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被称之为“黄种人”仅仅因为肤色吗?

今天流行的“黄种人”、“黑种人”……的称谓,一个大的背景是近代以来“白人、有色人种”的区分。它既是一种对不同人种不同肤色的客观描述;也是具有褒贬扬抑感情色彩的称谓。

中国人被称之为“黄种人”仅仅因为肤色吗?
中国人被称之为“黄种人”仅仅因为肤色吗?

直观上看,不同人种肤色差别确实很大。尤其表现在欧洲寒带的白人和热带非洲的黑人之间,如果进行色谱测试的话处在两极。直观上人们也能感觉到太大的不同,因此称之为“白人、黑人”并无不妥。介于两者之间的、比白人颜色深而比黑人颜色浅的皮肤,套用色谱来描述则有偏黄、偏红、棕红……之别(当然正常人直观上看并无偏绿偏蓝的冷色系);那么进行人种划分直观描述时,人们尽可以称之为黄种人、棕色人。从划分大类而言,中国绝大多数、尤其中原汉族颜色偏黄(对比白人、黑人),自然适合把中国人称之为黄种人。

中国人被称之为“黄种人”仅仅因为肤色吗?

但是,人种划分从来就是包含感情色彩,而不仅仅是一个客观描述;里面有一个由谁来表达、由谁作为“主体”进行划分的问题。这个“主体”把自己默认为标准,暗含了高人一等、指指画画的优越感。比如古代中国,我们祖先自认为居于天下中央,高人一等,自居“中国”。自己周边的民族都是住在边角偏隅的未开化的野蛮人。所谓“南蛮、东夷、西戎、北狄”,以示有别于我文明发达的泱泱华夏。既然我自己是“标准”,别人也自然就都成为了“异类”。比如,“胡人”一词则被用来作为戈壁以北和西方的外族或外国人的泛称。特别是打通西域后、尤其“丝绸之路”繁盛的隋唐时期,把华夏(汉族)以外的民族,全部称“胡人”,这就肯定是对别人多多少少带有些贬义、歧视的意思。中国古代禁止胡汉通婚,缘由仍是歧视。甚至称呼人家为“丑胡”,意为“相貌丑陋的域外人”。道理倒也不复杂:既然小鼻子好看、大个的鼻子自然就显得丑;既然黑眼睛、黑头发漂亮,其他颜色的眼睛头发自然就是杂色杂毛,必定丑陋!

近代以来,欧洲最先取得技术突破,站上经济发达、文明开化的高位,他们倚仗价廉物美的优势商品和坚船利炮的军事优势走向世界。于是,他们偏白的肤色成了“标准”,别的民族一律成为了“有色人种”;全然不顾“白色”也是一种醒目的颜色。有时有些极端种族主义者把本应属白色人种的阿拉伯人、印度人等也称有色人种。 本来,现代意义上偏学术的种族区分是根据肤色、眼色、发色、发质等体貌特征划分的,一般分白、黄、黑三种,之外还有混血种,(棕色人种有时单列,有时归入黑色人种)。

中国人被称之为“黄种人”仅仅因为肤色吗?

更有意思的极端例子是美国。虽然六十年代以来,种族歧视有所缓和,但歧视有色人种的观念和事例或多或少至今仍根深蒂固地存在。更为搞笑的是,黑人有时把自己视为“老二”,反而出现了对黄种人、混血种人歧视的现象。

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以来,当以英国人为代表的“偏白色”人依仗船坚炮利、物美价廉的机器制品甚至鸦片毒品,用自己的所谓现代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把世界融为一体的时候,中国落伍了。我们在国际舞台上倍受歧视,自己割地赔款切肤之痛的感受和喜怒哀乐没有什么意义。尽管因为虚妄的张狂和心理安慰需要,称呼英国等等外族人是什么“英夷、洋夷”(带有贬义),但是因为自己在世界舞台和国际关系中无足轻重,这些称谓不但不被他国采纳,反而贻笑大方。结果就是:“强势文化”把我们归入了“有色人种”里的“黄种人”。我们无奈地、又或多或少自然地接受了:我们皮肤颜色“偏黄”、我们中国人“落伍”啦!我们就是“黄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