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描寫“線人”生存狀態的港片,謝霆鋒憑藉該片首獲金像獎影帝

2008年,香港導演林超賢拍出了警匪類型片《證人》,而一向以喜劇諧星形象示人的張家輝則在片中破天荒挑戰了一個面目可怖,內心複雜的匪徒,最後勇奪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而2年之後,林超賢又打造了其“姐妹篇”之作《線人》,這一次,他讓《證人》裡沒有拿獎的謝霆鋒終得償所願,這也標誌著他成為了80後香港男演員裡榮膺金像影帝的第一人。

一部描寫“線人”生存狀態的港片,謝霆鋒憑藉該片首獲金像獎影帝

這部《線人》仍由林超賢和其“御用編劇”吳煒倫聯手打造。兩人自最早開始合作《走投有路》,再到後來的《證人》、《神槍手》、《火龍對決》等等,他們“一文一武”配合默契,使以上影片做到了“火爆與情感兼備”,而人物角色的“正邪難分”也成為了這一時期林超賢電影的一大標誌性特色。

一部描寫“線人”生存狀態的港片,謝霆鋒憑藉該片首獲金像獎影帝

影片講述了小混混細鬼(謝霆鋒飾)在警官李滄東(張家輝飾)的安排下,打進匪徒華天(陸毅飾)的集團內部獲取犯罪證據的故事。在《證人》中,謝霆鋒和張家輝的角色分別是警察和身處灰色地帶的邊緣人,而到了本片裡兩位演員的身份卻來了個180度的大調轉。

一部描寫“線人”生存狀態的港片,謝霆鋒憑藉該片首獲金像獎影帝

相信觀眾對“線人”這一概念並不陌生,因為很多香港電影中都出現過類似的角色,像《咖喱辣椒》、《黐線枕邊人》、《小小小警察》等都有警察安插線民爆料的橋段。但是在大部分電影中,“線人”的重要性並不高,往往多是小小的輔助類角色,人物個性也比較淺薄。香港影壇完全以“線人”為主角的影視作品不過寥寥幾部——除了1981年由林義雄執導的一部與本片片名完全相同的電影之外,林超賢版的《線人》絕對可以稱得上該領域首屈一指的代表作。

一部描寫“線人”生存狀態的港片,謝霆鋒憑藉該片首獲金像獎影帝

無可否認的是,本片通過何細鬼等人物角色,將賣力隱藏身份不被識破,且工作危險性極高的“線民”群體刻畫得相當成功。從一開篇廖啟智飾演的老線民被人追斬直至瘋癲的橋段就已為全片定下了灰暗的基調,也增加了細鬼“命運的不確定性”。而線民為了生存處於危險邊緣的掙扎,線人與警察的合約制,以及警方在處理與線人之間關係的“三分放,七分收”的原則都是以往警匪電影裡從未有過的細節。

一部描寫“線人”生存狀態的港片,謝霆鋒憑藉該片首獲金像獎影帝

如果說林超賢和吳煒倫在合作《走投有路》、《神槍手》時尚屬於磨合時期,兩者的風格還沒有平衡得那麼巧妙的話,那麼本片中雙方已經完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高度統一性,其“外殼”仍是林超賢所鍾愛的火爆動作,尤其是其中幾場街頭追逐和飛車戲拍得極有水準,然而其溫情又不乏陽剛之氣的故事“內核”又與以上動作場面緊密相扣,並沒有讓人產生任何的跳脫感。

一部描寫“線人”生存狀態的港片,謝霆鋒憑藉該片首獲金像獎影帝

在《線人》中,張家輝的演技仍然保持了一定水準,筆者認為其表現甚至比在《證人》中發揮的還要理想,他將一個外表沉著自信但內心卻隱藏著苦痛的警察角色刻畫到入木三分,尤其是當她面對去世的妻子(苗圃飾)時放聲痛哭的那段演出,相比從前更加收放自如;

一部描寫“線人”生存狀態的港片,謝霆鋒憑藉該片首獲金像獎影帝

而謝霆鋒則將一個置身灰色地帶,渴望迴歸正常生活的邊緣人的矛盾心理拿捏得恰到好處,拿下影帝,實至名歸。而這兩部影片之後,業內更一度有了“想拿獎,找林超賢”的說法。

一部描寫“線人”生存狀態的港片,謝霆鋒憑藉該片首獲金像獎影帝

總體而言,演員的精彩演出無非是“錦上添花”,影片能獲得認可還是主要靠調度和劇本。《線人》的亮眼之處,正在於林超賢和吳煒倫“以述說人性的方式重新包裝警匪片”,並通過心魔作祟等等元素為其鏡頭下的人物打上了深刻的註腳——或許在現實生活裡,我們每個人都在扮演著“線人”的角色,當不小心迷失自我之後,我們又如何完成一次次自我救贖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