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百茂薯業一起種土豆

跟著百茂薯業一起種土豆

張春普親自駕車播種,笑對未來!

4月15日,承德百茂薯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茂薯業”)在內蒙古多倫基地開始播種,這比其他農場及種植戶整整早播了一週多時間。

早播的好處是秋季可以早收穫,實現錯峰上市。但弊端也非常明顯,要是對天氣變化掌握不清晰,倒春寒很容易凍傷薯苗,造成減產。作為圍場乃至壩上地區馬鈴薯種植的傳奇人物——百茂薯業董事長張春普顯然成竹在胸,對自己的決策他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從2011年進入馬鈴薯行業,張春普潛心種植,深耕薯業,創造了年年盈利的種植傳奇。日前,筆者在百茂薯業多倫基地與張春普進行了促膝長談,瞭解了他的種植理念與秘訣。

種地不能死磕

張春普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種地不能死磕,不能一個種植方案到處用、年年用。要根據氣候特點、土壤條件制定不同的生產方案;要根據生產目的(如生產種薯或商品薯)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生產方案;還要根據品種的特性制定不同的生產方案。”

跟著百茂薯業一起種土豆

張春普察看壟距及播種深度。

為什麼很多種植戶賠錢?其實,他們賠錢也不冤枉,對於種植方案,他們往往是“一本黃曆看到底”,不懂得變通。

張春普介紹,以這幾年非常受歡迎的V7為例,該品種早期苗弱,易感染早疫病,因此,在出苗後必須要打防治早疫病的愛可、金極冠等藥物。同時,在施肥上要重施底肥,每畝地施200斤大肥,要求氮磷鉀比例為12:18:15,苗高20釐米時,噴施黃腐酸水溶肥,有利於促進植株長勢,增加葉片的光合作用。

另外,他說種地一定要多研究、勤思考。土壤不同施肥方案肯定也不同,比如沙壤土有機質含量少,種馬鈴薯要多施氮肥和有機營養元素,黑土地就得少施氮肥。同時,這兩種土壤都要注重中微量元素的補充;就品種特性而言,秧小生育期短的品種,要多施氮肥,秧大生育期長的品種,就得少施氮肥,以防竄箭、徒長,導致結薯延遲問題;就生產目的來說,如果是種植商品薯,還以V7為例,早期要間苗,要密植,每畝地播種3700株-4000株,播種深度18釐米。水肥管理到位,畝產可達4.5噸-5噸。倘是生產種薯,除了水肥管理外,防治各種病害的打藥必不可少,同時,產量控制在每畝3.5噸左右為宜。

選擇勝於努力

詩人說,既然選擇了遠方,就要風雨兼程。

對於種植者而言,一旦方向錯了,再大的努力都是白搭。所以,張春普堅信:“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馬鈴薯的消費已悄然發生了變化,薯型美觀、顏色鮮亮、綠色有機、營養健康的馬鈴薯成為了市場的寵兒。張春普指出,作為一名農場主,如果你不觀察市場,一味埋頭苦幹,還種植多年前的老品種,再高的產量也掙不到錢。

現在,市場上最受歡迎的是薯型橢圓、薯皮光亮、肉色金黃的品種,這些品種有:V7、百茂6號、雪川紅、大豐9號、斯凡特、226等。

此外,張春普說,種什麼和如何賣也是一種別樣的“選擇”。2016年,他在大型農貿市場考察時發現,有款黃皮黃肉的馬鈴薯很受消費者青睞,但市場上貨很少,他敏銳地感覺到該品種能火,於是當年就種了上千畝。在全國馬鈴薯整體銷售跌入低谷時,張春普種植的“黃金薯”卻實現了大賣。這個品種就是今天人們所熟知的“V7”。

2017年秋天,荷蘭十五地頭賣6毛,很多薯農覺得與往年相比這個價格有點低,就選擇了庫存。看見大家都庫存,張春普卻選擇了地頭清貨。第二年春天,庫存的荷蘭十五才賣4毛錢,很多人賠的一塌糊塗。

有人認為,能連年賺錢,是張春普運氣好。張春普說:“哪有什麼運氣,選擇種植什麼品種,選擇如何銷售,我只是比常人往更遠處多看了一點點而已。”

百茂高產秘訣

跟著百茂薯業一起種土豆

2019年春天,張春普給壩上地區的薯農講解馬鈴薯的種植技術。

做任何行業任何事,都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你看到的別人輕而易舉的成功,背後都有你所不知的艱辛努力和付出。

對百茂薯業這幾年的高歌猛進和穩健發展,張春普總結了三大點。

第一,把握最佳的種植時間。以圍場縣、多倫縣、正藍旗、張北縣、沽源縣、太僕寺旗等壩上地區為例,該地區無霜期100天,最佳的播種時間為4月25日-5月5日之間。

要是播早了,地溫低、溼度大的條件下易得絲核菌、黑痣病。因此,選擇早播時一定要增加嘧菌酯的用量,溝施入壟。如果是5月10日之後播種,生育期不夠,肯定會影響產量。

第二,合理密植。馬鈴薯要是播種過密,產量大,但小薯多,商品率低;要是播種過稀,儘管個頭大,但產量低。所以,實現產量和商品率雙贏就是最佳的密植。

第三,高超的田間管理藝術。張春普強調,田間管理做好了是技術,做精了可堪稱藝術。馬鈴薯出苗後,人們都開始追肥、澆水。如果把握不準馬鈴薯的需水、肥高峰和化肥的施放高峰,一切努力都是白搭。

馬鈴薯的需水、肥高峰是出苗後的30天-70天之間。一些水溶肥,今天施肥,第二天植株就能吸收。但有些化肥施肥30天后才進入施放高峰期(比如高塔複合肥),所以,讓化肥的施放高峰與馬鈴薯的需肥高峰相對應就是最佳的水肥管理技術。

此外,“施肥也不能死磕”,要在田間勤觀察、勤走動,發現缺素症狀,就要及時調整施肥方案。

最後,張春普指出,做農業要有一顆對自然和科學的敬畏之心,並時刻保持居安思危之心,同時,還要有與時俱進的眼光和魄力。這樣,才能耕耘夢想,收穫情懷!

文/土豆記者 (土豆記者融媒體工作室策劃)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