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迁到家门口,男子却觉得非常光荣,父子接力守墓70年


程绍全、程祖全父子是重庆下坝社区村民。1949年11月,黔江县解放后,县上把在当地牺牲的烈士坟墓迁到村民程绍光的家旁,建起烈士墓地,并安排程绍光义务看管。程绍光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1951年,程绍光参加志愿军赴朝抗美。临行前,他把看管烈士墓的任务交给了妻子。1956年,程绍光退伍回到家乡后,一边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一边义务看管烈士墓。

1982年,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黔江革命烈士陵园建成,由革命历史文物陈列室、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馆和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成。

为了看管好陵园,程绍光干脆搬到陵园里的门房居住。1个月有2元生活补助,2007年调整为每月30元。2007年,看管烈士陵园58年的程绍光病逝,临终前对儿子程祖全说:“宁肯自己吃点苦,也要把烈士墓看管好。”

就这样,时年38岁的程祖全接下父亲的班,又成了烈士陵园的看护人。2014年,程祖全的守墓补助调整到每月400元。尽管家庭困难,程祖全也没有辞掉工作外出打工,一家人靠耕种和在附近做零工维持生活。

如今,程祖全已看管烈士陵园12年。他和父亲共为烈士守墓70年。2018年程祖全被解决为烈士陵园专职看护员。“我要像父亲那样,为烈士守墓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