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少年跳橋身亡:教育是一艘隨時可能漏水的船


17歲少年跳橋身亡:教育是一艘隨時可能漏水的船


01

相信新聞很多人都已經知道了,太揪心:

4月17日晚上10點,上海盧浦大橋,一輛白色轎車停留在橋中間,打著雙閃。

數秒鐘後,一名少年突然打開轎車左側車門,快速走出。

幾乎在同時,一名女子從主駕位置打開車門,緊隨其後。

少年快跑至橋邊,登上橋欄,縱身躍下。

而女子試圖將其拉住,但未能成功。

女子向少年墜落方向張望,而後跪倒在地,雙手多次拍打地面,痛苦不已。

120到場後確認,男孩已經無生命體徵。

據悉,跳橋者是一名17歲男生,系某職業學校二年級學生。

視頻中的女子系其母親。

跳橋前,該男生曾因在校與同學發生矛盾遭其批評,並與其發生口角。


17歲少年跳橋身亡:教育是一艘隨時可能漏水的船



悲劇已經發生,此時,我們指責誰都已經無用。

我們不必說少年不懂事,他已經去了聽不到批評的地方。

我們不必說母親太嚴厲,她現在的心最痛,悔最深。

02

每次出現孩子輕生的新聞,就有網友會說,孩子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著,學習成績好一點差一點,聽話一點還是頑皮一點,都無所謂,我們不必管他。

如果我們知道管的後果肯定是孩子輕生,這當然是對的。沒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孩子的命沒了,一切都無從談起。

不過,教育孩子不是一道有固定答案的選擇題,任何人在管孩子之前,都不能預料到後面的結果。

如果我們的家長從此就徹底想開,只要孩子健健康康地活著,別的方面怎麼樣都無所謂,這也是錯誤的。

那樣不但孩子不能成才,也可能不會成人。甚至,他更經受不起挫折,會因為更小的事而想不開。

實際上,很多輕生的孩子,不是管得太多,而是管得太少,不是管得太嚴,而是管得太鬆。正是教育的不到位,孩子才會拿生命不當回事,連一句批評都承受不住。

孩子出事,並不能得出我們不應該管孩子的結論。

我們不是不應該管孩子,而是我們沒有管好,沒有管對。

03

兒子上高中的時候,我每次看他都會專門和他談心。

有一次,他一本正經地和我說:“你別看我現在很正常,其實壓力大的時候,有無數次我想過從樓上跳下去。”

看著我一臉吃驚的樣子,兒子又笑著補充:“但你們別擔心,我們樓上的窗戶小,我根本就出不去。其實就算窗戶大,我也不會跳的,我只不過是那麼一想而已。”

舉這個例子,我只是想說,其實很多人都曾經有過輕生的想法,但很少有人會付諸實施。

我們每個人都捫心自問,從小到大,誰沒有過那個一閃而過的可怕念頭?

但我們通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調節,不會讓那個不正確的想法成為現實。

而當前之所以青少年輕生事件頻發,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學校和家庭對孩子的生命教育不夠,而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又不強,以至於承受不住壓力而走了極端。

04

記得筆者曾專門為兒子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叫《孩子,我希望你成才,更希望你平安》。

為人父母,我們當然都希望孩子成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優異,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

但同時,我們誰也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出事,因為一點小事而想不開。

好在,成才和平安之間並不是一道單選題,兩者完全可以同時擁有。

一是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增加他們的承受能力。

郭德綱說得好,如果一個人從出生開始一天打三個巴掌,那到25歲就是鐵羅漢、活金剛了。如果從小嬌生慣養,沒有人跟他說過什麼狠話,六十五歲走到街上誰瞪他一眼,當時就可能猝死。

我們當然不能從小打孩子,但對孩子多進行一些挫折教育,絕對對他的成長有益無害。

二是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讓他知道自己身上的責任。

你來到這個世上,不是為了在17歲那年從橋上往下縱身一躍。

因為批評幾句就輕生,是對自己生命的不負責,也是對家長、對社會的不負責任。

我們只有打開孩子心中的那把鎖,知道在生命的天平上,沒有任何東西與之對等,才可能讓他們把那些不該有的念頭迅速打消。

否則,就算我們把窗戶都安上柵欄,給橋都安上防護網,孩子照樣會出事。

05

打個也許並不恰當的比方,教育是一艘隨時可能漏水的船。

我們不能因為船隨時可能漏水就永遠停在港灣,那樣的船隻會變成一個廢物,不但駛不遠,而且更容易出事。

我們應該做的,是嚴格進行安全檢查,堵住漏洞,教育船員學習抗擊風浪的技能,讓船適應汪洋大海上的風雲變幻。

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孩子會突然爆發出現意外,但我們可以把工作做到前面。

教育孩子努力上進,遵守規則,同時,教育他們正視挫折,尊重生命,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明珠絮語,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文章影響了億萬學生和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