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既喜歡黛玉又喜歡寶釵的嗎?

江名丹


我是個愛憎包容的人,對大觀園裡女孩子大都持有欣賞而不批判的態度。釵黛之論引起的學派之爭不在少數,而這兩位我向來都是喜歡的。



我自己的性格可能更偏向於林黛玉,敏感多愁,常有《秋窗風雨夕》的淒冷心態,即便是春意美好,期待美景之餘,也會有如《桃花行》般的春歸月冷,淚比桃花的憂愁。



日常卻是《詠白海棠》的孤高。這一點黛玉與妙玉有幾分相似的,所以身在快節奏的現代,我心中卻常有檻外人的清高。

很值得探究的是,有些人明明很像某一類人,但她們心裡卻一直在排斥這種形象,又得包容自己的氣質,卻羨慕著別人的生活。比如林黛玉多愁氣質是極像李商隱的,她卻最不喜李商隱的詩,李商隱的詩就像一面鏡子照射著這位大觀園詩人的內心,比起不接受李商隱的詩情,她可能更不能接受的是自己的內心。她也知道樂觀陽光有多麼美好,但偏偏自己做不到。於我,也是包容著黛玉的脾性,她卻如鏡面照見我的內心,所以年少時我是更期盼成為如寶釵一般的人。



不喜寶釵的人,大多認為她圓滑世故。試問,放在如今,要想在社會中立足,誰是一腔赤誠還不碰壁呢,大家都是斂脾性,千人千面,甚至委曲求全。不值得被肯定的是,知世故而太世故的人,我讚許寶釵知世故而不世故。她總能顧全大局,識進退知禮儀。為人處事儘量讓在場的人感到舒適。


和黛玉不同的是,她時常用儒家的精神約束自己,保持著心態的敦厚平和。丫鬟投井,她去寬慰姨媽,說的話看似無情,但人已故去,於理,即便是激烈的言辭相爭又能換來什麼,於情,做這件事的是自己的姨媽,於整個大的社會環境,這是寶釵唯一能做的了。這是寶釵的無奈與教養。邢岫煙冬日衣單,寶釵忙送去自己舊衣,無關乎收買人心,不妨用善意看待她。黛玉讀了才子佳人小說,接酒令時脫口而出——“良辰美景奈何天”,寶釵暗自記在心裡,卻不當場拆穿,而是將黛玉帶到房間提醒開導她,連黛玉都說:“我一直以為姐姐是個心裡藏奸的人,不想是我錯了”。之後黛玉病重,寶釵差人送來燕窩,寶玉也笑問:“孟光何時接了梁鴻案”?論氣質,寶釵也是不俗的,一屋如雪素淨,有蘅蕪美譽。


現代的社會,我們大多人是集寶釵與黛玉於一體的,在工作學習場合要學著得體大方,卻給最親的人使各種小性子,以達到疏解與平衡。可能這兩種人格向來是密不可分的,只是小說將她們典型化了,然紅樓夢詩讖也將它們放在同一首:“玉帶林中掛,釵在雪裡埋”。



瀟湘子冰心質潔與蘅蕪君得體周全皆我所願。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月出瓊華


有人既喜歡林黛玉又喜歡薛寶釵的嗎?有,當然有。這就是既深信木石前盟、又存疑金玉良緣的寶玉。《紅樓夢》作者就是藉此話題,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第三回,黛玉6歲進榮國府,寶玉與之初見,頓覺似曾相識。這是木石前盟的寫照。三年後寶釵進榮國府。第8回,寶玉識金鎖,寶釵認通靈,是金玉良緣的展示。此後不見三人同時現身,直到第十七回。在歷經第三十二回,賈寶玉說"林妹妹從來不說混賬話"、第三十六回,賈寶玉夢中說"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麼金玉良緣,我偏說木石姻緣!"寶釵聽了這話,不覺怔了!從此,突出了黛玉與寶玉心心相印,淡化了寶釵對寶玉的暗暗追求。黛玉仙逝,寶玉與寶釵完婚,齊眉舉案,。寶玉悲金悼玉,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所以說,就《紅樓夢》中人物說紅樓。至於書外人看法,魯迅先生說過,焦大是不會喜歡林黛玉的。我同樣會說,焦大也不會喜歡薛寶釵的。


大展宏圖3329


我是一往情深地喜歡林妹妹。


沉默是金87731206


兩個人各有各的好,我都喜歡。黛玉純真至情至性,寶釵隨時從分能搞好人際關係。兩個姑娘象牡丹和荷花一樣誰也不能掩蓋誰,都是人性最真實的反映。


茉莉


我喜歡倆,再添個湘雲也不錯,加個探春也行,不妨再加上妙玉,多欠多益善


河洛書劍詩詞


二人都喜歡,不,十二金釵都喜歡……


撿荒居士


寶釵古典,黛玉浪漫,各有各的好


瑩然絲語


yes,I d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