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爛秧的原因有哪些?

小牛掛犁


問:水稻爛秧的原因有哪些?

這幾天清江鶴在鄉下陸陸續續接到一些電話諮詢,歸結電話內容大體就是怎麼我的秧苗沒出苗呀,我的秧苗咋又生得不整齊呀,我的秧苗咋又爛根死苗啦。。。。等等。都是往年旱育秧育苗出現的一些常見問題,咋又在今年同期上演了。

說到底是老問題,新常態。技術措施不到位吧,產生了苗床爛種,爛芽,死苗等苗床病害,影響到日後秧苗移栽時的滿栽滿播量。

總結往年旱育苗床爛秧發病原因,結合今年生產實踐,清江鶴把今年水稻苗床爛秧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人為原因造成的苗床爛秧。

1,是選地不當。

選坡度比較大,保肥保水性能差的砂質土壤做旱育苗床就會出現苗床幼苗經常缺水,使幼苗在高溫時段,水分蒸發量大,根系供給不了蒸騰的水分而極易出現幼苗枯死,或出現"小老苗"狀態,生長勢弱植株發黃不長。

2,施肥不當秧苗出現肥害。

特別是在整理苗床時,有的種植者擔心土壤中的肥力不夠秧苗營養生長,在整理苗床時喜歡摻和氮磷鉀大量元素等複合肥,尿素,碳銨等化學肥料,在沒有進行充分發酵的情況下,急於抪種。結果秧幼苗一出土時就表現出肥害症狀。嚴重者種子根本就不發芽,出現"燒芽"狀態,嚴重影響旱育秧苗發芽出苗。

其次就是部分種植者在整理苗床時,喜歡用農村糞坑裡的殘體來培肥水稻苗床。這個糞渣殘體沒有充分腐熟,也很容易出現秧幼苗的燒芽燒根。

3,苗床蓋土使用了沒有消毒處理的"生硬土"或鹼性重沒過雨的草木灰。

生硬土帶菌而且傳抪速度快,鹼性草木灰做苗床蓋土極易引發秧幼苗立枯病,都是旱育苗床在整理的大忌,有些人不按照技術操作規程來做旱育苗床,愛搞點想當然的小聰明,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

4,旱育苗床水稻壯秧劑的使用不當。

主要是水稻壯秧劑沒有嚴格按照標準用量使用,而是超劑量使用,在天氣發生變化時很快就在秧幼苗上表現出症狀。這個症狀基本上可以歸結到肥害上來。

5,旱育苗床在日常的生長管理過程中出現紕漏。

主要表現為澆水過多出現"漬水",施藥時濃度過大出現藥害,高溫時沒有及時通風揭膜出現"燒苗",低溫時沒有及時蓋膜遭遇冷害,長期的低溫逆襲出現"白化苗"又沒有相應的調理措施到位等等,都是人為原因致使旱育秧苗機理受到嚴重破壞,抵禦外界因素干擾能力下降而致病。

二,氣候條件變故導致的水稻爛秧。

如苗床過幹出現"炕籽"。秧幼苗出土以後,內膜揭得太遲出現“燒苗"。幼苗長至二葉一心或三葉一心時,不注重揭膜放風,床內溫度達到四五十攝氏度時,嚴重熱害"蒸苗“。在極端高溫沐浴以後,然後極端跳水斷崖式出現降溫,幼苗出現凍害。而在應急措施不到位的情況下,秧幼苗即刻表現出感病症狀,然後出現死苗狀態。

三,與土傳病害相關。

最明顯的就是水稻苗床的立枯病,根腐病等。基本上要佔爛秧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這些病害的出現後果都可以表現為爛秧死苗。但是這些病害的產生,都是由土壤中土傳性病原菌的侵染才出現的。

在旱育水稻幼苗兩葉一心時或三葉一心時,可以用80%乙蒜氯黴與70%寶福斯及"苗床爛秧爛根一快淨“三元復配,現混現用,適量濃度一遍就好。

也可以用IO%氯溴異氰尿酸與80%噁霜錳鋅及病葉靈三元復配使用,效果也不錯。

四,與水稻苗床地下害蟲的危害有關。

最主要的是旱育苗床的螻蛄,土蠶危害。可以結合水稻苗床病害防控,適量配比一定的殺蟲劑就行。如地虎斃,滅殺斃,土蠶螻蛄一窩端等都是對付水稻苗床,土蠶螻蛄的良藥。






清江鶴


水稻爛秧是水稻種植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在實際種植過程中,很多種植戶遇到爛秧,都會感到非常“頭疼”,因為前期出現爛秧後,需要進行重新補種,影響正常生育期。

水稻爛秧其實包含3個方面,農戶們一般把爛種、爛芽、和苗期死苗統稱為爛秧,爛種指的是(直播或者育秧時)在種子播種後,不發芽,顏色發黑腐爛,這是爛種的常見現象。 水稻爛芽是指水稻發芽後,幼芽出現蹺腳,出現黑頭,隨後有腐爛症狀,這是爛芽。

死苗指的是種子出苗後。大概2-3葉期,出現腐爛死亡現象,這種情況是死苗,以上3種現象,被大家統一稱為爛秧。

另外,生理性的水稻爛秧主要有兩種症狀,一種是青枯,一種是黃枯,青枯的話,水稻秧苗的心葉,由內向外會捲起,呈筒狀,隨著嚴重程度增加,隨後萎蔫,但是葉片顏色還是呈青綠色。

黃枯的話,從下到上慢慢變黃,隨後蔓延到心葉部位,最後整株都會變成黃褐色,慢慢枯死。

導致水稻爛秧的原因有很多,下面主要說四點:

1、稻田裡面的透水性和透氣性比較差,播種下去以後,不利於秧苗生長紮根,或者不利於種子生根發芽,有些是因為整地工作不到位導致的,或者是該塊稻田自身的營養就比較貧瘠而引起的。

2、播種溫度的問題。水稻正常出苗需要的溫度,以15度以上為宜,不能過低,因為低溫會影響發芽或出苗,比如播種後的溫度,在10度以下,就很有可能導致爛秧情況出現。

3、播種過密。當大田或育秧田,播種量過大時,種子之間互相爭水分,爭養分,導致種子或秧苗不能很好的充分吸收所需的水肥,一旦這種情況比較嚴重時,也會出現爛秧現象,一些農戶常說的稀播勻播,其中一點,就是為了防止爛秧的出現。

4、灌水太深,種子播種下去以後,如果進行深灌水,有可能導致種子缺氧,時間過長以後,種子出現腐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爛種(爛秧)。

針對水稻爛秧的情況,建議大家以培育壯秧為目的,秧苗越壯,出現死苗的幾率就越小,對於最終的高產也就多了一份保障,所以,從播種前整地開始,到播種中,以及後面的一系列管理,都要特別注意。

關於水稻爛秧的症狀以及原因,小幫手就說這麼多,水稻爛秧需要所有種植戶重視,針對此,如果你還有其它問題,或者更好的觀點,歡迎在下面評論中留言,大家一起討論學習。


農民的小幫手


爛秧的發生、輕重與下列因素有關:

(一)氣候條件 低溫陰雨,光照不足,是引起爛秧的重要原因,其中尤以低溫影響最大。水稻是喜溫作物,發芽最低溫度為10——130c。三葉期前後的秧苗,如遇日平均氣溫低於12——150c時,生長受阻礙,抗病性被顯著削弱。而立枯病菌生育的最低溫度是6——80c,其他幾種病菌在100c以下也能進行侵染,它們都比秧苗生育的最低溫度為低,所以,秧苗期氣溫愈低,低溫持續時間愈長,秧苗受害愈大,爛秧愈重。

(二)秧苗的抗寒性 秧苗的抗寒性與品種類型、種子質量、幼苗生長狀況及生育期等都有關係。一般粳稻比秈稻耐寒。稻種質量好,生活力強,出芽率高,芽健壯,則對低溫及其他不良環境的耐力都相應增強,爛秧就少。秧苗三葉期由於種子內養分已耗盡,而幼芽幼根很細弱,抗逆能力差,是爛秧的危險期。

(三)育秧方式、秧田環境及整地技術 立枯絲核菌以土壤含水量為50――100%時生長最好,所以溼潤田有利於絲核菌立枯病的發生,旱秧或秧盤育秧田則極少發病。而鐮刀菌以土壤含水量為10——25%生育最好,所以秧盤育秧田、溼潤秧田、旱秧田易受鐮刀菌立枯病的為害。


鄉村恆哥


水稻在育種、苗床、在稻田裡插秧每個過程都容易產生病菌,稻苗因受病菌感染導致枯萎,影響農戶水稻產量,是什麼原因導致水稻爛秧哪?

個人認為主要是稻苗在苗床的時候就已經受病菌的侵害,而導致稻苗在苗床裡感染病菌很可能是因為土壤裡存在的病菌,現實中農戶都是隨意在各處尋找苗床用的床土,無法嚴格控制土壤中的病菌,有人說水大會導致爛秧,其實水大會阻礙水稻生長。


耕小田


早稻播種後遇上寒潮襲擊,寒潮過後,日夜溫差大,田間溼度又小,即低溫3℃左右,持續3天以上,則新陳代謝受阻,根的機能受損,蒸騰作用增加,植株體內水分失調而造成秧苗枯死。

還有爛根性死苗。因士壤條件不良,毒質多,或基肥中施用過量不腐熟的有機肥;或因水分管理不當,土壤中亞硝酸或硫化氫等毒質濃度高,毒害秧苗根系,也會出現一簇簇的死苗現象。如果同時在不良的氣候和腐黴病菌的共同作用下,死苗更為嚴重。


櫻花飛舞時2


於稻種,曬種,是否藥侵,播種量及苗期管理有關係。


管兆國13705496225


爛秧分苗床與稻田。苗床多是密度過大,溫度大,通風不良造成。稻田多是藥害,溫度過低


用戶7476765169585


水稻燦秋有兩個原因,一現在化學肥料用的太多在土壤中少了微元素。二在土壤裡有害蟲細菌感染而至。


用戶97100099103


第一種原因可能是下面根部有蟲害,第二種可能是田裡水太深了,第三種可能是施肥過多,解決辦法就是找一株特別嚴重的秧苗用手掰開根部檢查原因!


問路不說謊


拌種,注意排水烤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