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褐斑病是一種真菌病害,發病非常快,因此防治要及時、對症

經常種植黃瓜的農民朋友都應該都見過,有的長得不好的小黃瓜身上會有一些黃斑或者小黃點,千萬不要小看這些小黃點,這可是黃瓜種植中最為嚴重的病害——黃瓜褐斑病。黃瓜褐斑病是一種真菌病害,發病非常快,症狀很嚴重,因此防治要及時、對症。

黃瓜褐斑病是一種真菌病害,發病非常快,因此防治要及時、對症

黃瓜褐斑病是因為在種植的時候沒有照料好才會染上這個病,歸根結底這樣的黃瓜就不是十分健康的,這種病基本上都是侵染了多主棒孢黴才會引起的,在東北地區的遼寧還有山東和河南河北等地的大棚裡比較常見。並且黃瓜褐斑病田間發病症狀與炭疽病非常相似,肉眼很難分辨,農民有時辨認不清,甚至當成細菌性病害、霜黴病等來治,造成濫用藥,耽誤病情。多主棒孢黴病菌不僅能侵染黃瓜,同時還能侵染西紅柿、茄子等瓜果蔬菜,最終會造成葉片斑點,甚至落花落果現象。那麼如何防治黃瓜褐斑病呢?下面小編把黃瓜褐斑病防治技巧分享給大家,希望可以幫助大家種植更好的黃瓜,提升黃瓜的產量和質量,增加農民朋友的經濟收入。

一、病發症狀

病菌以為害葉片為主,嚴重時蔓延至葉柄、莖蔓。葉正、背面均可受害,葉片發病,起初為黃色水浸狀斑點,略凹陷,受葉脈所限,有時為多角形。發病中期病斑擴大為圓形或不規則形,易穿孔;中後期多個相鄰病斑常連成片,病健界限明顯,表現深黃褐色;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病斑變灰褐色,乾裂、壞死。發病嚴重時,病斑在葉面大量散生或連成片,造成葉片枯死、脫落。病斑大小為3~30mm,以10~15mm中型斑較多。在高溫高溼與低溫低溼條件下易形成差別明顯的大小型病斑,這與病原菌繁殖適宜溫溼度相一致,高溫高溼時,病菌繁殖快,病斑擴展快,形成大病斑;

黃瓜褐斑病是一種真菌病害,發病非常快,因此防治要及時、對症

反之,形成小病斑。溼度大時病斑上可生有稀疏灰褐色黴狀物,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黃瓜褐斑病是一種真菌病害,發病非常快,因此防治要及時、對症

黃瓜褐斑病發病初期病斑表現為多角形,易與黃瓜角斑病和霜黴病混淆,發病後期與炭疽病不易區分。

黃瓜褐斑病是一種真菌病害,發病非常快,因此防治要及時、對症

二、發病規律

1. 病原

病原為多主棒孢黴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病斑正、背面產生的黴狀物,為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多單生,少數3~5根叢生,細長,不分枝,有1~8個分隔,淺褐色。分生孢子梗頂端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倒棍棒形或長圓柱形,直立或彎曲,頂部鈍圓,有3~25個隔膜,隔膜處不縊縮,孢壁較厚,分生孢子幼嫩時淺褐色,成熟後棕褐色。

2. 發病因素

1) 氣候因素

病害發生與溫溼度密切相關,溼度是誘發黃瓜褐斑病的主要因素,溫室內溼度過大,葉面結露,光照不足,有利病菌的擴展與侵染。相對溼度為85%~95%時是該病萌發侵入的最適宜條件,潛育期僅需3~5天;溫度對病菌影響較小,10~35℃範圍內均可發病,但孢子萌發最適溼度為22~27℃。溫度20~28℃,葉面結露時間長,則發病快。

2) 管理因素

植株衰弱,田園不潔,管理粗放,連茬種植,播種過密,偏施氮肥,造成植株徒長或多年連作,均有利於發病,缺少微量元素硼時,發病較重,磷、鉀肥有減輕病情的作用。幼苗受過凍害或肥害使瓜葉片組織局部壞死也有利於發病。

三、發病時間

病菌以分生孢子叢或菌絲體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菌絲或孢子在病殘體上可存活6個月,主要以種子帶菌進行遠距離傳播。此外,病菌還可產生厚垣孢子及菌核,渡過不良環境。翌年產出分生孢子借氣流或雨水飛濺傳播,進行初侵染;病部新生的孢子,進行再侵染。在生長季節,再侵染多次發生,使病害逐漸蔓延。病菌侵入後潛育期一般6~7天,高溼或通風透氣不良易發病,25~27℃及飽和溼度條件下發病重,溫差大有利於發病。多雨、涼夏時發病多,秋季延後栽培時應加註意。東北,本病4~5月見於溫室,江蘇、北京、山西見於黃瓜生長中後期。該病引致落葉率低於5%時,病情擴展慢,約2周,而以後一週內發展快,落葉率可由5%發展到90%。

黃瓜褐斑病是一種真菌病害,發病非常快,因此防治要及時、對症

四、防治措施

1. 選育抗病品種

選育抗病品種是控制黃瓜褐斑病的根本途徑,可選用的黃瓜高抗品種有津優3號和津優38號。

2. 種子消毒

用75℃水浸泡1.5分鐘後加水並不斷攪拌,待水溫降到30℃,繼續浸泡4~6小時,撈出在,25~28℃的溫箱中催芽20~28小時,胚根初露即可播種。

3. 適時輪作

病原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可以在殘株上存活,越冬茬栽培時苗期也可發生褐斑病,與非寄主作物輪作3年後,可有效控制該病害的發生。徹底清除田間病殘株並深翻土壤,冬季大棚內收穫後及早深翻接納雨雪,利於凍死病蟲、疏鬆土壤。深翻40cm以上。翻地時間不能晚於定植前20天。

黃瓜褐斑病是一種真菌病害,發病非常快,因此防治要及時、對症

4. 加強栽培管理

採用生態防治。塑料棚、溫室應加強溫溼度管理調控,適時通風換氣,適當控水排溼。合理密植,及時清理病老株葉,增加株間通透性。適時追肥,提高植株抗病性。灌水施肥均在畦上膜下暗灌溝內進行,能有效降低棚內空氣溼度,抑制病害發生。

5. 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及時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加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1: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加7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加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1:1)1000倍液等藥劑噴霧,每7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