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吳用最終選擇了宋江,而不是晁蓋?

用戶56085252671


吳用之所以選擇宋江而不是晁蓋,原因有四個:一是宋江遇事極有主見,而晁蓋遇事缺乏主見;二是宋江頗具領導才能,而晁蓋缺乏領導才能;三是宋江做人極為大氣,而晁蓋做人不夠大氣;四是宋江謀事極富遠見,而晁蓋謀事缺乏遠見。

吳用之所以選擇宋江而不是晁蓋,第一個原因是:宋江遇事極有主見,而晁蓋遇事缺乏主見。

在上梁山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得出宋江極有主見,而晁蓋則沒有主見。

宋江殺了閻婆惜亡命江湖,在江湖上與人結交時,從來沒有唆使或慫恿任何人跳出來反朝廷。比如,宋江去清風寨投奔花榮,宋江提及在清風山從王英手裡救過劉高之妻,花榮認為宋江不該救她,因為這夫妻二人亂行法度、殘害良民。宋江聽了就教育花榮,說既是同僚為官,你可以隱惡揚善。宋江對自己則更是謹遵朝廷法度,殺了閻婆惜在江湖上逃亡一段時間,後來還是主動投案,心甘情願刺配江州,即便是晁蓋曾苦口相勸,要他上山入夥,他始終以不可不忠不孝為由拒絕,因為他始終認為“忠君報國”才是男子漢大丈夫的唯一正道。後來宋江之所以上梁山一是因為在江州被黃文炳陷害,險些丟了性命,不上梁山就無處可去,隨時可能被官府捉住了砍頭;二是被理想所誘,想要通過樑山這個平臺實現自己忠君報國的人生理想。由此可見,宋江上梁山完全是自主、自願的選擇。

再看看晁蓋是怎麼要上梁山的。晁蓋是鄆城縣東溪村的保正,祖上是本縣本鄉富戶,可謂家資豐厚,又兼勇武過人,江湖好漢送他一個“托塔天王”的名號,可見晁蓋明明就是個雄霸一方的土財主,小日子過得應該是十分滋潤的。也就是說晁蓋其實是最沒有必要劫生辰綱的人,結果,他偏偏成了劫生辰綱的頭頭。這個表面上風風光光、江湖上名聲顯赫的晁蓋,為虛名所累,被劉唐、吳用、公孫勝和阮氏三兄弟一陣吹捧、一頓高帽子狂戴,他就熱血上湧,挺身而出、義不容辭地當了這劫生辰綱的七人小團隊的“法人代表”,徹底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斷了回頭路,只能一把火燒了自己的莊園,上梁山以求安身保命!晁蓋遇事沒有自己的主見,就這樣被其餘六人牽著鼻子走,稀裡糊塗地劫了生辰綱,又稀裡糊塗地被迫上了梁山。

吳用之所以選擇宋江而不是晁蓋,第二個原因是:宋江頗具領導才能,而晁蓋缺乏領導才能。

從晁蓋被宋江架空這件事,可以看出宋江頗具領導才能,而晁蓋缺乏領導才能。

晁蓋被宋江架空的第一個例子是,晁蓋劫法場救了宋江之後,宋江請求眾人殺了黃文炳為他報仇:啟請眾位好漢,再做個天大人情,去打了無為軍, 殺得黃文炳那廝,也與宋江消了這口無窮之恨。那時回去如何?晁蓋當即反對,但很快他的反對很快被宋江駁回,眾人幾乎無視晁蓋的反對,一致聽命於宋江的安排,探路的探路,準備的準備,可憐的晁蓋只得乖乖聽從宋江發號施令,淪落到當了宋江手下的一名打手,和眾人一起,在宋江的帶領之下殺了黃文炳一家、活剮了黃文炳,宋江至此方才心滿意足地跟著晁蓋上了梁山。可以說,這個時候宋江和晁蓋的領導能力已經明顯分出了高下。

晁蓋被宋江架空的第二個例子是,宋江上了梁山之後,宋江陣營有三十六名好漢,晁蓋陣營只有九名好漢,吳用很快就倒向了宋江陣營,公孫勝是世外高人,始終遊離於梁山。很顯然,晁蓋陣營勢單力孤。每逢有事,總是宋江搶先拿了主意、做了決斷;即便偶爾晁蓋先聲奪人,多半也是“無效發言”,三下五除二就被宋江或者吳用給否掉了。但凡宋江開口定調,宋江這一派必然是聲勢浩大地附和:哥哥所言甚是!一下子把晁蓋的大哥形象沖刷得蕩然無存。就這樣,晁蓋鬱郁不得志,終於逮住個機會帶兵下山,想要一戰立威,偏偏既不懂得用兵又剛愎自用,聽不得林沖建議,被毒箭射中面頰以致身死!在梁山上,宋江和晁蓋的領導能力誰高誰低更是讓眾人一目瞭然。

吳用之所以選擇宋江而不是晁蓋,第三個原因是:宋江做人極為大氣,而晁蓋做人不夠大氣。

在如何對待投奔梁山的楊雄和石秀問題上,可以看出宋江做人極為大氣,而晁蓋做人則不夠大氣。

楊雄、石秀和時遷在投奔梁山路過祝家莊時,時遷職業病發作,偷了祝家莊店裡的報曉雞,一時爭鬧起來,石秀放火燒了店主的店屋,時遷被捉,楊雄和石秀跑上梁山來求助。晁蓋本是一貫喜愛結交江湖好漢,且又十分重義,但一聽聞楊雄、石秀和時遷三人如此劣行,還是打著梁山的招牌,讓他氣不打一處來,當場發作就要人把楊雄和石秀拉出去砍頭。晁蓋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晁蓋認為自從火併王倫之後,梁山泊好漢便以忠義為主,全施仁德於民。新舊上山的兄弟們,個個都有豪傑的光彩。而時遷等三人打著梁山泊好漢的名目去偷雞吃,因此連累梁山眾人受辱。晁蓋的做法是要先斬了這兩個行為不檢點的人,再率軍去蕩平祝家莊,以出了胸中這口惡氣!很顯然,晁蓋對待投奔梁山的楊雄和石秀問題上過於小氣,過於偏激,以致處置失當,有失公允。

而宋江對待投奔梁山的楊雄和石秀問題上,則處理得更為大氣、合理、適當。宋江勸住晁蓋,認為行為不檢點的是時遷,而不是楊雄和石秀,不該斬了這兩位好漢;對主動跳出來和梁山為難的祝家莊,正好利用這個機會去收拾祝家莊,一來為山寨賺得三五年的糧食,二來可為梁山報了遭羞辱之仇;三來為來投奔梁山而遭受祝家莊羞辱的人報仇。宋江不計較時遷的細小失節行為,救下楊雄和石秀二人的性命,為梁山吸納人才。同時又藉此機會為梁山立威。這是宋江看重的第一層利益;宋江看重的第二層利益則是正好藉此機會鼓動晁蓋允許他率軍下山攻打祝家莊,讓他通過立功積累下人脈和威望。比起這兩層利益來,時遷不檢點的行為雖然與梁山提倡的“義”大相違背,在宋江看來,實在算不上什麼大事。相比之下,自然是宋江的處理方法更為得當。

吳用之所以選擇宋江而不是晁蓋,第四個原因是:宋江謀事極富遠見,而晁蓋謀事缺乏遠見。

在對待梁山將來出路的問題上,可以看得出宋江謀事極富遠見,而晁蓋則謀事缺乏遠見。

宋江上了梁山之後,就對梁山將來出路的問題有過深謀遠慮的規劃:第一步,先要不斷對外發動作戰,既可為梁山賺來數年的糧食草料和馬匹武器等等物資,又可為梁山大舉招兵買馬、招賢納士,尤其是可以為梁山把不少朝廷將官賺到梁山的隊伍裡來,為日後招安大計積累人脈,通過這些不斷做大做強梁山。第二步,梁山做大做強之後會引起朝廷注意,朝廷必然派兵來鎮壓、圍剿,再率軍打敗朝廷大軍,為梁山揚威,引起朝廷的震驚和恐慌,既不敢小覷梁山,又不得不考慮,在不容易鎮壓和圍剿的情況下,朝廷只能把招安作為上策。第三步,宋江率領梁山眾人接受朝廷招安,由草寇反賊搖身一變,成為朝廷官員,比上梁山之前的地位高多了,有出息多了,終於可以讓眾人都實現封妻廕子的人生夙願。客觀來說,這的確是梁山所有有可能的出路中最好的一條。

在對待梁山將來出路的問題上,晁蓋則沒有宋江考慮得那麼深遠,他更多的是看到眼下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梁山作為嘯聚山林的山頭組織,要養這麼多人馬,所有的物資來源必須要靠下山劫掠。“土匪窩”的做法往往是劫掠財物之後還殺人,到了晁蓋手裡,他把這個規矩改過來了,晁蓋對梁山的定位是,不能讓梁山成為打家劫舍“土匪窩”,他讓梁山打出“劫富濟貧”的大旗,這個大旗比起王倫時期的“打家劫舍”無疑是一個巨大進步,因為“打家劫舍”必然會濫殺無辜、什麼人都搶;而“劫富濟貧”則把目標指向了那些“富豪”,要知道,在當時那個時代,富豪大多為富不仁,所以這個大旗明顯更具有正義感和感召力,能夠使梁山成為號召和吸引江湖好漢的聚義之地。但,晁蓋對梁山的定位也止於此,沒有更多考慮更長遠的將來,萬一被朝廷重兵圍剿怎麼辦?梁山眾人出路在哪裡?


喬鞅


對於梁山水泊的政治前途,晁蓋和宋江兩人的看法截然不同。晁蓋一味主張和趙宋王朝對立,決不妥協;宋江則竭力主張招安,成全忠孝之名。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兩個政治觀念完全相反的人,一開始就算是情同骨肉,時間長了也免不了貌合神離。晁蓋和宋江,曾經意氣相投的好兄弟,最終也走到了分道揚鑣,手足相殘的地步。

宋江是鄆城小吏,吳用是落第秀才,而晁蓋則是綠林江湖中的逍遙自在的豪傑好漢。宋江和吳用要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走上屬於文人儒士博取功名、封妻廕子的老路,晁蓋就是他們的絆腳石。相同的利益訴求下,宋江和吳用很快抱成一團,在晁蓋統領下的梁山水泊實踐他們謀劃良久的招安大計。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吳用為什麼選擇宋江而不是晁蓋呢?

首先,宋江和吳用的利益是一致的,那就是做官。

宋江自己當過一個小官,刀筆小吏,雖然不是什麼顯赫的職位,但是在一個小縣城,宋江還是感受到了一種上層階級的優越。長期混跡於官場,宋江更加認識到仕途之路的重要性。在宋朝,只要你官當得足夠大,你能得到你想要的一切。做官,宋江是既得利益者,雖然上了樑上,但是宋江骨子裡加官進爵,光耀門楣的讀書人思想根深蒂固。

吳用是一個落地秀才,後來當了一個私塾先生。讀書唯一的出路就是做官,所以說當私塾先生的吳用肯定是不甘心的。如果不上梁山,吳用還會去繼續參加科舉考試。因為,只有這樣才是讀書人的正途。

其次,宋江和吳用並沒有犯下什麼不可饒恕的死罪。

要投奔朝廷,接受招安,自己的過去一定要清白。梁山上的人,幾乎都是打家劫舍,殺人不眨眼的江湖人士,但是宋江和吳用,自己沒有殺過人。宋江雖然失手殺死了自己的姘頭閻婆惜,但是她只是一個煙花女子,宋江並不構成死罪。相對於梁山上那些明目張膽地反抗朝廷的兄弟而言,宋江和吳用,是朝廷可以接受的對象。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吳用投靠宋江,最重要的一點是,他看準了宋江的人脈資源和個人能力。

梁山上一開始的四五十個弟兄裡面,晁蓋的嫡系只有十多個人,但是宋江帶來的人,有三十多個。而且宋江的名聲,比晁蓋在江湖上更響亮,很多人上梁山不是來投奔晁蓋,而是來投奔宋江。吳用是個聰明的讀書人,要站隊,他自然選擇宋江。

晁蓋雖然講義氣,但是不過是一個練武出身的大老粗,筆墨不認識幾個字。宋江就不同了,不僅做過官,在江湖上有名望,而且有謀略。跟著有文化的宋江,自然比跟著沒文化的晁蓋要有前途。

可惜的是,招安大計是完成了,吳用也做出了聰明的選擇。但是最終的結局,卻是葬送了幾十個弟兄的性命。就連吳用和宋江自己,也沒有得到善終。做過土匪的人,要想進入朝廷,洗白自己,朝廷裡面的那些既得利益者也不會答應的。



END.


博書


曹禺先生在抗戰期間創作了一部名為《北京人》的劇作,劇本中的角色曾文清令我印象很深刻。作為曾家長子的他,曾文清從小接受的是封建時期的傳統教育,家裡對他的期許也是考取個功名,以光宗耀祖。不幸的是,新文化運動的爆發給了曾少爺當頭一記悶棍,已經成人的他無法接受新文化浪潮的洗禮,再加上三科舉考試製度被廢,曾文清頓時覺得世上再沒有了證明自己存在價值的東西,繼而步步墮落,最終滅亡。

為什麼我要先拿曹禺先生作品中的人物說事呢,顯然,吳用身上就有著曾文清的影子。同樣是封建時期的書生,二人的終結目標都是考取功名,對於承載著家族榮耀的曾文清,他不僅要裡子,還要面子,而對沒有家人牽掛的吳用來說,他要面子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要裡子,所以當他得知晁蓋要去劫生辰綱時,他就不再想著考取功名,也不想當小學老師了,他知道這一票要是幹下來,估計這輩子就衣食無憂了。所以,這位教書先生為了達到目的敢挑起民眾的怒火,說服無辜的阮氏三兄弟走上犯罪道路。這生辰綱是整下來了,幾人也就地分贓了,吳用很享受這種錦衣玉食的生活狀態,後來他又利用林沖的心理缺陷讓晁蓋當上了寨主,如果沒什麼變動的話,吳用這一輩子就能瀟灑的度過了。

但吳用畢竟是窮酸書生出身,他的格局和閱歷自然不會高到哪去。在梁山落草後他發現混江湖可比混日子難多了,一方面不僅要繼續保持自己的智囊人設,另一方面還是考慮到眾兄弟的心情。隨著前來投奔的人越來越多,吳用也發現區區生辰綱的財物根本就不足以支撐自己後半輩子的生活,如果能謀得個鐵飯碗,再混個一官半職,或許比現在好過的多。但讓他略感失望的是,無論是晁蓋還是劉唐、三阮,他們一直能保持一顆灑脫無比的心,就算沒有錢,他們也能活的很快樂,可自己還是想考取功名啊,豈能讓這樣的大哥“耽誤”了自己的前程。

幸運的是,他發現宋江,或許是能改變自己人生的人。

吳用和宋江之前就見過面,算不上是多有交情,宋江的口碑比晁蓋還高,晁蓋多次邀請宋江上山均被拒絕。後來宋江在江州被打入死牢,梁山大鬧江州才救出宋江,宋江和宋清一起上山,其實對吳用來說也沒什麼影響。但宋江可不是空手來的,那爺,宋江敲響了吳用的門…

“加亮先生,你是天機星下凡你造嗎?”

封建時期的文人對於鬼神之事自然不懷疑,再加上宋江神采飛揚的陳述以及天書中不可描述的字眼,讓吳用瞬間覺得自己身上揹負著拯救蒼生的重大任務。

也是在這個時候,吳用整日與宋江研究天書,而他與晁蓋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從虛幻的角度來說,吳用疏遠晁蓋是因為他知道晁蓋並不屬於108妖星;從現實的角度來看,宋江忠於朝廷為國效力的想法和吳用光宗耀祖的觀念不謀而合,良禽擇木而棲,吳用沒理由再和晁蓋一起混日子了。

所以,晁蓋很詭異的被一支刻有史文恭的毒箭射死了,而宋江和吳用為了拉天書上的好漢入夥,可以說是用盡了殘忍的手段。

最終,兄弟集齊了,安也成功招了。但讓你入朝為官可不是讓你吃乾飯,國家有難你梁山兄弟是不是得出去表示一下,所以梁山在招安後首先派去征戰遼國。遼國之所以敢屢屢對大宋不尊正是因為他們有著十分強悍的實力,我們發現無論是武藝高強的阿里奇、兀顏光,還是精通陣法的兀顏延壽,更有妖術大師賀重寶,他們的存在都給梁山軍制造了不少麻煩。好在梁山軍更勝一籌,將敵將逐個擊破,即便如此,吳用在遼臣前來說降時,在功名利祿的誘惑下,居然有個投降的想法,好在宋江沒有忘記九天玄女的囑咐,制止了吳用這可恥的想法。

吳用南征北戰沒有出過什麼妙計,可能餿主意出頭了沒能力走正道了吧。從促成妖星聚義這點看來,吳用倒是壞在了點上,在宋江死後吳用自知世上再沒“知己”,自己也上吊自盡了。


當然,曾文清沒有吳用那一肚子壞水,也不敢去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導致精神腐爛,再也無力作任何變動,他的滅亡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邏輯文史游


吳用有先見之明,他知道怎麼選擇自己的主子,所以在宋江來到梁山之後,心思縝密的吳用,突然感覺到了宋江才是他要追隨的人。


換一種角度看吳用,按照江湖話講,吳用其人確實有些不講究,之前是一心輔佐晁蓋,不離左右。自打宋公明來了之後,吳用就開始“移情別戀”,一點點的喜歡上了這個黑三郎。吳用遊離於晁蓋和吳用之間,一個是從小玩到大的好兄弟,一個是仗義疏財的好哥們,吳用一開始也是很糾結的。晁蓋和宋江是一個狼一個虎,和誰走的更近,吳用都將背叛另外一方。

所以吳用當時也是面臨兩難的抉擇,可是後來吳用漸漸的發現,這個宋江不僅人緣好,而且出手還很大度,而且極具組織能力和號召了,因此,宋江結識了不少江湖志士。吳用發現宋江的人氣是越來越好。同時吳用也深深得感到晁蓋這個人,胸無大志,而且是個小富即安的主,晁蓋的宗旨就是有吃有喝有錢花,佔山為王就是逍遙自在。


吳用眼中的晁蓋就是這樣一個人,所以他最終選擇了投靠宋江這一邊,因為宋江雖然貌不驚人,可是宋江是個理想主義者,心中有遠大抱負,而且宋江並不喜歡落草為寇的這種生活,他嚮往的是高官厚祿,光宗耀祖的美好前程。只是因為落魄不得已而為之才選擇投靠了梁山,所以宋江這個人與晁蓋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

當然了,我們說吳用背叛晁蓋是小人之心,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有句話說得好“識時務者為俊傑”,吳用的做法固然不對,背叛自己的大哥,算是薄情寡義之輩,可是吳用那也是事出有因,如果晁蓋不一意孤行縱容宋江,早早把梁山大事都交於宋江管理,自己坐享其成,也不至於後來養虎為患,促成了宋江的囂張氣焰,結果自己被人家宋江給架空了,基本上晁蓋就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大寨主。所以後來當晁蓋感覺到事情不妙的時候,他再怎麼證明勢力給別人看,已經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所以晁蓋才迫不得已帶兵下山去親自攻打曾頭市,結果這一去竟成了晁蓋的末日。

作為軍師的吳用當然要擇良木而棲,所以吳用算是“棄暗投明”,不過吳用的這個抉擇也未必就是好事,果不其然,就在吳用忠心輔佐宋江的時候,宋江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大計,結果是中了朝廷的借刀殺人之計。征討方臘一戰梁山損兵折將,班師回朝之後,宋江又喝了朝廷御賜的毒酒而死,主子死了,作為宋江的心腹吳用,自然感覺到了自己的末日也來到了。於是吳用與花榮一起,自縊在了宋江的墳前。


所以說吳用的下場也很悽慘,雖然沒有死在戰場上,但是也死的不甘心,難道這就是背信棄義的下場嗎?我覺得吳用也是有苦衷的,但是在做人方面吳用確實不怎麼地道,從他為宋江出的那些謀,劃的那些策中,我們就不難看出吳用的人品是多麼的陰險毒辣。


任馳贏天下


因為他們倆是一樣的!

吳用,吳學究,鄆城縣一個教書先生,讀書人的終極目標就是賣與帝王家,但是他只能每天陪一些娃娃讀讀三字經,百家姓,這輩子想在當官,出頭已經不可能了!而宋江呢,是鄆城縣一個刀筆小吏,一日為吏終生不得為官了!也就是說他們兩個的路已經被封死了!


但是這兩位爺都是閒不住的主,吳用的朋友都是晁蓋,阮氏三雄這樣殺人越貨的主!宋江人稱及時雨,時常的接濟一些江湖閒散人員,這樣不安分的人,註定不會甘於平庸的!果然吳用策劃了生辰綱劫案,犯下了滔天大罪!宋江怒殺了閻婆惜一步步被逼上了大佬的位置!

但是他們兩個都沒有忘了自己的初衷,那就是封侯拜相,封妻廕子!正路堵死了,那就走捷徑,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路的!古代讀書人,武將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非常深,成功的定義只有一個那就是或許功名,就像現在對於成功的評判也就一個那就是有錢,你如果說自己不喜歡錢,那就是扯淡了,這樣你也就理解宋江吳用的招安之舉了!

但是晁蓋不一樣,他是一個義薄雲天的地方豪強,重情義,通外交,但是不會做官,他是不會走向詔安的路子的,或者說晁蓋一直是土財主從來沒有過做官的打算!那麼就很容易理解吳用為什麼偏離晁蓋而接近宋江了!


豫見五羊


吳用最終選擇宋江,而不是晁蓋,秘密就藏在他們的名字裡。

先說吳用。吳用是梁山泊的軍師,他沉著冷靜,神機妙算,足智多謀。智取生辰綱、智取大名府 、智取文安縣、 巧用雙掌連環計等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他不比張良差。可以說吳用為梁山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可是這有用嗎?能改變梁山悲慘的命運嗎?不能,最終落得個自縊而死。所以施大師給他賜名吳用,諧音無用。



再說宋江。他仗義疏財,為人講義氣,無論誰有困難他都能伸出援手,所以人稱及時雨。在梁山他能帶頭大稱分金,大塊吃肉。他有極強的領導才能,梁山兄弟都能聽他的號令。他原本可以成就一番大業,但是施大師給他賜名宋江宋公明,諧音送江山送功名。把江山和功名都送出去了,自己啥都沒了。宋江本來是個小吏,因為殺了閻婆惜丟了官職,小吏雖不大也算功名。上梁山後一心想著招安,本來可以創業,自建功名,推翻舊朝廷,建立新政權。但他沒那麼做,他把功名送出去了,把有可能得到的江山也送出去了,千方百計去招安,招安後,最終被陷害至死。



最後說說晁蓋。晁蓋諧音朝蓋,意思是蓋過朝廷,晁蓋的綽號晁天王、托塔天王,天王是比皇帝大的。晁天王的志向是要成就大業,是要改朝換代的。



三個人放在一起比較,很容易看到吳用和宋江才是一路人。吳用不管怎麼努力最終都毫無用處,宋江把功名都送出去了,結果還是原來的結果,命運毫無改變,過程怎麼努力,最終也是無用。吳用選宋江,水滸故事才能順利演繹下去。吳用選晁蓋,接下來將是改朝換代的波瀾壯舉,吳用就變有用了,另外,改朝換代也不符合歷史進程。


豫有得


水滸中其實有一個彩蛋,其實是決定了水滸整個故事的走向的,那就是吳用為什麼會棄晁擁宋。

吳用在梁山好漢中排名第三,但他實際上是山寨長期的二當家,無論晁蓋時代還是宋江時代。

吳用字學究,大家可能以為吳學究是他的另一個綽號,實則不然,他是姓吳名用字學究,一如宋江字公明(功名)一樣。

學究對功名,他和宋江才是絕配,才有真愛。

這絕非偶然,作者想告訴讀者宋江和吳用是一類人。

他們都熱愛功名,但是呢,文化水平又都是半桶水,所以他們絕口不提科舉是有自己的苦衷的。

宋江能寫點打油詩,潯陽樓上所題“他年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而那首重陽節山寨大聯歡時填的那闕《滿江紅》詞,雖然政治色彩濃了些,也還是有可圈可點之處的,國文老師可以打六十分及格分。

但是,宋朝的科舉考試考文章而不是詩詞,而前者可能正是宋江的軟肋,就像現在的某個中學生語文英語學得好數理化卻一塌糊塗一樣。有人會說,宋江不是“刀筆精通”嗎?但寫狀子和寫文章可不是一回事,否則,律師們都可以當作家了。

吳用的文化水平也和宋江相關,吳先生既寫不了文章,也填不了詩詞,

        

且看他忽悠盧俊義時寫的那首蹩腳詩,這種水平,國文老師頂多給50分,這樣的詩真不如阮氏兄弟唱的RAP來的地道,畢竟原生態。

兩人不提科舉,皆因心中有刺。

而晁蓋和他們不同,就是名大老粗。沒宋吳這類人半桶水。

吳用什麼時候投靠宋江呢,最起碼宋江上山後處子戰打祝家莊時還沒有,首次攻打時,吳用並沒有隨軍前往,而是和七星聚義中的大哥晁蓋在一起,和劉唐、三阮看守山寨。

“一打”失利後不久,吳用就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宋江身邊,很快就拜倒在了宋江的“大哥魅力”和忠義思想之下,而宋江也被吳用的足智多謀所折服,“宋不離吳,吳不離宋”的時代從此開始。

        

之後,只要宋江出馬,吳用必定跟在他的身邊,無論是打高唐州,破連環馬,還是打華州,打青州,破芒碭山,無一例外。等到晁蓋覺得自己已經“不是大哥好多年”,不停宋江勸阻要親自下山攻打曾頭市時,吳用卻不出山了,他又一次選擇了跟在宋江身邊,留在山寨裡涮火鍋,喝花酒,好不好活。

隨著就是曾頭市上有晁蓋離奇的死。這個跟隨晁蓋身邊多年的二當年卻對晁大哥留下的遺言無視,

從曾頭市一役已經完成一切證明,晁蓋在吳用心中已經從當初的績優股變成了如今的垃圾股,所以,他義無反顧地拋棄了晁蓋,跟定了宋江這支潛力股。

    

後來,晁蓋走了,永遠地走了;盧俊義來了,無奈地來了,而且活捉了射死晁天王的兇手史文恭。按照晁蓋的遺願,盧俊義應該被推上梁山的第一把金交椅,盧同學知道自己是初來乍到的新人,知道自己在山寨上的分量,他不想也不敢貿然就職,而大家心目中的接班人宋江好像也不願意在晁蓋屍骨未寒之際就違揹他生前的最後指示,最終決定宋盧兩位同志PK一下統兵作戰的能力,分頭去打東平府和東昌府,誰先攻破城池,誰勝出;誰勝出,誰就走上一把手的光榮崗位。

這是一個沒有任何懸疑的比賽。但宋江還是很細心,把親密戰友吳同安排到盧俊義麾下。

宋江沒費多大勁就拿下了東平府,收服了雙槍將董平,而盧俊義卻遇到了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善打飛石的沒羽箭張清,但二當家吳用卻沉默是金,真地像他的名字一樣無用了。當勝券在握的宋江來幫助盧俊義時,吳用才開始發力,他出謀劃策生擒了張清,攻破了東昌府。吳用就這樣以“不該出手不出手,該出手時就出手”的心機幫宋江贏得了寨主大選,絕對對得住玉皇大帝后來授予他的天機星的榮譽稱號。

可以說,吳用不僅是棄晁從宋,而且是晁蓋之死的最大幕後黑手之一。。

看懂了這一層,水滸你算看明白了大半。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憶江南


夜狼文史工作室


人與人的友情結交,是隨著不同時期的利益需要決定的。有的人越走越近,是當時的相互利益需要;終生不離不棄,是相互利益需要始終未變;漸行漸遠,則是相互利益需要的改變。

吳用之與晁蓋,相交於窮酸教書匠攀附地方豪強的需要,並利用晁蓋的影響力立足於梁山,改變了自已的人生地位,陷晁蓋於拋家舍業而獲取了自已當時的階段性利益,脫離了貧酸。

吳用在上梁山之後,使他看到了更遠大的可以改變自已前途命運利益的助益者宋江,深悉宋江的志向“邊庭上一刀一槍,博個封妻廕子,不沾汙了祖上門庭”,正合吳用這個科場不第的窮教書對於躋身官場仕途的志向,所以貼近宋江,漸離仇恨官府的晁蓋。晁蓋與宋江,此時對於吳用的利益需要而言,當然是宋江有益而晁蓋無益。因此,吳用親宋離晁是必然的結果。

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此時的吳用之”道”,正與宋江“志同道合”,是此時的利益需求使然。

人與人如此,國與國亦如此。相互間的關係如抹桌布,還能抹的,還用。不能抹了,扔之棄之。哪個敢說不是呢?除了口是心非的道德婊!


風從東方來163590821


吳用為什麼最終選擇了宋江,而不是晁蓋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咱們首先需要來看看吳用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吳用)
吳用職業是一個鄉村私塾先生。在古代當私塾先生的,往往都是一些落第讀書人,也就是說,他讀了一肚皮的書,參加了很多次科舉考試,最後都失敗了,所以才去教書謀生。
這樣的職業和經歷,決定了呈用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他的學問很高,但是高的學問並非是儒家學問,而是其他方面。我們可以看出,在吳用那裡,就是兵家和縱橫家,也就是鬼谷子傳下來的學問,他學得最好。
第二,他對當時的政府不滿。他想入仕當官,但是被當時的政府拒絕了很多次,他怎麼還會滿意呢?
第三,他急於想獲得成功。私塾先生雖然是先生,其實地位是很尷尬的,因為是落第之人,肯定有很多人瞧不上他。所以他急於通過獲得成功來證明自己。
(宋江)
第四,他明白世態炎涼,洞悉時事政局。多次考試落第的人,肯定比那些死鑽經書的人,更瞭解時事,更能明白社會的實際狀況。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吳用是看出了當時北宋王朝已經走向了腐敗的高峰,皇帝貪圖享樂,不理朝政。大臣阿諛奉承,追名逐利。天下群雄並起,農民起義之火,四處蔓延。北邊金國虎視眈眈,南下之勢,箭在弦上。
看清了這種時勢的吳用,他就想在這個時候大顯身手。而且他的大顯身手還不是一般的大顯身手,而是要推翻現有政權,建立新政權,至少要稱霸一方。但是他也明白,自己最多是個相才,不可能當皇帝。所以選擇一個合適的人來輔佐,那就是他一直在尋求的事情。
這樣我們就很容易理解他為什麼會選擇宋江,而不是晁蓋了。晁蓋不是一個值得他輔佐的主,而宋江恰恰具有這方面的特質。
第一,宋江是一個具有親和力號召力的人。什麼樣的人才能夠當主?不是他有多厲害,而是他有親和力與號召力。劉邦為什麼比項羽更能吸引人才?並不是劉邦比項羽厲害,而是劉邦的親和力和號召力遠遠高於項羽。宋江的親和力與號召力來源於他的仗義疏財。他號稱及時雨、呼保義,就是他這方面的體現。實際上,整個梁山好漢中,有親和力和號召力的,就只有兩人,一個是宋江,還有一個是柴進。但柴進是前朝皇室後代,以他為主,雖然號召力也可以,但目標太大,很容易引起朝廷的極大重視和殘酷打擊。
(晁蓋)
第二,宋江是政府官員,熟悉政府的那一套。宋江的官當得雖然不大,只是一個小吏,但是他和晁蓋比起來。更熟悉行政事務那一套。以這樣的人為主造反,遠遠超過那種農民起義者。縱觀歷史上的農民起義中,如果起義領袖本身沒有文化,沒有見識,一般最多隻能成為混世魔王,甚至是殺人魔王。這樣的人註定是走不遠的。而宋江是見過大場面的,他知道一個國家應該是什麼樣子。所以吳用會選擇他來輔佐。
第三,宋江身上有很強烈的家國意識,忠君愛民。這點也是吳用特別欣賞的。呈用自己是一個落第讀書人,儒家文化學的不精,儒家思想在他身上的影響不是很大。但他特別欣賞那些深受儒家文化薰陶的人。因為只有這樣的人,才有大眼光,大氣魄。而宋江恰恰有這樣的眼光和氣魄。
雖然宋江身上有愚忠的特性。但是吳用相信,將來宋江一旦看到了可以獲得天下的希望,再加上整個北宋末年如果亂成一團。那麼宋江放棄愚忠,自己做大的想法肯定也會有的。
不過呈用千算萬算,他忽略了兩點:一是北宋末年,最終沒有釀成天下大亂的局勢。雖然金國最終入侵了,但是由於金國的入侵,反而在國內形成了很大的向心力。這就使得吳用要建立一個國家的想法難以實現。(有人可能不同意,說,明朝末年,為什麼在外族入侵的情況下,國內仍然天下大亂呢?主要的原因是宋朝末年,天下百姓還是比較富足的。而明朝末年則是荒脊一片。)
二是吳用認為,宋江的愚忠最終會改變,但其實沒有,宋江不但沒有改變他的愚忠,反而把吳用的想法往另外一個方向逆轉,一心想的就是招安,做一個孝子忠臣。所以,吳用最終是一個悲劇的人物,失敗的英雄。

張生全精彩歷史


吳用不好色,不貪吃(〖阮家三兄弟讓吳用吃了幾塊,便吃不得了。那三個狼餐虎食,吃了一回〗),不愛錢,又有才幹。這樣的人最喜歡什麼?高尚點說是喜歡把事業做大,通俗點說是喜歡權力。

中國自古以來,考不上的讀書人是造反慾望最強烈的——感覺自己有才能,卻無處施展,掌握不了權力——所以,唐朝的落榜生黃巢,清朝的落榜生洪秀全,把大唐大清攪得奄奄一息。吳用恰恰就是就是個不第的秀才,整天”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既然無法通過科舉出將入相,那就嘯聚山林實現抱負吧。



所以晁蓋一說劫生辰綱,他就積極贊成,周密籌劃。後來事發,上了梁山,奪了梁山頭領之位,打敗了官軍的圍剿,威鎮江湖,遠路的好漢的知道〖梁山泊如此興旺,四海皆聞〗。

這一切似乎很美好,但人比人該死,貨比貨該扔啊。後來宋江迫不得已上了梁山。跟宋江比起來,晁蓋無論才能,野心還是胸懷都相形見絀了:晁蓋上梁山時招了幾個頭領,打祝家莊前還是幾個,俘虜個黃安還給憋屈死了;宋江到哪都招小弟,沒上梁山前就送一班清風山人馬上山。晁蓋因為時遷偷雞,就要殺石秀楊雄,宋江是但凡你有才能,無論品德怎樣,就可以招納你,因為有信心駕馭你。晁蓋不想怎麼擴大規模,人馬糧草一直都沒有多大的變動;宋江上山沒多久就打下祝家莊,〖得糧五千石〗夠梁山吃幾年了。晁蓋基本以守成為主,當個幾千人的山大王就心滿意足了(雖然在跟宋江的競爭壓力中也想過幾次出兵);宋江打祝家莊,打高唐,打青州,打華州,打大名府,可謂縱橫天下,讓梁山的規模與聲名程幾何級數增長。



這就很明顯了,作為一個有志向的人,你是願意輔佐一個勢力只及幾家菜市場的土豪,當二大家的呢,還是願意輔助一個把菜市場逐漸做大,最後可以跟馬雲、王健林叫板的創業者,當副總裁呢?

宋江得了天書之後,玄女娘娘要他〖只可與天機星同觀〗,但沒說天機星是誰啊。他肯跟吳用同看,就是表示願意跟吳用共享機要,開始拋橄欖枝拉攏他了。後來歷次出征,兩人密切配合,增進了感情,也更加佩服對方的才能,清楚只有兩人合力才能把梁山做大。所以吳用自然而然地倒向了宋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