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電商的物流機會

來源 | 運聯傳媒(ID:tucmedia),作者 | 運聯研究院 朱敏傑

【核心導讀】

1)萬億農產品市場中,農產品線上電商平臺佔比不到30%,發展潛力較大;

2)農產品運輸的需求方一般為大型批發商,產地經紀人或農戶一般不會負責運力的組織和裝卸;

3)電商平臺、快遞企業正在佈局產地倉以及銷地前置倉,以減少採購成本,加快配送效率;

4)未來農產品電商對三方物流的需求必將越來越集中,信息部與個體司機將被整合,全國網企業以及大車隊所佔比重會越來越高。

運聯研究 | 農產品電商的物流機會

農產品概述

1.1 農產品分類

農產品包括糧食、油料、糖料、麻類、甘蔗、甜菜、菸葉等種植、畜牧、漁業得到的未經加工過的產品。不同農產品對儲存運輸的要求不同,其銷售半徑也不同。堅果、茶葉、糧食等農產品對儲存運輸要求較低,銷售半徑較長,比較適合當下農產品電商的發展;而蔬菜、水果、水產、肉類等產品對儲存運輸要求較高,銷售半徑較短。當下許多電商涉及這些領域,但真正盈利的極少。

1.2 主要農產品市場規模

根據國家統計局對農產品產量的統計,在所有農產品中,年產量超過億噸的有糧食、蔬菜、糖料三個大類。

(1)蔬菜

蔬菜是國內產量最高的農產品作物。2017年,蔬菜產量8.11億噸。近年來蔬菜種植面積的增加是蔬菜產量水平持續提高的主要原因。

運聯研究 | 農產品電商的物流機會

(2)糧食

2017年國內糧食產量6.62億噸,同比增長0.3%。糧食產量比較穩定,主要由於自然災害較少以及農業氣候較為有利,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運聯研究 | 農產品電商的物流機會

(3)糖料

2014-2016年糖料產業虧損嚴重,糖料產量出現了下降。轉機發生在2017年,糖料產量達1.26億噸,同比上升2.44%,主要是由於糖價的穩固回升,整個行業轉虧為盈。

運聯研究 | 農產品電商的物流機會

1.3 農產品流通渠道

批發市場是國內農產品流通的主流渠道,70%以上的農產品通過批發市場流向消費者。近年來,農產品產量穩步增長,每年有大量農產品進入流通領域,傳統的批發渠道越來越難以滿足這個億噸級的農產品市場,不少地區滯銷情況嚴重。

線上電商渠道佔據不到30%的市場,但近年來發展迅速,未來將是一個重要的流通渠道。

農產品電商渠道概述

農產品電商按運營模式分為B2C、B2B模式、農場直供模式以及消費者定製模式。

2.1 B2C模式

B2C模式為當前農產品電商的主流模式,按平臺屬性不同又可分為泛電商平臺、垂直農產品電商平臺。泛電商平臺為農產品經銷商、批發商、零售商提供線上銷售渠道,代表企業如天貓喵鮮生、京東到家等;垂直農產品電商平臺通過直接集採,然後將農產品貨物售賣給消費者,代表企業如中糧我買網、本來生活網等。

運聯研究 | 農產品電商的物流機會

(1)天貓喵鮮生

天貓喵鮮生區別於其生鮮專區,是以國外進口業務為主,深入全球原產地採購生鮮,以統一入倉、統一配送的方式,方便客戶購買。物流方面,喵鮮生與菜鳥驛站合作,通過菜鳥最後一公里配送運力將商品送至客戶手中。

(2)京東到家

京東到家是京東旗下的O2O超市生鮮平臺,通過與線下商超、零售店和便利店等多種業態的深度合作,為消費者提供超市便利、新鮮果蔬、零食烘焙、鮮花服務、醫藥健康等多種商品的上門服務。

(3)中糧我買網

中糧我買網是中糧集團於2012年創辦的食品類B2C電商平臺,依託中糧集團全球供應鏈優勢,將自有品牌、海外直採、生鮮商品等產品通過線上渠道進行銷售。2017年中糧整合國外多家海外公司,將國內農產品銷向海外,打造產銷一體化。

(4)本來生活網

本來生活網成立於2012年7月,以優質食品為主構建生態鏈。本來生活網率先將「買手製」引入生鮮領域,通過買手從全球集採優質食材。物流方面,本來生活自建冷鏈運輸、倉儲網絡,實現基地直送。

2.2 B2B模式

B2B農產品電商模式的客戶一般為中小經銷商或零售商。商家從批發市場或農戶集採後,再分別銷售給經銷商或零售商,代表企業如美菜網、一畝田、惠農網等。

運聯研究 | 農產品電商的物流機會

(1)美菜網

美菜網成立於2014年,專注為國內餐廳提供全品類、全程無憂的餐飲食材採購服務。美菜瞄準貧困地區,打造農產品流通體系,通過產地直採將其農產品推至各個中小型餐飲商戶。

(2)一畝田

一畝田成立於2011年,為農戶、農產品經銷商、零售商等農產品經營主體提供交易撮合和供應鏈服務。除了收取撮合交易的服務費,一畝田還通過集採的模式將貨物銷售給經銷商以及零售商,從而獲得採購批發差價利潤。

(3)惠農網

惠農網於2013年9月,是農業部、中科院以及惠農科技聯繫推出的農產品B2B交易平臺,以線上撮合為主,為農戶提供供銷渠道。惠農網還為農戶提供果蔬種植、水產養殖、農資供應等服務。

2.3 農場直供模式

農場直供模式一般為農戶或工廠直接將農產品通過平臺賣給客戶,客戶可以以最透明的價格買到貨物。

運聯研究 | 農產品電商的物流機會

代表企業:沱沱工社

2008年,針對三聚氰胺事件,沱沱工社應運而生。將農戶、工場以及自建有機農場農產品通過平臺以最透明的價格銷售給客戶,盈利來源是產品的銷售利潤。

2.4 消費者定製模式

消費者定製模式即農戶根據消費者、自營平臺或工廠的需求進行農產品的生產,通過直髮的方式配送給客戶。

運聯研究 | 農產品電商的物流機會

代表企業:多力農莊

多力農莊成立於2005年,在北京、上海、浙江、成都等地銷售蔬菜,根據會員企業以及家庭中的需求進行農產品供應,盈利以賺取零售價格以及收取會員服務費為主。

農產品電商物流概述

按物流環節,可以將農產品電商物流分為三塊,採購端、運輸端、以及倉儲節點端。

3.1 採購端

在採購端,農產品電商一般有三種採購方式,自主種植、產地直採或向批發商、經銷商採購。

(1)自主種植

沱沱工社、多力農莊等企業利用自身種植技術優勢通過自主種植農產品,保證農產品質量,最大幅度降低了採購成本,但種植成本較高。

(2)產地直採

隨著國家扶貧計劃,大部分農產品電商平臺企業深入貧困的生產地區,直接進行採購。第一時間採摘可以保證較高的採購質量與較低的採購成本,但同時有品質不統一、價格不穩定的缺點。

(3)向批發商、經銷商採購

經過農產品批發市場以及經銷環節,農產品的價格方面略有提升。一些中小電商平臺在渠道方面比較薄弱,只能降低自己的利潤,向批發商、經銷商採購農產品。這種方式無法保證農產品的品質,通常只能滿足部分區域的農產品供求。

3.2 運輸端

農產品運輸的需求方主要是產地以外的大型批發商,產地經紀人或農戶一般不會負責運力的組織和裝卸。由於農產品運量較大,一般對整車的需求較高,其次是零擔、快遞。大部分農產品通過整車運輸,一般發生在批發商到經銷商或零售商的幹線運輸,以及平臺集採直髮階段。在末端配送環節中,主要以快遞為主。

在整個農產品運輸運力構成中,信息部佔47%,居最高。個體司機佔30.4%,車隊及專線僅佔11%和9.6%,農產品運輸市場比較散亂,存在客戶自行找車的問題。並且由於農產品銷售半徑限制,全網企業僅佔1.4%。

運聯研究 | 農產品電商的物流機會

3.3 倉儲端

(1)倉儲需求

在倉儲端,由於大部分農產品具有季節性特徵,不同的時間段市場對於農產品的倉儲需求不同。上半年以北方市場為主,南方產地倉需求更高一些,北方靠近銷地的前置倉需求較大;下半年為西北地區的出貨季,其倉儲需求較大,在東部地區倉儲需求會略有降低。

運聯研究 | 農產品電商的物流機會

(2)倉儲佈局

倉儲佈局一般以產地倉、銷地前置倉以及傳統批發商囤貨倉為主。大部分企業如蘇寧、京東、安鮮達等佈局產地倉,將農戶的優質農產品採集至產地倉內,進行整車直髮至銷地;順豐、圓通、申通則利用自身網絡優勢採用銷地前置倉+店配的模式,將商品以最快的速度送至客戶手中。

農產品電商物流的發展機會

4.1 市場依然龐大

據工商局統計,我國每年農產品流通交易仍然由傳統線下農批市場完成,佔比70%以上。線上電商渠道仍然只佔很少數一部分,主要運力還是以個體司機為主,比較散亂。隨著電商的快讀發展,農產品對第三方物流的需求越來越大,物流企業仍然有入局「分食蛋糕」的機會。

4.2 全網型企業的機會

近幾年,農產品滯銷問題得以稍稍改善,但仍然存在。牛奶倒水溝、優質蔬菜餵豬,農民直呼賣不出菜而城裡人買不到菜等現場頻出,農產品流通在組織化程度上較低。隨著農產品電商的發展,全國網企業可利用自身網絡優勢,順應全國農產品的季節性,在特定時期將某地盛產農產品作點發全國,減少由於同一時間某一農產品產量過高而帶來的滯銷問題。

4.3 大車隊的機會

國內農產品運輸中,鼎格車隊早有涉足,依託珠三角為基站,構建了珠三角—長三角—西南—華北的閉環圈,但由於貨源不穩定,車輛循環頻頻受阻。在農產品電商大量採購貨品的情況下,大車隊可利用自身運力優勢,依據穩定的貨源佈局農產品閉環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