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1.5米,战后1.7米,日本人长高快

其实,历史上日本人的个子非常矮小,平均身高1米4多点,很少超过1.5米的,早在1000年前,大批日本女人有组织地来到中国,每每遇见长得帅气儒雅的中国男子,往往会主动自觉地请求交欢。

日本女人来中国的目的,说穿了就是为了怀孕借种,以便改良日本人种,既提高后代样貌质量,同时又提升后代的身高,这对于提高整个日本民族的身高和相貌大有益处。

战前1.5米,战后1.7米,日本人长高快


古代的日本人,由于身高的原因,是有自卑感的,但他们也绝非一无是处,那就是具有强烈的危机感,而且非常好学,就将目光投向了邻国中国,自唐代鉴真东渡,就开始学习中国的文明,包括日本女子主动来到中国,向中国帅气儒雅的男子借种等。

关于日本女子来中国借种,不但民间有传说,即便历史上都是有记录的,据《清波杂志》记载:“倭国(日本)一舟飘泊在(宋)境上,一行凡三、二十人。(日本)妇女悉被发,遇中州(中国)人至,择端丽者以荐寝,名‘度种’”。

战前1.5米,战后1.7米,日本人长高快


武士,在日本是一个特殊阶层,理论上必须是文武双全的人,除了要擅长剑道、马术、射箭等武艺,也须读书、习汉文、练书法、做文章等,在10-19世纪的日本,一般指通晓武艺、以战斗为职业的军人,具有不畏艰难、忠于职守、精干勇猛的信念,战斗意志强悍。

从网上搜索到的日本武士的老照片,军迷们能看到不但装束奇艺,而且身高矮小,武士的平均身高在1.5米左右,一些将军级别的能达到1.6米,普通百姓身高尚不足1.5米。

战前1.5米,战后1.7米,日本人长高快


从当代的眼光来看,那时的日本人真的是非常矮小,所以当时某国称日本人为“倭人”、“小日本”,还是不无道理的,最主要的就是因为身材矮小的原因。

从二战期间,日军按身高来划分军人等级,可以明显看出来,日本人的平均身高确实十分矮小,身高超过1.5米且各项指标优秀的人被评为甲种兵;身高超过1.5米且大部分指标良好的人属于乙种兵;身高在1.45到1.5米之间但身体素质一般的人属于丙种兵;身高低于1.45米并有精神异常的人属于丁种兵;那些不适合服兵役的人,则被归类为戊种,属于最低贱的人,当兵都没人要。

战前1.5米,战后1.7米,日本人长高快


据李宗仁将军在回忆录中提到,抗战时的日军,平均身高尚不足1.6米,远低于中国军队,但其战斗力却十分强悍。

日军的凶猛和残忍是所有与其作战的部队的共识,就连武器装备远胜日军的美军,战时都吃足了日军的苦头,为减少登陆日本本土时美军士兵的战损,美军毫不犹豫地就朝日本本土扔了两颗原子弹。

战前1.5米,战后1.7米,日本人长高快


战后日本人身材长高,显然得益于美国人的占领,既有日本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居住环境的改善,生活条件的提高,肉类、蛋白质、脂肪、疏菜摄入量增加,营养的全面改善,以及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教育的提高和体育的普及等因素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但毋庸置疑,数十万美军占领日本以后,使得日本人有了和西方外来民族在基因上的广泛交流,美国大兵成了日本女人的抢手货,甚至就连黑人士兵都有人要,日本电影《人性的证明》中,美国黑人士兵和日本美女就生了一个儿子,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日本人普遍长高了,男子达到了1.7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