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關於梅花的詩詞?

活動中心17653708


梅花通常在冬春季開放,在中國傳統文化上,與蘭、竹、菊一起列為“四君子”,也與松、竹一起稱為“歲寒三友”。並有所謂“春蘭花、夏荷花、秋菊花、冬梅花”,梅花憑著耐寒的特性,成為代表冬季的花。

因為梅花的屬性,很多的文人墨客都會寫詩詞來讚美梅花,今天給大家總結一下。

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牆角有幾枝梅花,正冒著嚴寒獨自盛開。遠遠的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因為有梅花的幽香傳來。

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
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這首詞是蘇軾為悼念死於嶺外的歌妓朝雲而作。作者創作這首詞時大約60歲,人生觀已經很成熟了,經歷了那麼多患難,他始終沒有改變,越來越堅持做自己。

梅花落

梅嶺花初發,天山雪未開。雪處疑花滿,花邊似雪回。因風入舞袖,雜粉向妝臺。匈奴幾萬裡,春至不知來。

這首詩由梅嶺的梅花開放,聯想到遙遠的邊塞,仍然處於嚴寒之中,忽發奇想,覺得彷彿眼前花似雪,彼處雪似花,於是遙遠的空間阻隔便消彌於錯覺之中。然而一旦清醒,才想起徵人遠在萬里之外的冰天雪地之中,春天到了也不知歸來。

上堂開示頌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這首詩中的後兩句是千古名句。

梅花

三月東風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梅花落野橋。

這首詩的作者王冕是元代詩人、文學家、書法家、畫家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浙江諸暨人。出身農家。幼年喪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時間畫荷花,晚至寺院長明燈下讀書,學識深邃,能詩,青團墨梅。隱居九里山,以賣畫為生。畫梅以胭脂作梅花骨體,或花密枝繁,別具風格,亦善寫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傳是他始創。

旅館梅花

清香無以敵寒梅,可愛他鄉獨看來。 為憶故溪千萬樹,幾年辜負雪中開。

這首詩的作者是吳融,他生於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於唐昭宗天覆三年(903),享年五十四歲。他生當晚唐後期,一個較前期更為混亂、矛盾、黑暗的時代,他死後三年,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也就走入歷史了,因此,吳融可以說是整個大唐帝國走向滅亡的見證者之一。


詩書君


《古梅》

梅花吐幽香,百卉皆可屏。

一朝見古梅,梅亦墜凡境。

《雪梅》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一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詠梅》

惜報春將到,衝寒早放梅。

群花雖欲妒,莫阻暗香來。

《白梅》

一陣東風溼殘雪,

強將嬌淚學梨花。

《墨梅》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香滿乾坤。

《綠萼梅》

朝罷東皇放玉鸞,

霜羅薄袖綠裙草。

而贊梅花之高潔者,當首推蘇軾的名句:

“羅浮山下梅花村,玉雪為骨冰為魂。

紛紛初疑月掛樹,耿耿獨與參橫昏"。





鷹擊875


看了大家的回答,好多精彩的詠梅詩啊!我這裡再補充一首,說起詠梅,我覺得這個人的詠梅詩不得不提一下,因為此人一生酷愛梅花,就連死後也葬在了梅樹下,她便是唐玄宗的寵妃之一梅妃。

梅妃,名為江採萍,不但生的貌美,而且自幼飽讀詩書,能詩善賦,通音律,善歌舞,可謂才華橫溢。她還是個愛梅如狂之人,其父不惜重金,尋各種梅樹,種滿房前屋後。在梅花薰陶下,梅妃烙下了梅的氣節,高雅嫻靜。後入宮為妃,憑自身才情、美貌以及獨特的氣質深得唐玄宗喜愛。她在宮中的住所也是處處是梅樹,花開時節,便徘徊其間,賞花作賦,悠然忘我。玄宗憐惜她這份對花的痴愛,寵愛有加,賜東宮正一品皇妃,稱其為"梅妃"。賞與她各種梅樹,並親筆題寫院中樓臺為"梅閣"、花間小亭為"梅亭"。梅妃的愛梅之情,惹得皇帝戲稱她為"梅精" ,因此得寵數年。

只是後來年過花甲的唐玄宗得了楊玉環後,後宮佳麗三千,專寵楊玉環,這個就人人皆知了,此後梅妃便失寵。不多說了,快來看一下梅妃即興所作的這首詠梅小詩吧!

《詠梅詩》

一枝疏影素,獨抗嚴霜冷。

早晚散幽香,香飄十里長。





圖韻雅頌


詠梅的詩歌浩如煙海,我們就一路踏雪尋梅,尋覓那一縷暗香去吧。


我們就選取每一首詠梅的絕句來表達古人對雪梅的愛戀。

一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二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三 無意苦爭春,只有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四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五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六 共賞金尊沈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七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八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九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十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在這萬花凋敝的季節,來欣賞古人們抒發浪漫情懷的詩詞歌賦,也是一種美得享受!


向哲洪濤


梅花,是冬季的仙子,揮舞魔術棒世界變得多彩;梅花,是冬天的鬥士,絕不向凜冽的寒風低頭。梅花一身傲骨,敢於嚴寒對抗,梅花不甘平庸,即使被雪覆蓋也要散發自身的香氣。古往今來有無數詩人墨客為梅花著魔,作為歲寒三友的梅花,自有一番風味,我們下面就伴隨著詩人,走入梅花的世界,一起在詩詞和美圖中賞梅品詩。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宋代·蘇軾《西江月·梅花》

解析:蘇軾也是個愛梅花的人,不像林逋那樣一生不娶,只愛梅花,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留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名句讚揚梅花。在蘇軾的眼中,梅花如同美人,他將自己的愛妾比作梅花,將梅花的美描述的無與倫比,冰肌玉骨自帶一種風流。素面、洗妝都表示對梅花的喜愛和敬佩,這種純天然的美自然讓梅花與其他的花不同,獨特之美,自然不能與其他的相提並論。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 王安石

解析:如果只把梅花比作美人,那便埋沒了梅花的品格。王安石的這首詩膾炙人口,詩中的梅花不畏嚴寒,不畏風雪,這便是梅花最美的品格,無論在哪,即使是牆邊幽暗的角落,即使被大雪所覆蓋,也擋不住梅花的香氣散發出來。無論現實怎樣的殘酷無情,梅花總有一種品格可以傲然獨立。詩歌明志,詩人對梅花的讚揚正是對自己的要求,像梅花一樣,無論什麼情形,無論何種情境,都能保持真我本色,這就是梅花帶給我們的溫暖。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雪梅 盧梅坡

解析:雪與梅總是相互比較,放在一起總是要爭個高下。其實兩種不相上下,各有各的特質。論顏色,梅花自然無法和聖潔純白的雪相比,但是論氣味梅花則毋庸置疑的贏了。各有各的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爭這一時有何用,還不如保有自己的獨特魅力。有的時候,相互融合在能發揮的更好,就像梅花上掛著霜雪,這便是最美的樣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成了一株最美的雪梅。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卜算子·詠梅 毛澤東

解析:這是我最愛的一首詩,讀完有種暢快的感覺。梅花的風格不只在於它的忍耐嚴寒的能力,更有對於名利的淡泊態度,這首詩俏皮、歡快,不但賦予了梅花的品格,更是讓梅花如同一個嬌俏的可愛女子,恣意的揮灑自己的天真爛漫。不爭不搶,自由自在,這才是梅花最好的樣子。

看了這些關於梅花的詩你想到了什麼和梅花有關的詩句嗎?歡迎大家留言,我們一起討論。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關注,分享!小編每天都會更新不同的內容。您的鼓勵就是我的動力!






草夕寸品文史


自古以來,詠梅、贊梅的詩詞歌賦可謂不計其數。梅花人們稱讚為"迎春花",從嚴寒的冬天一路走來,明媚的春天將來到。人們嚮往春天,墨客騷人詩興勃發,自然靈感突起,懷春之心尤然而生,留下了薈之人口的詠梅佳作。且看。

一、南北朝期間的陸凱:《贈范曄》

折花逢驛使, 寄與枕頭人。

江南無所有, 聊贈一枝春。

二、唐代黃禪師《上堂開示頌》:

塵芳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經一看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三、宋盧梅坡《雪梅》

梅雪爭春未可降,騷人閣筆費平章。梅須遜雪二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四、宋王安石《梅花》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春, 為有暗香來。

五、宋盧梅坡《雪梅》

有雪無梅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雪並作十分春。

六、宋蘇軾《減字木蘭花》

搖盪香醪光欲舞。步轉回廊,半落梅花婉婉香。輕煙薄霧,怎是少年行樂處。不似秋光,只與離人照斷腸。

七、宋李清照《鷓鴣天》

喑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留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

八、宋辛棄疾《臨江仙》:

老去花心已懶,愛梅猶繞江村。一枝先破五溪春。更無花態度,全有雪精神。 刺向空山餐香色,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帶溪雲。醉中渾不記,歸路月黃昏。

九、六十年代歌頌人民公社的詩句:社是山中一枝梅,我是喜鶴天上飛。喜鶴落在梅樹上,石磙打來也不飛。

當然,詠梅的詩詞很多,不一一舉出了。

這裡特別要說的是,毛主席《卜算子.詠梅》更是家喻戶曉,千古絕唱了,將陸游的《卜算子.詠梅》反其意而用之,成為古為今用的典範。


高樓避愁1


有個叫馬耷的居士,聽預報寒流入蜀,雨雪霏霏。偷得幾日閒,專驅車去農村別墅天鵝湖畔,盡興伴雪觀景。觸景生情,吟得幾句小詩,供友友們賞玩批評!

《詠梅》

雪浸梅苞醒,

玉妃裹豔生。

蕊心絲絲笑,

寒英盈盈飛。



《紅梅贊》

俗道紅花綠葉襯,

梅苞樂伴風霜生。

三九吻冰瓊枝喜,

元春獨鬥玉龍輝!



《葉思梅》

枯葉獨遊天鵝湖,

碎寒思花何處訴。

忽聞堤上暗香飄,

破冰尋往孤豔處?



三首小詩中,玉妃、玉龍、碎寒是古人對 "雪"的別稱,寒英、瓊技、孤豔是對"梅花"的別稱。


馬耷68581067


梅花,花中君子,傲雪凌霜,風雨無阻。梅蘭竹菊,文人墨客多愛詠之。描寫梅花的詩詞很多。如林逋的《山園小梅》,盧梅坡的《梅雪》二首,王安石的《梅花》詩,陸游的《卜算子*詠梅》等都是千古罪人篇。這裡聊為摘抄一些名句吧。

上堂開示頌*唐*黃櫱禪師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梅雪*北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不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萬梅一段香。

其二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北宋*林逋《山園小梅》)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人唐*張謂《早梅》)

雪裡溫柔,水邊明秀,不借春工力(南宋*辛棄疾《念奴嬌*梅》)

山邊幽谷水邊村,曾被疏花斷客魂(北宋*張嵲《墨梅》)

江南無所贈,聊寄一枝春(南北朝*陸凱《贈范曄詩》)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北宋*王安石)

江南幾度梅花發,人在天涯鬢已斑(劉著《雪照山城玉指寒》)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南宋*陸游)


綺閣書生


文|江徐


豐子愷有一幅漫畫作品,畫上同樣是大地回春,楊柳青青,紅梅點點。春光瀲灩,邀三兩知交,溫酒一壺,同飲、暢聊。即便外面時局動盪,風雨飄搖,在這一彎流水繞孤村的丹青乾坤裡,暖陽始終照耀,山河始終靜好。

人情冷暖間,難得是素交。在豐子愷的漫畫世界裡,人們願意把門前屋後的花草樹木一視同仁。

畫面右側,題有清代文人何錢的一聯詩:“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將一面給梅花。”別看梅花不言不語,三緘其口,它可以是有情之人的近鄰、密友、知己。賞心樂事,共享清歡,又怎能落了它?就連那棵長過屋頂的老松樹,也是可以借予春禽延養子孫的。

人間與草木,彼此共享一個世界,誰也高不過誰。所謂詩意棲居,無非是在放慢步伐的時候,向內,體悟自己的深情;向外,探尋自然的深情。

現在的人們,日子過的太忙,大家全力以赴追求一點“實實在在”的東西,忘了那些閒的、虛的卻也讓人放鬆的內容。

“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在微信高鐵當道的時代,周作人這番言論顯得過時。事實上,這種契合本然的生活方式永遠不會過時,只不過已成大部分人復古的奢侈。

立春剛過,一個人去了狼山廣教寺。冬寒未去,等雨的天青色,寺內香客稀少。僧人拎著一隻熱水瓶,推開大悲殿的大門。

殿外,一株上了年齡的臘梅,枝幹橫逸,從某個角度看,它們撫觸著椽子下“大悲殿”三個字。花下呆站了會兒,冷香幽然。

那日清晨,僧人花下開門進殿。

梅是騷人墨客、祇園弟子們描繪與讚頌的意象,且各有千秋。

“白梅和尚”寄禪法師,生死皆與梅為伴。他似有預感,圓寂之前的一年,在寧波天童寺築冷香塔,並且為之題詩。

和尚為自己的詩集命名為《嚼梅吟》、《白梅詩》,我偏愛其中兩句:“傳心一明月,埋骨萬梅花。”“老去身常如槁木,寒來骨欲變梅花。”

是這樣冰肌玉骨、梅伴月照的老和尚,善哉,善哉。

有一次,想起禪師的梅花詩,原是因為山東一位文友發來讀書截圖,上面有一聯詩,確切說是對聯:

漫研竹露裁唐句;細嚼梅花讀漢書。

這是一本1950年間,農村小學教育的教學記錄,作者楊巨源畢業於北京大學。他響應那個時代的政策號召,從北京去到山東聊城最貧困的地區,教書育人,一待就是一輩子。

上面兩句詩並非楊巨源原創,是他小時候上一戶書香人家串門,在中堂見到的一副對聯。見之,讀之,然後記了一輩子。

字字透露出書香門第學習型的生活氣息。“漫研竹露”、“細嚼梅花”,更有一番花草可親的貞潔悠靜。研的、嚼的,可以是天地自然的草木生靈,也可是案頭山水的文藝精華。

細嚼梅花。這四個字,便已可把我迷在那裡。

吳昌碩的梅花作品

吳昌碩一生種梅,賞梅,探梅,畫梅,詠梅,自喻為“苦鐵道人梅知己”。死後,家人根據遺囑將他葬於杭州超山一株宋梅旁,因為那裡,是他眷戀一生的精神家園。

他畫梅,未必都是睹梅而畫,往往是他與梅身置兩地,心生思念。“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憶我我憶梅。”這樣的念念不忘,這樣的依依懸想,是他與梅之間無聲勝有聲的會意。

還有梅妻鶴子的林逋、梅花屋主王冕、在詩文中以梅作為一生線索的李清照……

江水但逝,來來往往,但少閒人“留將一面給梅花”。

年年歲歲的花香與春光,恰在那一枝春中。


江徐的自留地


簡答:唐詩、宋詞包括近代以梅花為背景的詩和詞比比皆是,數不勝數。

梅花是花中君子之首,中國人從古到今歷代文人墨客,對梅花情有獨鍾。它能傲凌霜,且有不畏嚴寒的氣質,孤芳自賞。

南宋大詩人陸游寫的一首詞:卜算子.

詠梅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己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開國領袖毛主席的卜算子.詠梅。大氣磅礴,氣勢恢宏,也堪稱為一代天驕之作: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己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我國文學、戲曲、著名的詞作家閻肅老師的《紅梅贊》琅琅上口,久唱不衰。

“紅巖上紅梅開,千里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紅梅花兒開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千萬朵,香飄雲天外,歡醒百花齊開放,高歌歡慶新春來,新春來,新春來!”

幾十年來,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奮發向上,茁壯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