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少年跳桥身亡:教育是一艘随时可能漏水的船


17岁少年跳桥身亡:教育是一艘随时可能漏水的船


01

相信新闻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太揪心:

4月17日晚上10点,上海卢浦大桥,一辆白色轿车停留在桥中间,打着双闪。

数秒钟后,一名少年突然打开轿车左侧车门,快速走出。

几乎在同时,一名女子从主驾位置打开车门,紧随其后。

少年快跑至桥边,登上桥栏,纵身跃下。

而女子试图将其拉住,但未能成功。

女子向少年坠落方向张望,而后跪倒在地,双手多次拍打地面,痛苦不已。

120到场后确认,男孩已经无生命体征。

据悉,跳桥者是一名17岁男生,系某职业学校二年级学生。

视频中的女子系其母亲。

跳桥前,该男生曾因在校与同学发生矛盾遭其批评,并与其发生口角。


17岁少年跳桥身亡:教育是一艘随时可能漏水的船



悲剧已经发生,此时,我们指责谁都已经无用。

我们不必说少年不懂事,他已经去了听不到批评的地方。

我们不必说母亲太严厉,她现在的心最痛,悔最深。

02

每次出现孩子轻生的新闻,就有网友会说,孩子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着,学习成绩好一点差一点,听话一点还是顽皮一点,都无所谓,我们不必管他。

如果我们知道管的后果肯定是孩子轻生,这当然是对的。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孩子的命没了,一切都无从谈起。

不过,教育孩子不是一道有固定答案的选择题,任何人在管孩子之前,都不能预料到后面的结果。

如果我们的家长从此就彻底想开,只要孩子健健康康地活着,别的方面怎么样都无所谓,这也是错误的。

那样不但孩子不能成才,也可能不会成人。甚至,他更经受不起挫折,会因为更小的事而想不开。

实际上,很多轻生的孩子,不是管得太多,而是管得太少,不是管得太严,而是管得太松。正是教育的不到位,孩子才会拿生命不当回事,连一句批评都承受不住。

孩子出事,并不能得出我们不应该管孩子的结论。

我们不是不应该管孩子,而是我们没有管好,没有管对。

03

儿子上高中的时候,我每次看他都会专门和他谈心。

有一次,他一本正经地和我说:“你别看我现在很正常,其实压力大的时候,有无数次我想过从楼上跳下去。”

看着我一脸吃惊的样子,儿子又笑着补充:“但你们别担心,我们楼上的窗户小,我根本就出不去。其实就算窗户大,我也不会跳的,我只不过是那么一想而已。”

举这个例子,我只是想说,其实很多人都曾经有过轻生的想法,但很少有人会付诸实施。

我们每个人都扪心自问,从小到大,谁没有过那个一闪而过的可怕念头?

但我们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调节,不会让那个不正确的想法成为现实。

而当前之所以青少年轻生事件频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和家庭对孩子的生命教育不够,而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又不强,以至于承受不住压力而走了极端。

04

记得笔者曾专门为儿子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孩子,我希望你成才,更希望你平安》。

为人父母,我们当然都希望孩子成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异,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

但同时,我们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出事,因为一点小事而想不开。

好在,成才和平安之间并不是一道单选题,两者完全可以同时拥有。

一是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增加他们的承受能力。

郭德纲说得好,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开始一天打三个巴掌,那到25岁就是铁罗汉、活金刚了。如果从小娇生惯养,没有人跟他说过什么狠话,六十五岁走到街上谁瞪他一眼,当时就可能猝死。

我们当然不能从小打孩子,但对孩子多进行一些挫折教育,绝对对他的成长有益无害。

二是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让他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

你来到这个世上,不是为了在17岁那年从桥上往下纵身一跃。

因为批评几句就轻生,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也是对家长、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我们只有打开孩子心中的那把锁,知道在生命的天平上,没有任何东西与之对等,才可能让他们把那些不该有的念头迅速打消。

否则,就算我们把窗户都安上栅栏,给桥都安上防护网,孩子照样会出事。

05

打个也许并不恰当的比方,教育是一艘随时可能漏水的船。

我们不能因为船随时可能漏水就永远停在港湾,那样的船只会变成一个废物,不但驶不远,而且更容易出事。

我们应该做的,是严格进行安全检查,堵住漏洞,教育船员学习抗击风浪的技能,让船适应汪洋大海上的风云变幻。

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孩子会突然爆发出现意外,但我们可以把工作做到前面。

教育孩子努力上进,遵守规则,同时,教育他们正视挫折,尊重生命,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明珠絮语,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文章影响了亿万学生和家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