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关于梅花的诗词?

活动中心17653708


梅花通常在冬春季开放,在中国传统文化上,与兰、竹、菊一起列为“四君子”,也与松、竹一起称为“岁寒三友”。并有所谓“春兰花、夏荷花、秋菊花、冬梅花”,梅花凭着耐寒的特性,成为代表冬季的花。

因为梅花的属性,很多的文人墨客都会写诗词来赞美梅花,今天给大家总结一下。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这首词是苏轼为悼念死于岭外的歌妓朝云而作。作者创作这首词时大约60岁,人生观已经很成熟了,经历了那么多患难,他始终没有改变,越来越坚持做自己。

梅花落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这首诗由梅岭的梅花开放,联想到遥远的边塞,仍然处于严寒之中,忽发奇想,觉得仿佛眼前花似雪,彼处雪似花,于是遥远的空间阻隔便消弥于错觉之中。然而一旦清醒,才想起征人远在万里之外的冰天雪地之中,春天到了也不知归来。

上堂开示颂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这首诗中的后两句是千古名句。

梅花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这首诗的作者王冕是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

旅馆梅花

清香无以敌寒梅,可爱他乡独看来。 为忆故溪千万树,几年辜负雪中开。

这首诗的作者是吴融,他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诗书君


《古梅》

梅花吐幽香,百卉皆可屏。

一朝见古梅,梅亦坠凡境。

《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一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咏梅》

惜报春将到,冲寒早放梅。

群花虽欲妒,莫阻暗香来。

《白梅》

一阵东风湿残雪,

强将娇泪学梨花。

《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香满乾坤。

《绿萼梅》

朝罢东皇放玉鸾,

霜罗薄袖绿裙草。

而赞梅花之高洁者,当首推苏轼的名句:

“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





鹰击875


看了大家的回答,好多精彩的咏梅诗啊!我这里再补充一首,说起咏梅,我觉得这个人的咏梅诗不得不提一下,因为此人一生酷爱梅花,就连死后也葬在了梅树下,她便是唐玄宗的宠妃之一梅妃。

梅妃,名为江采萍,不但生的貌美,而且自幼饱读诗书,能诗善赋,通音律,善歌舞,可谓才华横溢。她还是个爱梅如狂之人,其父不惜重金,寻各种梅树,种满房前屋后。在梅花熏陶下,梅妃烙下了梅的气节,高雅娴静。后入宫为妃,凭自身才情、美貌以及独特的气质深得唐玄宗喜爱。她在宫中的住所也是处处是梅树,花开时节,便徘徊其间,赏花作赋,悠然忘我。玄宗怜惜她这份对花的痴爱,宠爱有加,赐东宫正一品皇妃,称其为"梅妃"。赏与她各种梅树,并亲笔题写院中楼台为"梅阁"、花间小亭为"梅亭"。梅妃的爱梅之情,惹得皇帝戏称她为"梅精" ,因此得宠数年。

只是后来年过花甲的唐玄宗得了杨玉环后,后宫佳丽三千,专宠杨玉环,这个就人人皆知了,此后梅妃便失宠。不多说了,快来看一下梅妃即兴所作的这首咏梅小诗吧!

《咏梅诗》

一枝疏影素,独抗严霜冷。

早晚散幽香,香飘十里长。





图韵雅颂


咏梅的诗歌浩如烟海,我们就一路踏雪寻梅,寻觅那一缕暗香去吧。


我们就选取每一首咏梅的绝句来表达古人对雪梅的爱恋。

一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二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三 无意苦争春,只有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四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五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六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七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八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九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十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在这万花凋敝的季节,来欣赏古人们抒发浪漫情怀的诗词歌赋,也是一种美得享受!


向哲洪涛


梅花,是冬季的仙子,挥舞魔术棒世界变得多彩;梅花,是冬天的斗士,绝不向凛冽的寒风低头。梅花一身傲骨,敢于严寒对抗,梅花不甘平庸,即使被雪覆盖也要散发自身的香气。古往今来有无数诗人墨客为梅花着魔,作为岁寒三友的梅花,自有一番风味,我们下面就伴随着诗人,走入梅花的世界,一起在诗词和美图中赏梅品诗。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宋代·苏轼《西江月·梅花》

解析:苏轼也是个爱梅花的人,不像林逋那样一生不娶,只爱梅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留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名句赞扬梅花。在苏轼的眼中,梅花如同美人,他将自己的爱妾比作梅花,将梅花的美描述的无与伦比,冰肌玉骨自带一种风流。素面、洗妆都表示对梅花的喜爱和敬佩,这种纯天然的美自然让梅花与其他的花不同,独特之美,自然不能与其他的相提并论。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 王安石

解析:如果只把梅花比作美人,那便埋没了梅花的品格。王安石的这首诗脍炙人口,诗中的梅花不畏严寒,不畏风雪,这便是梅花最美的品格,无论在哪,即使是墙边幽暗的角落,即使被大雪所覆盖,也挡不住梅花的香气散发出来。无论现实怎样的残酷无情,梅花总有一种品格可以傲然独立。诗歌明志,诗人对梅花的赞扬正是对自己的要求,像梅花一样,无论什么情形,无论何种情境,都能保持真我本色,这就是梅花带给我们的温暖。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 卢梅坡

解析:雪与梅总是相互比较,放在一起总是要争个高下。其实两种不相上下,各有各的特质。论颜色,梅花自然无法和圣洁纯白的雪相比,但是论气味梅花则毋庸置疑的赢了。各有各的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争这一时有何用,还不如保有自己的独特魅力。有的时候,相互融合在能发挥的更好,就像梅花上挂着霜雪,这便是最美的样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成了一株最美的雪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解析:这是我最爱的一首诗,读完有种畅快的感觉。梅花的风格不只在于它的忍耐严寒的能力,更有对于名利的淡泊态度,这首诗俏皮、欢快,不但赋予了梅花的品格,更是让梅花如同一个娇俏的可爱女子,恣意的挥洒自己的天真烂漫。不争不抢,自由自在,这才是梅花最好的样子。

看了这些关于梅花的诗你想到了什么和梅花有关的诗句吗?欢迎大家留言,我们一起讨论。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关注,分享!小编每天都会更新不同的内容。您的鼓励就是我的动力!






草夕寸品文史


自古以来,咏梅、赞梅的诗词歌赋可谓不计其数。梅花人们称赞为"迎春花",从严寒的冬天一路走来,明媚的春天将来到。人们向往春天,墨客骚人诗兴勃发,自然灵感突起,怀春之心尤然而生,留下了荟之人口的咏梅佳作。且看。

一、南北朝期间的陆凯:《赠范晔》

折花逢驿使, 寄与枕头人。

江南无所有, 聊赠一枝春。

二、唐代黄禅师《上堂开示颂》:

尘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看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三、宋卢梅坡《雪梅》

梅雪争春未可降,骚人阁笔费平章。梅须逊雪二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四、宋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春, 为有暗香来。

五、宋卢梅坡《雪梅》

有雪无梅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雪并作十分春。

六、宋苏轼《减字木兰花》

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婉香。轻烟薄雾,怎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七、宋李清照《鹧鸪天》

喑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留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八、宋辛弃疾《临江仙》:

老去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五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刺向空山餐香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九、六十年代歌颂人民公社的诗句:社是山中一枝梅,我是喜鹤天上飞。喜鹤落在梅树上,石磙打来也不飞。

当然,咏梅的诗词很多,不一一举出了。

这里特别要说的是,毛主席《卜算子.咏梅》更是家喻户晓,千古绝唱了,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反其意而用之,成为古为今用的典范。


高楼避愁1


有个叫马耷的居士,听预报寒流入蜀,雨雪霏霏。偷得几日闲,专驱車去农村别墅天鹅湖畔,尽兴伴雪观景。触景生情,吟得几句小诗,供友友们赏玩批评!

《咏梅》

雪浸梅苞醒,

玉妃裹艳生。

蕊心丝丝笑,

寒英盈盈飞。



《红梅赞》

俗道红花绿叶衬,

梅苞樂伴风霜生。

三九吻冰琼枝喜,

元春独斗玉龍辉!



《叶思梅》

枯叶独游天鹅湖,

碎寒思花何处诉。

忽闻堤上暗香飘,

破冰寻往孤艳处?



三首小诗中,玉妃、玉龍、碎寒是古人对 "雪"的别称,寒英、琼技、孤艳是对"梅花"的别称。


马耷68581067


梅花,花中君子,傲雪凌霜,风雨无阻。梅兰竹菊,文人墨客多爱咏之。描写梅花的诗词很多。如林逋的《山园小梅》,卢梅坡的《梅雪》二首,王安石的《梅花》诗,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等都是千古罪人篇。这里聊为摘抄一些名句吧。

上堂开示颂*唐*黄蘖禅师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梅雪*北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不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万梅一段香。

其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北宋*林逋《山园小梅》)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人唐*张谓《早梅》)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南宋*辛弃疾《念奴娇*梅》)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北宋*张嵲《墨梅》)

江南无所赠,聊寄一枝春(南北朝*陆凯《赠范晔诗》)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北宋*王安石)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雪照山城玉指寒》)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南宋*陆游)


绮阁书生


文|江徐


丰子恺有一幅漫画作品,画上同样是大地回春,杨柳青青,红梅点点。春光潋滟,邀三两知交,温酒一壶,同饮、畅聊。即便外面时局动荡,风雨飘摇,在这一弯流水绕孤村的丹青乾坤里,暖阳始终照耀,山河始终静好。

人情冷暖间,难得是素交。在丰子恺的漫画世界里,人们愿意把门前屋后的花草树木一视同仁。

画面右侧,题有清代文人何钱的一联诗:“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给梅花。”别看梅花不言不语,三缄其口,它可以是有情之人的近邻、密友、知己。赏心乐事,共享清欢,又怎能落了它?就连那棵长过屋顶的老松树,也是可以借予春禽延养子孙的。

人间与草木,彼此共享一个世界,谁也高不过谁。所谓诗意栖居,无非是在放慢步伐的时候,向内,体悟自己的深情;向外,探寻自然的深情。

现在的人们,日子过的太忙,大家全力以赴追求一点“实实在在”的东西,忘了那些闲的、虚的却也让人放松的内容。

“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在微信高铁当道的时代,周作人这番言论显得过时。事实上,这种契合本然的生活方式永远不会过时,只不过已成大部分人复古的奢侈。

立春刚过,一个人去了狼山广教寺。冬寒未去,等雨的天青色,寺内香客稀少。僧人拎着一只热水瓶,推开大悲殿的大门。

殿外,一株上了年龄的腊梅,枝干横逸,从某个角度看,它们抚触着椽子下“大悲殿”三个字。花下呆站了会儿,冷香幽然。

那日清晨,僧人花下开门进殿。

梅是骚人墨客、祇园弟子们描绘与赞颂的意象,且各有千秋。

“白梅和尚”寄禅法师,生死皆与梅为伴。他似有预感,圆寂之前的一年,在宁波天童寺筑冷香塔,并且为之题诗。

和尚为自己的诗集命名为《嚼梅吟》、《白梅诗》,我偏爱其中两句:“传心一明月,埋骨万梅花。”“老去身常如槁木,寒来骨欲变梅花。”

是这样冰肌玉骨、梅伴月照的老和尚,善哉,善哉。

有一次,想起禅师的梅花诗,原是因为山东一位文友发来读书截图,上面有一联诗,确切说是对联:

漫研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汉书。

这是一本1950年间,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学记录,作者杨巨源毕业于北京大学。他响应那个时代的政策号召,从北京去到山东聊城最贫困的地区,教书育人,一待就是一辈子。

上面两句诗并非杨巨源原创,是他小时候上一户书香人家串门,在中堂见到的一副对联。见之,读之,然后记了一辈子。

字字透露出书香门第学习型的生活气息。“漫研竹露”、“细嚼梅花”,更有一番花草可亲的贞洁悠静。研的、嚼的,可以是天地自然的草木生灵,也可是案头山水的文艺精华。

细嚼梅花。这四个字,便已可把我迷在那里。

吴昌硕的梅花作品

吴昌硕一生种梅,赏梅,探梅,画梅,咏梅,自喻为“苦铁道人梅知己”。死后,家人根据遗嘱将他葬于杭州超山一株宋梅旁,因为那里,是他眷恋一生的精神家园。

他画梅,未必都是睹梅而画,往往是他与梅身置两地,心生思念。“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这样的念念不忘,这样的依依悬想,是他与梅之间无声胜有声的会意。

还有梅妻鹤子的林逋、梅花屋主王冕、在诗文中以梅作为一生线索的李清照……

江水但逝,来来往往,但少闲人“留将一面给梅花”。

年年岁岁的花香与春光,恰在那一枝春中。


江徐的自留地


简答:唐诗、宋词包括近代以梅花为背景的诗和词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梅花是花中君子之首,中国人从古到今历代文人墨客,对梅花情有独钟。它能傲凌霜,且有不畏严寒的气质,孤芳自赏。

南宋大诗人陆游写的一首词:卜算子.

咏梅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己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开国领袖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大气磅礴,气势恢宏,也堪称为一代天骄之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己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我国文学、戏曲、著名的词作家阎肃老师的《红梅赞》琅琅上口,久唱不衰。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千万朵,香飘云天外,欢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新春来!”

几十年来,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向上,茁壮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