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庸没有专门写张三丰?

再见了旧时光84108441


我结合下网友的看法和自己的看法得到的就是有几个结论

1.因为历史上,张三丰是真实存在的一个历史人物,所以不用历史人物做第一男主

2.要说张三丰在现代就是一个技术宅男,喜欢一个人没事就参悟武功,吊打同时代所有人,心里只记得见过两面的郭襄,即无波荡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像样的反派BOSS,甚至连女主都没有,怎么写?

3.在《倚天屠龙记》原著中前两章是写张君宝和郭襄的,所以说张君宝的成长经历于郭襄有相当部分的重叠,如果要写张三丰的年轻经历,就必然逃不开“郭静战死襄阳”这件事——那么,无论怎么样,张三丰选择去帮郭靖还是不去,都会引起很大争议,所以不如不写。

4.张三丰也是在金庸笔下的江湖中起到一个衔接的作用呢,《射雕英雄传》后尾处写到张三丰拜师觉远~记下部分九阳~觉醒~自创武功~开宗立派。到后来就是《倚天屠龙记》。

5.在金庸老先生的笔下的绝世高手,甚至是仙人般的人物都没有专门写的吧,就好像:扫地僧,独孤求败,风清扬,丁典,逍遥子等等。这些都是为了配合已有的几本书而写的呢。如果要专门为这些高手写的话,那还不知道要写多少本呢!

想的到的就这几个原因吧,也想不出别的了,我已经尽力了,剩下的看你们了!



xiao2灬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因为张三丰的经历还是比较普通的,不是主角。

张三丰其实一生最经典的就是两件事,第一是少年时期因自练少林武功被追杀,只能在郭襄掩护下逃走。期间,张君宝曾经一度和昆仑三圣何足道打平手,有了名气。

第二就是张三丰少年开始隐居,到中年悟出了以柔克刚的武学精要,创建了武当派。

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随后整个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虽也很重要,但并非主角,甚至只下山过一次(为了替张无忌治病)。

然而,张三丰仍然是书中非常重要的人物,最主要的配角。

第一,武当派在整个书中,是最为关键的门派。

如果没有武当七侠,当然也就没有张无忌了。

没有武当派,也就没有武林中的那么多事。

第二,张三丰是书中第一个高手。

张无忌武功如此高强,同玄冥二老还要噼里啪啦打很久才能获胜。

而张三丰可以一掌制服鹤笔翁,武功深不可测,大大强于张无忌。

后张无忌武功精要主要是太极拳和太极剑,均是张三丰传授。

如果不会这两样武功,仅仅会乾坤大挪移,张无忌早就被少林三老打死了。

第三,张三丰的性格对张无忌有着很大影响。

张三丰和张无忌,不是普通的师祖和徒孙的关系,更像祖父和孙子。

张三丰把土地张翠山当做亲生儿子一样。

甚至张翠山大逆不道娶了邪教教主的女儿,张三丰不但既往不咎,甚至还要同徒弟的岳父殷天正结交,后者是武林出名的大魔头。

可见,张三丰就像一个溺爱儿子的父亲一样,对待张翠山。

张翠山自杀时将张无忌交给张三丰,后者为了救徒孙,不惜代价。

张三丰是一代宗师,当时武林中武功和名声的第一人。就这样一个宗师,为了救徒孙张无忌,竟然跑到少林寺求救,被少林寺僧人狠狠奚落、讥讽了一番。

可见,张三丰就像亲祖父一样,为了张无忌可以说用尽了一切。

大家注意,张无忌在武当山上救了张三丰以后,说出自己身份。

张三丰当时狂喜,并不是因为张无忌救了武当派和他本人,也不是因为张无忌是明教教主,而是仅仅是因为张无忌竟然还活着。

这是两人真情的表露,做不了假的。

而且张三丰为人善良正直,对人热情,同灭绝师太完全不同。

所以,张无忌和周芷若都是孤儿,儿时又是差不多的朋友,长大却有极大差别。

张无忌淳朴善良,对人不提防,安全感很强;而周芷若步步惊心,处处留一手,不安全感极强。

说通俗点,就是灭绝师太和张三丰的区别。

另外,张三丰有着很强的民族气节,誓死不和蒙古朝廷合作。还有,张三丰也是大侠人物,看到蒙古人虐杀汉人,立即出手援救。张三丰诚实守信,救人危难,先天下之忧而忧,是个非常好的榜样。所谓言传身教,张无忌后来的侠义行为很多就是受张三丰的影响。

其实,张无忌最大的幸运就是他有张三丰这个师祖,还有比如俞莲舟这样几个疼他的师伯师叔。


萨沙


像张三丰这种宗师级的人物,金庸根本驾驭不了,因为他们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



金庸唯一写的非虚构小说是袁崇焕评传。但是他并没有正面写袁崇焕,而是虚构的了一个袁崇焕的儿子袁承志,用袁承志的江湖经历把所有跟袁崇焕有关联的人物串了起来,如崇祯皇帝,如皇太极,如洪承畴,如祖大寿等,通过这些人对袁崇焕的回忆将这位悲情英雄重现了出来。



本来小说写的挺好,喜闻乐见,但是金庸生怕读者看不懂,画蛇添足写了个袁崇焕评传附在后面,结果就悲催了,被骂为满遗,包衣奴才,等等,关键是这个评传写的并不好,连基本的历史观都是错的,即使再怎么给他鼓吹的铁粉,也不敢认同他在评传中对清的吹捧,对明的摸黑。



所以金庸驾驭不了真实的历史人物,他只能用自己虚构的人物打历史人物的擦边球,比如倚天屠龙记和鹿鼎记,尤其是鹿鼎记,用韦小宝这个不存在的小人物把康熙大帝歌颂了一遍。



道教还有个宗师级的人物,就是王重阳,金庸也没有正面描述过,出场就是死人。虽然神雕侠侣给他弄了个绯闻,也是惊鸿一瞥。跟张三丰一个套路。



说到底一句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庸写武侠小说可以,写历史小说不行,不如二月河。


唐风宋月


张三丰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有一定的史料可查,他生于1247年,卒年不详,汉族,名君宝(又名全一),道号三丰。元末明初真人,武当山道人,道教武当派始祖,正史记载宋理宗淳佑七年(1247年) 出生于辽东,14岁考取文武状元,18岁担任博陵县令,(1280年)辞官出家修道,拜火龙真人为师。

那么金庸到底了解、掌握了多少张三丰这个武当派创始人的信息资料?其掌握的信息资料,和有关研究他的历史学家、道教武当派信徒们对张三丰的信息资料掌握是否一致?据说姚雪垠写《李自成》前,研究李自成几乎成了李自成及其农民起义军、甚至明朝历史的研究专家,曾经发表过《明初的锦衣卫》、《崇祯皇帝传》等学术论著,也就是说,他几乎已经是一个明朝历史学家了,所以姚雪垠才敢动笔写下以李自成为主角的非虚构小说《李自成》。

但显然,金庸无意于写一部关于张三丰的非虚构类小说,而只想写一部虚构性质的武侠小说,而写虚构小说,却用一个历史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做主角,金庸还没有这么笨——即便姚雪垠几乎成了明朝历史学家,但他的小说《李自成》公开出版后,据我所知,还是引起了一些历史学家的争议,关于李自成这个人物的描写真实性、细节的可信性、深入描写的逻辑性等等,还有关于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的各种描写、评价及其对明朝、对清朝的种种影响,都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可以想象到,假如金庸写作《倚天屠龙记》,主角也以张三丰这个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来作为主角的话,很可能在公开发表后,也会招致各种争议,尤其是李自成并没有信徒,但张三丰作为道教武当派的创始人,恐怕迄今都还有一些道教信徒,金庸敢写张三丰,后果必定会招致各路“人马”的非议,甚至可能引起道教的抗议,而事实上,由于非虚构类小说,由于在写作中,下意识的会想到自己已经查阅获得人物真实资料,在进行人物角色的深入刻划、描写时,必定受制于资料,最终张三丰这个人物的形象生动性、丰满度,都肯定无法媲美小说中的张无忌,事实上《倚天屠龙记》一开始的君宝以及后来的武当派掌门人张三丰,一老一少的两个人物角色的各方面都远不如张无忌,君宝几乎没有深入去写,仅仅写到他盗走一部经典离开了少林,上了武当山后就不写下去了,再出现这个人物时,小君宝已经成了张三丰,每每公开露面都是器宇轩昂的样子、总是一副老当益壮、头脑开明、武功绝顶的一副宗派大师的样子,而张无忌这个人物的描写,就相对的要生动得多、全面而丰满的多。

结果我们都知道,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几乎畅销整个华人世界,而姚雪垠的《李自成》在争议中销量大概连个《倚天屠龙记》的零头都不到,而两部小说论艺术价值,都谈不上有多高,《李自成》写的这么严肃,他把李自成写的这么高大上,可实际上从纯小说层面来看,艺术价值并不高,首先就是李自成这个形象描写太套路化、模式化,总是一副农民领袖的高大上的样子,姚雪垠的小说写作技艺水准,起码和莫言、王安忆等人相比要逊色一个境界,可是《李自成》有谈不上有多少娱乐价值,假如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在华人世界的大众小说中可谓顶尖境界的话,姚雪垠的《李自成》大概只能成为三流了,大概只对喜欢明朝末年尤其是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这段历史感兴趣的业余历史爱好者有吸引力。

所以,大多数小说家都知道,写虚构类小说,用历史真实人物做主角是一大笨招,能写的好、写成精品小说的终究是少数,无论品质还是数量,都远不能和虚构类小说相提并论,原因就是我上面所述,你写作中会受到历史资料的太多约束,难以放开手脚。金庸看来不笨,所以他的十四本武侠小说,虽然时代背景都是中国古代,大多数小说中也都会出现不少历史真实存在的人物,比如《鹿鼎记》里的康熙皇帝,但《鹿鼎记》的主角仍然不是康熙,金庸不以康熙做主角,却去虚构塑造了一个人物做主角,原因也是如此,因为你太难把康熙这个人物描写的生动吸引人了,会受到太多历史资料的影响,你只是想写一部小说,又不是为了写康熙的研究论文,何必为难自己呢。所以他的十四本小说里,没有一本小说的主角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金庸真的不笨。


久卓子60


射雕三部曲,从神雕后期到倚天屠龙记中间隔了八十多年,张三丰从神雕后期的少年,到了倚天出场就成了100岁的老头,金墉为什么没以张三丰为主角写一部小说来填补神雕到倚天之间的空白呢?


原因之一:张三丰是历史真实人物,名气很大,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张三丰,每一个人心中的张三丰都不一样的。把真实人物写成小说,如果故事情节让部分读者不满意就会引起争论。神雕里的尹志平玷污小龙女的事情就引起了部分读者的不满,尹志平也是历史真实人物,而且还是个得道高人。金庸在神雕里把尹志平写成了贪恋女色,奸淫良家妇女的猥琐牛鼻子老道,把受人尊敬的前辈写得如此不堪,引起轩然大波,金庸后来在修订过程中不得不把尹志平改成甄志丙,才平息众怒。或许金庸曾想过写张三丰的,但经过此事之后,如果金庸想要写张三丰的小说,肯定会权衡利弊,慎重考虑,弄不好办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金庸写完《鹿鼎记》之后就封笔了,并没有写张三丰,想必金庸怕惹麻烦不敢写吧!


原因之二:张三丰在小说中的作用跟扫地僧、王重阳一样,属于导师,培育后人。作为导师就必须为人师表,有着良好的形象,人在少年时期难免年少轻狂,干一些傻事。比如周伯通就是一个渣男,年轻的时候勾搭别人的老婆,把人家的肚子搞大就开溜,不负责任。郭靖少年时期是个傻头傻脑的愣头青,乔峰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一掌打死了自己的女朋友,段誉见到美女就走不动路,跪舔王姑娘。张无忌四个准媳妇娶一个,辜负仨。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但做为导师为人师表就必须完美,导师的过去就必须隐藏起来。如果一个班几十个学生都知道老师的过去,时常把老师的过去拿出来聊侃会怎么样?老师还能教得下去吗?所以作为后辈不能扒老师的过去经历,必须隐藏起来。比如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就没有招待他的来历,对扫地僧的过去无从知晓,反而让扫地僧显得更加神秘。张三丰作为武当派祖师爷,德高望重,肯定有些不堪回首的过去不能全部描写出来,以免损害祖师爷的形象。

金庸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没有写张三丰传,没有把神雕到倚天这段时间的情节补上,留下一片空白,让读者自己去想象。


笑傲江湖和珅


金庸先生没有写张三丰,我认为有几点原因。张三丰的年龄很尴尬,他第一次出现在华山,大约十几岁,等到襄阳城破郭靖夫妇战死,张三丰应该是23岁左右,当时他武功很差,如果他为国捐躯行侠仗义,也就没有后来的武当,所以张三丰在百岁之后说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遗憾,为武功不成没有能够救出文天祥而自责。张三丰创立武当大约是四十岁左右,这才会有宋远桥这第一个徒弟,为了兴复汉室,在元朝初立根本就没有机会,所以张三丰没有什么作为,只能是开宗立派传承行侠仗义驱除鞑虏的精神,留有用之身以待将来,所以张三丰这一生是苦闷的,也没有什么英雄事迹可写的。另外张三丰唯一钟情的郭襄年年不忘的是杨过,甚至于四十岁出家,张三丰爱情也是苦闷的,他也做不到挥剑斩情丝,一生把玩那一对铁罗汉,这也不符合一位大宗师的身份,所以也不能写。唯一可以写的就是教出七个徒弟和打败百损道人,可这写起来一章即可,没有韵味,不如不写,在回忆的只言片语中反映出来。


我本狂人5


因为张三丰比较难写,金庸也提到过,南宋亡国之时,张三丰后悔自己其时武功未成,没能去营救文天祥!但可以想象,那时候张三丰应该差不多快40岁的年纪,按笑傲江湖提到的张三丰手提真武剑扫荡江湖的时候!

所以可以分析:

1,在金庸的设定里,张三丰是一个理性的人,并不热血,一个热血沸腾的愤青或文天祥铁杆粉丝,肯定会义无反顾的去轰轰烈烈和元兵干一场,然而并没有!

2,张三丰是一个真实历史人物,然而他身负绝世武功,估计道家的奇门遁甲,甚至兵家估计也有所涉猎(毕竟他的几个徒弟参与过“靖难”),但并无记载他有反元活动的事迹,而且他的武当派能在元朝发展壮大,元朝不是傻逼,在武当山出现这么名声显赫的组织但并没有去剿灭!甚至六大派要去剿灭的正是反元先锋明教!值得玩味!所以说,张三丰起码不是一个把家国天下看的太重的人!

所以,张三丰并不适合当主角!不好写


小山村的狼哥


张三丰这个角色在《倚天屠龙记》中的定位,其实就相当于是一个职业导师。他不但规划了自己弟子的武侠成名路,更是深刻影响了张无忌的一生,张无忌能够放下自身的仇恨,带领明教逐步去消除与各派的积怨,最终联合他们一同抗元,张三丰功不可没。至于金庸先生为何不专门写以张三丰为主角的故事,羽菱君个人认为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张三丰成名的时间跨度太长了。以张三丰至少一百二十岁的一生,无论摘哪一段来写,都一定会留下不完整的遗憾。



张三丰的一生跨度太长,可写的故事太多,反而限制了他的角色在武侠小说中,能被作为独立篇章的可行性。

张三丰跟王重阳一样,都是历史上真正存在的人物,但相比于王重阳六十岁不到的阳寿,张三丰是真的活得久。历史上记载,他出生于宋理宗淳佑七年,也就是1247年,那时候襄阳城还没被蒙古大军攻破,那他从这一年出生,活了多久才仙逝呢?谁也不知道,这是个未解之谜。但起码到明太祖建立明朝(1368年),他还活着,那时已经是120年后了,也就是说张三丰至少也有一百二十岁。

我们都知道,一般的武侠小说写一段故事,跨度虽然也有几十年的,但真正描写男主角的成名故事,其时间往往就只有几年而已。我们可以《天龙八部》和“射雕三部曲”这四部金庸最知名的小说为参照,来看看具体的情况。

《天龙八部》的三大男主。乔峰一出场其实已经是三十一岁了,小说结尾他在雁门关自尽时,也才三十三四岁。也就是说《天龙八部》中的时间跨度虽然有三十多年,但当世的武林故事其实只有三四年,乔峰另外三十年生涯的故事,包括他的学艺和成名,都只是一笔带过。另外两位男主,段誉出场时十八岁,结尾二十二岁,他的故事在小说中持续的时间最长,整整四年。虚竹的故事最短,小说结尾时他二十六岁,但小说中出场时他已经二十四岁,真正写他的故事只有两年。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真正的故事,发生在他十八岁返回中原之后,到小说结束他二十岁时的两年里,《神雕侠侣》中他虽有再度出场,但已经不是男主角。而《神雕》中的男主杨过,虽然书中写他的时间从他十三四岁遇到郭靖夫妇,到三十四岁携小龙女退隐江湖,足有二十年之久,但是真正的故事只有十六岁出古墓到十八岁夫妻分离的那两年,另加退隐前的几个月时间而已,包括十六年之约在内很多时间都是被一笔带过的。跟他差不多的还有《倚天屠龙记》男主张无忌,小说中退隐江湖二十岁的他,有十年在冰火岛,两年在武当,两年在蝴蝶谷,还有五年在昆仑仙谷修炼“九阳神功”,还有好几个月时间被困无名荒岛,真正的故事也只有一年多而已。


由此可见,真正设置的故事主线情节,时间跨度都不能太长,这也是为了照顾到写作。假如张三丰是像杨过那样早早的出名,而且早早的退出江湖,那完全可以写他的单人故事。但是他的一生,时间跨度太长了,要以他为男主,去展开他一生的故事,估计至少能写个单人传奇三部曲。

按照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龙记》中为他这个人物的设定,他十六岁离开少林之后,就上了武当山潜修,到小说中再度出场,已经是九十岁高龄的人,这其中足足有七十四年的时间可写。这期间包括他是如何开创武当,如何成名于江湖,又是怎样收下武当七侠的?能写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但是即使是只摘他其中的一段人生来写,都一定会留下不完整的遗憾。

比如就写他是如何收下武当七侠的。可是按照《倚天》小说的设定,张三丰至少年长他的大弟子宋远桥五十岁,当他收下宋远桥时恐怕也得是六十岁的人了。有哪部武侠小说的男主角,出场就是六十岁的,更何况金庸先生的写作还要一边照顾着作品随时会被影视化,在当年香港影坛,追求俊男美女组合成荧幕情侣的潮流中,张三丰这样的故事哪能会受欢迎呢?

而像李连杰主演的《太极张三丰》电影那般,选取他出少林到悟出“太极拳”的这段故事来写,包括后来的张卫健版《少年张三丰》,都是遵循这样的套路。这样的张三丰人物形象,又必然少了他应有匹配的一代宗师的仙气,而且也违背了金庸先生本身对张三丰“太极功”的设定。因为按照金庸先生的设定,“太极功”是在张三丰一百岁时,才参悟出来的武功,代表着他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说张三丰在少年时期,就创出了“太极拳”,是对张三丰修为的一种颠覆。


所以说,张三丰的一生活得太久,跨度得太长,反而成为他这个角色,在武侠小说中无法成为男主的一种制约。武侠小说毕竟不是人物传记,写他人生的哪一段都必然会留下遗憾。也总不能一部小说里,每隔几回就一笔带过十年数载吧,如此频繁的跳跃,读者也会懵圈的。金庸先生自然不会这么做。

张三丰这个特定的历史人物形象,更适合以配角的身份出现在武侠小说中,这样更能体现他的文学价值。

其实无论是阳寿没有六十的王重阳,还是高龄至少一百二十的张三丰,他们这种宗师级别的人物,在小说中的出现,只能是以配角,甚至是回忆的形式来出场的。主要是通过他们个人的影响力,来从侧面塑造出男主角的形象和性格特征。就像周伯通在桃花岛,听到郭靖讲出他师兄王重阳当年对待《九阴真经》一样的话时,会感觉特别不可思议那样,衬托出来的,正是郭靖极其正义的人物形象。而张三丰对张无忌的影响,就更加深远了。

看过《倚天屠龙记》小说的人都会知道,按正常情况下,张无忌必然会成长为一个充满仇恨和暴戾的人。因为他的童年遭遇太过悲惨了,父母被武林各派逼死,自己还身中“玄冥寒毒”,几乎每一天过的都是生不如死的日子。这样的人,假如有一天让他练成绝世武功,说他没报复的心理完全是不可能的。但是张无忌却能明辨大是大非,放下个人的深仇大恨,不但以德报怨,还会带领着明教不断去消除与武林各派的积怨,最终还能联合他们去一同抗元,去为天下苍生谋取幸福。这里面就是因为张无忌有张三丰,有这样一位有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的太师父。


张无忌在张三丰身边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但是他的言行举止却对张无忌影响深远。后来张无忌在不同的际遇里,我们都可以在小说中看到他总会想起张三丰所说的话。张无忌最终会将抗元大业为继任,也无疑是继承了张三丰的志向。因为联合天下志士驱除蒙元,一向就是张三丰所认为的我辈本分。

俞莲舟摇头道:“不然,目下以武功而论,自是你不及我。但恩师的衣钵传人,负有昌大武学的重任。恩师常自言道,天下如此之大,武当一派是荣是辱,何足道哉?但若能精研武学奥秘,慎择传人,使正人君子的武功,非邪恶小人所能及;再进而相结天下义士,驱除鞑虏,还我河山,这才算是尽了我辈武学之士的本分。”《倚天屠龙记•第九章》

可以说,没有张三丰就没有后来的张无忌,张三丰在《倚天屠龙记》虽然不是主角,但他的思想和作风无疑却是男主张无忌的人生导向。这也更能体现出,张三丰这个近乎于仙人的历史人物,在武侠小说中的文学价值和影响。从这方面来说,这比起把他当成第一主角,来开展他一生的故事,相比之下,无疑是更加形象,更加立体,也更具艺文学术效果。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金庸为什么没有专门写张三丰?

我猜测可能是不好写,甚至可能是不敢写!众所周知金庸笔下许多人物都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人物,比如说王重阳以及他的徒弟丘处机等人。

那为什么金庸敢写这些人,而不敢写张三丰呢?原因就在于张三丰太过神话,就算是王重阳也没办法和张三丰比肩。

对张三丰这个人物有所研究的人,可能都清楚,张三丰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危机之谜。

第一个谜,名字,张三丰这个名字算是比较被大众认可的一个名字,但也有人说张三丰其实名张三疯,更有说名张山峰、张三风等等。

第二个谜,生存年代,历史上宋朝有张三丰的传说,元朝同样也有,而最出名的就是明朝的传说,这也是因为金大大做的贡献。这也导致了张三丰的具体生存年代变得有些扑朔迷离!也有人说,其实这三个朝代都有一个张三丰,他们其实是三个人,只不过,三个张三丰的名气都比较大,这才导致人们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了。

第三个谜,生死之谜,张三丰不但出生不详,就连什么时候死都没人知道,有人说他已经羽化成仙,也有人说他一直就活着,甚至到了今天还活着,只是行踪不定,也从来不与人透露他就是张三丰。当然也有人猜测,张三丰其实就一个号,每一代武当山最出色的道士,都会继承张三丰这个名字,成为新一代的张三丰。

还有许多就不一一说明,就比如说张三丰的事迹之谜,还有他的神异之谜、武功之谜等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找。


小小二哥2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金庸先生是现代新武侠三大家之一,创作了十六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其中长篇小说十五部,外加一部短篇武侠小说。

在1972年,金庸先生在完成武侠小说《鹿鼎记》以后,选择了封笔,不再创作武侠小说,对于武侠小说这部分,他只是选择对以前的作品进行更加完美的改编,因为随着他的作品的畅销,有很多读者反应了一些故事情节逻辑不合理的地方,也有读者对部分作品的人物和结局等细节表示不满意,因此金庸先生之后的工作主要以完善之前的作品为主。

同时,自1985年起,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



通过金庸先生的履历我们可以发现,金庸先生在封笔之后,他选择了从政。

其实在很早以前,金庸先生就有从政的想法和机会,只不过他最后依然遵从本心的想法,选择了从文。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金庸在《大公报》上发表了许多国际法论文,引起当时中国最著名的国际法权威梅汝璈的赏识。而金庸先生为什么要在《大公报》上面发表国际法论文呢?这内中还牵扯到另一件大事。

原来当年国民党逃亡台湾前,在香港留下了一大批飞机,在新中国成立后,对于这批飞机的归属问题,大陆和台湾各持己见,就是在这个特殊的时刻,金庸先生以其博学多识,援引国际法相关条例法规,在这批飞机的归属权方面提出了宝贵的看法,最终为大陆争取到了这批飞机。

这件事还被周恩来总理的赞赏,又意邀请金庸先生进入我国外交部工作。

后来阴差阳错,金庸先生最终没能赴职,引为终身遗憾。



金庸先生之所以没有创作张三丰真人系列作品,不是他没有这个想法,而是没有这个精力。

文学创作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为什么金庸先生是公认的武侠小说大家呢?对比现代的网文,大部分都是混字数,如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吃饭穿衣化妆能写就写,但是金庸先生的作品,人物描写惟妙惟肖,故事情节紧凑,故事主题一目了然。

金庸先生在采访中曾经说过,他笔下描绘了那么多人物角色,没有一个人物是重复的,包括他的外貌、姓名、性格、武功、人物事迹。可见创作一部小说是多么不容易。

金庸先生本来计划写一个专栏,专门写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大人物,相当于人物传记,不过是以武侠小说的形式写,题材以短篇小说为主,这其中就包括明代的张三丰真人,他先写了《越女传》,但是在随后的生活中,变迁太多,金庸先生就专心专意先完成构思好的长篇小说,抽时间再进行短篇武侠小说创作,但是这一耽搁,最终也没有再写一篇短篇武侠小说。

谢谢大家。

喜欢的记得点关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