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初中数学成绩下滑,家长焦虑:我该怎么办?苏步青早给出答案

去年暑假,送孩子去课外班,认识一个小孩。她的故事很有代表性,讲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孩子父母都是白领,父亲是理工男,母亲做文职工作,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小瑜,化名),上六年级(预初),小的是儿子,幼儿园中班。

夫妻俩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分工对孩子辅导功课:英语、语文妈妈负责,数学爸爸负责。舍得在教育上花钱和精力。从小就报各种课外班,钢琴已经考了八级。其他通过聊天知道的还学书法、舞蹈、跆拳道、素描等。孩子聪明乖巧,很懂事,知道学习上进。小学阶段成绩还算不错,保持班级前5名。

准备升入预初的那个暑假,我的孩子与小瑜开始在一个数学班上。每天入门测,小瑜经常出现在班级前5名。到秋季班,小瑜上榜的次数越来越少,过了寒假,再到春季班,就再也没在前5名出现过了。

小瑜爸爸还住了一次医院,据说是辅导小瑜数学的"副作用"。小瑜妈妈非常焦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进入初中数学成绩下滑,家长焦虑:我该怎么办?苏步青早给出答案

其实,这也是很多小升初家长在衔接时遇到的困惑。

小学(5年级以前)阶段的数学和初中(预初6年级)的变化是非常大的。真正的数学思维,从算术到算式、函数,转折点是6年级,而且环环相扣,一旦6年级有理数算式没打下良好的基础,整个初中数学会非常被动。

还有一个变化是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

小学算术,多基于生活常识。

比如几何问题,在小学多以图形出现,老师会拿出一块积木,告诉孩子物体形状,引出体积,表面积的概念,拿出一个杯子,看,这就是圆柱体,这些都非常形象,直观,孩子容易理解,能不能作对题,就是公式和计算细心的事儿了。

而初中,就不一样,比如看上去简单的直线,射线,其实要抽象的多,这些在现实生活中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那个叫"线段"。

再比如,未知数也是个抽象的概念,用字母表示数字,进行运算,有些抽象思维能力弱的的孩子会经历较长的思维转换期,如果再加上参数分类讨论,就更容易"蒙圈"了。

再说应用题。小学的应用题多比较简单,数量对应关系找到后,套公式基本就OK了。而初中阶段的应用题,需要从生活事件的表象中抽象出来,要考验建模能力,简单套公式难以应付。

学习内容的变化,导致对学习方法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多做题有用吗?

进入初中数学成绩下滑,家长焦虑:我该怎么办?苏步青早给出答案

在"题海"里游泳,当然也有锻炼作用,但到了初中阶段,题海战术边际效率大幅降低。这也是许多家长困惑的所在,孩子这么用功、做了这么多题,为什么成绩上不去?

其实题型是永远做不完的,穷尽不了的,孩子需要的是建立抽象思维的能力、建模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从哪里来?怎么培养呢?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早就给出了答案。他在总结数学人才培养中的教训时说:"为什么要重视语文学习呢?语文是学习工具,是基础,就象盖楼房要打地基一样。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

数学中的抽象思维能力,来自早期的语文学习,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苏步青在复旦教学期间,曾经有过深刻经验教训。当时从全国特招过一批数学尖子,到大学几个月后,数学成绩就开始落后,再过一段时间,有些学生甚至数学要补考,分析原因,发现是语文基础薄弱惹的祸。所以苏步青说:"欲考复旦大学数学系,若语文不及格,数学再好也不能录取。"

所以,若要想孩子数学能顺利地从算术过渡到代数。家长务必要:

1、端正心态:不要以为孩子在小学阶段数学成绩好而掉以轻心,也不要过于焦虑。要给孩子消化理解新知识的时间

2、改进学习方法:数学应重理解,切忌"死记硬背"

3、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错题本的整理、思考过程,是提高效率的助推剂

4、从幼儿开始养成阅读习惯,多读书、读好书,量大面广,夯实思维和理解能力,不要用课外班把孩子的休息时间给占满,给孩子的大脑留出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进入初中数学成绩下滑,家长焦虑:我该怎么办?苏步青早给出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