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淘寶,京東最大對手,如今繼谷歌後也敗走中國

4月18日,亞馬遜全面退出中國國內電商業務的消息成為大眾焦點。

亞馬遜中國正式發表聲明,為了尋求戰略轉型,將於今年7月18日起,停止為亞馬遜中國網站上的第三方賣家提供賣家服務,但會繼續投入並推動包括亞馬遜海外購、亞馬遜全球開店、Kindle和亞馬遜雲計算等業務在中國的發展。

可以說是,亞馬遜就像是中國電商時代中的旁觀者,入華十五載,終究還是試圖“以退為進”來化解目前的窘態。

曾是淘寶,京東最大對手,如今繼谷歌後也敗走中國

折戟中國

中國曾是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的“心頭愛”,為了打開中國市場,貝佐斯多次不遠萬里前往中國。中國媒體鏡頭前,咧嘴大笑是他的標誌性動作。

只是自2004年豪擲7500萬美元買下卓越網以來,亞馬遜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就不斷縮水,從最高時的15.4%,一度跌到現在的不足1%。

現在,貝佐斯依然會在各種場合大談特談用戶中心、飛輪效應、創新的AWS服務,只是,如果有什麼是貝佐斯不想談的,那一定是“中國”。

入華十幾年來,隨著阿里、京東等中國本土電商的崛起,亞馬遜的市場份額不斷下滑。據易觀《2018年第4季度中國網絡零售B2C市場交易份額》數據顯示,天貓和京東合計佔據85.7%的市場份額,而亞馬遜所佔份額僅有0.6%。

在亞馬遜的財報中,也能看到一些變化。2013年以前偶爾還會提幾句中國業務的發展情況。2013年以後,亞馬遜財報對中國業務隻字未提,取而代之的是印度。

2017年,亞馬遜直接在財報中將中國列入“其他市場”行列中,甚至由於效益太差,當年乾脆取消了年會。

負面消息接踵而至。

曾是淘寶,京東最大對手,如今繼谷歌後也敗走中國


2018年4月,亞馬遜官方親自向商家發出郵件通知——自2018年8月30日起,亞馬遜中國不再為中國第三方國內賣家提供亞馬遜物流賣家服務(即FBA)。

2018年,亞馬遜中國開始上演裁員風波,運營團隊從2000多人壓縮到不足1000人,總體人員下降超過50%。

同時,2017年底,亞馬遜在中國的庫存金額相比2015年同期大幅下降50%,在中國的倉庫面積也比2016年減少50%,到2018年底,亞馬遜在中國的13個運營中心只剩下北京、崑山和廣州三個城市,廣州運營中心也於2019年初關閉。

2019年2月,“收購合併”消息傳出,有傳言稱亞馬遜中國的跨境業務將和網易考拉合併。對此,雙方拒絕做出評論。

細數亞馬遜在中國一路走來,從“王者入局”,到一手好牌打得稀爛,讓人唏噓。

水土不服

不夠激進,投資不足,本土化不充分。”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曾總結在中國市場失敗的原因。

貝索斯2004年正式率亞馬遜打入中國市場前,已經攻克了加拿大、德國、日本等市場。當年,亞馬遜以7500萬美元從雷軍手中收購了卓越網,一路擴張,佔據了中國電商B2C市場的絕對優勢份額。

當時,中國的電商剛剛起步,淘寶網才成立一年,亞馬遜無疑搶佔了市場先機,但發展並不順利。隨著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國內電商平臺的先後崛起,亞馬遜在國內市場的存在感不斷被削弱。

2014年,亞馬遜上線了“海外購” 業務和“Prime會員”服務,用戶可以通過亞馬遜中國官網直接購買海外站點商品,跨境直郵,將美國、英國、日本、德國的亞馬遜站點接入。海外購帶來的成效讓這塊業務很快成為亞馬遜中國的戰略核心。

與國內電商相比,亞馬遜以其電商資歷和全球佈局,在跨境電商方面有著天然優勢,但仍面臨著國內強勁的競爭對手。亞馬遜上線海外購的同一年,阿里巴巴上線了天貓國際,為國內消費者直供海外進口商品,網易旗下的跨境電商網易考拉2016年3月正式上線,新晉平臺小紅書俘獲了大批年輕消費人群。

根據易觀監測數據,2018年中國跨境出口電商交易規模達7.9萬億元,天貓國際和網易考拉佔據的份額比亞馬遜更高,位置更靠前。

曾是淘寶,京東最大對手,如今繼谷歌後也敗走中國


亞馬遜早年的風格和對中國市場的認識不足,對它開發中國市場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在中國電商的黃金年代裡給了對手崛起的空間。

亞馬遜的網站和APP體驗一直被國內消費者詬病,中國團隊這些年為此做了很多努力,但外企風格濃厚的老牌企業,嚴謹、流程慢,加之中美時差,加劇了溝通的時間成本,每一次推動改變都很難。

值得一提得是雖然沒有啃下中國這個市場,亞馬遜仍是全球最大的電商公司。2018年,亞馬遜全年營收2329億美元,同比增長31%。其中電商業務創收2072億美元,同比增長近三成,營業利潤 51.14 億美元。

貝索斯曾判斷,雲計算服務的市場要比純電商業務大得多,這一點在近年來的財報中有明顯體現。財報顯示,AWS取代亞馬遜北美電子商務部門,成為2018年運營收入最高的部門。2018年,AWS繼續保持著高速增長,2018年收入256.55億美元,同比增長46.95%,利潤創下新高,規模效應逐漸顯現。

今年2月,亞馬遜公司市值一度超過蘋果、微軟、谷歌,位列全球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