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人婚后都是如何对待不能自理的父母的?

手机用户61238302051


西方人退休年龄比较晚,一般是65岁,所以很少有祖父母会给儿女带孩子;等待自己不能自理的时候,儿女也正工作着,甚至都不在一个城市,贴身照顾不怎么现实。所以一般情况是父母能自理的时候都自己过自己的,周末或者节假日才聚一聚。等到不能自理了,一般分几种情况:

第一,卖掉房子住进儿女所在城市的养老院。一般工薪阶层住公立的;条件好点的住私立的。儿女经常去探望。

第二,富豪请佣人住家24小时照顾。不是问题啊!

第三,普通工薪也有住家养老的,政府派人定期上门,儿女也会定期上门。

第四,也有与儿女同住的。美国有很多房子有In Law Suit 设计,就是一栋独立屋带一个小套间,有独立卧室与厨房和卫生间,可以分门出入,两代人既可以互相照顾又保持相对独立性,互不干扰对方的生活。也有很多子女为了照顾父母十几年都没度假的。





汉代蜜瓜


我在澳洲,本地的大部分老年人,最后都是要进养老院的,但是费用上分成几种情况:

老人自己有钱的,养老院的费用就要自费!如果老人可以自理,住养老院期间依然可以选择出去找自己喜欢的理发师理发或者自己喜欢的餐馆吃饭——只要是你自己的钱而且你基本能自理(有些出行也需要帮助的,可以约好了有人接送,毕竟完全自理也没必要住养老院啊),当然是干啥都随你的便了!你吃的每一餐、用的每一个尿片都是自己负担,直到离开人世……

大多数老人自己的钱不太多(跟生活方式和储蓄方式有关),那么住在养老院里就是先花自己的钱,等你自己的钱都花光了,后面养老院里的所有费用就由国家来付钱了——花自己的钱,你可以享受你需要的服务买自己的东西;花国家的钱就自然不由你了,养老院提供啥饭就吃啥饭,养老院给理什么头发就梳什么头发(当然是要尊重老人的意见的),给你用哪种尿片就用哪种尿片……

老人完全没钱的,从进去的第一天开始,就是国家出钱,情况跟花光了自己钱的上面一种是一样的!

澳洲的养老院也自然是有不同档次的,自己出钱的自然有选择的余地,没钱的就不要太多要求了,能安排进哪个就是哪个了!

既然国家是出钱的,所以,绝大多数澳洲人(富豪自然不用住养老院)进养老院之前,都会把自己的房产卖掉(或者卖给子女)然后把钱花光。所以进养老院之前的健康老年人的老年生活就是旅行、邮轮啥的(反正也不用给儿女带孩子),钱花光再住进养老院就是了——老年院就是老年院,指望着享福就不必了!不过西方人想得开,老了以后的境遇惨不惨都没关系,他们本来就对家庭和子女的关系没有我们的参与度(比如带娃、金钱支持或者全部财产赠与)和高预期(子女赡养、共同生活、久病床前有孝子伺候),一代一代都是互相独立的个体,人生也都比较精彩(或者说活得比较够本),所以最后的几年咋样也都无所谓了!养老院不会虐待老人,但你不能指望人家像祖宗一样供奉你,何况自家子女也做不到……

当然还有例外,有些西方国家的传统跟我们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和传统也很像:父母跟子女共同生活啥的!但是最后关头,不能自理的老人基本也要去养老院——子女全职伺候不现实,高人工费用请人伺候也不现实,其实只有养老院是最适合的……



AU孙鹏PennySun


我可以说说法国的情况,欧洲其他国家的情况是差不多的。我在法国工作生活多年,对法国的情况比较了解。

法国人几乎没有在成年以后还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因为父母和子女双方都意愿分开独立生活,即使不结婚,也不会和父母混在一起。大家各自生活的好处是减少产生磨擦的机会。

我的一个法国邻居,离婚后自己生活,住着一个三居室。前几天,他说他在附近找房子,要让他母亲来住,方便他照顾母亲。老太太已经八十多了,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了。

目前老太太吃饭是有专业的老年服务公司送饭,每天上午有一个医疗保障机构派出的专业助理帮助老人梳洗穿衣,平时还有一个小时工每周三四次负责打扫卫生和洗涮。需要看病的时候会有医生上门服务。老人只有一个孩子,但是这个儿子还要上班,由于不在同一个城市,不能每天下班后到她家看她。所以她的儿子,也就是我的邻居说要找房子。

找到房子以后,我邻居就能在下班后,经常和老人一起吃饭,聊天,但是不会和老人住在一起。其他那些照顾老人的差事,还是会交给专业人士的。因为法国的医疗保障机构会根据个人收入报销一部分。

如果老人完全不能自理的,法国人一般的做法是送老人去养老院。养老院里有专业的设施和人员,比在只适合正常人生活的家庭里要方便很多。

法国已经进入了老年社会,有些地方养老院的位置已经很难马上找到。一般老年人会在头脑清醒的时候自己找一个合适的养老院排队等候。公立养老院的费用是根据个人收入收费的,就是说挣钱多的多交,钱少的少交。


登录法国


对待父母的问题其实就是养老的问题,之所以中国和美国养老方式不一样,原因主要在于孝道的文化差异。



中国文化趋于依赖子女,美国文化赞成独立;

中国文化敬重长者,美国文化提倡平等;

中国文化中的孝敬以责任、义务为基础,美国文化的孝敬以自由、尊敬为基础;

中国传统社会没有为所有人提供社会福利和服务,而美国有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



因着这些文化,观念差异,所以大多数美国人18岁就会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赖着不走的也会被父母赶走。这样父母不需要给儿女买车买房留存款,更不要说什么给媳妇做月子,帮带孙子了。他们自己过自己的,潇潇洒洒享受生活,到处旅游。



美国父母年纪大了身体健康的俩老伴会互相照顾继续游山玩水或做公益参加志愿活动。身体不理想甚至不理想的会去养老院。在美国养老系统完善,服务内容分工明细市场化操作,当然公立的费用低有很多政府补贴,一般家庭都消费得起。私立的费用高,照顾更人性化更贴心,有点像私人保姆24小时有人照顾,也不会像公立的出现一些虐待老人情况。



由于美国法律没有强制要求子女赡养老人责任,所以美国老人又爱独立爱受人尊重不认老,所以老人基本独居或住养老院。当然子女有孝心的也会在父母年老时搬迁至父母住所附近,方便团聚照料,但是不会同居的。

中美养老方式不同,各有好坏,利弊,很多美国人也很羡慕中国的养老方式。你们觉得呢?欢迎留言评论。


世界励志故事


因为我们自己没有在国外永久居留的经验,也缺少这方面的数据。所以难以给出准确的答案。不过据我了解和分析,一般来说,国外子女对父母并没有如同中国法律意义上的强制赡养规定,主要还是因为它们早就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老有所养的制度(当然,多年来也频频爆出西方的养老院有许多对老年人不良行为的现象,这不属于此例。我们谈的是规范的法律所云)。但另一方面,西方也在不断变化之中。这种变化一方面是他们的人民在长期生活中自发的变化,比如也有年轻人愿意与父母辈居住在一起,以便相互帮助,这可能会逐渐在一部分人中间形成新的模式,如其优越性显现,则可能被他人仿效而逐渐成为更多人的选择。此外,不同族群的不同文化传统也可能有不同表现,甚至相互影响。比方中国人乃至东方一些国家在西方的移民群体有可能更愿意保留原来的大家庭和居家养老的模式。这种模式如果行之有效,体现出比进养老院更好的总体效果,则也有可能被其他族群的民众学习而扩大。世界一直在变化之中,很难说哪一种模式是绝对最好的。你看呢?


罗阳人家张明尧


国外的家人亲情不像国内宣传的那样冷漠。我的很多国外朋友也经常照顾父母。看望父母。而国内也经常报道不孝儿女的很多丑事。所以这个世界人都是一样的。有好的也有坏的


手机用户52026226541


感觉上欧美老人真的老了死得很快,不会躺在床上很久,这叫好死;中国的老人很多动不了还是能躺上好几年,这叫赖活。我情愿好死,不要赖活


手机用户54845648956


应建立自愿安乐死制度,在不能自理时安乐死,能解决很多社会问题,减少社会资源浪费,当一个人衰老到不能自理时,用尽办法延长没有意义的生命时对社会,子女都是巨大的压力,只有医疗机构获利。本人已步入老年,多次给亲人讲这个道理,无安乐死制度之前如我重病或衰老不能自理就一定放弃治疗任其自然结束生命,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刘1200386826


1,孩子18岁,不能独立,继续啃老,然后结婚买房,父母花钱赞助,有了小孩,帮带孩子,造成子女独立性很差。2,等父母老了,他们没能力照顾父母,可父母的精力财力已经为他们消耗完了,养老院也住不上好的了。拖雷的他们也生活不好。3,一个问题是高房价,父母不得不管,另一个问题照顾孙子一代,不得不管。还有一个问题,父母老了,子女也不得不管。这三个就是政府需要帮助解决的:高房价,一个人工资可以养家,养老院的完备。


用户41574091503


只能说中国人活很累,累的跟狗一样都是封建思维与奴隶制的产物而以。。。现代中国人对自己好点丶强过千言万语,对自己好点丶也是对家庭的责任更是对父母儿妻的保障。。。中国人对自己好点丶因为没有人会在乎你的存在,对自己好点丶也是一生中对自己的责任。。。愿中国人好好善待自己,好好善待自己身边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