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里除了欲念什么都没有


轮回里除了欲念什么都没有



现在这个社会,我们普遍所看到的是“恣情纵欲”、上下都在“争名逐利”,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争名逐利,在日常生活当中放任纵欲,迷在贪嗔痴里面,这是造业,后来的果报都是在三途。

世间许多人迷惑颠倒,贪图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他在这里面得到一点喜悦、安慰,他不晓得这是苦,为什么?后面有大苦在等着他:三途果报。

修行人必须要时时警惕自己,要懂得克服自己的欲望烦恼,欲望烦恼一起来,自己要马上想到后果。要头脑要清醒,不能念贪嗔痴慢、不能念五欲六尘。念这个东西,这叫造轮回业,天天在搞六道轮回,你怎么能脱离六道轮回?

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要学会放下。你心里常常念着这个,就算你得到一点点甜头,那一点点甜头是什么?是你过去生中修积的福报。如果命里没有这个福,你也得不到,那又何苦来?如果命里头有这一份福报,不念你也会得到,何必念它?为什么不把这个念头转过来念佛?

所以我们的念头要会转,从今以后再不想六道轮回了。佛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我的心想佛,当然就成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把这个情执要放弃,要把它变成慈悲,慈悲就是爱。

佛法首先破我执,《金刚经》前半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让你什么?真正的爱心生起来。这四个相着了一个相,那就不是自性,阿赖耶识里头的,阿赖耶识里头就叫爱,就不叫慈悲。自性里头流的是慈悲,阿赖耶把它变成爱,爱跟慈悲是一不是二,真爱里头没有染污,阿赖耶里头有染污。

控制欲望的方法:当念头升起时,就马上想到结果。

对爱情,有三句话:付出不求回报就是幸福,受伤乃是恩赐,惜缘无论善缘还是恶缘。对淫欲,我有两个法门:观照法门和炼精化气法门。“爱不重不生娑婆”,爱欲是生死轮回之根本。也是修行人最大的障碍。任何真修行人,都必须过这关。


轮回里除了欲念什么都没有



什么是真爱?如果你内心有真爱,有完全的爱。你不会去占有你的伴侣,不会害怕他的离去,无论他是对你好,还是不好;无论是留下,还是离去。爱,爱她的留下,也爱她的离去。

爱她对你的好,也爱他对你的不好。你的心如果有真爱,就从不会被动摇,不会有恨,也不会害怕。反之,如果你的心,害怕他离去,恨他对你不好。那不是爱,只是贪。

贪别人对你的爱。而你爱的其实只是自己。所谓的爱,只是个动听的借口。付出就是幸福。幸福在你付出时,而不是在获得回报时。没有企图的付出,好比父母的爱,无论如何的回报,恩情都是报答不完的。因为那是一种真爱,不是用报答可以衡量和偿还的。而如果能体会付出就是幸福,没有付出念头,没有回报的企图,甚至向受益者说:“谢谢,谢谢你给我付出的机会。” 心就清净自在了。对因付出没有回报而抱怨的人来讲,请跟伤害你的人说谢谢吧。当他在地狱里受苦,你却在天堂中享福。他是你最应该感谢的人。善恶相成,极恶之世,必生大善之人。因此恶世,成其功德。而其最应感谢的正是这极恶之人。

淫欲,是一切邪恶的根源,一切束缚的根源。因为淫欲,而有妻子家室,于是被枷锁束缚。因为淫欲,而犯下种种过错。因为淫欲而生死纠缠,六道轮回,成累劫怨亲债主,不让你解脱。对修行者来讲,当断则断,断性亦无,进而转化这个能量成为转换色身的能量,所以道家也说:内有三宝,精气神也。这个精,当然不是后天精虫的精。淫欲是妄想,是执着,是深厚的轮回习气,如何断淫呢?当然法门很多,可以采取持咒(如:诵楞严咒)、念佛等以妄治妄的转化功夫。也可以直接采用下面两种方式:一是,炼精化气,疏导精气。二是,观照自在,欲念不生。

观照法门

何为观照:观照,就是观察自己的身心,观察自己当下,在做什么,心里想的是什么。就是自省,就是自觉。读过心经的都知道,心经第一句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整部心经的基本,就是“观自在”三字:观察-自己-当下-在做什么,在想什么。观照,就是让自己的觉知,时刻保持临在于当下。

如何观照:你要做的就是什么也不用做,只要旁观,看清自己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妄念来去,清清楚楚,不生取舍,不跟随,不粘粘。注意,无论自己想什么都不要被卷进去,也不要去压抑那些念头。你需要的就只是耐心,看清他们。看着他们产生,看着他们消灭。看着一个念头来了,一个念头又去了。你就会体验到,他们都是无常的,自生自灭,自来自去,与你何干?何须用人之绕,自堕其中?又何须断除?只要不去认同他们,跟他们保持距离,他们自会幻灭。一切尽是虚妄,自性本自清净。


轮回里除了欲念什么都没有


清凉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