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环保思想家和经济实干家?

若以保存大自然的原貌为至上,那人类甚至就不该繁衍。人口从3万年前的300万增长到今天70亿,寿命从1800年的人均 不足40岁到今天达到人均80岁,怎么说人类都是太不环保了。 然而,若以人为本,从延长人类生命和丰富人生体验的标准来考量,那么人类社会一尤其是市场经济一就是最环保的。

要明白这个道理,须从成本的概念谈起。成本就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Cost is the best opportunity foregone)。作一个选择所带来的成本,就是放弃了的所有选项中最佳的那个。我在长安街黄金地段有个祖传的铺位,是属于我的,根本不用交租金,用来卖茶叶蛋,这个铺位有没有成本?照样有成本。成本就是把这个铺位转作其他用途所能带来的最大收益。我的生命也是属于我的,但使用起来照样有成本,用来钻研经济学,就放弃了钻研法律钻研文学或下海经商的收益。

你是环保思想家和经济实干家?

只要存在选择,就存在成本我们无法摆脱成本,而只能努力让收益大于成本。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浪费”“滥用”“糟 ”和“污染”,都有独特的含义,它们指的是收益小于成本的那些选择。与此相对,只要收益大于成本,那么不论使用哪种资 源,都不是浪费、滥用、精或污染。 水不是“浪费”水,因为健康更重要;穿皮鞋不算“槽即”牛皮,因为双脚舒适更有价值;乘飞机去参加朋友的婚礼,也可能不算“滥用”石油,因为维系某些友情比保存原油更有意义。不分青红皂白地节制用水、爱护动物或弃用石油,那才叫得不偿失,那才是对健康、舒适和友谊的浪费、滥用、相蹋或

读者或许会惊呼:“难道你认为值得就真的值得?水、动物和石油都是不可再造的自然资源啊!”我的回答是:只有人才是价值判断者;如果非要置自然资源于人的价值之上,那人只能主动退出世界了;而如果以人为本,那就应该认识到人的生命也是不可再造的,过去了也就过去了,不使用自然资源,就是在浪费命;至于何为使用,何为浪费,人说了算。

高级餐厅里用布餐巾,普通餐厅里用纸餐巾,哪种餐巾更环保?备选答案大致有四种:(1)纸巾肯定更浪费,因为布巾可以重用;(2)要计算才知道,因为布巾需要增加浆洗等工序,这些工序也会增加资源消耗;(3)布巾很可能更浪费,因为布巾价格更高;(4)布巾也不浪费,因为“求舒适”、“摆阔气”和“扮环保”也是一种物有所值的精神享受。

你是环保思想家和经济实干家?

认为节约用纸就是环保或“循环再用”就是环保的想法,显 然经不起推敲。少用纸就得多用布,多用布就意味着多用水、电 和洗洁剂。同理,星巴克如果不用长流水来清洗调制奶制品的器 皿,那就得多用电、木材或塑料。如果非要保护濒临灭绝的鱼 群,就得叫停水电站,就得烧掉更多的煤,于是制造更浓的雾 霾。保护了水资源,就会伤害树资源;保护了树资源,就会伤害煤资源;什么资源都一概保护,那就伤害人资源。 如何取得平衡?依靠产权和市场。越是缺乏产权保护,资源 就越是容易遭到滥用(不计成本的使用)。没有主人的鱼塘,鱼 会变得越来越小;没有人管理的森林,会被砍伐得无法再生;而一旦引入产权,也就引人了保护和增加自然资源的积极性。鱼塘的主人不会捕抓小鱼,森林的主人不会砍倒最后一棵树木,而能卖钱的牛群和羊群,无论人怎么吃,都不至于灭绝)

与此同时,价格是环保的优良指标。除价格管制造成的误导外,价格已经反映了综合能耗。市场已经天天在促进环保,寻求生命和资源的有效搭配。木杆铅笔22分钱一支,用废旧报纸做的环保铅笔35分钱一支,那就说明木杆铅笔比环保铅笔更加环保。循环再造的玻璃瓶比普通玻璃瓶更贵,是因为循环再造必须增加清洗、收集、分类、压碎和再造的费用,而普通玻璃瓶则是直截了当地用沙子来做,究竟那个更环保?越贵的东西,通常就越不环保这里必须补充的是,价格管制会扭曲了价格本来具有的指导功能。以星巴克用常流水来清洗器皿为例。如果政府把水看作是“民生刚需品”而把水的价格压得过低,或者对城市用水提供补贴的话,那么水价就会产生误导作用,水就会被浪费。现实中大量的浪费,恰恰是政府的价格管制造成的性价比更低、能耗更大的产品、市场上不流行的产品和方案,为什么还会受到某些企业、机构和个人的力推?一是无知二是私利。环保明星戈尔(ACor),本人没少坐飞机,没少用电器,他那有20个房间的豪宅一年电费达3万美元,是美国平均水平的20倍,他怎么还力推环保?因为环保是他的业务。

网络上流行一段由 Steve Cutts制作的视频,名字叫“人(Man),今天已经被观看一千多万次,讲的是人类从50万年前来到地球,开始捕杀动物,催养家禽,修路架桥,发明创造,结果生活在自己制造的由冰箱、电视和汽车砌成的垃圾堆上,最后激怒了星外来客并被压成垃圾的过程

问题是,若人类不这么做,后果将是怎样?禁止捕杀动人类很快就会饿死或冻死;如果禁止科学培育粮食和家禽,全球人口至少减半;没有冰箱,就只能用食盐来储存食物;没有汽车和高速公路,人们今天习以为常的商品、医疗、教育和文化服务,都会荡然无存。试问应该让谁来负责过昔日落后的生活

你是环保思想家和经济实干家?

资深图书管理员O1 Bettmann根据文字和图片资料,编了本叫《昔日美好的时光—它们恐怖极了!( The Good Old Days They Were Terrible!)的好书,介绍一百多年前的空气、交通、饮 食、医疗、居住等方面让现代人感到毛骨悚然的细节,以敲醒那些总是以为今不如昔的人的愚梦。 我印象最深的,是书里有一张1900年纽约大街的照片,街上 铺满了马车留下的马粪,还有旁边的一幅漫画,画了个带着巨大 防尘面罩的市民。马粪晒干后变成马粪干,遭车轮碾压后变成马 粪粉,马粪粉再随风飘扬弥漫空中。当年的空气污染比今天的严重,哪怕马粪是有机的。

事实上,汽车的发明一扫过去马粪冲天的旧貌,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空气。今天人们对空气质量的不满,乃至对食物安全和商品品质的挑剔,其实都是生活标准日益提高造成的。经济发展和现代生活极大地改善了人类自身的生活环境,而不是相反。

读者或许又会惊呼:“人类如此需索无度,必然会耗尽自然资源,走向灭亡!”我的回答是:人类可能会灭亡,但肯定不是因为用尽了自然资源。人类今天可以取用的自然资源,是越来越多了,而不是越来越少了;人饿死的机会,是越来越低了,而不是越来越高了;人的生存空间,是越来越大了,而不是越来越小

仰望一下空吧,要耗尽自然资源,人类何德何能。

经济分析是中性的,它只把有待权衡的选项,清楚地展示出

来。在人与自然之间如果偏向自然,那就得绝对地减少人口数量、简化人的活动,以及缩短人的生命;如果偏向人类,那我们就集中考虑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尽可能地采用产权和市场机制,来确保各种资源—而非某种特殊资源——的利用达到动态平衡。有趣的是,大部分人都在思想和言论上偏向自然,而在行动和选择上偏向人类,所以都是环保思想家和经济实干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