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快速阅读的方法?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

鑫悦妈妈M


关于阅读,很多人都有误区。在没有扫清这些读书认知偏误的情况下,掌握再多的读书技巧、速读技巧是没有什么用的。

据统计,中国每年出版新书25-30万册,什么概念?

每两分钟就会出版一本新书。按照中国现在人均年阅读7.4本计算,一个人要阅读完这些书需要5000年,而中国历史总共才5千年。

有个成语大家都知道: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的阅读量大,知识渊博。但是这个成语中的五车书到底有多少呢?

古代的文字是记录在竹简中的,一个竹简上最多能写30个字。一辆马车大概能拉5千片竹简,算下来一辆马车也就15万字,五量马车,其实最多就75万字!

而现在平均一本书大概有20万字,学富五车也就三四本书而已!中国现在2分钟出一本书、在古代三四本书就算知识渊博,难怪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看到这里你发现什么没有?快速阅读不等于高效阅读这是很多人阅读犯的第一个认知偏误,认为读的越多,读的越快,越高效!

在统计学中有个“信息利用率”的概念,我将这个概念移植到读书中,提出了读书中,要更多的看重“知识利用率”。怎么理解呢?

《人类简史》中统计有455个知识点, 但是要是问问那些读过这本书的那些人,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

哪些知识点你觉得最有用?现实生活中能用到哪些?

哪些声称阅读过这本书的人,面对这几个问题,常常是一脸懵逼!

即便有几个人能说出几个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应用的寥寥无几。就算能用到4个,那这本书的知识利用率也才1%。读书就像交朋友,和任何一个遇到的人只有一面之缘,只了解别人1%的情况,就声称交了一个朋友。但事实上可能以后再也不会遇到这位朋友了,

更谈不上什么深交和通过这位朋友来提升自己了。

你匆匆读过的那些书,在你往后的生活中再也不会想起其中一些知识点,也完全无法应用,如何能提高你自己,如何能说高效?

所以答案很明显了:读书不要贪多,不要贪快,而是要深入阅读,精读。

我称之为:专精读书法!专精读书法包括四个关键的环节:选书——阅读——内化——应用。这四个环节是一套成熟的阅读技能法,不求速度、不求数量,只求理解和应用给自己带来的成长!

选书是第一个环节,也是关键的环节。但是很多人在第一步就掉坑里了。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毕业的20多年,我们读的书基本上都是别人为我选好的教材。这些书可靠性高,知识质量和密度都有保证,差错率很低。

于是我们就养成一个认知惯性,以为书内知识和信息是完全正确的,这是常年累月形成的价值认同和对书籍的信任。但是当我们步入社会后,再想读书,已经没有人再为我们筛选这些书了,一下子我们不知道该读什么书了?于是当别人在读一本书时,自己也买了读。看到一篇书评说这本书不错时,也买了一本。盲目的买、盲目的阅读,结果常常是读不懂。

可怕的是我们对书籍的盲目信任,常常在读不懂的时候,就会自我否定,认为是自己太笨,或者知识储备不足,在这种挫败感中放弃了阅读。诸不知,现在2分钟出版一本书,出书的门槛非常低,可以说多数书的质量并不高,存在逻辑混乱,抄袭拼接,概念表达不清楚的问题。

说白了,不是你读不懂书,而是作者水平太差,根本没有讲懂!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如何筛选和评价一本书的质量?

只有确定自己阅读的书没有问题,阅读才不会出问题,读完才有收获!网上有很多识别好书的技巧,但是我认为读书是个严肃的事情,仅仅靠技巧是不够的,需要靠系统。这个系统就是:清单+试读。

我会看到很多人读书时毫无理由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在读一本书之前多数人是没有考虑过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往往是冲动性的购买,或者听别人说这本书好就买来读,甚至看到一本书评后就买来读。读书就像处对象一样,别人喜欢的未必适合你,而网上书评这些更是一些非权威人士的评价甚至是一些诱导购买的软文,不足为信。

因此我们必须要系统的掌握好:清单和试读这两个关键环节。首先说说清单,清单顾名思义就是在列一个备选书籍的清单。这个清单也是收集在印象笔记的信息口袋之中,列清单很简单,关键是书籍的来源,这就需要掌握搜集好书的技巧。我一般选手有以下几个技巧:

一、日常生活中积累搜集信息

在平常生活中看到感兴趣的问题马上把关键词记录下来,然后去搜一下,往往能邂逅好书。我们常说要对生活抱有好奇心,好奇心固然重要,把好奇心收集起来更重要,这能够让我们带着问题去读书,为我们后面主题研究做好了准备工作。

二、书籍枢纽

在你读到的好书之中往往会推荐一些其他的书,也会附上一些参考书籍,如果你读的这本书内容相当不错的话,那它里面推荐的相关书籍也不会太差。通过书籍去找书籍的方法,我称之为枢纽法。

三、经典书籍书单

网上会有很多书单,这些书单也可以作为参考,但还需要甄别,一些长期畅销的经典书籍呢有两个数据应证明,分别是印刷次数和销量。多次重印而且销量上百万的书籍一般质量不会太差,但也需要区分是全球销量还是中国销量,尤其一些国外的书,在国外的销量有百万册之多,但在国内其实很一般,这涉及到文化的差异,像中国的四大名著翻译到国外,读懂的人并不多。

还涉及到译者的翻译水平,有的书籍是经典书籍,但在引入中国的时候,翻译者水平太差,读起来简直是虐待人。所以在选择外国书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同的译者,像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在国内有十多个译本,购买之前一定要对比选择。

四、快餐书单

随着知识付费的兴起,解读好书类的产品日益增多,这些产品用来增长知识并提升我们的各项能力可能不太现实,但它可以作为我们迅速了解一本书的方式。因此其中的书单也可以很好的作为我们的参考。

通过以上四个渠道搜集起来的书籍清单,基本上已经为我们选书做好了一个基本的信息收集工作。接下来就是选书的第二个步骤了:试读。

关于试读,也可以说是略读,《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称之为检视阅读。就是迅速的阅读整本书籍,从整体上把握和评价一本书是否值得阅读。试读的关键不在于试读的技巧,而在于试读书籍的来源。

既然是试读,那就说明还不确定要不要花时间和精力去深入阅读一本书。因此买书回来试读,显然是不现实的,这样会造成大量的浪费,这个问题在过去,只能跑到书店去试读了,可以说是劳苦伤神。

互联网时代,这一个问题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可以将想要试读的书在网上下载电子版的来试读,现在大部分书籍基本上在网上都能下到电子版的,可以实现零成本的试读.我一般下载到kindle阅读,因此下载电子书一般不要下载pdf的,下载mobi的格式,推送到kindle后方便阅读,也可以标注,搜索。

关于读书的四个环节的方法和工具还有很多,日后再分享!如果你觉得对你有帮助,点赞加个关注吧,俺需要你的鼓励!

如果你有疑问,可以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回复你!


马正margin


如何把一本书消化成自己的东西?这是一个被讨论了很久的难题,下面推荐4个方法,虽不是什么独特新奇的法子,但或多或少都有些帮助:

1.看书的时候多思考

如果在看书的时,你只在被动的接受作者的观点,那你很难长久性的持有它。说实话,没有思考没有交互的阅读效果很差,推荐你在看书的时候,多思考,多发散。如果你支持作者,那你要为他找论据;如果你反对作者,那你要找好论点反对他。

2.多记笔记

都说钱钟书读书过目不忘,其实他是个做笔记的好手,单外文笔记就有211本,中文笔记就有1.5万页。这个方法的原理很简单,记不住那就多看几遍笔记呗!

至于怎么记笔记,那就仁者见仁了,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就行。做好笔记的归纳、分类,方便日后检索即可。

3.多温习

结合上一条,空下来的时候,多去看看以前做的笔记,思维导图...再回想一遍书中的关键内容,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印象。


4.内容输出

生活中实践过并有反馈的内容 > 写作时运用过的内容 > 跟别人讲过并讨论过的内容。多做输出会对你有帮助,看完书写个短篇的书评,和书友交换对本书的看法,再不行提炼点东西发个微博也行。


阿呆札记


半小时读完一本书的方法

前几天读一篇文章提到钱钟书先生,众所周知的钱先生博览群书,许多书籍的内容能够整段整段的背诵出来。

而我们大多数人的体会却是:很多书,我们读得再仔细,读完把书一合上,很多细节是想不起来的。或者过了一周,再想这本书的内容,竟然能够想起的不过一两个场景或者一两句话而已。

后来看到日本一位书评人印南敦史说,对于一本书他只需花20-30分钟阅读,然后花60分钟撰写书评。他说阅读一本书,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在于“邂逅1%”的收获。读一本书只为遇见一行文字。所以这样一来阅读是不是就感受轻松多了?

持有这个观点的书评人有多厉害呢?他曾经是一个慢读者,从1页读5分钟到一年读700本书。是日本专业的书评人,每月要为将近60本书撰写书评。这些数据是不是很惊人?那他是怎么样做到的呢?

印南敦史写了一本叫做《快速阅读术》的书专门来介绍自己的速读方法。很值得想要提高速读能力的我们学习。

在《快速阅读术》一书中作者把自己的快速阅读方法称为流水式阅读。简单的说就是读书要像流水一样从心里流过,而无需花费太多时间通读细读。因为无论怎样的通读细读,一本书能够让我们记住的往往只是一两句话,一两行字。既然如此,我们只要确定关键字句,去书中搜索它们即可,就像作者说的:“只要流过便有意义”。

在介绍流水式阅读的技巧之前,作者首先提到一个阅读习惯的问题。我们难以实现快速阅读,很可能是因为我们的阅读习惯不好。比如阅读的时候读到重点字句我们喜欢在书上画线。但实际上线画过之后,我们几乎不会再重复阅读,所以这并没有实际意义。所以在这里作者提倡一种阅读方法叫呼吸式阅读,用以解决我们一些不良阅读习惯,并保证在阅读的同时对一些关键词,核心内容记忆深刻。

呼吸式阅读,就是把吸气比作读,把呼气比作写,记笔记,摘录重点字句。做到边读边写,这样对于书的内容是不是很容易记住了?

这里可以用四句话来总结呼吸式阅读的方法步骤,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最后是自我评定读书足迹。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出《快速阅读术》这本书来详细学习。

好,在学会呼吸式阅读之后,便可以熟练运用它从而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了。怎么来提高呢?

作者详细跟我们介绍了流水式阅读的技巧步骤。 提高阅读速度的重点在于,在掌握呼吸式阅读之后,如何运用它,做到真正的流水式阅读。

流水式阅读实际学习和操作起来都非常的简单,只要我们用心,很快就能掌握这种方便快捷的速读方法。

我们可以用只读小标题的跳读的方式来快速获取书中核心内容。阅读一本书的序言和目录。并据此确定定义该书核心内容的关键词。

接下来我们只需在“一目十行”的阅读当中去搜索关键词。 通过序言和目录,我们可以确定书的重点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书的结构框架,并因此而确定我们阅读的顺序和阅读的重点章节。从而更好的控制阅读速度与时间。

看到这里是不是恍然大悟,原来读书是要先读序言和目录的!以前我们读书是从来不读序言和目录的,而是迫不急待的直接翻过这两部分,进入书的正文。所以从现在开始改掉这种错误的阅读习惯吧。

需要再次提醒的是阅读的同时不要忘记前面提到的呼吸式阅读的方法,边读边写,摘录重点内容,写下读后感、评论。

当我们能够熟练的运用流水式阅读之后,我们的速读能力自然会慢慢提高。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读更多的书籍了。

所以在这本书里作者还专门为大家介绍了实现多读的方法。比如制订阅读计划。以一周为大单位,提前做好下一周的阅读计划,包括每天需要阅读的书籍。并且坚持做到当天的书当天必须读完。今日事今日毕嘛。

在《快速阅读术》一书里作者还介绍了选择书籍的技巧,书籍的获取渠道,整理书籍的方法,都非常的实用,值得我们借鉴并运用到实际阅读当中。

这本书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速读方法:流水式阅读。

正如作者说的,阅读一本书,我们只需要找到那“一行精华”并为已所用。而掌握了《快速阅读术》这本书的精华——流水式阅读,我们便完全可以轻松的将自己的阅读能力提升到完全让人意想不到的高度。甚至同样也可以象作者一样,只需花20-30分钟的时间来阅读一本书。

我想坚持一生的事:读书,写字。——沙栗

沙栗


关于阅读方法,推荐一本经典阅读方法论书籍《如何阅读一本书》,在书中作者将阅读划分为四个层次,即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这四种阅读方法依次水平越来越高级,效果也会越来越好。那么这四个层次究竟怎么理解呢?



首先是基础阅读。基础阅读一般比较简单,基本上绝大多数人都会,只要完成小学教育就能完成,它的要求是能够理解书字词之间的意思。因此也是最低层次的阅读。

第二是检视阅读。通俗点讲其实就是粗读、略读,大概浏览书的脉络和大纲,从而确定是否要进一步阅读。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短时间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书。

略读是指省略地去读,而不用像基础阶段那样去逐字逐句地读书,略读的方法有这么几种,比如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然后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


接下来,从目录中选择你认为与主题比较密切的篇章,进行简要的阅读。这样的篇章一般不会太多,所以也不会花去太多时间。这种方法是一种主动阅读方式,需要我们快速的过一遍书,掌握书中的大概,这样有助于我们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粗浅”阅读法,其实指的是遇到不懂的地方,先标注出来,然后跳过去接着往下读,等到完整一遍读完之后,你觉得这本书对你价值有用,再精读一遍,同时把之前没有明白的地方重点阅读。这样读书的好处在于可以确保我们的阅读能够流畅地进行,便于快速掌握书中的大致内容和观点,而不会总是中断。

三是分析阅读。什么是分析阅读呢?分析阅读是更为高级的一种阅读,分析阅读强调的是真正理解书中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整本书的内容。其次, 为了更好地理解各部分的内容,还可以将书中重要的章节列举出来,并理清各个部分是如何排列架构成这本书的。

最后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指的围绕某一类主题同时阅读多本书,比如你想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那么你可以选择四五本的沟通类书籍阅读,从而系统集中地获取这一领域的知识和技巧。

此外,读书的时候还要努力思考四个问题:一,这本书讲了什么?二,作者详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第三,作者说的这些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第四,这本书对我有什么意义?

读书的好处已经强调了太多,但要获得理想的阅读效果还要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好的阅读,主动的阅读,能够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并刺激它的成长,一个好的阅读者应该更多的去读那些能锻炼心智的书。


我是笑薇, 多平台签约作者,曾从事于旅游研究和媒体工作。爱读书,爱写作,爱旅游,专注分享干货文章,喜欢可以关注哦~


笑薇读书


提问者其实提问了阅读方法里两个方向:一,快速。二,高效


我介绍的方法不是让你一味的读的更快、更多,而是偏向第二个层面:认真消化书中内容,使之对自己有用(高效率)


不要被动的接受书本上信息,你思想要变得主动

  1. 带着明确的目的、充满主动性的读书;

  2. 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 : (为了写读书笔记而读书)(如果不去积极的输出,也无法形成知识体系)(“应该摘抄哪段文章” ”应该如何评论这点“ 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思想输出的第一步)


很多人在有想读书的想法时,却不知道如何去选书,以下几个方法, 解决你的困惑:


  1. 随时笔记:记下平时的感悟,这与日后的选书息息相关;(不需要分类这些点滴生活中的灵感,只要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在笔记上)

  2. 购书清单:电视广告、书评报道、书里的推荐板块、朋友的推荐,记录在笔记里;
  3. 列购书清单的诀窍:

①当你有了“我想读关于XXX的书”,把这个笼统的想法记在随想笔记里,之后在网络上检索符合内容的书名,最后记录在购书清单上

②当你看电视的时候,对某位学者或者作家的发言很感兴趣,忽然想到“好像有本书讲了这位老师还在做普通职员时的故事,即便这种想法不够清晰,也可以直接写在购书清单里

③确认好购书清单后会出现两种情况:①“这本书不买也行”,你可以把书名直接划掉② 如果已经买下了,就在旁边标上”已买“


4. 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线索:

选择图书,最重要的是平时收集的信息,坚持积累下去,想读的书要多少有多少,根本不需要去网上搜索。尽可能捕捉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把感兴趣的书名或者主题都写在笔记本上的随想笔记里。就算是一句话也好,把主题或者关键词写下来,就能帮你邂逅好书

5,找到帮助自己找书的”枢纽书“ :

即”书里推荐的书“,书里推荐的书一般都在作者手里经历了重重筛选,一定是值得收藏的好书。以读过的书为起点接触更近一步的研究主题式的阅读,可以引发连续阅读的过程、促进知识的体系化,(这个建议真的很棒棒哒)


如何读书:

(一)

• 在读书之前:你先看书评,书评会说明这本书的概要,之后的内容就是评论者的感想。所以你在决定要读这本书之前,你先看懂前半部的概要,这样你就明白这本书的主要框架或者故事梗概。

• 读完此书之后:你要去读读其他人写的书评。这种方法将别人对这本书的想法与自己读完这本书的想法做一个对比,可以帮助自己思考更多关于此书的内容(这点太重要了Important,做完读书笔记之后去读别人的书评,就可以参考“第三方的观点”换个角度审视自己的这次读书体验,当你感觉到自己与他人观点的差异,你就要在笔记里补充新的内容)

写读书笔记,要彻底的专注于“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学习和吸收对自己有用的智慧和语句才是最重要的。只关注自己想关注的内容。

写读书笔记的时候,可以参考书评、相关主题报道、过去写过的感想;

把日常生活闪现的灵感记录在纸上,让思想书面化,将抽象状态的灵感理解消化掉,同时也能促使你把灵感用作创意材料,想用的时候,信手拈来;

(二)

做笔记过程中如何做重点:

①通读

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页折角

②重度

读完一遍之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好,把那页另一个角折起来

③标记

再重新读一遍折起上下两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后 ,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

接下来,把无法舍弃的内容摘抄到笔记


(三)

在写读书笔记注意以下几点:

• 写读书笔记的日期

• 书名

• 作者名字

• 你觉得重要内容的摘录(文中重要的内容)

• 你对摘录内容的感想(评论)

摘抄和评论交替进行,摘抄以后,趁着印象鲜明写下自己的感想。要是等到摘抄完所有内容再从头开始写评论,那么你一定忘记当时看文章时的感想。

(四)

寻找最具代表性的语句:

“第一次看到这种描述,可以把那种感觉表现的那么好”

“原来还有这样看法”

“这种说明让人信服”

“这种表现太酷了”

一定摘抄让自己心动的语句

另一方面,不要找让人觉得“理应如此”的内容,而应该找“这么一说确实有道理”的内容(有新颖)

如果一篇文章,颠覆了你之前的想法,使你的认识发生了动摇,在抄写和重读的过程中仍然会让人信服或者感觉震撼,这种内容才值得摘录(很重要)

抄写太长的文章太麻烦,但是又找不出合适的关键句的时候,你可以把小标题抄写下来。

如何通过重读笔记提高自我:

“吸取精华”:原封不动的吸取书上的知识,

“读书体验”:”书上写的这些,我是这么理解的XXX“。 ”以此为契机,我想到了这样一些事”,记住:边摘录文中重要句子,边在重要内容旁写下你对它的观点看法。好主意不会凭空出现,不论是什么想法,都一定是对某种刺激做出的回应。所以,看到一个名为“好书”的好球飞过来,我们才能打出那个名为“好主意”的绝妙击球,读书时获得的感想正是原创思考的源泉(自媒体写作,很多人在为每天写什么发愁,才思枯竭,那么当读书时,不断闪现的灵感、感想,一定要即刻记录,借助书本的阶梯产生自己原创思维,搭上思想的便车,以书为媒,创造属于自己思想的舞台)

读书笔记,是一件升华的工具,可以让读书活动完成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思维的飞跃


在固定场景中重读笔记:睡前或者洗完澡以后等时间段,去重读笔记

养成重读的习惯:一周一次/三天一次

在网上写书评: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 : (为了写读书笔记而读书)(如果不去积极的输出,也无法形成知识体系)

做好读书笔记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写读书笔记可以锻炼对文章结构的组织能力、提高思想输出的质量,写作技巧会得到提升

请大家一定要好好的做读书笔记,把新知识转变为自己的,这样你才更有机会去创新,有更多创意投入生活:创意来自既有信息的重组,“所谓的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一个创意好不好,关键在于如何安排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9个技巧:

1,不依赖网络,多用参考书

参考书查询到的信息更直接、准确,不用担心像网络搜索一样偏离正题或者是充满冗余的信息

2,多读百科全书

3,通过订阅杂志来阅读

4去旧书店转转,会有意外发现

旧书店的货架上能看到很多绝版的、很难入手的书籍,这点是普通书店无法比拟的。多看看旧书店的书,去发现预料之外的惊喜,那些与现代视角截然不同的思想输入可以让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得到进一步的飞跃

5由浅入深吃透难懂图书

读难懂的书,更要注意先抓住软肋。所谓“软肋”,就是入门书或者解说版、参考书、图解版、漫画版

6把书堆成山,读书不再难

7把名著放在枕边(等这本书随着你的阅历不断丰富的时候再读)

即使不想马上读,也要为忽然想读的那天做准备,重要的是让这本书保持自己随时可以接触的状态

8常带3本书同时阅读

读小说的时候,如果对冗长的故事感到不耐烦,你可以切换到政治评论,读两三遍又觉得厌烦的话,可以再换本书读读轻快的随笔。另外如果你对读书感到厌烦,那就开始写笔记吧。

9在家里的每个角落都放满书

根据空间摆放不同领域的书籍,读书时的感觉和吸收的内容也会不同,在空间上感受语言的方式。

10去掉外封,让读书变得轻松

11杂志要边撕边读

12不能小看的有声学问

13准备一支你想珍藏的钢笔

14名言要贴在显眼处

15读后感从摘抄开始

16用复印机使读书更方便

17用独创板块记录读书过程

18书和笔记交叉使用

把读书笔记的复印件夹在书里,在以后重读的时候,直接参考读书笔记

19书架是读书生活的基地

书架一定要整理出以下几个区域

①爱读之书一角②废弃书一角③读书笔记一角

(题外话,提供一个解决困惑的方法:

如果你在烦恼要不要跳槽,那么不一定只有找朋友讨论这一个选择。想参考别人的做法、从书中获得建议,可以先定好“跳槽”“职业规划”“职场选择”“工作方法”这几个主题,选择三本中意的书来阅读。熟读之后边做读书笔记边思考,最后得出结论。这个方法和找熟人商量相比更有说服力,容易让人做出明智的选择(以后你有困惑就这样去找解决方法,它会比找人询问更有解决之道)

(南方美舟: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我点个赞哦~关注南方美舟,私信我,送你一个 surprise)


南方美舟


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快速阅读的文章和方法,和大多数人一样,我自己最开始也是不相信的,一年200-300本书,1个月15-20本书的阅读速度怎么可能达到。昨天翻看和学习简书一哥“彭小六”的文章时发现一张很实用的图,非常贴切的阐述了阅读的几个阶段。

虽然有无数大牛和经验告诉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阅读,直接从更高阶段开始,但很不幸,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阅读之路都要从第一阶段一步步向前迈进。我目前刚刚迈入第四阶段“信息时代——主题阅读”,步入这个阶段后,我突然明白和领悟到了一种有效、快速的阅读方法,就好比修炼武功秘籍,顿悟到大天位境界一般。

今天,就将我领悟到的“21天阅读10本书”的秘诀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在阅读之路拼搏的读书人一点启发。这个方法的核心秘诀是10个字:3本书入门,10本书粗通。

1、基本步骤(三步)

第一步:确定你想阅读的领域,并选取10本中上等书籍,选择标准可参考豆瓣评分、知乎书评、京东和当当销量等;

第二步:(关键的一步)制定阅读计划,分为三周21天推进。

第一周:精读1本经典书(评分最高、评价最好),7天读一本。要求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以读懂和读透为目标,读完后要建立这一领域的轮廓,清晰这一领域的脉络,在脑海中初步有一个体系和架构。

第二周:细读2本次经典书(评分、评价排在第2和第3位),7天读两本。读懂、读透、从头到尾阅读,但对已经看过和了解的东西要提升阅读速度,对新东西要精读、深读(像第一本书那样)。通过这两本书的阅读,基本一个较为清晰的这一领域的框架已经搭建起来了。

第三周:快读7本剩余的书(除了3本以外剩下的书籍),7天读7本。在看书的时候只要针对你没读过的东西进行细读即可,已经读过和了解的东西只需快速扫读甚至直接略过,因为你会发现很多内容大同小异,这7本书有80%只是在重复前三本的大理论体系和根源基础,只有20%是新内容,所以只要找到20%的新内容即可。

第三步:分析、归纳、总结、梳理,并一定要以某种形式进行输出,包括写作、PPT、思维导图等等,不输出,就等于没有阅读。

2、举个栗子

下面以我目前进行的“读书方法论”主题书籍为例

第一步:确定阅读主题:读书方法论。并通过网络渠道搜集和下载了12本书籍,这里只列出10本书籍,想要书籍打包下载地址的请查看这篇文章:我为什么要读这12本读书方法论的书(内附下载链接)。

第二步:制定阅读计划,分三周实施:

(1)第一周:精读《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是莫提默·J. 艾德勒写读书方法领域的一本经典书,至于它的影响和价值我就不赘述了,自行百度搜索即可。目标:从头到尾仔细阅读,把每一点尽量以掌握住为主,架构起读书方法论这一领域的体系框架。包括阅读的层次、不同类型书籍的阅读方法(如实用类、文学类、故事戏剧、历史类、教科书、哲学书等)。这本书其实阐述了一个道理,就是阅读是一门艺术,是每个读书人都必修的一门功课,这本书正是一本阅读艺术课的入门导引,我要利用好这个导引,争取入门。

(2)第二周:细读《超级快速阅读》和《这样读书就够了》。

《超级快速阅读》是克里斯蒂安·格吕宁的成名之作,是他自己参考了众多学习类书籍之后独创的一个读书方法,我要通过这本书了解如何拓宽阅读视野、如何进行快速阅读、如何进行视觉阅读进阶训练、如何五感并用实现超级阅读,并把方法应用到我的学习和生活中。这本书有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视觉训练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将阅读速度从普通人的400-600字/分钟,提高到800-1000字/分钟,当然只是限于一些通俗类书籍,专业书籍还是要细细研读的,但这就为我第三周一天读一本书大号了基础。

《这样读书就够了》是拆书帮写的关于如何高效阅读的书,据我了解,它提供了一种非常新颖的方法,如尝到RIA的理念:阅读、引导促进和拆为己用(RIA)。

R(Reading)阅读图书片段;

I (Interpretation)拆书家引导促进;

A(Appropriation)学习者拆为己用。

另外,这本书还讲了一些很实用的阅读方法,比如便签读书法、如何拆书、如何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等,有应用意义。

(3)第三周:7天阅读剩下的7本(名字就不打了,具体看上图)。剩下的7本是我认为不需要细读的书,因为前面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读书方法论这一领域的总览性知识脉络,只需要从这7本书中找到我自己还没有了解的知识点,补充入我在读书方法论这一领域的空白即可。

通过这样一个节奏,关于读书方法论这一领域的知识架构,基本就可以被我搭建起来,并通过持续的思考,坚持每日写作,可以形成良好的输出,并内化为我自己的思想。(比如,我目前才刚开始读第一本,其余书还没读呢,就能写出这篇:21天读完10本书的文章),所以,很期待读完书以后的感悟和体验,那或许是一种“很爽”的境界吧。

让我们一起阅读、写作,自我学习,持续提升!

作者:千城Slash公众号:千城Slash读书行万里,梦想走千城

在下千城


相信大多数人都是买了很多书堆在床头,可能有一些书都还没拆封。完完全全地读完一本已经很难了,更不要说从书中获益了。

在读书生活中,我们除了要改变读书方法,还有必要在如何选书、购书、活用等等方面做全面改善。

应该要让读书成为一次更美好的阅读经历,仅仅“读过”是远远不够的。

从选什么书到读书再到记录下书中的有用信息,到可以将所学应用到日常中,才完成了一本书该有的历史使命。

读书方法有下面四个方面

01

如何选书?怎样选择自己真正想读的书。

02

如何购书?怎样买到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书。

03

如何读书?怎样加深理解、深入思考。

04

如何活用?怎样运用从书中获得的知识。

我们在读一本书的过程中,要在书中留下证明自己读过这本书的证据。

因此在看书时,准备好自己的读书笔记和一支好写、流畅到飞起的笔就很重要了(此处没有广告)。

我们想读的书,除了自己本身就有兴趣读的,要延伸阅读的书目可以从广告、书籍、电视或他人推荐中获得。

这边可能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不在网上买书呢多方便啊,而要在实体书店买?

作者认为在书店买书可以跟同书架上的其他书作一个比较,也能让自己更理智冷静地思考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本书,是不是非买它不可。在书店买来的书,自己和书店之间产生了一种特殊的链接,因此会印象更深刻,也能加深对书中内容的记忆。

当然,十点君认为每个人的习惯和方式不同,作者只是提供一种方法,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作选择。

现在的购书网站和各类买书APP已经很普及了,我们也可以购书网站上把自己感兴趣的书加入购书清单中,到时候在书店可以根据这份书单来查看实体书并作比较。

读书的时候带着目的,未必是一件功利心很强的坏事。

我们可以抱着“要在我美美的读书笔记上记点什么重要的信息”之类的心态来读书。

<strong>

有些好书,是值得你通读一遍过后,再重读,最后再重点复习一下标记的重要内容,这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记住这本书里最精华的内容。


十点读书


首先,一定要克服回读的习惯

以前我看书,总觉得自己要么没理解文章的意思,要么就是忘记之前看的内容,然后就不断回读,不断回读,其实,这样不仅降低了阅读速度,而且不能让自己全神贯注看书,反正可以有回读的机会,那么就没必要很用心,而速读是传统阅读视幅度的10倍,100倍,在阅读的时候,如果没有全神贯注的话,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看了什么内容?大脑完全一片空白,速读需要专注,所以建议选择安静的环境,不要被周边的人事打乱自己的节奏,在做速读技能训练的同时,不仅提高了阅读速度,还无形中改变了自己三心二意的习惯!是不是感觉受益很大呢。

第二、切记读出声

如果读出声来,阅读速度就等同于说话速度,这样会大大拖延了阅读的速度,估计有些人可能会说,可是我念出声来,可以加深记忆,俗语说的好,无声胜有声,如果你的大脑在用心接收消息的时候,你完全不需要用声音来强调自己在记住书本内容!


第三、不要逐字阅读

如果你想要快速理解一个复杂的长句,大脑就必须在短时间内,浏览到文章信息并同时将信息存入记忆内,而高速阅读能降低快速理解的难度。传统的逐字阅读的习惯必须摒弃,逐字阅读一般是很多个词凭借记忆力串联成一句话,但是,如果一段话比较复杂,那么逐字阅读可能很难理解内容的意思,而只有快扫整段话,才会提高你的理解力,图像阅读就尤为重要了,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大脑一秒钟可以接收多少信息,举个例子,你站在家门口的窗户上,远望四周,1秒钟你可以接收多少信息?你设置可以记住左边右边有多少颗树,有几只鸟,你闻到了多少气味?如果你让大脑将文字变换成图片来阅读,进入到速读的世界里,快速阅读。

第四、选择一个好的软件
\n我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从小老师家长教育我们要逐字看书,大声念出来,20年来保持的习惯,突然有一天要换成图像阅读,会很难改变,而且速读需要保持全神贯注,或许一个电话就会打断你的速度,甚至让你又变为原来的阅读习惯,而且有的时候你不确定你这样的速读训练是否有效,是否正确!
但是,现在,市面有专门的速读软件,个人觉得精英特软件是很实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潜移默化中改变我的阅读习惯,让我的左右脑协调性更佳,左脑传输的线性思维和数字化分析工作,右脑能够可以转为图像,快速理解!这些都是我速读训练中的一点小心得,希望大家阅读后能有所帮助!

疯狂小牛哈


富兰克林说:“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苏轼说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郑板桥说:“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 即过,与我何益也。 ”

对于读书,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看什么书,怎么阅读都是我们在不停探索的事情。特别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喷涌而出的信息使我们变得焦虑,毫无头绪的我们买大量的书籍,希望通过阅读掌握知识解这种焦虑,于是出现了“买书如山倒 读书如抽丝”的局面,家里和办公室堆满了大V推荐的各种书籍,往往看了一两页,就因为读不下去,丢弃一旁。那么书,到底要怎么读呢?

日本的经济学教授原尻淳一,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方案。他在阅读过上百余册阅读方法书籍后,整理出一套超高效、超高质的读书技巧,而在《高效能阅读》这本书中,完整地罗列了这89条读书技巧。 通过这些阅读技巧,你不但能够喜欢上读书,还能够快速掌握知识,以及运用这些书上的精华于实际生活工作当中。

原尻淳一,龙谷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1972年生于日本埼玉县,获得龙谷大学研究所经济科研究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知名广告公司工作,随后在大型唱片公司从事艺人、电影、动画的营销和企宣工作,继而加入Bloom Concept,负责面向大型制造商的新产品开发、营销等咨询工作,并任企业培训讲师。

如果你是一个不爱读书的人,那你要看这本书,这本书会教你如何才能喜欢阅读;如果你是喜欢读书的人,那你更要看这本书,因为你会学到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实现更高效的阅读。我们在《高效能阅读》中不但可以学习到如何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方法,还能掌握知识的体系化管理和使用。

一、如何爱上读书?读什么书?

曾经我也是一个靠看书解决失眠的人,只要一拿到书,瞌睡虫立马就被召唤出来,屡试不爽。中学时代要求看完的四大名著,我居然一本都没有看完过,理由无非就是不喜欢,书太厚看不下去,每次老师抽查我都要想法设法,蒙混过关。

原尻淳一说阅读体质是可以养成的!

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存在“读者权力十条”,其中有两条让我印象深刻,分别是“第一条:不读的权利”和“不读完的权利”。当我们不喜欢这本书的时候,可以不读,不需要强迫自己去读这本书。所有选书的出发点,都要落脚于我对这本书感兴趣。

要爱上阅读,就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比如某同学不爱读书,但是他喜欢历史,那就去找历史类的书籍看。如果你是一个八卦的人,计划去拜读大师的作品时,不妨试试先在网络上搜索大师的一些八卦,以兴趣点作为内在驱动去阅读,才是改变阅读体质的根本方法。

“2D”到“3D”的学习,从现实生活中,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从内在消除厌读心理。当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愉悦感,或者说没有内在动机时,是非常痛苦的。

“读书应以自己的好奇心为原点,从感兴趣的地方入手。”

二、在哪里读?

什么样的环境算是优质阅读空间?我有一位朋友每次阅读前,必须 沐浴、更衣、焚香、净手,在她看来,这种仪式感能够让她更快进入阅读状态。而我阅读时,只要求安静就可以,可以是家里,也可以是图书馆,甚至有些小伙伴只有在蹲厕所的时候才能安心读书,所以每个人对阅读空间的要求都不一样的。

著有《知性生活的方法》的渡部升一先生,却生活在图书馆里。他在图书馆里打开立体声音响,播放贝多芬的乐曲,在这样一个怀旧复古的环境里阅读,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虽然我们无法像他一样住在图书馆,可是却可以在家里打造一个家庭图书馆。在这个角落里,我们可以在书架上摆上自己喜欢的书籍,放一张舒服的沙发,只要自己喜欢,就可以打造成任何样子。

无论是图书馆、咖啡厅,或者书房,甚至是家里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是自己能够阅读的环境,我们都要加以利用,通过环境刺激自己持续读书的动力。

三、怎么读?

速读

要在短时间内涉猎大量资料,那就必须掌握速读的技巧。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里面介绍了速度的方法,速读的关键在于快速挖掘“关键词”和验证假设,在读书的过程中积累分析,发现创意。

1.通过加快阅读速度,来提高阅读效率

2.通过目录、黑体字、索引和关键词快速了解书本内容

3.通过便利贴、“指针”和笔记等小工具提高阅读效率

垂直型阅读+水平型阅读

垂直型阅读,就是在垂直方向上深化特定领域专业化阅读。比如我们想要学习阅读方法,就可以找《高效能阅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实用性阅读指南》等相关的书籍来深化阅读。等到下次想要学习其他知识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垂直型阅读的方式来积累资源,这就叫做营造“思考的主场”。

水平型阅读,就是不限定领域,多方面广泛阅读,让我们成为“通才”。

谷歌董事长Eric.Schmidt提出“70:20:10模式”的“投资基准”。为了维持阅读的平衡,我们同样可以使用这一黄金比例。

70%用于垂直型阅读的专业领域,建立思考的主场,20%用于周边,剩下的10%用于感兴趣的未知。

“解剖读书”技巧

1.利用“Slideshare”解剖企划书,积累大量结构样本;

2.通过“Gunosy”,获取一手信息

3.阅读大量杂志,获取设计素材

书本到底要怎么读,其实方法有成千上万种,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把书本里面的知识立体化。在这个过程中,要求的不只是阅读的能力,更多的事信息收集整理的能力。

四、读完之后该做什么呢?

书读完之后该怎么处理?按照我们普通人的做法就是,读完就会闲置一边。但是原尻淳一说:

“为写而读”、“为产出而投入”正是时代环境的要求。

梅棹忠夫先生在《智识的生产技术》中详细地阐述了通过以前阅读的书籍,创造知识产出的步骤和技术。大家肯定会有一些疑问,通过阅读书籍,一般都是获取知识,为何会有创造知识产出的说法?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里解释,“知识生产的基本概念”由京大式卡-KJ法-小 笺 法三个步骤组成。简单来说,就是用卡片来收集可供参考的文章,然后将这些信息结构化分组处理,最后根据主题,将信息分类订成册,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调用不同的信息。

除此之外,原尻淳一还给我们介绍了像Dropbox这样的云端存储方式。

由于某些原因,原尻淳一介绍的方法和工具,我们无法使用,但是我们依然能够找到类似的方法。 比如我非常喜欢使用微信的收藏功能,在我看到喜欢的素材时,我可以一键收藏, 还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分类编辑,它就像一个移动的笔记本,随身携带查找方便。

“旧有的只专注于投入高效化的读书方式已不再适用,如何做到为了产出而快速阅读,以及能够获取高质量的信息,变成了关键所在。”

作为效率专家,原尻淳一不仅仅是把读书方法分享给你,更多的是告诉你如何把单纯的文字信息转化为附加值丰富的数据库,然后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

书读完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将知识整理体系化,然后按需所用才是我们阅读的真正目的,这就是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里面要告诉我们的产出为目的的阅读方法。

读书的方法成千上万,我们需要去探索适合自己的方法。无论读多少本书,学以致用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书言集


首先,读书并不是非要都记住。读书的目的分为消遣、收集信息和获得知识。比如你读《盗墓笔记》,很大可能是为了追求在学习之余放松,追求一种刺激感。这时候,你非要记住所有的情节,那就是和自己过不去了。再说,大脑的设定就是记不住所有的东西, 不要对抗自然规律。

其次,怎样才能记住自己需要的知识呢?比如:当我们看一本提高阅读能力的书,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收集如何提高阅读能力的信息。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记住信息“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将书本中的信息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并运用于生活实践。此时,阅读方法就会变得非常重要。

以前我自诩读过很多书,大学没事就待在图书馆。从王小波的特立独行到汪曾祺的饮食草木,哪个名家的书都要看上几本。读完之后,除了在别人提起这些作家,自己还知道有这么个人,就再没别的了。直到毕业后开始阅读一些关于提高阅读能力的工具书,才真正学会读书。

下面这三本书是我看过的关于提升阅读能力的书,推荐给你。分别是:《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和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三本书涵盖了从阅读速度、阅读效率、笔记、思维导图等多个方面提供了提高阅读能力的具体方法。

《沟通圣经》顾名思义,主要写如何提高职场沟通能力。值得特别之处的是,这本书中花费两章的内容介绍了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的方法。如果你一直都比别人读书慢,而且读完还没有别人记住的内容多,千万不要甩锅给智商。这只是你的阅读方法不正确。而这两章正好可以纠正我们阅读中的坏习惯。

在《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中,作者从带着目的阅读和输出两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有效记住书中信息的方法。如何带着问题阅读,如何通过思维导图和笔记的方法输出,本书给出了很具体的方法。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这本书,内容很朴实,却很有用。我们在日常生活和读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想法:等我买好各色圆珠笔再开始学习,把读书感想和摘抄分门别类记下来······最后往往什么都没做。作者在书中提到的一元化笔记和葱鲔火锅式笔记法可以让记笔记变得更容易坚持,是“完美主义者”的福音。另外, 如果想写书评和文案,葱鲔火锅式(笔记+感想)的方法也可以让我们的灵感碰撞出火花。

认真看完这三本书中的阅读方法,至少,在阅读这三本书的时候,认真实践这些方法。等你完成这两个步骤,你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高效的、系统的阅读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