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甘肅省通渭縣:守得住過往 看得到未來

國家能源局甘肅省通渭縣定點扶貧工作探訪

紮根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的貧困百姓,如今找到了一條讓日子過得更有滋味的生活之道。

甘肅通渭,自古“瘠苦甲於天下”。“甘肅扶貧看定西,定西扶貧看通渭”的說法流傳坊間。乾旱的氣候,貧瘠的土地,曾經閉塞的交通,讓這裡與外界發展嚴重脫節。如何令當地擺脫深貧困境,激發主動脫貧意識,是通渭脫貧工作必須跨越的坎。

與縣域內黃土梯田的“傳統”景觀不同,在通渭縣襄南鎮東山村的高地上,排排蔚藍色光伏板昂首挺立,用現代的方式享受著自然的“饋贈”。“藍海”之下,白色大棚鑲嵌其中,現代農業的景觀風貌又入眼簾。前不久,記者來到東山村時,村民孫金忠正蹲在大棚裡整理金銀花苗,除自種玉米、馬鈴薯外,到外村給合作社“老闆”打工,把“光伏農場”照看好,是他最新的收入來源。

變化源自2018年。這一年,國家能源局多年來定點幫扶通渭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以新能源產業扶貧體系初步建成為基點,國家能源局將扶貧思路由行業幫扶拓展為全面幫扶,動員更多力量投入定點扶貧。在新能源產業的帶動下,通渭縣正逐步實現著就業崗位開設立、現代農業開發、電商模式開拓等全新突破。

這片古老土地上,素以“洋芋、土豆、馬鈴薯”為“定西三寶”的通渭縣,如今家家戶戶與能源結緣,生活軌跡正在發生改變。

能源企業招聘開設“通渭專場”

一部通渭新能源產業發展史,就是當地能源減貧的奮鬥史。

通渭縣隴陽鎮,延綿黃壤之上,一道“身姿”挺拔的人工屏障紮根“生長”,溫潤守候著腳下這片能源“沃土”——徐徐轉動的風機撥開了通渭能源扶貧的窗口,也激昂出深貧地區擺脫貧困的意志。

破題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發展產業是根本之策。2018年,通渭縣引進、續建定點幫扶項目42個,引入項目總投資和幫扶資金33.5億元,佔甘肅全省定點扶貧引進項目總投資的85%;完成投資14.7億元,佔全省的77%。

“風電拉動經濟增長,光伏帶動精準脫貧,新能源產業敲開了通渭脫貧攻堅的大門,國家能源局定點幫扶通渭縣的思路與舉措在‘風’與‘光’的收益中得到很好印證。”國家能源局甘肅能源監管辦黨組書記、專員仇毓宏說。

2015年以來,通渭縣已建成併網發電風電項目30萬千瓦,累計實現發電收入8.64億元,其中2018年獲益2.32億元,對全縣規上工業增加值貢獻率達50%。

然而,持續兩年的甘肅省整體紅色預警令通渭縣剛剛起步的風電產業遭遇打擊,2016年起,規劃120萬千瓦的風電基地建設停擺。

“脫貧工作就是一個不斷面對問題再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正如國家能源局幾位掛職幹部所說,近年來,國家能源局採取增加電供暖促進本地消納、加強調度管理促進電網消納、協調直接交易促進外送消納等多種辦法,連續兩年大幅降低通渭縣風電棄風率。

2018年,按照具備新能源消納能力的深度貧困縣所在地級市區域的電力空間可優先消納本地新能源的原則,通渭縣獲得20萬千瓦風電允許建設併網指標,總投資16億元。“項目建成後,所發電量將直送寶蘭客運專線(甘肅段)工程項目,為高鐵錦屏牽引站提供電源,實現風電的全額消納。”北京京城新能源公司通渭隴陽風電場項目籌建處主任祁德林說。

風電的持續穩定運營不僅為縣域發展帶來經濟效益,扶貧效益同樣顯著。在通渭,將風電項目與精準扶貧掛鉤,投資企業每開發10萬千瓦風電,需繳納扶貧捐贈資金500萬元,用於光伏扶貧電站建設及貧困村道路、路燈等基礎設施改善。

通渭人對能源產業的信賴與依賴與日俱增。2018年,12位通渭籍員工獲聘為國家電網、中國石油、中核集團、中國電建四家能源央企的正式員工,1800餘名通渭百姓就職於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項目建設及運維崗位,428名貧困村民服務於由村級光伏電站收益開發出的公益性崗位,通過付出勞動獲取穩定的收益分配。

既為地方發展留住人才,又利企業員工保持穩定,能源就業為通渭縣可持續發展開具良方。隨著村級光伏電站全面建成運行,隨著國家能源局定點扶貧工作更進一步推動就業幫扶,越來越多的通渭百姓、貧困戶,對於未來有了全新的打開方式。

村集體經濟實現零的突破

由黃綠相間變碧波蔚藍,生活在通渭縣榜羅鎮四新村的村民,自去年底以來,生活切換了不一樣的底色。

丘陵溝壑中,車沿山路轉了個彎。俯望窗外山谷,“一波碧水”就這樣映入了記者眼簾。這裡是甘肅省體量最大的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採用聯村共建、收益共享的模式,總裝機容量4.72萬千瓦,佔地面積1500畝。2018年初獲得電站建設指標,同年11月項目正式開工建設,2019年1月中旬落成併網發電——四新村村級光伏電站的建設進程,不僅創下了“通渭速度”,也刷新了業內光伏冬季施工效率的最新高度。

回望去年底,幾場大雪接連飄落,銀裝素裹的通渭美景為百姓出行平添了艱辛與無奈,工程施工難度更是可想而知。而在四新村光伏扶貧電站建設現場,熱氣騰騰的搶工氛圍籠蓋四野。

“為保證光伏扶貧項目儘早落成併網,國家能源局、甘肅能源監管辦及通渭縣各級政府大力協調,使電站建設邊徵地邊施工。施工方案也一改再改,全力壓減現場作業時長。”項目建設單位江蘇騰暉電力技術有限公司項目經理牟張柱說。為確保項目及早完工,周邊村民承擔了小部件組裝、物料搬運等技術含量偏低的大量工作,彼時施工班長每日派車往返各村接送村民“上下班”的情景仍歷歷在目。

步入山谷,抬頭所望,一排排桁架光伏板,不僅是這場建設“戰役”的見證者,更是通渭脫貧攻堅的里程碑。

“將新能源產業發展為通渭縣支柱產業,是國家能源局2016年底提出的精準扶貧思路。時隔2年多,通渭新能源產業中16.24萬千瓦光伏扶貧項目建設指標已全部由規劃變為現實。”國家能源局駐通渭縣掛職幹部、通渭縣政府副縣長孫元辛說,2018年底,通渭縣首批村級電站收入下發,覆蓋全縣198個貧困村,解決了所有貧困村集體經濟的“空殼”問題。

今年起,該縣9萬千瓦村級光伏電站全部併網發電後,年發電收益可達8400萬元左右,將帶動全縣1.8萬貧困戶實現增收,確保貧困村集體經濟年收入約11萬元。同時,全縣97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均將採用農光或畜光互補模式,招商引資建設光伏農場,為村集體經濟及村民個人提供多元的收入保障。

凍土期剛過,新綠初上的通渭縣,一派生長的氣息由此傳遞。

隴川鎮李峴村支書王景元正與國家能源局甘肅能源監管辦掛職李峴村第一書記臧雅生對接著近兩日彼此的工作進展。“光伏電站下的牛棚找到了意向經營的‘能人’,在電站收入基礎上,畜光互補還會創造新的增收。”王景元說,期待的神情掛上了他古銅色的面龐。

村集體經濟發展從無到有,再由弱到強,是脫貧攻堅的重要目標,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實踐路徑。定點扶貧更加精準,幫扶舉措更加到位,脫貧工作便也更顯有的放矢。

電商扶貧讓百姓看到詩和遠方

扶貧必扶智。一個結合短期收益與長效機制的定點扶貧舉措在通渭縣平襄鎮孟河村醞釀而生。

繼去年創辦“孟河優品”電商平臺銷售全縣農產品,帶動孟河村集體經濟實現發展後,2019年3月28日,孟河村又完成了村集體公司的註冊工作,以正規化運營的方式為全村創造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互聯網給孟河村帶來了“意外”之喜,讓村民在擺脫貧困奔小康的蛻變中看到了詩和遠方。

2018年9月28日,國家能源局消費扶貧品牌——“孟河優品”在微店正式上線,以示範帶動的方式在孟河村率先起步。“剛開始與村幹部溝通時大家並不理解,說村裡除了土豆沒有別的特產,但土豆價值低、運輸成本又高。於是,索性將思路打開,平臺所銷產品不侷限於村內資源,而是立足孟河、著眼通渭。”國家能源局浙江能源監管辦掛職孟河村第一書記谷雙魁說,突出當地綠色、天然的農產品特色,“孟河優品”主打“好食材的搬運工”。

就這樣,從選品進貨,到物流分裝,再到品牌營銷,平臺摸著石頭過河,為全縣搭建起農產品外銷的舞臺,現已銷至全國20多個省市。

電商扶貧的思路為這個深貧之地插上了夢想的翅膀,村民生活進入了全新模式。在孟河村村委會,一間間辦公室被“改裝”成廠房、庫房,食材樣品、待郵商品分類擺放。村主任、村幹部、駐村組長承擔起了微店銷售及日常維護工作,部分貧困村民也分擔了禮盒製作、分揀打包等基礎勞務。“孟河優品”上線半年以來,銷售額已達30餘萬元,為孟河村集體經濟創收近5萬元。

互聯網給傳統的孟河村安裝上了新的引擎,以“孟河優品”為紐帶實現當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脫貧思路正積極落地。創設村辦企業,吸納更多資源與人才參與運營,為經營更加靈活、運行更加規範、效應更加長遠創造可能;深耕特色農業,協調能源企業引入無償幫扶資金,集中連片打造金銀花、油用紫斑牡丹等高附加值農業產業示範種植基地;拓展旅遊產業,深挖通渭“千堡之鄉”“書畫小鎮”“溫泉養生”的資源優勢,將黃土高原的美好景緻刻入人心。

……

“扶貧工作最重要的是觀念的轉變,很多事情只要有想法就會有辦法。”行走在甘肅通渭,眼見縣情村貌的改變,內心都會升騰起由衷的感動。“幫扶力量加大了,幫扶資金增多了,群眾收入提高了,群眾內心感動了……”正如通渭縣襄南鎮鎮長石彥文所言,在國家能源局的定點扶貧下,擺脫貧困的意識在通渭縣愈漸萌發。

黃壤千里,沃野彌望。展望初夏盛開之際,熠熠生輝的光伏板、紅黃雙色的金銀花,將自帶“美顏”,在這片黃色鋪底的土地上加載更多“濾鏡”,讓傳統的通渭,守得住過往,看得到未來。

如期脫貧,一諾千金。(王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