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提倡一年级小学生天天做卷子?

成长七巧板


小徐老师常年从事一线教育,熟悉中小学考试套路,也知晓如何才能提高学习的学习成绩,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是否提倡天天做卷子,小徐老师可以明确告诉各位家长,如果要想孩子成绩好,做卷子是提高小学生熟练考试题型、理解题意且提分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在家长看来,一年级小学生的试卷没有什么难度,语文大多是由字形、字音、造句、阅读理解和看图写话组成,数学则以计算、知识运用和应用题为主,对于简单的、无需理解题意的题型,如写字形,注字音,计算等题,孩子们基本一看就会,不存在因不理解题意而无法做题的现象,但是对于造句、阅读理解、看图写话以成数学中的应用题等,要想熟练得出正确答案,还要提高理解文意和题意的能力,能够结合题目问题从题干中找到答案,而这一能力是需要不断强化训练的,是非做卷子无法达到的能力。

一年级小学生在做试卷中提高哪些能力呢?下面小徐老师以语文为例,来分析一下做题能提高的能力:

一、提高题目中的书面语理解能力

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题目中的书面语相对比较专业,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陌生,比如:

1、请画出文中描述的几种植物。

此题目经常在语文阅读理解中出现,里面“描述”和“植物”两个词,一年级孩子是不理解的,在做题时,家长和老师要结合文章给孩子解释清楚这两个词的含义,但是即使解释清楚,隔一段时间孩子还会忘记,因为孩子的记忆力和理解力都是有限的,必须通过不断的做题来强化。

2、文中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请把所写景物用“——”画出来。

这个题目中“季节”“景物”,一年级孩子一开始接触的时候,也是不清楚的,同样也需要做题来强化。

3、全文分为几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

起初孩子们不知道什么叫“自然段”,也不知道什么叫一句话,即使老师讲了很多遍,其实孩子根本无法明白,只能通过段落标志——空两格,我整句标志——标点符号是句号、问号、叹号的来判断,而这些死记硬背的东西要靠多次做题才能巩固。

4、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是——,地点是——,人物有——。

此类题“时间”“地点”“人物”几个词,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也有理解难度。

二、提高学生理解例句并造句的能力

1、照样子,将句子写得更具体

此类题孩子们无法理解例句是如何扩写的,也不理解怎样将句子写“具体”。只有通过边做题边强化,提高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2、用加点的字造句

一年级孩子的造句能力有限,很多孩子在造句时会照抄原句,或者写一些缺少主语的病句,要让孩子多加练习,提高熟练程度,才对这类题驾轻就熟。

三、提高看图写话能力,为写好作文打好基础。

看图写话考察学生按顺序观察,按顺序描述图面内容的能力。要写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一件什么事,是怎样做的,图中人的心情如何等。初写看图写话的孩子,经常没有条理,语句不通顺,标点符号不会运用等,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提高作文能力。

另外,数学题意的理解也涉及对题目中“书面语”的理解,例如“谁比谁多(少)”“谁和谁一样多”“数量”“图形”“分类”“统计”等词句在题目中经常提到,同样也需要一定量的做题,孩子才能强化理解,活跃思维。

很多家长认为,一年级的孩子没必要多做题,只要培养读书、学习的兴趣就可以了,诚然多读书,确实能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培养语感,拓展知识面,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没错。但是读书提高的是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特别是对低年级而言,是无意识的知识积累,而做题则是变对知识、语言的无意识为有意识,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如果低年级学生不做题或做题少一定会影响孩子的成绩提高,从而影响孩子良好的学习体验,让孩子在做题时有畏难情绪,进而影响学习兴趣或者认为自己是个笨孩子,所以,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学习,适应做题,还是多做点卷子为好。

以上是小徐老师的肺腑之言,不知大家以为如何?欢迎大家补充交流。


指尖教育帝国


我的评论和一般的不太一样,请大家看清楚了再做评论。凡事都没有绝对的对错,都具有两面性。做卷子也是可以提倡的,但是不能太多,不能天天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起码在小学的时候,要让孩子们感觉到学习也是很快乐的。老师们应该多讲,多和学生互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管是卷子和作业,包括资料。一味地去做题的话学生就做烦了,对学习就失去了兴趣。为什么说做卷子是也可以提倡的呢?因为现在的老师们也是负担比较重的,做卷子对老师们来说,不用出题布置作业了,对学生们来说不用抄题了,其实也省去了很多麻烦和时间。有些好的卷子还有一定的应试性,对提高分数有很大的帮助。有一点,卷子要花钱买,一般都是学校或者老师发的,要收钱。也不排除个别校领导和老师为了利益,一味地尽量多卖给学生卷子。其实现在的老师们你给她送礼一般他们内心来说是不想接受的,如果直接给钱的话他们就更不要了。假如说这个班有60个人的话,这位老师办了个补习班,每个人每学期补习班要交800块的话。其实对老师本人来说,收10个和收60个没有什么区别的,因为他的补习班学习都是同步的,只讲一遍就行了,但是收入不一样,这就是有偿收入,名正言顺的。就拿小学生三科来说,几十个学生这么多作业,虽然说的是同步学习,但学生水平不一样人太多了,老师能讲的过来吗?我孩子上小学时候我一对一给她讲题的话也做到晚上九点左右,补习班几十个学生,水平都不一样,能讲到什么时候?听过很多小学生说老师的补习班有的把答案写到黑板上让学生们抄。我听邻居的小学生说谁上老师的补习班了作业就少,反之,作业就很多,不一样的。我的学生上初二的时候没有去老师的补习班,老师微信群里就不加我。考完试以后学校为了省去很多麻烦,没有让学生返校拿成绩单,班主任老师把成绩发到微信群里,我当然不知道了,最后是孩子没有办法在QQ群里面问其他的学生,后来也没有问到,把孩子都气哭了。最后还是我厚着脸皮问在单聊里边问班主任老师,不过还好,还是发给我了,但是一直没有把我加进群。在将近开学的时候,这位老师要调走了,才把我和另外几个家长加到群里边。如果是你的话,那你的学生要不要上他的补习班呢?大家去思考吧!(喷子请绕道,因为我指的是个别的,不包括所有的校领导和老师,大多数还是好的,再多说一句,日本也有好人)。再反过来说,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我还是比较支持学生们做资料和卷子。谁说寸金难买寸光阴?学生买卷子就等于拿这个钱买时间,买学生抄题的时间。老师们也不容易,也特别辛苦,工资也不高,就算是办补习班,卖资料、卖卷子赚点钱也说过去。只要是有选择性的,是对学生有益的,作为一个家长我认为出钱也是应该的(我说的是真心话,喷子请绕道)。

最后总结一下。在小学阶段的作业,老师应该把卷子和课本上的作业相互结合,随机应变。


人间正道是沧桑D


我是不提倡学生做过多的作业的。这个问题,其实做卷子也是做作业。一年级,按以前教育部要求,一天的家庭作业控制在半小时,不超过一小时。个人认为是比较妥当的。

上面提到的作业,是指书面作业。其实还有不是书面作业的作业,那就是读书,看书,预习,复习。不少人认为,不用笔写的作业就不是作业。其实不然。语文要看书(默读),读书(发出声音了,朗读),数学书也可以有看的必要。有些公式等,通过读来达到背熟。

学校发的作业(或卷子,AB卷,一课一练,等)家长买的,这就有一个选择过程。有会买的,有不会买的。因为出版社的不同,所以存在质量有明显差距。有的非常符合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的进步。有的太深,类似于奥数的拓展题,太难。有的又太浅。等等。

一年级的作业(卷子),编的好的。做起来不难,还能起巩固作用。一般半小时四十分钟,便可以做完了。(排除马虎图快的,慢吞吞的)我教的学生,我自己选。退休了,孙子的作业(卷子)我自己去书店选。打开卷子看,看编的好不好。当然这得是内行了。

一年级的家庭作业,你说的卷子其实就是作业题。卷子里就是题目,综合性的题。目前,都是这样,不提倡也没有用。一天做一小时内,还是比较妥当的。


笨笨潮爷1


一年极就天天做卷子,是不是太早了,他刚刚踏入学校,本应该有一个快乐童年,就让他有这大压力,会不会让他拍上学,我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一个小孩学习好,除开天赋就是靠自身努力,是你应该如何把他引入自己学习,不是强加太多,让他产生厌学。

本来是应该有一个快乐童年,可是现在家长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就给小孩太大压力,一点小除开正常上学,就是各种培优,学习压力太大。本因是玩的年纪,现在天天学习就是各种培训占据他所有时间,还是想想我们那时候好,天天无忧无虑,和小伙伴玩各种游戏。

我觉得你不能剥夺孩子天真快乐的童年,你应该正确引导他自己学,不是压着学,一味跟风,看见别人家孩子学这学那,就赶紧让自己家孩子学,愿所有家长还孩子一个快乐童年。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勇哥快乐生活


不提倡,一年级是孩子们刚开始的教育,是他们天真浪漫的童年,不能让他们笼罩在整天学习考试的阴影之下。


邱氏心理预测


作为老师我不赞成这么做,这不符合国家规定,也是家长普遍反对的问题,更能造成孩子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所以我呼吁全体老师都不要留作业,要留的话也得按教育部规定的作业去留。所以期待教育部给出每课具体的作业内容。


七分帅3


不提倡,小学一年级正处于感性阶段,孩子应走出教室,多接触大自然,这样做对孩子以后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孩子也会把在课堂以外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课堂上,慢慢的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动脑能力,思维能力,这样可以为以后的学业打造良好的基础。


卢沟晓玥


坚决反对👎天天做卷的唯分数论、唯成绩论!一年级学生最主要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早早注重成绩,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厌学了,对孩子以后的成长百害无一利!


复原军


知识不是靠每天做一堆卷子得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种一个模式的教育方式需要反思。


李喜悦Marina


不提倡,可惜国情需要,需要小学生就开始有竞争意识,也就是考试,考试最直接的体现形式就是试卷,你不适应就会被淘汰,社会法则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