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县大常村:千年古镇的前世今生

大常村,位于太原市清徐县集义乡。东与榆次区接壤,东南与太谷县相邻,交通便利,四通八达,面积广阔。这里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几千年前。

在这里,千年古刹寿宁寺、高大雄伟的雅亭、底蕴深厚的戏台,无一不是存在了上千年的历史;明清时期,显赫一时的秦家在风雨飘摇中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而其现存的秦家大院虽已不复当年辉煌,但那一砖一瓦还留有当年韵味……

追寻历史脚步还原大常辉煌

一踏上这片土地,周围环境给我一种宁静幽深的感觉,似乎千年的变幻过后它却不曾被人打扰过,依旧保持着自己原有的样子。偌大的村庄里,沉寂了太多的遗迹,留下了太多的故事,而大常村相比周围其他村落最大的特点正是它的古老深邃和沉淀久远的历史。

传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打仗论功行赏的地方,常曰“大赏”,因为发音同谐音“大常”相似,后便演变为“大常”。有记载的史实到了唐宋时期,那时这里已是人丁兴旺,繁华热闹,人口规模大、经济往来频繁,作为一个大的人口聚集区,当时这里是以镇存在的,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大常的文化才真正展示出它的魅力。

其实大常在唐宋时期还有个好听的名字,人们都叫它“凤凰镇”,如此富贵吉祥的名字又有什么渊源呢?

原来在当时这里先后修建了几座标志性的寺院。村子西边是老爷庙,供奉着关公;村东头是东柜,里面供奉着菩萨;南边是姑姑庵,姑子们修行的地方;村子中间偏北位置上是寿宁寺。仔细观察的话,村子东西两边的寺庙像鸟的一对翅膀,南面的姑姑庵像是鸟的尾巴,中间的寿宁寺则因为地势原因像鼓鼓的鸟的肚子,人们也是为了讨个吉祥、喜庆,故又名“凤凰镇”。后来由于解放战争时晋中大战在此打了七天七夜,战火波及到寺院,时至今日只有“肚子”寿宁寺和西边老爷庙保持着基本原貌,其余已是荒地,少有人烟。

说到古时候大常村的生活,也是一语道不完。

早在唐宋时期这里便是农耕之地,种植粮食和豆子。一直到解放战争前村里有几条街上都是卖粮、油和仓库的地方。天然的环境、适宜的水土使得这里的粮食每年都大丰收,可谓物美质优。十里八乡的人都来这里购粮、买油,很长一段时间都保持着这样的热闹情景;而这里当然也不乏做生意的生意人,大常形成商业集镇有数百年历史,在清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其中包含有绸缎店、肉铺、醋坊药店等等,各行各业汇集于此,形成了大的商业地带,带动了大常经济发展。

清徐县大常村:千年古镇的前世今生

说到商行、商业,一定要说说当时这里的大户秦家,当时在晋中一带有这样的话: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乔家能贵发,肇始秦家人。这里的复盛公便是秦家大业创始人秦肇庆。后来秦家和乔家一起合股经商,两家还有互帮之约和婚姻之盟,可见两家关系之好。后来秦肇庆注重治理家业,此后秦家不再进行经商活动,加上后来有一些坐吃山空的后人挥霍家业,慢慢秦家便衰落了。秦家大院也在抗战之前被后人出售出去,只有个别院子留作己用。回味间已走到秦家大院旧址,随即走进一间院子,它的大门很宽,门上有牌匾,上面题着字。院内是古典三间房格局,整体呈对称之势。高高的门槛、支撑房屋的梁木,透露着当时的辉煌,代表了院子主人的身份。

饱经千年沧桑寿宁寺闪烁文化之光

寿宁寺始建于唐朝,重修于明朝,改革开放后成为山西省首批开放的佛教场所,2008年被评为山西省五星级五好宗教场所。如今,寺庙占地1万平方米,在寺院原有基础上于2005年启建五百罗汉堂,建筑面积1444平方米。

清徐县大常村:千年古镇的前世今生

寿宁寺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时期,便记载是千年古刹。历史的洗礼,战争的动乱何以让它走过千年历史,以它的原貌得以保存下来?说起来真是一波三折,寺庙始于唐朝建立,五代十国时战火不断,宋朝又屡遭外敌侵略,但是这里并非战争主要波及之地,所以破坏不大。到了明清时大力重修过寺院。后来解放战争晋中大战在大常村打了七天七夜,寺庙受到了影响,墙上有明显弹痕,但整体建筑没有受到毁灭性打击,故自然而然保留下来。再后来文革时引起动乱,寺庙作为打击对象之一,为了保住寺庙,住持等人商议将寿宁寺当做当地学校使用,再次幸免并得以保留下来。改革开放后寿宁寺迎来“春天”,在政府的资金扶持下重修寺庙,在住持的负责下完善寺庙,在当地人们的支持下红火了寺庙。

寿宁寺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场上石狮子是全县石狮之最。寺院整体继承了明清时期风格和样式,还原了当时建筑环境,具有深远参考价值。院内有千年古柏,是重要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建筑的五百罗汉堂,是山西省唯一的一个五百罗汉堂,更是全国最大的五百罗汉堂。多年来寿宁寺在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住持的努力下,在广大善信的维护下,各方面建设快速发展,不仅完全满足了本地区佛教徒的宗教生活需要,还吸引了周边地区的信众前来,更举办了许多大型开光仪式和活动,可谓历史久远,传播广泛,影响深远。

前世历久弥新今生充满活力

转眼间大常村已走过了上千个春夏秋冬,它辉煌灿烂的前世已记载在历史的账簿中,历久弥新,越发珍贵。继承了如此多的古文化,大常的今生又怎能不好!

据村长介绍,大常村现有户数1200多户,人口3000人左右。全村耕地面积约有7200多亩,种植粮食和蔬菜。现以大力推广种植无公害蔬菜为主,目前村里80%左右的人家都种植无公害蔬菜,其种植面积已达3000多亩,依靠无公害蔬菜的种植,目前当地人均年收入已达9000多元。此外,大常村建有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为当地人提供方便,组织搭戏台唱戏丰富当地生活。

这里的蔬菜为什么受欢迎?与其他地方的蔬菜有何不同?您别说,这里的蔬菜就是好吃、就是新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常地处平川,日照时间长,地里都是浇的地下井水,也许是老天恩赐,这里打上来的水十分干净,还发甜,好水灌溉,蔬菜自然长得好。同时,这里很多人家都养猪养羊,所以有天然的肥料,再加上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农技部门配送防虫设备和装置,才使得这里的蔬菜质量达标,口感良好。

清徐县大常村:千年古镇的前世今生

走到庄稼地里,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蔬菜。当地的农户说,这里的大棚种植着青椒、茴子白、圆白菜和红辣椒等。近年来,为了让大家蔬菜有销路,不会烂在地里白忙活,村里新建了很多收购蔬菜的农业合作社,收购人们的蔬菜,再装车运往太原商场、超市,甚至远销广东、福建等地。

大常的前世如此辉煌,今生如此充满活力。这份独特的美,让它不愧于“山西最美乡村”之一的称号……

(信息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经济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