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最优化者很痛苦?

为什么追求最优化,反而会让我们更加不快乐呢?我们能够感知到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环境的控制能力。孔子说,“从心所欲不逾矩”。高尔基曾经说过,哪怕是对自己一点小小的克制,都会让人感到强而有力。我们看体育运动员,感到很美,这种美源于他们对自己的身体的自如把握;我们看一幅字,一幅画,感到很美,也是因为书法家和艺术家的技艺已经达到了从心所欲的境界。

为什么做最优化者很痛苦?

能否有自我控制能力,一是看我们有没有自律的能力,二是看我们所要面对的环境是否太过复杂。现代人的困境在于,我们的外部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而我们的自律性又太差。在这种情况下,自由带给我们的不是幸福,而是放纵;选择带给我们的不是更多的自主性,而是焦虑。以美国而论,从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美国人的离婚率翻了一番,青少年自杀率是原来的三倍,暴力犯罪率上升到原来的四倍,囚犯人数是原来的五倍,未婚生育的子女是原来的六倍,婚前同居率是原来的七倍。自由并不自动地带来解放,而选择更多也不意味着我们会更加幸福。

为什么做最优化者很痛苦?

我们应该学会做一个满足者,而非最优化者。最优化者非常在意机会成本。经济学家告诉我们,有得必有失,每一个选项的价值都不能独立于其他选项。你做出一项选择,就必须放弃其他选择,那就是你的机会成本。选择越多,机会成本就越大,因为不可能有一个选项在所有的方面都优于其他选项。你可以找一个长得帅的男朋友,但他可能更花心;你也可以找一个事业成功的男朋友,但他可能很忙;你或许会找一个特别顾家的男朋友,但他可能比较木讷无趣。于是,选择的机会越多,被选中的选项能够给我们带来的满足感就越低。我们总是会想,山那边的草更绿。

满足者不同于最优化者的根本之处,就在于他们不去想那么多,不要那么多的选项。如果没有那么多的选项,简单地做出自己的选择,你会失望吗?会的。但你会后悔吗?不会的。所以,智者奉行的哲学是少即是多。你应该学会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而减少为了琐事花费的选择时间。比如,你可以规定自己买衣服的时候最多只逛两家店,谈男朋友最多只谈五个。弱水三千,但取一瓢饮。 那种期待着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唯一一个最爱自己的人的想法,都是言情小说看多了,看傻了。好的人生伴侣只需要个好的毛坯就行, 怎么把这个毛坯打磨成美玉, 是需要在共同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塑造的。

为什么做最优化者很痛苦?

不要把时间花在对过去的选择的追悔上。从长时段来看,那些都是不重要的。无论你在买新车的时候多么激动,请你放心,两个月之后你肯定不会还那么有激情。平平淡淡才是真,自己好才是真好。你无须跟别人攀比,幸福并不来自别人的赞赏和羡慕,而在于你内心的真实感受。每一- 个想过上真正自由自在、特立独行生活的人,无一例外,内心里都有-个强大的自我。不要把自我限制视为种束缚,恰恰相反,克制才能带来真正的解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