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隔代育兒分歧怎麼辦?

甜寶愛學習


翻看很多婆媳問題,很多都是發生在小孩出生後,婆媳兩對孩子的育養觀念不同,而引發的。

就比如我有個同事,平時看她也是待人接物相當不錯,跟同事間的關係也非常好,她剛結婚那會,也沒聽婆媳有啥問題,可是自她生了寶寶後,聽說天天跟婆婆吵得不可開交,仔細聽,其實都是各自帶孩子的方法不一樣,而產生的分歧,如婆婆主張用布尿布,覺得這個安全又可靠,我這同事,覺得都9120了,哪還用布尿布呀。

還婆婆主張給孩子多保曖,總喜歡給寶寶多穿件衣服,可同事覺得,應少穿點,不然會熱著寶寶。

最讓同事受不了的是婆婆有特別多的規定,如孩子洗澡二個小時內,不能給孩子餵奶,不然孩子會感冒,但寶寶小,一個半小時不到就餓了,總不能看著孩子餓著哭吧,她想去喂,還要被婆婆數落。

還有寶寶要是有個什麼不舒服,婆婆一定要把原因歸結到同事身上。

總之每天都是為了些事情,兩人是搞得十分不開心,家庭大戰,那是一觸即發了。

那這個時候,我們媽媽怎麼辦呢?

我來講講我的個人經驗

首先那是能自己帶就儘量自己帶,這樣可以少很多的矛盾。我以前也是為孩子的事情跟婆婆搞得很不開心,後來,我有時間了,自己帶了後,跟婆婆就沒那麼多的分歧,兩個人的關係也好多了。

但然,現在大家都很忙,都要工作,肯定還得麻煩婆婆多幫忙了。那這時候,我們也儘量持寬容心態,哪怕是因為觀念不同,也不要覺得是婆婆故意跟我們做對,相信婆婆們也是出於好心幫助我們,大家多點心平氣和。

但然遇到分歧還是要解決,我們也不能為了討好婆婆任由她錯誤的方法,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請個權威人士了,很多人說,得花多少錢啊?其實不用請專家,只需要備一本實用的育兒方面的書籍,那意見不統一時,大家一起到書上找找標準答案,那這樣,也更容易說服老人家一些。

也避免了說,婆婆覺得你是故意找茬,心裡不痛快了。

親們,你們婆婆有什麼奇怪的育兒方法呢?你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悅讀會


現在生活壓力大,年輕人生完孩子,一般是讓老人幫忙帶。老人和年輕人育兒理念不同,因此產生了很多分歧。

以我家為例子,幾乎是公公婆婆帶孩子,都用老一套觀念來撫養孩子。兒子剛出生的時候,婆婆就給做了棉褲棉衣棉被,用小包被包起來,還紮上紅繩子,一點都不美觀。

兒子出生在冬天,婆婆不捨得開暖氣,把孩子包的嚴嚴實實的,這就是婆婆認為的取暖方式,哪怕是並不冷,跟婆婆說了多少次也根本不聽。

婆婆講究很多事情,什麼初一十五不洗尿布,晚上睡覺的時候,小孩子衣服尿布不能掛太高,讓我煩不勝煩。

婆婆非常排斥尿不溼,說尿布軟對孩子皮膚好,尿不溼太硬了,容易紅屁股,有時候我給孩子用了,她都會把尿不溼撿起來曬乾,循環使用,怕浪費了。

孩子的穿著方面,婆婆給撿了別人很多舊衣服給寶寶穿,平時她趕緊給孩子買衣服,有些真的好土,花衣服花褲子,一個小男孩打扮的跟個姑娘似的。

我公公是個大大咧咧的人,他對於生活的態度就是“不要緊”,孩子穿少了出門,沒戴帽子,他說不要緊。

孩子哭鬧,感冒發燒,他說不要緊。孩子磕著了碰著了,他說這有啥,誰家小孩子不是從這時候過來的。

讓我非常無語,孩子生病的時候我萬分心痛,但是又不能責怪老人,只能把火氣憋在心裡。

現在孩子大點了,我老公生意不忙的時候看著,還能教孩子識字認畫。

我覺得和老人育兒有分歧的時候,可以這樣解決:

1.首先當然是老公出馬,媳婦畢竟是一個外來的,感情肯定趕不上人家原生家庭的。讓老公和婆婆溝通下在教育孩子中要注意什麼,如果婆婆“執迷不悟”老公也要用科學理論加以說服。

2.說話方式很關鍵。有時候會“好心辦壞事”,不能一上來就指責老人這不行那不行,因為老人覺得自己有經驗,是有實戰權,你越生氣她越覺得你是衝著她本身來的,結果越溝通越糟糕。

碰到心直口快的媳婦,如果在外人面前說老人做的不好,老人沒面子,甚至都不想幫忙帶孩子了,所以要注意溝通技巧,嘴巴要甜,態度要溫和。

3.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論婆媳相處,還是教育孩子,兩代人有代溝那是必然的。我個人認為,只要

不是原則性問題,就不用太多幹涉,孩子健健康康的就行了。我們年輕人上班,既然老人勞苦勞心看著,我們就要對他們有一份尊重。

4.要讓老人適當的學習。有人說,這個簡直太難了,因為老人帶娃的的經驗就是自己和身邊人的交流。所以就要從身邊開始,比如表哥表姐嫂子,科學育兒有一套的人,把她請到家中,在不知不覺的交流中,老人就學習了新招。

總之,年輕人和老人在育兒有分歧的時候,要及時溝通,相互理解,共同進步,給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小喵談情


牙齒和嘴唇都有“打架”的時候,更別說人與人之間的分歧了。

由於我家是雙胞胎男孩,各種原因權衡下,目前是和孩子的爺爺奶奶住在一起,我想待孩子上學,我一個人或者請保姆能帶的了的情況下,我肯定是想著分開住,畢竟隔代育兒或多或少有不同。

慶幸的是他們奶奶幾乎不以“我是過來人,你得聽我的”這種話來梗我。

1、當我們遇到分歧時,我會給她舉例子,比如鄰居家的孩子差不多大,都不用穿尿不溼了等等。

2、奶奶是個知識分子,還是比較潮的人,所以,我也經常會通過書上、網絡上的知識分享給她看。

3、有時候人們會突然走進死衚衕,可能當時沒想通,或者顧於面子否定你的觀點,事後還是按照利於小孩發展的來。

4、必須時藉助老公的力量。

於我,如果不是什麼大事,以上方法都無效時,我會按照“誰帶聽誰的來”。不能改變別人,那就改變自己。畢竟生活在一起,摩擦總是會有的。


大R小T育兒拾光


昨天晚上孩子在姥姥家,我去接孩子,到門口聽到姥姥和舅舅再大聲跟孩子說著什麼,我沒有立馬推門進去,聽屋裡安靜了我才敲門。姥姥開門時我看到孩子拿著冰棍在吃。孩子晚飯剛吐,吐的時候姥姥在場的。而且是晚上,看到孩子吃冰棍,我想媽媽們看了這個也會心理不痛快。姥姥看我來,解釋說:看見舅舅吃冰棍也想吃,給個冰棍還非要拿著去你家找你,我們正說著呢,趕快吃,吃完了再走,要不你媽媽看見不讓你吃了。姥姥也算是誠實啊。

我看見孩子吃的正高興,巧克力味冰棍吃的就剩一口了。邊吃邊問我,媽媽我能吃嗎?我聽了姥姥的解釋心裡已經很無奈了,但是我依然笑著說,姥姥給的呀,可以吃,吃完了要喝點熱水,刷牙行嗎?小傢伙一臉的高興的答應“行”。

姥姥還在那說呢,我們在這說他呢,快點吃,剛吐了,你媽看到該不讓吃了。姥姥還沒說完,我趕快說,剛吐了吃冰棍確實不好。已經吃了,您給倒點熱水喝。姥姥也知道什麼意思了,去給孩子倒了杯熱水來。

其實這種事很多,姥姥會給孩子吃糖,給孩子看奧特曼動畫片,還害怕我知道,然後給孩子的時候會說,別讓媽媽知道,媽媽不給吃。但是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我從來不當面指責老人,雖然我私下給姥姥說過很多次,不要吃糖不要總給看暴力動畫片。而且不要做了還告訴孩子不要讓媽媽知道。這樣對孩子不好。

但是,老人真的有時候就是執拗。他們認準的,覺得無所謂的事,真的很難改變。但是不能跟老人當面對質。這樣的結果就是破壞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而且還會給孩子造成混淆,不知道到底誰對到底該聽誰的。私下裡說,講清楚了,老人聽就聽了,不聽的,媽媽們就要注意在遇到跟老人有分歧時,自己當著孩子面處理問題的態度。


加鹽2017


每個家庭都會遇到隔代育兒分歧的情況,也許會是父母,公公婆婆,老公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我家倆個寶寶老大跟著姥姥,孩子小的時候覺得覺得老媽不寵孩子沒問題的比我帶孩子也有經驗,寶寶很健康,我總是把孩子給弄病了。

他也養成了很好的習慣,比如吃飯很規律,很懂禮貌,也很獨立。


隨著孩子的長大,步入小學,老人沒有那麼多經歷去管孩子的學習,最近微信群裡老是被老師點名字,說最近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太好,有點退步,最近一次考試更是考的不理想,因為孩子被第一次叫家長,和老師談話老師說這個孩子資質很好是個好學生,最近學習有點下滑,作業也是都是空白,老師給我拿來看,我很吃驚,我媽管的很嚴的。這是怎麼回事。

回去後,我瞭解最近老媽在忙我姨的事情早出晚歸的,沒時間管他。

可是孩子不能這樣耽誤啦啊。

我提出把孩子接回去,我自己監督。老媽不同意。(我家寶寶一週就跟著姥姥)

我慢慢的和老人說,真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啊,並且我保證過了這段時間讓他養成好好寫作業的習慣就把它送回啦,21天。這之間中午孩子每天還是你管,我不干涉。只是晚上我管他。老媽還是不太願意讓孩子離開,可是也不能耽誤孩子。只好答應。


這樣過了21天,孩子送回來,我每天回家都會視頻給孩子打電話,問題作業寫完沒,不會的題教他,讓他自己檢查一遍。

我不知道這樣的方法對不對,不過,我家的問題特殊一些,好在已經解決,我只是根據自己的經歷。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相見不如偶遇



結婚17年,和公公婆婆一起住了17年。育兒路上也矛盾不斷。在與公公婆婆的拉鋸戰中,剛開始我幾乎都聽他們的,他們眼中二十幾歲的我本身就是個孩子,那時我的孩子幾乎就是他們的孩子。寶寶所有的衣食住行幾乎都是婆婆在操作。那時25歲的自己也確實如他們所講那樣,內心還沒有真正的成長,在育兒上也喜歡聽他們。

可是孩子逐漸長大,到了小學時和婆婆在育兒上矛盾逐漸突顯出來。我越來越意識到隔代教養的弊端,孩子被嬌寵的不行。那時為了糾正孩子行為習慣上的陋習。我甚至動手打了孩子,公婆介入,經常是我管教孩子一次,家庭戰爭也爆發一次。後來我和老公直接找公婆說了我這樣管教孩子你們介入的弊端,希望他們不要插手我管教孩子。婆婆是個明理的,雖然看我們管教孩子很心疼,但也躲到樓上不下來,直到結束了,才下來安慰孩子。可是公公是個急性子,你要是打罵孩子就不肯,後來我也意識到老人有些觀念意識你是無法改變的,我只能改變我自己。於是,我在教育孩子時總是選在他不在家的時候。於是在女兒的成長中,婆婆還是更多的照顧她生活方面,在學習這一塊都有我來。這樣也算是找到一個平衡點。

去年年底,二胎了。有了孩子和婆婆在育兒中的矛盾又來了。這一次的拉鋸戰中,天平漸漸的在我這兒傾斜。婆婆有時還是喜歡用老方法。比如她添加輔食時到小店裡買了兒童醬油。我到手機上找來相關文章,讀給她聽。聽了過早給寶寶吃醬油的危害後,她再也不給寶寶吃了。在平時我常常說一些科學育兒的知識給她聽,聽多了,她在越來越相信科學,相信我。現在寶寶如果遇到問題,她總說,你到手機上找找看,這個怎麼辦?


和婆婆住得久了,我們現在真正的像是母女,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和婆婆的關係好了,溝通就通暢,在育兒上我們就互相學習,上一代的育兒也不是都不好,我們接受新方法的同時也要繼承上一代好的經驗。


燕媽引雛飛


隔代育兒的分歧,我想絕大部分家庭都會有吧。畢竟因為生活環境不同,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以及對孩子的精細管理程度不同,婆婆或者媽媽跟我們帶孩子的方式都會有很大不一樣。

你覺得要帶孩子去上早教班、興趣班,要出去旅遊長見識,老人覺得你們小時候在鄉下玩泥巴、抓知了,一個個也都考上了大學,工作也挺好;你覺得用尿不溼對孩子的發育比較好,老人覺得開襠褲很方便,把尿也沒問題,你們小時候也都是這樣的;你覺得夏天除了必要的室外活動,家裡應該開著空調,讓孩子玩得、睡得更舒適,老人覺得多出出汗對身體好,你們小時候沒空調,也都這麼過來了……

在產生分歧的時候,真的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你覺得現代教育專家的話更要聽,他們覺得傳統的經驗也沒有錯,而且人家還都從咱們身上實踐過,有時候真的是無力反駁啊。要是遇上講道理,容易接受新想法的老人還好,能夠聽得進去建議和意見,倒也能其樂融融,相安無事。要是有聽不進去的,那就是我辛辛苦苦幫你們帶孩子,你還挑什麼挑?

一個人的性格和習慣養成,是很多年的事,並不是你幾句溫和的勸說和道理,就可以讓老人們都按照你說的做。更何況,和媽媽在一起,你可以隨便說,哪怕互相生氣,第二天也就好了。但是對待婆婆,總還是不能這麼做,說不定就會讓她覺得兒媳婦脾氣很差,自己又很委屈。如果處理地不好,還可能引起和老公之間的矛盾。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要讓老人幫忙帶孩子,不管是婆婆還是媽,在“為孩子好”的方向上達成共識之後,就互相寬容對待吧,就不要糾結於一些小細節啦。每當看到一些習慣上的不妥之後,就告訴自己“他們也不會傷害孩子,大大咧咧就算了吧。”

當然,如果能夠運用技巧巧妙溝通,那還是要鍥而不捨地去表述自己的觀點,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吵架了就比較難挽回了。基本原則就是,誰家的爸媽誰去安撫和影響,這樣一方面可以維護另一半在爸媽面前的形象,另一方面即使有衝突,自己的爸媽也比較容易原諒你。如果各種嘗試之後依然覺得溝通不了,那也就只能自己帶啦。畢竟老人的習慣改不掉,自己的心裡過不去,總不能因此就散了舒適溫馨的小家,所謂磨合,大約就是這樣吧……


檸檬親子手札


每個媽咪都會遇到這個問題:當你好不容易培養了娃好習慣的時候,跟著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幾天,就全黃了;有的甚至是一開始就是給隔輩老人帶,娃整個一個無法無天,還專橫跋扈;還有的媽咪連在老人面前斥責孩子都不行,別說打罵了。

當年的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我是如何面對的呢?

首先,不當著老人和孩子面和他們任何一方發生衝突。即不管教孩子,不指責老人。在老人面前直接誇孩子的優點,特別是在讓老人幫忙看孩子幾天或者一天時,故意告訴老人“媽,她現在到了狗都嫌的時候,她太淘氣時,你給我好好懲罰她哈,別心疼,您不是在我們小時候說過,不打不成才嗎?”“媽,您別貫壞她苦了自己,該讓她做的事兒,讓她自己做,您可千萬不要當她小跟班。她讀大學去了你有力氣跟不?”

用這種先發制人的方法,有時會有很好的效果。老人如果遇到孩子太淘氣時,她還會反過來在我們面前告狀、訴苦,這時再和老人們說說嬌慣孩子的反面案例,效果就會好很多。

其次,只要是隔輩老人,都會特別不喜歡媳婦和女婿打孩子,他們會很固執地反抗,全力呵護孩子。遇到這種情況,做孩子父母的一定要順著來:去爺爺奶奶家,當爸爸的,看不慣孩子太無理取鬧,就多說幾句,不要讓媳婦去開口,矛盾就少好多。去姥姥姥爺家,做媽咪的就多說話,做爸爸的就少開口,這樣就是有衝突,都不會升級無法控制,這就是技巧。

因為隔輩人有時也知道孩子貫成這樣不行,但是他們如果看到“媳婦”和“女婿”管教孩子,心理就不平衡。那麼從孝道的角度,我們就不要去“硬碰硬”給隔輩老人添堵。

最後,在有機會帶老人孩子一起戶外玩耍是,如果看到老人心情好,我們做父母的不妨找準機會觀察別人家孩子,如果看到不太合理的地方,可以耐心解說評論一番。常常給隔輩老人提個醒,也是一種比較好的溝通方式,久而久之,他們的觀念也會慢慢改變過來,對孩子有要求了。

因為在隔輩老人心中,他們也是希望孫子們長大後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媽咪業兒育兒手記


隔代育兒遇到問題是非常普遍的。我自己就經歷了這個十分痛苦的過程。在結婚之前我並沒有和公婆一起住,由於孩子的出生,我搬到了公公婆婆家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分歧。

因為我自身有點過敏,所以對於孩子的飲食,十分限制。但是公公婆婆總覺得孩子應該什麼都吃這樣,長大了才不會挑食。

但是我在書上看到,一旦過早接觸某種食物,啟動免疫機制,那以後我就極其容易過敏了。

因為這個問題,家裡經常陷入僵局。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總之是各方面都有不同的意見。其實現在也沒有完全解決。


不過我自己也總結了一些經驗。

首先我覺得要,多與家人溝通,對家人,尤其是家裡的老人表示理解,他們其實也不容易,對孩子也是十分喜愛。我們應該儘可能的不要與他們對立。

其實一定要爭取到爸爸的支持,育兒裡和父母的關係是很好解決的與公公婆婆的關係才難以處理。

在這個時候一定要積極與孩子的爸爸溝通,讓他多多出面解決問題。



最後我覺得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一定要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還有溝通等各方面的水平,只有自己變得更好,才能更好地解決家人的問題,因為我們想改變世界太難了,唯有改變我自己。


寧媽愛閱讀


看到這個問題,以前那些與婆婆的育兒分歧就一幕幕展現在眼前。從生理到心理,從生活到言辭,我們簡直是兩個互不相容的對立面。

我家老大小時候,是我和孩子奶奶共同照看的,我初當媽,一切按照書本來,有些教條。奶奶沒上過班,看孩子都是沿用經驗,些許愚昧。我們的矛盾就在新老育兒觀念的碰撞中產生了。

比如穿衣:孩子奶奶喜歡給孩子穿很多層衣服,即使汗溼衣背也堅持“孩子怕凍著”的理論。我喜歡讓孩子穿的比大人少一層,堅信男孩火力旺不怕冷。孩子奶奶喜歡摸孩子的小手來判斷孩子的冷熱 ,我習慣摸後背判斷孩子冷熱。就這個問題的分歧,孩子今年五歲了,依然無法統一。

比如吃飯:孩子奶奶喜歡在孩子吃完以後再喂兩口,不停勸孩子多吃一點。我則尊重孩子的意願,想吃就吃,不吃就算。

比如言辭:孩子奶奶在孩子生病時,總是難掩擔憂之情,噓寒問暖就不提了,總是當著孩子的面誇大病情。我除了提供比較細緻的照料外,幾乎不過分關切。

太多了,舉也舉不完的例子……

在最初,我本著好好溝通的原則跟經常跟奶奶普及科學育兒,並邀請老人一起觀看崔玉濤的視頻等。但是,努力了半天后發現,老人家依然我行我素,無半點改變,而且關係也日益緊張,遂放棄。

兒子是過敏體質,一歲之前吃雞蛋會吐,我反覆強調雞蛋先停,奶奶卻幾次趁我不在家偷偷餵食雞蛋,那幾次兒子都吐得翻江倒海,小臉蠟黃,沒有力氣,我和娃爸上班,被奶奶緊張地傳喚回家,下次卻依然如故。

想起當時的情景,依然會覺得心疼孩子,會特別生氣。但是有的老人因為不接觸外界新鮮事物,特別難溝通,有分歧是必然的。我也試過通過老公去做工作,但是婆婆面對兒子建議更是充耳不聞,老公夾在中間左右為難,家庭矛盾一再升級。

所以,遇到隔代育兒的分歧,我覺得如果溝通無望的話,可以直接放棄溝通。畢竟,老人的觀念根深蒂固,溝通功力不強的話反而會起到反作用。

放棄溝通,但是要對孩子負責,堅持自己多帶,堅持做對孩子有益的事,畢竟自己是孩子的直接負責人,當媽媽的需要拿出堅定和擔當,承擔起養育的責任。

現在,即使看到奶奶對孫子的不靠譜行為,我也不再多言,而是儘量把孩子留在自己身邊,親力親為,自己管教。偶爾去奶奶家放縱一下也無所謂,這都是孩子躲不過的經歷,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