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是一個優秀父母最重要的“軟實力”

在娛樂圈因高情商被大家頻頻稱讚的有兩個人,一個是黃渤(黃渤自帶“一出好戲”,這樣高情商的男人,女人都想嫁);

另一個就是何炅,作為綜藝界扛把子,他的高情商,是因為他可以第一時間敏銳察覺到每個人細微的情緒變化,再用自己的一些語言或是行為來化解其中的尷尬。

共情,是一個優秀父母最重要的“軟實力”

“他是一個讓所有人都覺得很舒服的人。”

“跟何老師做節目永遠也不用擔心,不管自己說錯什麼,他一定會兜住你。”

何炅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感動全場: ▼

哪有什麼高情商,不過是懂得“共情”。


何為共情


人本主義創始人羅傑斯是這麼定義共情的: ▼

“所謂的共情是指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它意味著進入他人的私人認知世界,並完全紮根於此。”

“鋼鐵直男”就是不能共情的一個鮮明例子,當女人需要的是情感上的共鳴,可以體察並回應她們的情緒,而他們卻只能察覺到表面的意思,回應的每一句話都如同炸彈,炸平了女性脆弱的心靈。

“你生氣了嗎?”“沒有啊!”“沒有就好,那就這樣吧。”

“我今天去藥店拿藥看到一條爆炸性新聞。”“什麼新聞?快講講!”

……

在劍橋詞典中,empathy[移情作用;同感,共鳴]——也是我們所說的“共情力”,是這樣解釋的:能夠想象自己置身於對方處境,並體會對方的感受的能力。共情力強的人,可以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感受其中的喜悅、悲傷等情感,從而作出可以滿足對方情感需求的回應。

共情,是一個優秀父母最重要的“軟實力”

每個人都會有這樣一種感受:在和人交流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被深深地理解,不好的情緒得到化解,哪怕只是很簡單的一瞬間,也是很美妙的一件事。這樣的一種情感,就叫“共情”。共情能力,在各種人際關係中,是一項不可或缺的能力。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可以與他人共情,這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

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各種關係之中,一種關係到底是滋養,還是損耗,關鍵看共情的程度。

《媽媽是超人3》中黃聖依帶大兒子楊安迪參加後,一度被稱為“黑洞媽媽”,最大的原因就是:她不會共情。

♣ 在地裡幹活時,安迪不小心摔倒了,沾著泥土的手套沾到了黃聖依的衣服,黃聖依第一反應是去看衣服髒了,而不是去看看兒子。

共情,是一個優秀父母最重要的“軟實力”

♣ 母子二人回到家後,黃聖依自己先脫掉了外套,並沒有管安迪需不需要脫外套,而這時候安迪已經對著小攝像機悄悄說了好多遍:“好熱呀!” 而此時黃聖依想讓安迪關注的是自己為她準備的一大堆零食。

共情,是一個優秀父母最重要的“軟實力”

但這些零食中沒有安迪愛吃的。

共情,是一個優秀父母最重要的“軟實力”

♣ 當安迪被工作人員噴了滿臉的禮花,他看起來很難受,有跟媽媽說:“臉上有東西,髒”,但是黃聖依沒有發現安迪有對禮花的不舒服或是過敏,而是安撫他:“沒關係,馬上就好了。”

♣ 安迪下車的時候,手受傷了,叫了一句“哎呀 我的手”,黃聖依沒有關注到,只是在問安迪“你累不累?”

共情,是一個優秀父母最重要的“軟實力”

共情,是一個優秀父母最重要的“軟實力”

在節目中我們常看到安迪不聽從媽媽的決定,一直抗拒她、和她唱反調,不乖乖地配合。其實這都因為安迪的情緒一直被媽媽忽略。

共情,是一個優秀父母最重要的“軟實力”

世界上有三種最沒用的教育方式是:講道理、生氣、刻意感動。

傾聽是實現共情的重要基礎


每個人,特別是孩子,都有被傾聽、被理解的需求,父母的共情傾聽能力也尤為重要。

父母不再以自我為中心,全身心投入到孩子的情境中。在生理學上來看,在傾聽的過程中,大腦會釋放關於同情的後葉催產素,這種物質會阻礙壓力激素皮質醇的釋放。當孩子覺得ta被理解時,大腦便會釋放這種催產素。

共情,是一個優秀父母最重要的“軟實力”

共情聽起來很簡單,但是現實中我們往往會陷入尬聊的局面。

我發現周圍大部分父母在安慰遇到困難的孩子時,通常這樣說: ▼

“沒關係的,你爬起來就好了。”

“人家可比你堅強多了!”

“不要生氣,想點開心的。”

這類的安慰方式被心理學家John Gottman稱為情緒消除模式,是一種典型的給予同情的模式。父母是站在自我的座標體系裡面,沒有跟孩子產生連接,讓孩子陷入了孤獨的狀態,ta並沒有覺得自己被看到。

很多情況下,孩子只是想表達一個不開心的情緒,正確的說法應該是 ▼

“哎,我知道。”

共情不是同情,更不是憐憫

有個最簡單的事,寶寶不小心摔倒,膝蓋破了有點滲血,孩子發出哭聲時,媽媽跑過去看ta,為了共情,立刻安慰孩子並幫ta吹傷口:

“寶寶不哭,你受傷肯定很疼,真希望受傷的是媽媽。”

這其實本來是個很小的傷口,孩子的悲傷情緒很快就能緩解,但是因為大人的過度關注產生了憐憫,孩子的內心更悲傷、哭得更厲害了。

我們通過共情,要給孩子傳遞的訊息應該是:我理解你現在的感受,你弄破了膝蓋,如果覺得這對你來說是很大的困難,那麼媽媽會幫助你一起度過難關的。共情是一種就事論事的態度。

而憐憫傳遞出的訊息是:你弄破了膝蓋,很可憐,對你來說不應該遭受這些,而媽媽願意為你承擔這種痛苦。

共情,是一個優秀父母最重要的“軟實力”

孩子會對大人對ta的態度非常敏感,如果給予的共情是含有憐憫的情緒,那麼ta會認為,自己有自憐的理由。自憐的情緒會導致孩子痛苦的情緒加倍,導致ta沒有辦法積極地去想辦法面對自己的困難,而依靠的是他人的憐憫和安撫才能好起來,長此以往會沒失去自己解決問題的勇氣。

富養孩子的最高境界是共情

對於很多父母而言,“共情”是一個很陌生的詞,可以共情的父母,其實更能呵護孩子的內心世界。

曾經有一個小男孩,從小就喜歡各種漂亮的玩偶,特別是芭比娃娃。這種男生愛玩女生玩具的行為,讓周圍的人看起來都特別怪異,遭到了老師同學們的嘲笑和孤立,小男孩一度痛苦和憤怒不已。

共情,是一個優秀父母最重要的“軟實力”

只有他的母親,沒有去否定他,在細心的觀察瞭解和溝通後,發現他執著於精美的芭比娃娃是因為喜歡娃娃們身上的服飾,他不敢讓同學瞧看見他辛苦收藏的數百個娃娃,以及他親手為娃娃縫製的漂亮衣裳。母親就這樣發掘了他對服飾方面擁有著獨特的審美和興趣。

後來這位母親幫助他接受了完整的設計教育,有計劃地培育他走上時裝設計之路。很多年後,男孩取得成功,他感謝他的母親,因為母親過去一直在尊重接納他的獨特性,陪伴他度過了需要認同的少年時代。

這個故事裡的男孩現在是世界著名的華裔服裝設計師——吳季剛,作品深受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的喜愛。

共情,是一個優秀父母最重要的“軟實力”

↓ 吳季剛

共情,是一個優秀父母最重要的“軟實力”

我們通過“共情”,去接納和發掘孩子自己那個與眾不同的世界;通過“共情”,去幫助孩子更完美自在地成長。

用共情心去接納和發現孩子與眾不同的世界,懂得共情的家長,更能走近孩子內心;而懂得共情的孩子,在未來的人際關係中也能體現出更高的情商。

共情程度

決定了愛的深度

也決定了孩子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