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异常表现,能体现灾难会到来,为什么这么准确呢?

和法律同行无忧


几百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动物如狗、猫、蛇、牛和虫子的异常行为是地震的征兆。然而,研究显示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这一观点,大多数信息都是道听途说,不遵循任何科学的方法论。

据报道,会在破坏性地震前几天离开家园,前往安全地带。2018年,研究人员分析了约729份与160次地震有关的怪异动物行为报告,此外还研究了130多种动物的异常行为,从老鼠、黄鼠狼、蛇、蜈蚣、大象、蚕到山羊再到鱼,数据来自24个国家,从公元前373年的希腊发现的大地震前动物行为异常。研究人员收集了等多种动物的潜在地震预测报告,但大多数报告都是轶事而不是实验研究。只有14份报告记录了对动物的一系列时间的观察,大多数报告都是单一的观察,使得很难确定这些行为是否具有预测性,也就是说,它们可能不是地震事件开始前的信号,而是地震初始阶段的随机事件或行为。

在地震发生前数天或数周就能准确预测地震的位置、震级和时间似乎是不可能的。基于前震或地面释放气体的可靠早期预警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迄今为止,即使使用最先进的传感器,也未能成功。

但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研究,动物们可能会在主要地震发生前几秒钟就预测到地下的微妙运动,但这种预测是有限的。

与人类相比,动物的感官可能更灵敏,比如听觉。人类通常听到的频率在20到20000赫兹之间;大象的听力一般在16到12000赫兹之间;牛在16赫兹到4万赫兹。而地震冲击波能产生次声波范围内的声音,因此大象可能够提前得到地震预警,通过感知到前震产生的地震波,可能是P波或S波。另一种可能是通过前震引发的次生效应,如地下水的变化或从地面释放的气体,这些可能会被动物感觉到。

一些动物可以通过次声波或气压变化提前感知暴风雨或飓风

暴风雨来临前或冬天来临时,动物们可能感受到次声波,因为飓风和雷声会在这些频率下产生声波,但是也有可能通过感知气压和静水压力的变化。正常情况下,这些压力波动很小,这些压力的变化可能预示着天气的巨大变化,可以触发动物的生存机制。

例如,像飓风和海啸这样的异常条件会导致气压和水压的大幅下降,暴露在特定模式下并习惯了这些模式的动物能够很快地感觉到这些变化。鸟类和蜜蜂似乎也能感觉到气压的下降,本能地寻找巢穴或蜂巢的掩护,鸟类还利用它们感知空气压力的能力来确定何时迁徙是安全的。

但是,这些动物的异常行为并不一定能被人类利用,动物经常表现出行为上的变化,而且没有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解释行为上的变化是与即将到来的自然灾害有关,还是仅仅是对完全无关的事情的反应。此外,物种之间以及同一物种的个体之间对天气波动的敏感度也存在差异。


科学闰土


在大地震之后,我们常会看到很多关于震前动物们的异常反应的新闻。

如,汶川地震前夕,绵竹众多蟾蜍上街,专家刚刚辟谣就发生了大地震,除此之外,还有鹰等鸟类乱飞,鱼类、鼠类异常活动等。

很明显,它们的行为与地震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动物们是如何提前感受到灾难的来临的呢?

这源自于动物们赖以生存的超强的感官能力,而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因为群体的合作等原因,这些“超感官”能力要么么有进化出来,或者已经退化。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能量的释放会以很多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主要是震动(声波)、热量、磁场等。

这些微小的变化,通常无法被人类捕捉到,而天生敏感的动物却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对自己产生威胁的信号。


比如,蛇可以感知红外线的变化;

大象和鲸鱼可以感受到次声波的存在(频率小于20Hz的声波,人听不到);

汪星人能够听到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市面上卖的超声波驱狗器就是这个原理,当然了,地震一般产生的都是次声波。

鸟类则能够敏感的发现地球磁场的微小变化,这种“第六感”对于感知地震,非常有用,人类也有这种能力,不过确实功夫在身,用不出来了。

有研究还发现,因为震前岩石的摩擦,会释放带电粒子,这种粒子的大量释放会改变动物的生活环境(从医学上看,空气中阳离子多,会让人头痛恶心)。带电粒子还能与水反应,产生过氧化氢,进而对水中鱼类等产生影响。

这些都是造成震前动物异常反应的原因。

虽然动物对地震非常敏感,但是想利用动物预测地震,却是不可能的,因为影响动物的因素千差万别,不一而足,很难用于地震预测上。

好玩又有趣的科普知识,欢迎关注本姑娘


科学重口味


每次自然灾害过后都会有新闻去报道,一些动物在灾害之前的异常表现,虽然目前没有系统的科学解释,但是通过对一些动物的研究和了解这些异常现象是可以解释的。

遗憾的是对于这种异常现象人类难以去利用,只能每次都是“事后诸葛亮”。主要就是因为引起这种动物异常现象的因素太多,并且也太不稳定。

人类的听觉范围是有限的,一些声音我们根本难以听到。而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很广,它们可以接受到次声波、超声波,有的动物还可以感觉到磁场变化。而一场自然灾害的发生通常都会产生一些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人类感知不到的即使通过高科技也接受不到。

而一些动物面对“环境变化”自然会有过激的反应,例如老鼠出洞之后乱串变得不太怕人;一些冬眠的动物提前醒来,青蛙在大街上聚集;一些家畜家禽的暴躁不稳定,不进圈不吃食;水里的鱼不断的跃出水面狂躁不安等等。

地震的发生可能引起动物这些反应,例如汶川地震前夕5月10日,在绵竹市西出现了大规模的蟾蜍迁徙,人们上街不得不躲着它们,一些部门的解释称这是蟾蜍的正常迁徙现象,目前来看好像并不准确。

对于地震预测是非常困难的,由于地震的机制原因我们可能永远都不能真正的去预测一场地震,而对于地震前夕的动物异常表现研究可能是一个另辟蹊径的好办法。


科学黑洞


  这个问题的关注非常重要:动物的异常表现,能体现灾难会到来,为什么这么准确呢?

我们先来一起回顾,2019年的重大灾难

1,北方一化工厂爆炸

2,凉山发生大火

3,沈阳发生大火

4,深圳突然暴雨致人死亡

5,广西一农贸市场大火

重点:在这几个灾难发生之前,就有动物在告诉我们,我们来看看这一段话:

2019年2月3日,黄云圣大师发来一个消息告诉我称:今天早上广州机场飞机停飞,为北回的大雁让路。壮观的生命景象,让人感动得流泪,为中国政府敬畏自然的举措点赞!


和法律同行无忧


次声波是鬼魂最怕的东东!人死后的灵魂依附在阴暗角落,待机附体还阳,而次声波却能让鬼魂解体,逃离此地。希望科学家破解……


不说胡话不做墙头草


比如地震来之前,人类自身感觉不到的,但有的动物自身身体器官能够感知到地震波,或者声波,声波频率范围20赫兹~20000赫兹,人才能感知


舔肥


汶川地震前一年,我家的家乡修渝沪高速。那个雨几条河沟堵住了,蚂蚁爬到油碗里,外面的雨、气流,简直是:一点不常态,感觉好像地震一样 ,,第二年到了广东,下场雨白天如黑夜,湖南的雪路:紧接着汶川地震了。


用户3025442438777


有些动物可以感知次声波,次声波的传播速度比声波和振动波快,而人类却不感知次声波。


新能源仲工


文川地震前电视报道蟾蜍集群在桥上,看了后人们都说一定有什么灾难发先,狗屁砖就说"是气候的变化造成的,我记得第二天上午听到中央广播电台四川文川大地震。


用户78899505313


动物他有特有功能,对地波,地声,地热特别免感,在想信科学的同时也要相互结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