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兩歲七個月了,不會說話,有時候會喊爸爸,媽媽,拜拜,檢查結果沒事,怎麼回事?

喬哥愛丫頭


檢查結果說沒有問題,那基本就沒有什麼大問題。孩子說話和走路一樣,有的小寶寶十個月就會走路了,大部分寶寶一歲左右基本會走路了,還有走路晚的要差不多兩歲左右。孩子有時候不是不會說話,他可能暫時不想說話而已。



寶寶學說話都有一個過程,先是簡單的會說一個字,然後兩個字,然後可以說幾個字一句話,到最後可以完整說一句話。我家孩子兩歲多的時候,也不會說話,我當時和你一樣著急,以為孩子不會說話,也經常去請教別人,怎麼做能讓孩子早點開口說話。別人的方法我都試了,他有時候也說,但不太清楚,但是我要他去做的事情,他都能聽懂,說明孩子聽力是沒有問題的,剩下的就是讓他多說話,我買了一些兒童繪本,每天陪他看看書,又買了早教機,讓他每天學學。慢慢的,發現他開始有進步,突然有一天,他一開口,全會說了,而且好多話我記得我沒教過他,他自己不知道從哪裡學來的,真的是太突然了。


所以建議你不要太著急了,既然檢查過了,一切正常,我們就耐心的等待。可以去買些兒童繪本,每天陪他一起看,可以買個早教機邊玩邊學,最主要的是鼓勵孩子多說話,我相信他很快就會說話了。


茜茜談育兒


對於題主的問題,我有比較深感觸。

我有三個小孩,前兩個是女孩,一歲還不到就開始說話,咿呀學語,挺快的。到了第三個兒子,到了兩三歲左右說話都還不是很利索,平時叫他說他就是不開口,有點擔心,後面隨著年齡增大,慢慢又開口說話了,到現在和正常孩子沒什麼區別了。

前不久有個中年婦女來我診所打針,她還帶了三歲多的女兒一起來的,她在打吊瓶,她女兒就亂跑,亂動,叫都叫不住,小女孩長的很漂亮,水汪汪大眼睛,臉蛋紅紅的,個子也很高大。她媽媽問我有沒有看出她女兒有什麼異常嗎?我端詳了半天說看不出來。後來她媽媽和我說她女兒到現在還不會說話。只能發出爸爸媽媽哥哥這三個詞,其他的什麼也說不出來,現在都上幼兒園了,還是這樣,孩子媽媽也很擔心,帶她去了大醫院去看了也沒診斷出什麼問題。我觀察孩子了一下,發現她很活潑,完全沒有自閉症的傾向,我上前抱住她,和她交流,但是覺察出她唯一的異樣就是孩子的眼神全程和我沒有交流,眼神都在躲避或者逃逸。其他的真發現不了什麼。

小孩子不說話一般有兩個原因:

1,聾啞兒童,因為聾,聽不到聲音,很容易出現說話的障礙,所以但凡有說話問題的小孩首先就要去查聽力。

2,自閉症。自閉症兒童完全沉迷在自己個人世界裡,任何事情都激發不出他的慾望,這種兒童說話一般都很晚,或者不說話,發病原因不詳細,治療也沒好辦法。

3,缺乏語言環境。一家人都不愛說話,或者爸媽離婚,就一個大人帶著,平時就一個人玩,這種情況的小孩說話可能會比較晚。

4,個體差異,有些小孩智力,體格發育各方面都很正常,就是說話比較晚。甚至有的晚到六七歲才開始說話。

家長們也不用太擔心,在排除聾啞問題,智力問題之後,只有等待了,平時多營造好的語言環境,讓孩子多開口說話,誘導他多說話,也許慢慢就好了。



疼痛診療劉醫生


哈哈哈哈,我的天啊,我現在正在為這件事情“頭疼”呢,結果就在這裡看到有同樣問題的父母了。


我兒子和你家孩子一樣大,也是不怎麼說話,最近偶爾會喊爸爸。兩歲的時候去兒童醫院做了全面檢查,沒什麼問題,剛開始懷疑是自閉,後來怎麼看都不像是自閉症,估計6月的猴子想自閉也自閉不了……


我們分析小傢伙不說話的原因,分析到以下幾個:

  1. 自身語言部分發育遲緩。我們在兒童醫院給買了加快腦發育的藥,忘記藥名了,但一問醫生就知道了。

  2. 看電視,平板,手機較多。平時看動畫片比較多,與大人溝通較少,在孩子語言發育的黃金階段,小傢伙光發育了對動畫片的興趣,對說話能給他帶來的好處認識的不夠。

  3. 室外活動較少,很少與同齡孩子玩耍。現在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寶,就算是在外面玩,大人也都看護的很緊,生怕不小心磕了碰了,怕打著比自己小的孩子,怕被比自己大的孩子打了,又碰不到跟自己一樣大的孩子……

  4. 大人太勤快,孩子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孩子小手一招,大人就知道他要什麼。孩子眼睛一瞄,大人就知道該怎麼做。這樣,孩子就沒有了說話的必要,也就不需要用語言來表達要求了,畢竟,學說話也是件痛苦的事,遠不如招招手來的輕鬆快樂。

原因分析了很多,自認為比較透徹,但我家二小子還是不多說話,下學期就要上幼兒園了,我們準備把他送到幼兒園去,換個環境激發一下他說話的慾望。


只要在醫院檢查的一切正常,就放心好了。戰略上要藐視,戰術上要重視,多陪孩子玩,多教孩子,只要沒有生理上的缺陷,說話是遲早的事。龍生九子,還個個不同呢,我們老大說話早,老二就說話晚了,但老二明顯比老大要頑皮許多,感覺也比老大會來事兒,有眼力見兒,總之,放心就好,多陪孩子玩


村官小豐


孩子兩歲七個月了,不會說話,有時候會喊爸爸,媽媽,拜拜,檢查結果沒事,怎麼回事?

很多爸爸媽媽都會為自己孩子說話的早晚而頭疼,特別是當看著小區別的孩子早就可以口齒伶俐的說出很多話了,而自己的孩子卻只能是簡簡單單的蹦出幾個詞,或者還只能是說著爸爸媽媽的時候,那種焦急真的是簡直了!

一般來說孩子的說話遵循下面的規律:

1歲以內,主要是學,就算是說也只能是牙牙學語。比如基礎的元音“a”、“o”等,一般來說,絕大多數寶寶在8,9個月的時候可以說出“爸爸媽媽”了。

1歲半左右的時候,已經可以聽懂很多詞,並且明白詞和物體之間的聯繫。一些常見的詞也能夠聽懂了,比如“大門”“檯燈”等,而且一些簡短的句子也能夠聽懂了。

3歲以內,孩子已經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了,很多孩子已經能夠說出完整的話,就算是句子比較短,也是可以交流了。

3歲到5歲之間,是孩子一生中詞彙量的爆發時期,無論是理解還是表達,都已經達到一定的水準了。

如果孩子的發育落後於上面的規律時,爸爸媽媽就需要重視起來了。

不過問題上說的孩子已經檢查過了,沒什麼問題,那就需要考慮別的方面了。

比如爸爸媽媽平時說話比較少,在家中也沒有一個交流的環境,自然就會制約孩子對於說話的學習。要不就是爸爸媽媽說話,語速偏快,而且和孩子說話的時候也經常用一些長句子,這樣也會影響到孩子的語言模仿。

或者是爸爸媽媽對孩子照顧很細緻,孩子有什麼需求不用自己說話,隨便一表示爸爸媽媽就知道了。時間一長,孩子就覺得說話沒什麼用處,學習說話的醫院自然就降低了。

再或者是爸爸媽媽對於孩子說話這件事情,要求比較高。如果孩子說話出現了錯誤,就會反覆糾正,從而引起了孩子的厭惡感。還有的時候,爸爸媽媽會對孩子說話之間的錯誤進行取笑,這也會影響他們學習說話的興趣。

雖然說孩子的說話早晚不是太嚴重的事情,但是爸爸媽媽還是應該重視起來,多為孩子準備一個說話的環境,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開心爸爸的日記


兩歲兩歲七個月,語言發育不太好,不要聽大家的片面之詞,還是要重視起來,自己的孩子自己瞭解,如果不是擔心,你應該不回去醫院檢查,去檢查肯定是覺得和別的小朋友有差距了,平常多教他,總比不教的好,我家寶一歲七個月,只會爸爸媽媽,奶奶,爺爺,姐姐,吃,黑,喝,怕怕,拍拍,拉屎,不,姨姨,(哥哥,弟弟,妹妹,都不清楚,)問啥都回答是最後一個字。比如吃了沒有,他說吃,喝不喝,他說喝,我帶他去兒保,語言發育遲緩,我每天都不停的說,進步很慢,但是我不太相信貴人語遲,還是要和大部分孩子做一個參考的,不過,也沒有必要擔心,這個真的急不來,就想著多教,總要有一些他聽進去,就當他先存起來,說不定語言爆發,一起加油


晶晶48607


這種情況屬於正常。

我堂弟就是,3歲了還不會說話,送到幼兒園的時候,園長還不想收。在幼兒園一學期老施同學的名字都會,回家也愛說話。現在都考上大學了。

像你家寶寶這樣,應該是出去跟小朋友接觸的少了。沒事多帶他去兒童遊樂園,多去小區廣場逛逛,這樣寶寶會開朗外向些。

在家的話,你可以多跟他聊天互動,誘導他跟你對話。多鼓勵表揚他。轉眼寶寶就什麼都會了


little頭兒


按照正常的嬰幼兒語言發展,2到3歲能說簡單的句子,能理解陌生人全部的語言。

如果兩歲七個月了,還只是會說簡單的爸爸媽媽,就要查明原因,及早干預,以免耽誤了孩子的語言發育。

如果身體健康沒問題,就要從心理和環境找原因了。

一、心理原因:看看是否有自閉傾向,比如對他人的交流沒有任何反應。

二、環境原因:缺乏良好的語言刺激,這是大部分孩子不會說話的原因。

我們應該多跟孩子語言交流,讓孩子多接收語音信息,她才能模仿,才能開口說話。所以一個好的語言環境非常重要。

現實中,很多是爺爺奶奶帶孩子,老人一般只關注孩子的吃喝拉撒,很少跟孩子語言交流,出去玩也是用推車推著他走來走去,或者要他自己玩,沒有任何引導和應答。

長期下去,孩子的語言中樞沒有被激發,語言能力自然就弱了。

其次,有的父母太“善解人意”了,孩子有什麼需求,他們一眼看穿,就幫孩子解決了,導致孩子形成語言惰性,心想:我只要手一指,爸爸媽媽就知道我的想法,我不需要說話。

所以,父母即使知道孩子的內心需求,也要鼓勵孩子講出來。“寶寶,你想要什麼啊?你跟媽媽講。”“這是水杯,水—杯。”對話清楚簡單緩慢點,容易寶寶模仿。經常這樣鼓勵寶寶說出來,寶寶就願意多說話。

然後,我們可以多用遊戲的方式激發孩子的語言天賦。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中學是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比如玩球,孩子很喜歡,你可以多說“球”,“這是一個大大的,藍色的球,可以拍,可以踢的球。”豐富語言詞彙,激發孩子說話的慾望。

還可以陪孩子讀繪本,講故事,說說今天發生的事情,利用生活化的場景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從而更容易開口。

書中生動有趣的故事加上你繪聲繪色的描述,孩子會對語言更有興趣,有了興趣後,那說話,說好話就不是問題了。

總之,我們要利用生活中的一切,多跟孩子交流,用孩子容易接收的方式,給孩子足夠的語言刺激,堅持下去,孩子的理解能力,語言能力自然而然就會增強。

希望能幫到你!




成長路上好陪伴


這個沒事等大幾歲就好了,我兒子三歲前只會喊爸爸媽媽多,爺爺奶奶喊的也少,別的基本不會,後來上了一學期村裡辦的寶寶班開始會說一點常用的泡泡,外婆不會喊直接叫婆婆😂😂😂放寒假,期間沒怎麼教他說話,一些不常用得話也會說了,有一次爺爺騙孫子,奶奶說爺爺放屁,孫子直接學會了,現在每次有人要騙他,只要他聽出來都會說放屁😂😂😂不會說話的時候我也是比較著急有時候會生氣的說他真笨,現在主要是多帶他出去見識玩玩


某些人28


如果說去醫院檢查確定沒事,就不用過分的擔心。寶寶兩歲多,還不太會說話的原因還有很多。

1、遺傳原因。表哥家的女兒兩歲多了,還是隻能說幾個簡單的疊音詞。但是孩子看起來活潑機靈,什麼都能聽懂,只是不太會說話。起初孩子媽挺擔心的,後來聽孩子奶奶說,孩子爸也是到3歲才開始慢慢學說話,這才把心放到了肚子裡。孩子爸上學出來後,在國企裡面的幹,挺了不起的。所以說孩子說話的早晚和智商沒有直接的關係。



2、個體差異原因。男孩和女孩相比,語言發育就相對遲一點。同樣是男孩,有的說話偏早,有的說話偏晚。這是因為每個人和每個人不一樣,發育的早晚和快慢也是不一樣的。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


人。

3、環境影響原因。寶寶說話晚的家長反思一下是不是忙著工作,忙著幹家務,缺少和孩子溝通。不要認為孩子小聽不懂就不和他交流,要經常面對面的和孩子說話。經常帶孩子出去玩兒,多接觸和他同齡的孩子,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在潛移默化中就會學會說話。


咱們做父母的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老是表達出:你不會說話,你說話晚。給孩子這樣的暗示,百害無一利。多多的鼓勵孩子,每說出一個新詞,每說出一句簡短的話,就要給予肯定。


兮媽育兒


建議去兒童發育科檢查,我兒子就是這樣的情況三歲去的醫院都說沒事,是早教中心老師提醒我們去發育科檢查,孩子舌頭兩側的小肌肉發育不良,口唇匝肌發育不好,所以發不了輔音和一些唇音。這個需要及時鍛鍊的,我廢了好大勁,現在才有所改善,我能理解你的心情。醫院口腔科醫生當時說的話是我這裡只治藥和手術能解決的病,你兒子這個沒藥,不用手術,所以醫生檢查完說沒事,我當時那個氣啊!花了幾百塊錢檢查,不給確診,說沒事,但是這個真的耽誤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