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隔代育儿分歧怎么办?

甜宝爱学习


翻看很多婆媳问题,很多都是发生在小孩出生后,婆媳两对孩子的育养观念不同,而引发的。

就比如我有个同事,平时看她也是待人接物相当不错,跟同事间的关系也非常好,她刚结婚那会,也没听婆媳有啥问题,可是自她生了宝宝后,听说天天跟婆婆吵得不可开交,仔细听,其实都是各自带孩子的方法不一样,而产生的分歧,如婆婆主张用布尿布,觉得这个安全又可靠,我这同事,觉得都9120了,哪还用布尿布呀。

还婆婆主张给孩子多保暧,总喜欢给宝宝多穿件衣服,可同事觉得,应少穿点,不然会热着宝宝。

最让同事受不了的是婆婆有特别多的规定,如孩子洗澡二个小时内,不能给孩子喂奶,不然孩子会感冒,但宝宝小,一个半小时不到就饿了,总不能看着孩子饿着哭吧,她想去喂,还要被婆婆数落。

还有宝宝要是有个什么不舒服,婆婆一定要把原因归结到同事身上。

总之每天都是为了些事情,两人是搞得十分不开心,家庭大战,那是一触即发了。

那这个时候,我们妈妈怎么办呢?

我来讲讲我的个人经验

首先那是能自己带就尽量自己带,这样可以少很多的矛盾。我以前也是为孩子的事情跟婆婆搞得很不开心,后来,我有时间了,自己带了后,跟婆婆就没那么多的分歧,两个人的关系也好多了。

但然,现在大家都很忙,都要工作,肯定还得麻烦婆婆多帮忙了。那这时候,我们也尽量持宽容心态,哪怕是因为观念不同,也不要觉得是婆婆故意跟我们做对,相信婆婆们也是出于好心帮助我们,大家多点心平气和。

但然遇到分歧还是要解决,我们也不能为了讨好婆婆任由她错误的方法,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请个权威人士了,很多人说,得花多少钱啊?其实不用请专家,只需要备一本实用的育儿方面的书籍,那意见不统一时,大家一起到书上找找标准答案,那这样,也更容易说服老人家一些。

也避免了说,婆婆觉得你是故意找茬,心里不痛快了。

亲们,你们婆婆有什么奇怪的育儿方法呢?你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悦读会


现在生活压力大,年轻人生完孩子,一般是让老人帮忙带。老人和年轻人育儿理念不同,因此产生了很多分歧。

以我家为例子,几乎是公公婆婆带孩子,都用老一套观念来抚养孩子。儿子刚出生的时候,婆婆就给做了棉裤棉衣棉被,用小包被包起来,还扎上红绳子,一点都不美观。

儿子出生在冬天,婆婆不舍得开暖气,把孩子包的严严实实的,这就是婆婆认为的取暖方式,哪怕是并不冷,跟婆婆说了多少次也根本不听。

婆婆讲究很多事情,什么初一十五不洗尿布,晚上睡觉的时候,小孩子衣服尿布不能挂太高,让我烦不胜烦。

婆婆非常排斥尿不湿,说尿布软对孩子皮肤好,尿不湿太硬了,容易红屁股,有时候我给孩子用了,她都会把尿不湿捡起来晒干,循环使用,怕浪费了。

孩子的穿着方面,婆婆给捡了别人很多旧衣服给宝宝穿,平时她赶紧给孩子买衣服,有些真的好土,花衣服花裤子,一个小男孩打扮的跟个姑娘似的。

我公公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他对于生活的态度就是“不要紧”,孩子穿少了出门,没戴帽子,他说不要紧。

孩子哭闹,感冒发烧,他说不要紧。孩子磕着了碰着了,他说这有啥,谁家小孩子不是从这时候过来的。

让我非常无语,孩子生病的时候我万分心痛,但是又不能责怪老人,只能把火气憋在心里。

现在孩子大点了,我老公生意不忙的时候看着,还能教孩子识字认画。

我觉得和老人育儿有分歧的时候,可以这样解决:

1.首先当然是老公出马,媳妇毕竟是一个外来的,感情肯定赶不上人家原生家庭的。让老公和婆婆沟通下在教育孩子中要注意什么,如果婆婆“执迷不悟”老公也要用科学理论加以说服。

2.说话方式很关键。有时候会“好心办坏事”,不能一上来就指责老人这不行那不行,因为老人觉得自己有经验,是有实战权,你越生气她越觉得你是冲着她本身来的,结果越沟通越糟糕。

碰到心直口快的媳妇,如果在外人面前说老人做的不好,老人没面子,甚至都不想帮忙带孩子了,所以要注意沟通技巧,嘴巴要甜,态度要温和。

3.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论婆媳相处,还是教育孩子,两代人有代沟那是必然的。我个人认为,只要

不是原则性问题,就不用太多干涉,孩子健健康康的就行了。我们年轻人上班,既然老人劳苦劳心看着,我们就要对他们有一份尊重。

4.要让老人适当的学习。有人说,这个简直太难了,因为老人带娃的的经验就是自己和身边人的交流。所以就要从身边开始,比如表哥表姐嫂子,科学育儿有一套的人,把她请到家中,在不知不觉的交流中,老人就学习了新招。

总之,年轻人和老人在育儿有分歧的时候,要及时沟通,相互理解,共同进步,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小喵谈情


牙齿和嘴唇都有“打架”的时候,更别说人与人之间的分歧了。

由于我家是双胞胎男孩,各种原因权衡下,目前是和孩子的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我想待孩子上学,我一个人或者请保姆能带的了的情况下,我肯定是想着分开住,毕竟隔代育儿或多或少有不同。

庆幸的是他们奶奶几乎不以“我是过来人,你得听我的”这种话来梗我。

1、当我们遇到分歧时,我会给她举例子,比如邻居家的孩子差不多大,都不用穿尿不湿了等等。

2、奶奶是个知识分子,还是比较潮的人,所以,我也经常会通过书上、网络上的知识分享给她看。

3、有时候人们会突然走进死胡同,可能当时没想通,或者顾于面子否定你的观点,事后还是按照利于小孩发展的来。

4、必须时借助老公的力量。

于我,如果不是什么大事,以上方法都无效时,我会按照“谁带听谁的来”。不能改变别人,那就改变自己。毕竟生活在一起,摩擦总是会有的。


大R小T育儿拾光


昨天晚上孩子在姥姥家,我去接孩子,到门口听到姥姥和舅舅再大声跟孩子说着什么,我没有立马推门进去,听屋里安静了我才敲门。姥姥开门时我看到孩子拿着冰棍在吃。孩子晚饭刚吐,吐的时候姥姥在场的。而且是晚上,看到孩子吃冰棍,我想妈妈们看了这个也会心理不痛快。姥姥看我来,解释说:看见舅舅吃冰棍也想吃,给个冰棍还非要拿着去你家找你,我们正说着呢,赶快吃,吃完了再走,要不你妈妈看见不让你吃了。姥姥也算是诚实啊。

我看见孩子吃的正高兴,巧克力味冰棍吃的就剩一口了。边吃边问我,妈妈我能吃吗?我听了姥姥的解释心里已经很无奈了,但是我依然笑着说,姥姥给的呀,可以吃,吃完了要喝点热水,刷牙行吗?小家伙一脸的高兴的答应“行”。

姥姥还在那说呢,我们在这说他呢,快点吃,刚吐了,你妈看到该不让吃了。姥姥还没说完,我赶快说,刚吐了吃冰棍确实不好。已经吃了,您给倒点热水喝。姥姥也知道什么意思了,去给孩子倒了杯热水来。

其实这种事很多,姥姥会给孩子吃糖,给孩子看奥特曼动画片,还害怕我知道,然后给孩子的时候会说,别让妈妈知道,妈妈不给吃。但是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我从来不当面指责老人,虽然我私下给姥姥说过很多次,不要吃糖不要总给看暴力动画片。而且不要做了还告诉孩子不要让妈妈知道。这样对孩子不好。

但是,老人真的有时候就是执拗。他们认准的,觉得无所谓的事,真的很难改变。但是不能跟老人当面对质。这样的结果就是破坏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而且还会给孩子造成混淆,不知道到底谁对到底该听谁的。私下里说,讲清楚了,老人听就听了,不听的,妈妈们就要注意在遇到跟老人有分歧时,自己当着孩子面处理问题的态度。


加盐2017


每个家庭都会遇到隔代育儿分歧的情况,也许会是父母,公公婆婆,老公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我家俩个宝宝老大跟着姥姥,孩子小的时候觉得觉得老妈不宠孩子没问题的比我带孩子也有经验,宝宝很健康,我总是把孩子给弄病了。

他也养成了很好的习惯,比如吃饭很规律,很懂礼貌,也很独立。


随着孩子的长大,步入小学,老人没有那么多经历去管孩子的学习,最近微信群里老是被老师点名字,说最近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太好,有点退步,最近一次考试更是考的不理想,因为孩子被第一次叫家长,和老师谈话老师说这个孩子资质很好是个好学生,最近学习有点下滑,作业也是都是空白,老师给我拿来看,我很吃惊,我妈管的很严的。这是怎么回事。

回去后,我了解最近老妈在忙我姨的事情早出晚归的,没时间管他。

可是孩子不能这样耽误啦啊。

我提出把孩子接回去,我自己监督。老妈不同意。(我家宝宝一周就跟着姥姥)

我慢慢的和老人说,真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啊,并且我保证过了这段时间让他养成好好写作业的习惯就把它送回啦,21天。这之间中午孩子每天还是你管,我不干涉。只是晚上我管他。老妈还是不太愿意让孩子离开,可是也不能耽误孩子。只好答应。


这样过了21天,孩子送回来,我每天回家都会视频给孩子打电话,问题作业写完没,不会的题教他,让他自己检查一遍。

我不知道这样的方法对不对,不过,我家的问题特殊一些,好在已经解决,我只是根据自己的经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相见不如偶遇



结婚17年,和公公婆婆一起住了17年。育儿路上也矛盾不断。在与公公婆婆的拉锯战中,刚开始我几乎都听他们的,他们眼中二十几岁的我本身就是个孩子,那时我的孩子几乎就是他们的孩子。宝宝所有的衣食住行几乎都是婆婆在操作。那时25岁的自己也确实如他们所讲那样,内心还没有真正的成长,在育儿上也喜欢听他们。

可是孩子逐渐长大,到了小学时和婆婆在育儿上矛盾逐渐突显出来。我越来越意识到隔代教养的弊端,孩子被娇宠的不行。那时为了纠正孩子行为习惯上的陋习。我甚至动手打了孩子,公婆介入,经常是我管教孩子一次,家庭战争也爆发一次。后来我和老公直接找公婆说了我这样管教孩子你们介入的弊端,希望他们不要插手我管教孩子。婆婆是个明理的,虽然看我们管教孩子很心疼,但也躲到楼上不下来,直到结束了,才下来安慰孩子。可是公公是个急性子,你要是打骂孩子就不肯,后来我也意识到老人有些观念意识你是无法改变的,我只能改变我自己。于是,我在教育孩子时总是选在他不在家的时候。于是在女儿的成长中,婆婆还是更多的照顾她生活方面,在学习这一块都有我来。这样也算是找到一个平衡点。

去年年底,二胎了。有了孩子和婆婆在育儿中的矛盾又来了。这一次的拉锯战中,天平渐渐的在我这儿倾斜。婆婆有时还是喜欢用老方法。比如她添加辅食时到小店里买了儿童酱油。我到手机上找来相关文章,读给她听。听了过早给宝宝吃酱油的危害后,她再也不给宝宝吃了。在平时我常常说一些科学育儿的知识给她听,听多了,她在越来越相信科学,相信我。现在宝宝如果遇到问题,她总说,你到手机上找找看,这个怎么办?


和婆婆住得久了,我们现在真正的像是母女,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和婆婆的关系好了,沟通就通畅,在育儿上我们就互相学习,上一代的育儿也不是都不好,我们接受新方法的同时也要继承上一代好的经验。


燕妈引雏飞


隔代育儿的分歧,我想绝大部分家庭都会有吧。毕竟因为生活环境不同,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以及对孩子的精细管理程度不同,婆婆或者妈妈跟我们带孩子的方式都会有很大不一样。

你觉得要带孩子去上早教班、兴趣班,要出去旅游长见识,老人觉得你们小时候在乡下玩泥巴、抓知了,一个个也都考上了大学,工作也挺好;你觉得用尿不湿对孩子的发育比较好,老人觉得开裆裤很方便,把尿也没问题,你们小时候也都是这样的;你觉得夏天除了必要的室外活动,家里应该开着空调,让孩子玩得、睡得更舒适,老人觉得多出出汗对身体好,你们小时候没空调,也都这么过来了……

在产生分歧的时候,真的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觉得现代教育专家的话更要听,他们觉得传统的经验也没有错,而且人家还都从咱们身上实践过,有时候真的是无力反驳啊。要是遇上讲道理,容易接受新想法的老人还好,能够听得进去建议和意见,倒也能其乐融融,相安无事。要是有听不进去的,那就是我辛辛苦苦帮你们带孩子,你还挑什么挑?

一个人的性格和习惯养成,是很多年的事,并不是你几句温和的劝说和道理,就可以让老人们都按照你说的做。更何况,和妈妈在一起,你可以随便说,哪怕互相生气,第二天也就好了。但是对待婆婆,总还是不能这么做,说不定就会让她觉得儿媳妇脾气很差,自己又很委屈。如果处理地不好,还可能引起和老公之间的矛盾。

所以,在我看来,如果要让老人帮忙带孩子,不管是婆婆还是妈,在“为孩子好”的方向上达成共识之后,就互相宽容对待吧,就不要纠结于一些小细节啦。每当看到一些习惯上的不妥之后,就告诉自己“他们也不会伤害孩子,大大咧咧就算了吧。”

当然,如果能够运用技巧巧妙沟通,那还是要锲而不舍地去表述自己的观点,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吵架了就比较难挽回了。基本原则就是,谁家的爸妈谁去安抚和影响,这样一方面可以维护另一半在爸妈面前的形象,另一方面即使有冲突,自己的爸妈也比较容易原谅你。如果各种尝试之后依然觉得沟通不了,那也就只能自己带啦。毕竟老人的习惯改不掉,自己的心里过不去,总不能因此就散了舒适温馨的小家,所谓磨合,大约就是这样吧……


柠檬亲子手札


每个妈咪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当你好不容易培养了娃好习惯的时候,跟着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几天,就全黄了;有的甚至是一开始就是给隔辈老人带,娃整个一个无法无天,还专横跋扈;还有的妈咪连在老人面前斥责孩子都不行,别说打骂了。

当年的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我是如何面对的呢?

首先,不当着老人和孩子面和他们任何一方发生冲突。即不管教孩子,不指责老人。在老人面前直接夸孩子的优点,特别是在让老人帮忙看孩子几天或者一天时,故意告诉老人“妈,她现在到了狗都嫌的时候,她太淘气时,你给我好好惩罚她哈,别心疼,您不是在我们小时候说过,不打不成才吗?”“妈,您别贯坏她苦了自己,该让她做的事儿,让她自己做,您可千万不要当她小跟班。她读大学去了你有力气跟不?”

用这种先发制人的方法,有时会有很好的效果。老人如果遇到孩子太淘气时,她还会反过来在我们面前告状、诉苦,这时再和老人们说说娇惯孩子的反面案例,效果就会好很多。

其次,只要是隔辈老人,都会特别不喜欢媳妇和女婿打孩子,他们会很固执地反抗,全力呵护孩子。遇到这种情况,做孩子父母的一定要顺着来:去爷爷奶奶家,当爸爸的,看不惯孩子太无理取闹,就多说几句,不要让媳妇去开口,矛盾就少好多。去姥姥姥爷家,做妈咪的就多说话,做爸爸的就少开口,这样就是有冲突,都不会升级无法控制,这就是技巧。

因为隔辈人有时也知道孩子贯成这样不行,但是他们如果看到“媳妇”和“女婿”管教孩子,心理就不平衡。那么从孝道的角度,我们就不要去“硬碰硬”给隔辈老人添堵。

最后,在有机会带老人孩子一起户外玩耍是,如果看到老人心情好,我们做父母的不妨找准机会观察别人家孩子,如果看到不太合理的地方,可以耐心解说评论一番。常常给隔辈老人提个醒,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沟通方式,久而久之,他们的观念也会慢慢改变过来,对孩子有要求了。

因为在隔辈老人心中,他们也是希望孙子们长大后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妈咪业儿育儿手记


隔代育儿遇到问题是非常普遍的。我自己就经历了这个十分痛苦的过程。在结婚之前我并没有和公婆一起住,由于孩子的出生,我搬到了公公婆婆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分歧。

因为我自身有点过敏,所以对于孩子的饮食,十分限制。但是公公婆婆总觉得孩子应该什么都吃这样,长大了才不会挑食。

但是我在书上看到,一旦过早接触某种食物,启动免疫机制,那以后我就极其容易过敏了。

因为这个问题,家里经常陷入僵局。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总之是各方面都有不同的意见。其实现在也没有完全解决。


不过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经验。

首先我觉得要,多与家人沟通,对家人,尤其是家里的老人表示理解,他们其实也不容易,对孩子也是十分喜爱。我们应该尽可能的不要与他们对立。

其实一定要争取到爸爸的支持,育儿里和父母的关系是很好解决的与公公婆婆的关系才难以处理。

在这个时候一定要积极与孩子的爸爸沟通,让他多多出面解决问题。



最后我觉得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还有沟通等各方面的水平,只有自己变得更好,才能更好地解决家人的问题,因为我们想改变世界太难了,唯有改变我自己。


宁妈爱阅读


看到这个问题,以前那些与婆婆的育儿分歧就一幕幕展现在眼前。从生理到心理,从生活到言辞,我们简直是两个互不相容的对立面。

我家老大小时候,是我和孩子奶奶共同照看的,我初当妈,一切按照书本来,有些教条。奶奶没上过班,看孩子都是沿用经验,些许愚昧。我们的矛盾就在新老育儿观念的碰撞中产生了。

比如穿衣:孩子奶奶喜欢给孩子穿很多层衣服,即使汗湿衣背也坚持“孩子怕冻着”的理论。我喜欢让孩子穿的比大人少一层,坚信男孩火力旺不怕冷。孩子奶奶喜欢摸孩子的小手来判断孩子的冷热 ,我习惯摸后背判断孩子冷热。就这个问题的分歧,孩子今年五岁了,依然无法统一。

比如吃饭:孩子奶奶喜欢在孩子吃完以后再喂两口,不停劝孩子多吃一点。我则尊重孩子的意愿,想吃就吃,不吃就算。

比如言辞:孩子奶奶在孩子生病时,总是难掩担忧之情,嘘寒问暖就不提了,总是当着孩子的面夸大病情。我除了提供比较细致的照料外,几乎不过分关切。

太多了,举也举不完的例子……

在最初,我本着好好沟通的原则跟经常跟奶奶普及科学育儿,并邀请老人一起观看崔玉涛的视频等。但是,努力了半天后发现,老人家依然我行我素,无半点改变,而且关系也日益紧张,遂放弃。

儿子是过敏体质,一岁之前吃鸡蛋会吐,我反复强调鸡蛋先停,奶奶却几次趁我不在家偷偷喂食鸡蛋,那几次儿子都吐得翻江倒海,小脸蜡黄,没有力气,我和娃爸上班,被奶奶紧张地传唤回家,下次却依然如故。

想起当时的情景,依然会觉得心疼孩子,会特别生气。但是有的老人因为不接触外界新鲜事物,特别难沟通,有分歧是必然的。我也试过通过老公去做工作,但是婆婆面对儿子建议更是充耳不闻,老公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家庭矛盾一再升级。

所以,遇到隔代育儿的分歧,我觉得如果沟通无望的话,可以直接放弃沟通。毕竟,老人的观念根深蒂固,沟通功力不强的话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放弃沟通,但是要对孩子负责,坚持自己多带,坚持做对孩子有益的事,毕竟自己是孩子的直接负责人,当妈妈的需要拿出坚定和担当,承担起养育的责任。

现在,即使看到奶奶对孙子的不靠谱行为,我也不再多言,而是尽量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亲力亲为,自己管教。偶尔去奶奶家放纵一下也无所谓,这都是孩子躲不过的经历,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