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水面驱护舰漫谈(2014)

中国海军水面驱护舰漫谈(2014)

172昆明舰

2014年,是中国海军建立65周年,3月,052D首艘驱逐舰172号昆明舰服役,昨天POP3大师的052D解析终于出来了,今天,本废码点关于中国水面驱护舰的想法,狗尾续貂一下,也算是4月1日愚人节的礼物,供大家一笑好了。如果说POP3写军舰是言之有据,引经据典的话,是正史,那么本废码的就是胡思乱想,信口开河,是野史,或对或错,都是蒙的,不必深究。

中国海军水面驱护舰漫谈(2014)

中国海军鞍山号驱逐舰

中国驱护舰从1954年引进苏联自豪级驱逐舰以来,先后经历了引进、仿制、自研三个阶段。不过令人尴尬的是,代表水面主战舰艇最高级别驱逐舰,从存在以来,四大金刚,未尝一战,051,未尝一战,052,未尝一战,053,小战出战未主战,054,反海盗主力,055,还没出来呢,056,准备护渔中。基本上,属于存在舰队,一场像样的仗都没打过,从不好的角度讲,是比较尴尬,感慨,从好的角度讲,起到了显示存在,对峙止战的作用。即,不能没有,但是,又没有过大规模作战使用,说明,一,没有人欺负我们,二,我们也没欺负别人。和谐。

中国海军水面驱护舰漫谈(2014)

051型重庆号驱逐舰 摄影:温健

从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开始了自己的导弹驱护舰建设,当然,研究性质的工作在更早之前就开始了。之前,主要是火炮护卫舰和各种快艇。从70年代开始,051和053这两型可以称之为我国第一代大中型水面主战作战平台开工,陆陆续续的搞了有10年,才勉强达到当初的设计要求。相对于当时的工业基础以及恶劣的国际环境,堪称殊为不易。而且从一开始,中国水面主战舰艇就呈现出大平台,小装备的特点。就是先搞一个比较大的平台,把各武器电子分系统装上,没问题以后,然后再整合到小的平台上,降低成本,增加装备数量。也是一条比较有中国特色的节俭之道。

中国海军水面驱护舰漫谈(2014)

053型护卫舰 摄影:温健

整个051和053的建设从70年代一直持续到90年代,整整30年。军事建设服从政治大局,海军建设更是如此。建国以来,我们的常规武器发展是为了保家卫国,而在更高的战略层面,则是核武器的自卫与反击,确立不被人进行战略打击。核常兼备,核常互保。早期的051建设一方面是作为常规防御力量,另一方面,也是为实施战略核力量的试验进行护卫,甚至后者的意义更大,因为远航需要大吨位,需要面对各种不可知的情况进行最大限度的防卫。至于日常周边海战,则是空潜快为主。这也是我国的国力和防御性国策决定的。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重点是核力量和陆地安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的重点是经济建设,加上我们一直是防御政策,先建设自己,海外诉求不大,所以建国60多年,海军的发展,可以说是整体延迟的,和我们的国力军力不匹配的,到现在,才有了大规模发展的起色。

中国海军水面驱护舰漫谈(2014)

1985年中国海军三千吨051型驱逐舰拦截苏联二万五千吨基洛夫巡洋舰

051和053搞了30年,现在,他们已经是过去式了,但是,在他们的时代,他们起到了海军乃至中国海防和舰艇研究设计建设的柱石作用,这一点,仍是今天我们需要明白和尊重的。051开创了中国自己的大型水面军舰研究制造的先河,虽然在技术上和当时世界主要海军大国相比,那是完全不在一个档次,看到051去拦截对峙基洛夫之类的,都是一把一把的泪,但他们的无畏为我们今天,争取了时间,奠定了基础,带来了无畏的精神和勇气。051在中国北,中,南,不同的船厂建设,三大舰队各自服役,虽然数量都是个位数,但是都成了台柱子。而大量服役的053系列,才是当时中国海军的作战主力,前后陆续搞了40多条,到现在,除了90年代那几条还比较新,其他的,尤其是早期的,和051一样,都在陆续退役了。而且,我个人觉得,053本身经历了我国第一代和第二代护卫舰的发展,前后差距巨大,到054以后,才是第三代护卫舰的发展,各方面都有了质的提升。

中国海军水面驱护舰漫谈(2014)

112"哈尔滨"号,曾经的"中华第一舰"

在经历了斗志昂扬的70年代,持续建造的80年代,90年代,可以堪称中国海军历史上最不堪回首的岁月。整整10年,驱逐舰除了服役最后一条051以外,就搞了112、113、167三条,虽然进入21世纪的前十年,驱逐舰也就搞了168、169、170、171、115、116这6条,但是通过现代级的引进,以及大量54A的入役,还有航母,071等动作不断,各种目标舰传言满天飞,整体还是让人感到希望很美好的。而20世纪90年代这段时间,虽然112、113、167让人感到海军建设的进步,但是当时,随着眼界的打开,后续的未知,再加上不要说和美苏欧洲,就是和旁边日本的金刚比起来,都是自卑的不行。什么三个小时击沉中国海军,第二个甲午海战,中国龙就应该呆在陆地上,等等,特别的有市场。看着人家的88舰队,板着手指头数着当时在很多军迷眼里还叫旅大的051,裤衩不是白的,是透明的,出了门,那都是裸奔。还好,当时我年龄还小,不懂事,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过去了。

中国海军水面驱护舰漫谈(2014)

引进的现代级首舰136杭州号 摄影:温健

好吧,前面的裹脚布也够长了,悲催的时光也够久了,进入21世纪,到了新世纪,总算有些开心的事了。先是现代级的引进,让我们有了一定的海上区域防空能力,以及现在看起来,在当时更像是瞒天过海的宣传打航母的能力。然后是一张181的意淫,由此也可见90年代饥渴了多久。后来的52B、52C、51C的出现,更是引起了轰动,特别是我们也有了自己的相控阵和垂发。那时刚上鼎盛不久的我还兴冲冲的写了江南四剑和塞北双刀,也算是给海军最早的作业,当然,设计的15万吨三体航母的构想被污蔑为秤砣,到今天,都是怨念依旧的。但是,从171之后,驱逐舰就没什么动作了,以54A为代表的护卫舰却如火如荼,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建设主力,一如90年代各型053H2G一样。

中国海军水面驱护舰漫谈(2014)

052C型首舰170兰州号 摄影:温健

以00年为界,海军建设,特别是水面主战力量可以说,是从以前的从无到有向从有到优的发展,也是整体力量成长以后,从之前仓促应对缺啥补啥向立足当下兼顾长远的体系建设,虽然之前也是有体系的,但是实在太小太弱,就围着周边打转转了。说是小步快跑,实际是因为身子骨太弱,根本迈不开,步子大了会扯着蛋。而且,除了必要的技术累积和验证,避免低技术含量重复化建设,在隐忍多年之后,向高技术含量的大国海军迈进。这也是当年几条新舰,尤其是052C相控阵驱逐舰的出现带给大家最重要的信心。同时,随着专业的武器试验舰的出现,大量的新东西逐步亮相,大家眼界也高了,心胸也大了。曾经一个台海危机就搞的人心惶惶,现在,吃你的茶叶蛋去吧,我们眼里就盯着老美了,不过,道路也更加漫长。但至少,在海军水面驱护舰建设方面,不再是代差了,主要技术层面赶上来了,进入三代舰时期。

中国海军水面驱护舰漫谈(2014)

054A首舰529舟山号 摄影:温健

好了,高潮总算来了。中国海军第三代水面驱护舰的建设和发展,我认为有如下特点,应急与长远,验证与装备,平均与重点,引进与自研(包括借鉴),计划和变化。

应急与长远:00年以后,海军建设呈现出技术新,速度快,厚积薄发之势,虽然没有进入高潮,但至少拉开了序幕。但同时,随着我国国力的提高,利益的扩大,压力的增大,时间紧,任务重,局面严峻,既要考虑长远,又要应对眼下,成了海军建设的突出特点。从90年代陆续下水服役了数条053H3G型,到00年以后为了验证和应急下水的525到528 4条护卫舰。之后的54A才可以说是054系列的正式登场。驱逐舰方面,一是进口现代级,二是进口里夫搞了115、116,三是在171之后,又为东海紧张局面增建4条052C。一下子多了近20条主力舰。加上54A的持续入役,终于有了传说中下饺子的感觉。

中国海军水面驱护舰漫谈(2014)

051C型116石家庄舰上的里夫防空导弹发射装置 摄影:温健

验证与装备:从052开始,112、113、167、115、116、168、169、170、171,这9条舰,搞了有20年,跨了两个世纪,实现了从第二代驱逐舰到第三代的过渡,条条都是主力舰,条条也都是过渡舰,试验舰,甚至功勋舰,在各个方面都反应了这20年中国海军面临的紧迫和发展。112组装,113仿制,167舰体突破,指挥升级,终于进入了6000吨大舰的行列,115和116是海上S300的装备,为中国北方,北海舰队第一次支起了区域防空的大网,168和169在舰体和动力上为170、171,以及后来的052D系列打基础,在装备上为054A打基础,至于170和171,则是中国相控阵驱逐舰的开山之作。他们的成果在自身和其它各舰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实现。

中国海军水面驱护舰漫谈(2014)

151郑州舰 摄影:温健

平均与重点:海军建设包括军队和船厂以及各相关研究机构生产厂家,不光是军队要建设,各科研生产单位也要建设,甚至这些才是海军发展之本。从052开始,在纷繁的型号背后,是多家船厂的分别建设,上海江南搞了112、113,大连搞了167,后面是115、116,随后,江南包揽了052B和052C,以及现在出现的052D,但是054和054A的单子被沪东和黄埔分了,至于056,则是4家共建。像曾经的051一样,北,中,南,三方各有订单。尤其是115和116舰,一方面是为北海舰队提供区域防空,另一方面,很重要的就是延续大连造船厂的军品线,包括人员和管理的延续发展,然后,就主要搞辽宁号,驱逐舰方面,在052D大量单子签订以后,大连造船厂也会分到肉吃,作为驱逐舰建设的延续,以及不把所有的蛋都放到江南一个篮子里的考虑。这样,北海舰队有115、116,东海舰队有4条现代和4条052C,至于南海,则是052B/C/D撑起天空,都有了一定的舰队区域放空能力,锻炼了人和装备,同时,又各有侧重。北海是不断链子,东海是现有力量主战,南海则是为航母编队打基础。至于服役主力,则是054A,用052B 2/3的排水量,实现甚至超过了052B的火力强度。在造型和隐身性能上,也可谓是中国设计的最漂亮的军舰,舰体设计水平和外观直接和欧洲同一时期服役的护卫舰媲美。

中国海军水面驱护舰漫谈(2014)

繁忙的造船厂 摄影:斯文的威猛

引进与自研(包括借鉴):基本上,无论是第一代驱护舰,还是第二代,第三代驱护舰,我们都经历了这个过程。第一代是从苏联,后来是从欧美,再后来又从俄罗斯,包括其他各种渠道。这个也鲜明的反应了海军作为战略军种,国际军种,同时也是国家政治环境,整体发展在各个时期不同的写照。海军、海防、国防和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中国封建时代国家大门的被打破就是从列强的海军侵入开始,近代化的进入我觉得更应该以一百多年前的洋务运动买船为标志,国家兴,海军兴,国家败,海军败,反之,海军的兴衰也直接反应了国家的状况,几无例外。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看到中国海军驱护舰发展让人感到扬眉吐气的重要原因,因为上面的主要东西,基本上都是我们自己搞的了,虽然有很多还是借鉴和仿制,但国产化率已经完成,这也是这一次能开始准备大量装备的硬指标。是具体的军舰背后整个中国工业化水平提升的体现,也是把自主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的坚定信念。现在再看金刚爱宕什么的,就有了优越感,美国人想让他们有几条,他们才能有几条,而我们,以后想造多少条,就能造多少条。这才是底气。

中国海军水面驱护舰漫谈(2014)

计划和变化: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计划不如变化快。回顾中国海军第三代水面驱护舰建设,这个感觉尤其明显。或者在军方和制定者眼里,是一直按照计划有序进行,但在外界看来,往往有些混乱,不像美国海军,一个型号确立,后面就持续建造,让人看起来一目了然。我们的计划和变化,我觉得根本上就是因为外部环境和内部发展。外部环境的紧张或平和,内部发展的或快或慢或突破或拖延,导致了在转型期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现象。比如054本来应该是直接就是054A,但是因为分系统延误,先搞了054,052C在验证完,可以上马052D了,为了应急,又搞了4条052C,051C在现在看来或许是鸡肋和没必要,但在当时,确是船厂和北海舰队的必须,等等。054A在成功和成熟以后,本来是应该搞054B,但是因为动力系统,电力系统的突破,有可能搞057,毕竟,电传动力在动力系统的生产制造维护保养,特别是静音反潜上,诱惑不是一般的大,而反潜,尤其是远海远洋恰恰是中国水面舰艇的最大的弱项,甚至没有之一。所以在缭乱于这一二十年海军水面驱护舰,包括其他各种海军和国防力量的背后,睿智于POP3者总是紧紧盯着“立项”这两个大字。立了项,才有的谈,没立项,什么都可能发生。或许这正是计划和变化的关键,是研究这一时期以及整个中国海军水面驱护舰,以及其他各种建设的关键所在。过渡的时期总是充满各种变数和无奈,而在变数的同时,又常常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惊喜,就是这样。等现在的仓促和威胁过去,正式确立了我们的力量以后,我们也才可以和美国一样,有条不紊的建设。

中国海军水面驱护舰漫谈(2014)

即将服役的055

随着052D的服役,海军建军65周年的到来,中国各方面建设的透明化程度提高,网络信息的交流,尤其是如POP3一般明灯的存在,以及个人在认识上的提高。中国第三代海军水面驱护舰的轮廓更加鲜明。056将成为近海看家护院的一把好手。054A为各大舰队打杂的主力,从区域防空反潜到远海远洋巡逻护卫搜救,以极高的效费比实现各种综合能力。未来054B有可能改用电传动力,增加各方面尤其是反潜能力,成为057大型远洋反潜护卫主力舰。052C在东海这4条应急之后,不再建造,全面展开高效费比的052D,在吨位和舰体延续的同时,各种能力大为提高,同时建造厂家从江南扩展到大连,成为055之下的主力驱逐舰,个人估计,052D的建造数量至少是两位数,甚至20条以上。至于055,恐怕需要承担的已经不光是海军舰队的护卫打击任务,而是包括海基反导,中段拦截等战略任务。同时,在整个国家战略,军队建设,以及海军近岸远洋,航母潜艇,水面水下空中太空,电磁电子等多维一体体系发展下综合考虑,水面驱护舰队的定位和发展才更为明确。

谨以此,向海军成立65周年致庆。

2014.4.1

DS北风团队 鼎盛军美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