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才俊助力潛力之州加快成長——21位福州行政掛職博士第一期“榕博論談”觀察

青年才俊助力潜力之州加快成长——21位福州行政挂职博士第一期“榕博论谈”观察

張昆鵬(站立者)發表演講。記者 陳鐵夫攝

福州日報記者 陳鐵夫 文/攝

“今天是‘榕博論談’第一期,為此,我特意選了個十分霸氣的題目《作為方法的“天下”——認識當代中國的一種路徑》。”人大外交學博士張昆鵬第一個主講。

4月19日晚上8時左右,春雨淅瀝,在東二環福州市人才公寓活動室裡,2018年“榕博彙”引進的北大、清華、人大行政掛職博士正圍繞來榕工作以來的心得體會,在第一期“榕博論談”上展開交流。紮根有福之州、潛力之地,通過博士學業專長,助力福州實現高質量發展跨越趕超,成為大家發言的主基調。

為進一步促進行政掛職博士間的學習交流,在博士群體和青年幹部中營造注重學習、善於學習、學以致用的良好風氣,經過博士們的集體商議,決定開展“榕博論談”系列活動。活動將立足於博士們的不同學科背景和專長,通過經典研讀、時事解讀、科技探秘、榕城關切等形式,交流學習心得和工作體會,並凝聚成員。

在第一期活動中,張昆鵬從作為方法的“天下”何以可能及其必要性出發,藉助“天下”的方法來認識中國。特別是結合落地福州以來的工作實踐,以“天下”察福州,自福州通“天下”,展示瞭如何以“天下”認識福州。福州是中國融入天下的重要歷史地域,早期開眼看世界的人與福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除了眾所周知的林則徐,《瀛寰志略》的作者、清朝福建巡撫徐繼畲也值得深入研究。他引用美國曆史學家、馬薩諸塞大學教授德勒克“當馬克思發表了他那震撼全球的宣言那一年,在另一方世界的徐繼畲完成了他的《瀛寰志略》”的原話。“看看地圖,結合中國與外部世界交互的大通道,南起馬六甲海峽北至大連港,串起了中國的人才流、貨物流與信息流,而福州剛好處在中心位置、關鍵節點。”福州應當在更廣闊的層面謀劃區域戰略定位,將福州發展的需要轉化為強有力的戰略共識和執行自覺。

清華大學吳亮博士坦言,“天下”為我們理解當下福州的區域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論支撐。他從兩岸融合發展的角度談到,“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把福建努力建成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這將為福州發展提供巨大的政策紅利,閩臺的融合發展可能會釋放比深港合作更大的能量,為兩岸同胞幹事創業提供更廣闊舞臺。我們福州應該思考在‘第一家園’建設中扮演什麼角色,承擔什麼樣的使命。”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博士陳昕說,黨中央高度重視福建和福州的發展,一段時期以來,他深深感受到了社會各界鼓足幹勁、跨越趕超的火熱激情,福州的後發優勢正日益凸顯,城市發展前景十分可觀。“在加速發展階段,如何繼承和發揚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實現福州高質量發展,這給包括掛職博士在內的廣大幹部群眾發揮聰明才智留下了廣闊空間。”

據悉,為了讓行政掛職博士在基層磨練意志、深化認識、提升能力,市委組織部實施了為期一年的“4個3”基層掛職鍛鍊培養計劃,即3個月村居鍛鍊、3個月鄉鎮鍛鍊、3個月市直單位鍛鍊、3個月縣市部門鍛鍊。同時,按照博士培養的“四個精”和博士管理的“三個雙”要求,市委組織部精心設計了博士沙龍。沙龍在4月至6月每週二晚上七點半到九點半舉行,邀請3名~4名相關領導專家,結合實際案例和實踐經驗對博士們展開教學和研討。而“榕博論談”作為“博士沙龍”的延續,則是博士們的“自選動作”,每月舉行一次,一次圍繞一兩個主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共促進步。下個月的“論談”將由北大國際法博士徐俊主講《福州市基層政務工作法律風險防範》,參與對象也將逐步擴展到福州市其他博士群體和青年幹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