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蒙边界有座山,殿宇洞窟一个挨一个,神仙快被挤下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陕北有座山,虽然不太高,但在晋蒙陕三省边界非常有名,被号称为陕北的“小华山”“神山”,因为,山上的神仙确实太多了,小小的一座山头,自明代以来,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地建了100多个庙群,供奉的神佛有多少个至今没人能数清,堪称一道奇观。

这就是榆林神木的二郎山。

秦晋蒙边界有座山,殿宇洞窟一个挨一个,神仙快被挤下山

二郎山所处的位置在神木县城西,山体狭长,南北走向。以山为界,东边山脚下流过神木有名的窟野河,河对岸便是楼群密集的神木县城;西边,则没那么繁华了,分布的是各个村庄。

秦晋蒙边界有座山,殿宇洞窟一个挨一个,神仙快被挤下山

二郎山是陕北典型的土石山,说是山,但其实看不到多少树,大多是人工种植的松柏,土石交杂,加上陕北过去风沙大,又地处河边,风沙与河流数百万年的侵蚀,造就了二郎山如今奇特的地貌——靠近窟野河的这一面,石头裸露,峭壁林立,看上去很是险峻,所以才有了“小华山”之称。而山的顶部,风沙吹去了浮土,雕琢着石头,在山顶形成了起伏的梁峁,尤其是凸起两块高地,远远看上去像一匹“双峰骆驼”,于是人们又把它叫驼峰山。文人则把它叫笔架山,因为看上去也特别像搁毛笔的笔架。

秦晋蒙边界有座山,殿宇洞窟一个挨一个,神仙快被挤下山

秦晋蒙边界有座山,殿宇洞窟一个挨一个,神仙快被挤下山

二郎山所在的神木在古代是边塞要地,在现代则是能源重地,一直都是各方豪杰重点关注的对象。在明代时,这里还设置了东路神木道,统辖葭州、神木、府谷、吴堡四个地方,是军事政治要地,那时的神木作为陕北首府,地位非同寻常,而二郎山宗教洞窟的开凿,也是始于明朝。

在600年的时间里,这里的洞窟、庙群一直在陆陆续续增建,延续到今天,导致这座山的殿宇已经完全呈饱和状态了,能开凿的都开凿了,能有一块平地都建起了殿,这只“骆驼”每一个“毛孔”里都住着神仙。

秦晋蒙边界有座山,殿宇洞窟一个挨一个,神仙快被挤下山

而这些“神仙”,来路也很广,佛、道、儒三家和平共处,有证据证明年代最早的一个殿叫诸神殿,顶梁上有“大明亮靖二十四年(1545)岁次乙卯五月十七日立”的字样。其次还有地藏洞、二郎庙、倒座观音堂、圣母殿、三教殿等都是明清建筑。黄小黄在爬山的过程中还看到供奉狐仙的一个小洞窟,十分有趣。

秦晋蒙边界有座山,殿宇洞窟一个挨一个,神仙快被挤下山

有人统计,从山脚的地藏阁起,攀到山顶骆驼头往北的二郎庙、水母宫、诸神殿等,再到第一个“驼峰”的祖师庙、三义殿、玉皇阁,到第二个“驼峰”的娘娘庙,直至“骆驼尾巴”上压轴的山神庙,二郎山共有100多座殿、庙、亭、阁等庙群建筑。

秦晋蒙边界有座山,殿宇洞窟一个挨一个,神仙快被挤下山

既然是各路神仙集会的地方,这里的庙会自然也很盛大,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四月初八和六月二十二,二郎山都会举行庙会,据说很盛大,不知如今情况怎样,有知道的人可以来说一说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