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在使用和适用人群上有什么区别?

悬葫问药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都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两者究竟有哪些区别?

本质区别在于:解热的机制不同

对乙酰氨基酚是通过调节中枢神经机制,抑制合成前列腺素,达到解热镇痛作用。

布洛芬是通过调节外周机制,抑制合成前列腺素或其他炎症因子,来缓解炎症。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在使用上有什么区别?

※禁用和慎用的情况:

严重肝疾病患者和对药物敏感者禁用对乙酰氨基酚;

对阿司匹林等药物敏感者或心脏手术前后禁用布洛芬;

哮喘、酗酒、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两种药物。

儿童选哪种退热药更安全?

两种都属于对儿童相对安全的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的效果相对较弱,最小适用年龄为3个月。

而布洛芬药效相对较强,起效快药效长,最小适用年龄为6个月。

对孩子来说,对乙酰氨基酚更安全;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考虑药效较强的布洛芬。


更多健康知识,关注【健安生活】!

存疑的用药及老年慢性病知识,可关注后邀请小编回答~


健安生活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是我们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在药物分类上,它们也同属于一大类——非甾体抗炎药物。但这两个药物在结构上,药物作用效果和适用人群范围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今天就来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下这两个药物。

从上市历史来说,这两个药物都是在临床上应用多年的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在上世纪50年代被开发,如果再往前追溯,它的前一代药物非那西丁则更早,算起来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而布洛芬于上世纪60年代被开发,70年代上市,应用也有40多年的历史了,因此,对于这2个药物的研究,可以说是相关的临床数据是比较充分的。

从作用机理上来说,这2个药物都属于非选择性的环氧化酶抑制剂。人之所以会发生发热、肌肉骨骼酸痛等症状,很多时候都是由于某些“炎症”的存在,由于炎性因子的刺激,会是人体产生代谢出一种叫做“前列腺素”的物质,这种物质细分又有很多小类,也具有多种生理活性,有的能够刺激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人体温升高,有的能够使人对于疼痛反应更加敏感,因此,这个物质是导致我们发热、疼痛等反应的重要物质。环氧化酶是生产前列腺素的催化酶,而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就是通过抑制这个酶的活性,从而达到减少前列腺素产生,达到解热镇痛的药理作用。

从药物结构上说,这两个药物属于不同的类型,对乙酰氨基酚属于苯胺类的非甾体抗炎药物,而布洛芬则属于芳基丙酸类,由于不同的结构,导致他们的药效也有所区别。通常苯胺类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主要作用是解热镇痛,不具备抗炎的作用,而布洛芬在解热镇痛的同时,还有一定的缓解炎症的作用,因此在抗炎抗风湿方面,布洛芬的应用要更为广泛。

在儿童用药方面,这两个药物都是常用的儿童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幼儿,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幼儿,滴剂、混悬剂都是常见的剂型。从药物作用时间上来说,对乙酰氨基酚作用时间稍短,通常服用后半小时左右起效,持续时间大约3~4小时左右,而布洛芬则作用时间稍长,解热镇痛持续时间在5~6小时左右。

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这两个药物在合理剂量范围内应用时,都是较为安全的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对于胃部的刺激性,这与这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有关,通常可以耐受。

比起药物的不良反应,更应该注意的是这两个药物的过量使用风险,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它的代谢产物需要消耗肝脏内的谷胱甘肽,如果因为过量服用这个药物,谷胱甘肽被耗光,就可能引起肝损伤,甚至肝坏死的问题,同时,过量用药对于肾脏也有一定的影响。而过量应用布洛芬,则可能引起骨髓抑制和肝损伤的问题,肝肾功能重度不全或心力衰竭的情况,都应该禁用布洛芬。

这两个药物在正常应用时,属于安全性很高的药物,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的过量应用问题,药物的过量应用,主要提醒大家两点——

1. 小儿用药,一定要严格遵守用药剂量,按照药品说明书提示的剂量和使用次数来使用,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滴剂的浓度通常较大,而混悬液的用药浓度较小,应用剂量也不相同,用药前都要看好说明书,除了用药剂量,用药次数也要注意,对于反复发热的儿童,通常对乙酰氨基酚每24小时用药不超过5次,布洛芬不超过4次,如果反复发热超过2天,应尽早就医诊察发热原因。

2. 不管小儿用药还是成人用药,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药物的叠加使用问题,比如说有的儿童,吃了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的滴剂退热,但有吃小儿氨酚黄那敏这样的药物治感冒,而这种复方的小儿感冒药中,也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就造成了药物叠加使用的问题;而有的成年人,更是有时在治疗感冒的时候,经常多种药物一起服用,造成药物叠加和过量的风险更大。因此,在服药时,一定要注意阅读说明书,看清药物成分和服用剂量,避免造成药物叠加使用而导致药物过量,而引起肝肾方面的毒性反应风险。


李药师谈健康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是临床上非常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两者既可以用来镇痛又可以起到退热的作用。两者在使用和适用人群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的。

在适用人群上以及用法用量上

  1. 适用年龄: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的儿童和成人,布洛芬适合>6个月的儿童和成人。

  2. 用法用量:若持续疼痛或发热,对乙酰氨基酚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得超过4次(总量≤2g)。而布洛芬可间隔6~8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不超过3次(总量≤1.2g)。

上面是简单的一个对比,如果是老年人,在用药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两者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对于需要长期抗凝的患者

,比如长期使用华法林或其他香豆素类抗凝药物的患者,对乙酰氨基酚可以增强两者的风险,长期服用需要谨慎,然而布洛芬也同样可以增加出血风险,但是两者而言究竟选择哪个带来的风险更大目前我并没有找到相关研究,但是如果需要长期使用这两个药物,需要更频繁的监测INR值。短期使用其风险并不高。

在高血压患者上,布洛芬与很多降压药如 贝塔受体阻滞药如美托洛尔,ACEI/ARB,如依那普利、缬沙坦之类、利尿药的均能降低其治疗效果。所以高血压患者应当谨慎选择布洛芬。

在糖尿病患者上,布洛芬与降糖药,会使其血药浓度升高,联合使用时增加低血糖风险,也应当避免合用。

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预防的患者上,布洛芬同时还能降低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和卒中的作用;对于需要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而言,尽量避免使用布洛芬。

总结

从适用人群而言,对乙酰氨基酚的适用人群更广。

从药物安全性而言,对乙酰氨基酚更高

儿童、60岁以上老年人、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优先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需要长期用药控制疼痛的患者、关节炎患者,优先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无消炎作用)。


小叨健康汇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用于退热、止痛,用于感冒发烧头痛等症。对于成年人来说,只要没有禁忌症,这两种都可以使用,选择其中一种,如果患者对哪一种药物敏感,使用后效果好,可优先选择。但是对于儿童特别是婴幼儿使用这两种药还有一些差别,主要是年龄和剂量需要严格控制。


对于婴幼儿感冒发热头痛目前来说也是只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其他的复方感冒药都是不推荐的。

对乙酰氨基酚商品名为泰诺,它可以用于3个月以上儿童,按照体重给予药物剂量,一般是10-15mg/Kg,可以每隔4小时给药一次,每天最多不要超过5次,需要注意的是患有蚕豆病的患儿不要使用该药物。对乙酰氨基酚超剂量使用可能造成肝损害,甚至急性肝衰竭,所以一定要遵照用法用量。

布洛芬商品名为美林,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按照体重5-10mg/Kg,可以每隔6小时使用一次,每天不要超过4次。对于有哮喘、肾功能不全以及脱水的患者谨慎使用布洛芬。

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期间,不要与其他感冒药同时使用,因为其他感冒药中很可能含有这两种成分,可能造成药物重复使用;另外不建议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用药期间注意补充水分,防治脱水。


欢迎关注无名药师,我会分享更多合理用药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