补贴那个饭卡或者什么卡,这是我真实了解到的,而且还是农村老师。就这样要不是严查教师开补习,还有补习费。这么说吧,我认识的这个农村小学老师在我市最贵的地方都有房产,3套。其他存款啥的我们也不好问,2个孩子。另外我知道的退休老教师退休金平均6500一个月,但是我们普通老百姓,满15年也就1000,这还是刚涨的。请问这样的薪资和这样的养老金,让我们普通上班族一个2500差不多的人怎么活。同样是大学毕业,教师就有好的待遇,但是公司上班的绝对不可能有这样的待遇,教师只要学生放假她们就放假,而且钱照拿不误。上班族你修个假试试看。


小霞


我认为提这问题的人真愚蠢,你没有深入了解教育。虽然教师队伍中有个别老师松散些,但还是必须完成教学任务。绝大部分老师都是工作认认真真,每个学期学校,学区都有成绩排名,没有一个老师不认真的。即使这样每年教师招聘都有很多岗位没人报,听说广西2019年后教师招聘有几千个岗没人报,现在的年轻人有哪个喜欢当老师呢?如果岗位在偏僻的教学点,那真是苦不堪言。所以,高考时成绩好的有谁愿意报师范类的呢?报师范类现在放低要求,两三百分即能读,师资高在哪?即使这样,也没人愿意来教书,像广西这边,年青教师领一两千块线的工资,有些青年宁愿到广东打工也不教书,广东入工厂打工还得四五千每月。有的学校有人上课就不错了,还淘汰制,脑子进水吗,哪个地区中小学实行淘汰哪个地区教育更混乱,不信实行看看。


婷83924016


江湖满地一愚翁认为,教师的职业危机感的确来临了。

不少高校在取消编制之前,就实现了末尾淘汰机制。我工作附近的两所大学都是如此。我生活的小区不少邻居就来自这两所大学。去年有个邻居抑郁了,据说就是因为排名打分在院系里排倒数第一。还有一个邻居是博士后学历,他一直很忙很忙,最近更忙了。原因也是末尾淘汰机制的实现。如今高校取消编制,必然会让更多的大学教职工陷入危机感中。

中小学退出机制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我认为,高校取消编制,中小学实现退出机制,都是时代不可抗拒的潮流。政策制定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让南郭先生失去体制的保护,将竞争机制引入教育行业,增强教育行业的活力。我双收赞成这些政策。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危机感会让教育进步。但是,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公平合理的制度。

高校取消编制后,一般会采用聘任制。那么聘任制是否公平合理,是否能将最优秀的人才聘任在合理的岗位上,是否能做到“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呢?这一切取决于高校管理层的权力能否得到有效的制约。如果高校管理层出错,但是却没有相应的问责制度,那么就很难指望他们制定出公平合理的聘任制。那么,不公正、不合理的聘任制所产生的危机感就不能带来大学教育的进步。

同样的道理,中小学能否实现公平合理的退出机制同样取决于管理层的权力能否得到有效的制约。如果管理层出错,但是却没有相应的问责制度,那么就很难指望他们制定出公平合理的退出制度。

近年来,职称评定和绩效工资差多成了很多一线教师工作积极性下降的主要因素,究竟原因,大多是学校管理层制定的职称评定校内PK方案和绩效工资方案明显向偏向管理层,导致管理层评高级的难度远远小于一线教师;管理层的绩效工资远远高于一线教师,甚至出现绝大所数一线教师都拿不到绩效工资的平均数的现象,更夸张的是某些一线教师远超工作量,也拿不到绩效工资的平均数。几乎所有人都明白职称评定校内PK方案和绩效工资方案是不合理的,但只能默默忍受着。因为,目前,还没有制约中小学管理层权力的机制。目前的情况就是管理层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而且裁判的权力还很难制约。

自从我2002年参加工作以来,我看到很多副校长提拔为正校长,但从来没见过正校长被降职为副校长以及副校长被降级为教导主任的情况。有些管理层肆意妄为,瞎指挥,瞎折腾,但是他们很少被追责。然而,我们普通教师近年来受到的制约越来越多。领导分分钟都可能会教训你,学生分分钟都可能投诉你,家长分分钟都可能找你麻烦。教学成绩下降了,会被安排到后勤部门;被家长学生投诉了,会被要求赔礼道歉;学生出事了,被追责的往往又是一线教师。很多事实表明,管理层和一线教师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

个人以为,无论是高校,还是中小学,能不能把教师职业的危机感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关键是管理层的权力能否得到有效的制约。

个人以为,在这个方面,我们要向民办学校学习。在民办学校,管理层和一线教师的身份性质是一致的:都是打份工。只不过是“打工”的岗位不同罢了。民办学校的管理层如果出错,那也是分分钟会被问责,甚至丢掉工作。这也是民办学校没有所谓的职称和绩效工资之痛的主要原因。如果高校和中小学也能做到这样,我相信目前中小学一线教师的职称绩效之痛就可以消除,高校编制取消之后的聘任制一定能够公平合理,中小学退出机制也一定能公平合理。那样的话,教育界的南郭先生才会真正没有了藏身之处,教育职业的危机感一定会转化为推进教育进步的动力,教育事业也将因忧患而充满活力和生机。

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这么多年的教育改革取得的进步不少,但也问题重重。那是因为,只要对管理层的制约机制没有形成和完善,一切改革都有可能走到它原本想到达的反面。如果不能解决对管理层的制约问题,不如一切回到改革开始的原点。否则越改,教育受到的伤害越大。


江湖满地一愚翁


高校取消编制,实行合同聘用制,可以说是我国教育改革迈出的重大一步。这必将对我国高校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推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当今学校教育和社会用工学历和技能严重不匹配的背景下,高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教育关乎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关乎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而教书育人重在老师水平的高低和教育理念的先进和实际效用,高校教师取消编制、中小学老师实行清退制度其作用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且看,国家文件对该改革的阐述:

2018年,2月份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和中央宣传部联合发文《关于继续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其中,透漏了三个关于高校的行政化和事业单位编制问题的核心点:

  • 2020年,公办高校和公立医院会取消事业编制,但保留事业单位的性质。

  • 实行合同聘用制,建立公开招聘制度,实现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

  • 打破高效官本位化、行政化,高校教师聘用制,人才多元化流动。

那么,高校教师为何要取消编制?有以下几点原因。

  • 1、最为核心和关键性的,用工难和用工荒的社会矛盾凸显。究其客观原因是大学毕业生专业技能和用工企业招聘需求,严重不匹配。根就在大学和技能教育方向和实用性问题。

企业招不到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而大学毕业生又找不到符合自己内心预期和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企业方向,使得出现了就业难和用工荒的双重矛盾冲突。

这种矛盾和冲突是从恢复高考和大学扩招就已经形成的,而且愈演愈烈。尤其是从2015年至2018年这个阶段,用工难和就业难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

以北上广深为例,严重缺乏适用性人才,企业就是基层岗位将工资提至一到两万,也找不到退路的岗位员工,这个比例高达60%至70%。

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几十万到2018年得800多万,扩招的背后是教育质量严重下滑。使得出现了人才越多却越难就业和用工的矛盾。

这就于大学教育只注重理论教育,缺乏实践和技能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即使是理论和基础学科的教育,也是蜻蜓点水,没有深入和深刻的研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多大学的现状就是只要能哄到学分,不影响毕业即可。

所以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方向的改革就是必然的趋势。

  • 2、体制和编制内的铁饭碗弊病凸显,使得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越来越少,务实干事的人越来越少,混日子、求安稳的人越来越多。

高校教师的岗位属于事业编制,从事的是公共教育这么神圣的职业。然而现实情况是,随着这种有保障、稳定且体面的大学老师编制日渐成熟且成为体系,弊病就逐渐显露出来。

有编制=无压力。

很多大学老师确实有才华和能力,但是被那些混日子、思想观念不端的不负责任的老师带坏了、感染了。

轻轻松松给学生上完课,完成任务即可,根本不会计较教学的实际质量,也不会在乎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道路,使得学生毕业以后缺乏职业规划。

我上了大学就是这样,大学四年学商务英语专业,学校既没有关于本专业的相关社会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也没有相关职业规划。只是很愉快的四年完成了教学任务,获得了学分,使得学生缺乏技能性和社会岗位匹配性,造成了就业难大难题。

这与大学老师不尽责、不务实教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样的情况下,大学风气不正。好多老师,每天净想着的是评职称、出论文,提高自己的职业级别,也就有了那些名不符实的“专家”“教授”。

他们的好多文章,其实并没有多大水平和价值,都是东拼西凑,东拉拉西扯扯。这种学术不正的风气,势必影响学生的思维和务实精神的形成。

  • 3、中小学老师自有其教学水平不高、农村教师流动性过大,和农村年轻教师前景不明而不愿意待在农村教学的难题。

2018年,国家对中小学教师实行考核制和注册制度。主要点在于,不定期对农村和城市中小学教师进行考核,对教学水平不高,不符合要求的老师进行清退和辞退,而将有才能、负责任和教学水平较高的老师不断升级。

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农村教学质量确实有待提高,跟城市教学水平有很大差距,而且农村老师多存在浑水摸鱼的现象。

有些偏远地区的小学老师,甚至都是没上过几天学的人,美其名曰民办教师和雇佣教师,是使得教学水平和管理严重滞后。往往是一些学历较高,学识丰富的大学毕业生却因为体制和机制的问题,没有成为教师的条件和资格。

这种现象在农村极为普遍,不能不说是人才的浪费和教育的悲哀。故此,从中小学教师实行清退制度和注册登记,即使亲会一些不够资格的洪水摸鱼的老师,也是保障和激励好老师的一种有效机制。

通过农村一系列的激励、清退和保障、提升制度,会使得一些好的老师逐渐的有面子和有地位,而那些会坏老师和混日子的将逐渐没有路可走,不再去毒害祖国的花朵。

  • 4、教育关乎人才培养和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强大,高校教师取消编编制和中小学老师实行清退制度,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用性。

我国既是人口大国,也是人才大国。但是说句实话,人才质量并不高,很多都是理论选手,但实际水平较低。

这就是为什么每年有上百万学生去读研究生、去读博士,和每年有四五十万中国学生去国外留学深造?因为这些学生和孩子的父母都深刻的知道,中国教育的短板在哪里!

只有继续深造,不断学习才能真实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水平,以为以后工作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深造深造,就是深化学习、塑造技能。其意不言而喻。

必须通过取消编制和清退制度,让大学老师树立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让大学老师走出大学的舒适区,以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评价考核老师,让老师之间相互竞争,决定其进退。让事业单位也能用企业的方式去管理老师、考核老师和培养老师,必然是教育从量到质的发展的必然转变。

个人职场经验见解,欢迎一起探讨;更多职场和新媒体运营知识欢迎关注本人。


借你来往


中国人事劳动制度改革最重要最经典最美丽最好吃的地方就是打破铁饭碗,铲除终生制。以前这把最好吃的剑砍向工人阶级,终于把工人阶级支解掉了,去干雇工和996去了。现今终于使公平打展一丢丢,改教育和卫生了。说句旁观者清的话,这是个好法子。大家都有子女,都想有好的教育,是人都有生老病死,都想好的医疗卫生制度。改掉终生身,实行合同聘请制,好的才能进来,坏的才能出去。我们期待玩真格,而不是作秀一下下。我们相信认真办,会有质的好转。

该说但是了。但是,公务员制度也必须同步改,即使做不到同步,错期也行,一定要同规同质同量政。公务员制不改,他们管看教育卫生,毛病同样死灰复燃,费劲改来改去又会回到比原点还低的点。改革应是全方位的,而不是针对一部分人。以前只针对工人阶级,虽刺激了经济,却泯灭了人文,人群变得离心离德,压着也口服心不服。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是痛是痒国民共同承受,才是真公平真公正。记得哦,要同样的方法,同样的力度哦。如果太优厚,改不改没用,並且前面被砍几刀的人仍不服的。


老谢1983725


我是不请自来回答这个问题。

当我看到这个问题时,我倒是挺佩服这位出题者,你可能对当前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看很清楚,又借鉴了一些发达国家学校教育的模式,才想到用高校取消编制,中小学实行退出机制,用一种优胜劣汰的机制来留下教师中的精英吧?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真按题主设想成为现实,教师职业危机感就会来临吗?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做以分析:

第一,中国正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大学生数量非常庞大,高校老师需求量自然很大,不可能出现职业危机感。

如果高校取消编制,但是教师工作岗位在那放着,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有被解聘的教师,马上就会通过各种渠道再招人进来。因此说,以岗选人丝毫不会影响教师职业危机感,但是会促进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

第二,中小学实行退出机制,也不会引发教师职业危机感。

什么时候才能让教师产生职业危机感呢?那就是家长去给孩子选择教师,这会让那些混日子的教师日子不好过,只要达不到规定要求选师学生数量,该教师就可能真的要被淘汰。但是这可能吗?教育系统也不可能放开这么大的权力让家长去给孩子选老师,否则非常乱套不可。

第三,不管是高校取消编制,还是中小学实行退出机制,会扭转职业教师倦怠现象。

现行体制下,让很多教师因为有编制作为保障,不管教学水平如何,只要不干违法违规之事,就能平安保住工作。如果真能如题主所设想的那样,将会对消极混日子的教师产生很大的冲击力。但是从根本上来讲,基本上不会对教师队伍的稳定性造成太大冲击,因为对于教学工作来讲,没有什么比主体稳定更重要。

综合以上三方面原因,我想在未来教师职业中,仍然会是一个不错的职业,在激烈社会竞争下,很多年轻人更愿意选择教师这个稳定而有保障的职业工作。


寒石冷月


题主的用意我明白,无非是要引进进竞争机制把中国的教育搞上去。但中国的教育要搞上去主要激励机制出了问题。

改革开放之初,为什么全社会都重视学习?重视教育?

是因为莘莘学子和广大家长的心里都有盼头,十年寒窗,秉烛夜读,只要考上了好一点的大学,就业就有保障,而全国统考还是严肃的,可信的,资源分是公平,公正的。

现在不同了,你千万辛万苦读上了大学,有用吗?大学毕业就是失业。这就是读书无用和中国教育堪忧的源头。

你想上进吗?对不起,只有考研和国考两条路可走。而国考资源由谁把持:,大家心里有数,毕竟是一党之私,要公平公正那是痴心妄想。大量的官二代,富二代不学无术就可以不劳而获,因为政治资源,教育资源,就业资源的天平在他们一端,。堵死学生上升之路做法比封建社会有过之而不及。这个社会早晚要出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