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既喜欢黛玉又喜欢宝钗的吗?

江名丹


我是个爱憎包容的人,对大观园里女孩子大都持有欣赏而不批判的态度。钗黛之论引起的学派之争不在少数,而这两位我向来都是喜欢的。



我自己的性格可能更偏向于林黛玉,敏感多愁,常有《秋窗风雨夕》的凄冷心态,即便是春意美好,期待美景之余,也会有如《桃花行》般的春归月冷,泪比桃花的忧愁。



日常却是《咏白海棠》的孤高。这一点黛玉与妙玉有几分相似的,所以身在快节奏的现代,我心中却常有槛外人的清高。

很值得探究的是,有些人明明很像某一类人,但她们心里却一直在排斥这种形象,又得包容自己的气质,却羡慕着别人的生活。比如林黛玉多愁气质是极像李商隐的,她却最不喜李商隐的诗,李商隐的诗就像一面镜子照射着这位大观园诗人的内心,比起不接受李商隐的诗情,她可能更不能接受的是自己的内心。她也知道乐观阳光有多么美好,但偏偏自己做不到。于我,也是包容着黛玉的脾性,她却如镜面照见我的内心,所以年少时我是更期盼成为如宝钗一般的人。



不喜宝钗的人,大多认为她圆滑世故。试问,放在如今,要想在社会中立足,谁是一腔赤诚还不碰壁呢,大家都是敛脾性,千人千面,甚至委曲求全。不值得被肯定的是,知世故而太世故的人,我赞许宝钗知世故而不世故。她总能顾全大局,识进退知礼仪。为人处事尽量让在场的人感到舒适。


和黛玉不同的是,她时常用儒家的精神约束自己,保持着心态的敦厚平和。丫鬟投井,她去宽慰姨妈,说的话看似无情,但人已故去,于理,即便是激烈的言辞相争又能换来什么,于情,做这件事的是自己的姨妈,于整个大的社会环境,这是宝钗唯一能做的了。这是宝钗的无奈与教养。邢岫烟冬日衣单,宝钗忙送去自己旧衣,无关乎收买人心,不妨用善意看待她。黛玉读了才子佳人小说,接酒令时脱口而出——“良辰美景奈何天”,宝钗暗自记在心里,却不当场拆穿,而是将黛玉带到房间提醒开导她,连黛玉都说:“我一直以为姐姐是个心里藏奸的人,不想是我错了”。之后黛玉病重,宝钗差人送来燕窝,宝玉也笑问:“孟光何时接了梁鸿案”?论气质,宝钗也是不俗的,一屋如雪素净,有蘅芜美誉。


现代的社会,我们大多人是集宝钗与黛玉于一体的,在工作学习场合要学着得体大方,却给最亲的人使各种小性子,以达到疏解与平衡。可能这两种人格向来是密不可分的,只是小说将她们典型化了,然红楼梦诗谶也将它们放在同一首:“玉带林中挂,钗在雪里埋”。



潇湘子冰心质洁与蘅芜君得体周全皆我所愿。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月出琼华


有人既喜欢林黛玉又喜欢薛宝钗的吗?有,当然有。这就是既深信木石前盟、又存疑金玉良缘的宝玉。《红楼梦》作者就是借此话题,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第三回,黛玉6岁进荣国府,宝玉与之初见,顿觉似曾相识。这是木石前盟的写照。三年后宝钗进荣国府。第8回,宝玉识金锁,宝钗认通灵,是金玉良缘的展示。此后不见三人同时现身,直到第十七回。在历经第三十二回,贾宝玉说"林妹妹从来不说混账话"、第三十六回,贾宝玉梦中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从此,突出了黛玉与宝玉心心相印,淡化了宝钗对宝玉的暗暗追求。黛玉仙逝,宝玉与宝钗完婚,齐眉举案,。宝玉悲金悼玉,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所以说,就《红楼梦》中人物说红楼。至于书外人看法,鲁迅先生说过,焦大是不会喜欢林黛玉的。我同样会说,焦大也不会喜欢薛宝钗的。


大展宏图3329


我是一往情深地喜欢林妹妹。


沉默是金87731206


两个人各有各的好,我都喜欢。黛玉纯真至情至性,宝钗随时从分能搞好人际关系。两个姑娘象牡丹和荷花一样谁也不能掩盖谁,都是人性最真实的反映。


茉莉


我喜欢俩,再添个湘云也不错,加个探春也行,不妨再加上妙玉,多欠多益善


河洛书剑诗词


二人都喜欢,不,十二金钗都喜欢……


捡荒居士


宝钗古典,黛玉浪漫,各有各的好


莹然丝语


yes,I d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