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选择一种读书方式,你喜欢很多人一起阅读,还是一个人阅读,为什么?

兵传媒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在这个急功近利,喧嚣浮躁,过于注重表象外包装,集体迷恋手机和电子网络快餐式阅读的时代,看书式的阅读(读书学习)其实已经落伍了,成为了一种渐行渐远的,高不可攀的,曲高和寡的,十分奢侈的过时选项了。尤其是对于广大青少年而言,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敬而远之,避之唯恐不及。或者说是有些迫不得已,深感无奈啊!

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冥顽不化的,比较守旧的读书人还保留着那种“万卷古今销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的阅读嗜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从那个崇尚阅读的时代走过来,嗜书如命,不可或缺。知识就是力量嘛!那种精神追求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血脉之中,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得清代文人张潮在他的大作《幽梦影》中曾经描绘过: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我也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我也喜爱阅读。如果要我选择一种读书的方式的话,那么我当然会选择一个人静静地,默默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阅读。不会选择那种整齐划一,一哄而上的,课堂式的集体阅读方式了。

在个性化的阅读时,我希望能够真正地沉静下来,心无旁骛,身心融入,物我两忘,不受旁人的干扰。阅读需要安静,需要静心,需要专心,需要用心。更需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日积月累,长久的坚守。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滋润童年,阅读丰富人生。知识改变命运。阅读是接受文化的熏陶,收获知识硕果,塑造人的灵魂素质,塑造人的精神境界,打造人的道德人格,思想品味,文化层次。但是阅读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学习、吸收和塑造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付出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太过高昂,而且必须忍受孤独寂寞的折磨,抵挡住红尘喧嚣的百般诱惑。

走过了风雨人生,走过了缤纷四季,走过了喧嚣繁华。沉淀岁月,洗尽铅华,返璞归真。阅读别有洞天,快乐无比,乐此不疲。书本的世界依然如花似玉,依然五光十色,依然精彩纷呈,依然魅力无穷,依然诱惑难挡。此生与书本结缘,就注定要相伴一生,不离不弃了!

阅读的过程,就是领悟的过程,就是不断成长,日渐丰富,日趋完善,走向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的主观意志始终是第一位的,是决定性的。谁也帮不了你。只能看你的投入与悟性如何了。读书的世界与喧嚣无缘,只有一个人的枯坐独享,而无法与别人分享阅读的无穷乐趣。因此,我乐意选择与朋友一起出游,一起去玩耍,但不会选择一起去阅读。说白了,那是只不过是表演,那只不过是作秀,只不过是一种走过场,去完成任务的形式而已。是专门做给别人看,刻意地摆正姿势,煞有介事的。装模作样,看上去挺累,也挺可笑的!


沧海一滴


我出生于四县交界的穷乡僻壤,上初中时正值“文革”后期,所能接触到的书籍,都是文革时期“高大尚”的读物。 我家有个邻居,是从城里打成右派返回农村改造的。他看我喜欢读书,有一天把我叫到他屋里,问我喜欢不喜欢读名著,我表示了渴望之情。他说你必须保证不对别人说,我发下毒咒。他打开一个樟木箱子,里边满满一箱书,大部分是大部头,一些纸张已经发黄。箱子一股樟脑味有些呛鼻。从此便偷偷阅读这些当时的禁书。现在记起的有《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简爱》丶《红与黑》、《俊友》、《茶花女》《苦斗》、《三家巷》、《家》《春》《秋》、《子夜》,记得还有四大名著。初读这些书时都是一知半解,外国名著人名太长、地名太怪很难记得住,四大名著都是文言文,更难以看懂。邻居告诉我可典字典了解内容。虽然读的嗑嗑拌拌,还是让我了解了文革读物以外的东西,开阔了眼界。以致于后来喜欢读名著,工作后购名著读。养成了追名著、追热门小说的习惯,以此当作一种享受。虽说在文学上无任何建树,但作家梦天天做,并且乐此不疲,也不后悔。


李风辰


15岁那年,我辍学了,不是我的学习不好,·而是那年头家里太穷。九几年家乡连发洪水,洪水过了又闹瘟疫,五谷绝收,六畜全亡。父母每天唉声叹气,愁眉不展,全家吃饭都很困难,更别提上学了。我是家里的长子,我想我应该为这个苦难的家分担一些了,我要改变家里的困境,要让弟弟妹妹安心的上学,不再为学费伤心。我选择了休学,外出打工。

九月一日是开学的日子,也是我踏上省城打工的日子。那天我背着一床旧被几件破衣路过学校门口,听到昔日同学朗朗的读书声禁不住哭了,母亲默默的走在我身后,流着泪送我,一只手扶着我的后肩说:儿啊,父母没本事,让你委屈了。我摸干眼泪笑着说:没事,我不是那块料。

  

来到工地,几天的重活干下来累得我躺在工棚里只哼哼,幼嫩的双手磨出了水泡,水泡磨破了出来血,血磨干了结了痂,痂磨掉了结了茧,都没有流一滴泪,直到有一天,工头连唬带吓的说我:你的身子太单薄,没力气,干不了重活,又不好好干,明天送你回家。晚上我独自一人坐在沙石堆上嚎啕大哭,哭自己上不了学,连打工也没人要了。第二天我只好更加的卖力了。

  

一天,我在工棚里捡到了一本残破的旧书,是半本竖排版还是有繁体字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 而且只有前半部,后面的纸张都撕没了。我想工友是用来擦屁股的吧。晚上收工后,工友们喝酒打牌时,我静静的躺在被窝里一字一字的看,不认得的字就问一个给我们记工分老会计。我感觉自己就和那个多灾多难的小保尔一样可怜。我要学会他的坚强。此次我迷上了读书,什么书都爱看,也写一些狗屁不通的文字,我觉得只有在读书和写写画画的时候才是我打工日子里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了。

  

一转眼二十年过去了,我有了妻儿。每天忙于生计,生活工作的压力很大,但是只要有时间,我还是爱读书写字。有时妻说我在家看书碍手碍脚还碍眼,我干脆跑到离家不远的京津城铁的高架桥下看,那里宽畅安静,有时忘了吃饭。有时上班路过书店,也鬼使神差的走了进去 ,一看就是一天,晚上回到家,妻端上来热气腾腾的可口饭菜,女儿天真稚嫩的叫着爸爸靠进我的怀里时,我心里充满了自责和愧疚,我真想扇自己几记耳光,不能给妻儿带来优越幸福的生活,却整天看那些一无用处对自己好不相关的破书。。。。。。

  

那天,我回到家,见自己所有的书都不见了。问妻 妻说全当废品卖了。和妻大吵,妻大骂:“书是你祖宗呀,书能当饭吃吗?能变来钱吗?你看看人家,买房买车,你看看你!”我自行惭愧的辩解:“人和人追求的不一样,人也要一些精神食粮啊。”妻大怒:“精神个屁,你这些年混出个啥?一家三口到现在还租住这屁大的小屋,要啥没啥,你都三十好几的人了,现实一点吧,多把心思和精力放在挣钱上吧。”我哑然,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酸楚矛盾的心无法用言语描述。

  

用当下最时髦的词语来说,我很纠结,相当的纠结。我一直在思考,我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是圆那儿时无法完成的上学梦?还是逃避现实生活的不如意?或是书中真有颜如玉 黄金屋?还是为了寻找为什么要读书的答案?。。。。。。我过去没明白,现在也搞不懂,恐怕将来也搞不清,有谁来告诉我呢?和妻吵架的那晚我写下:仰天叹理想,飘渺白云间。俯首思现实,惆怅三四千。斗室无炊米,休教书换钱。

  

这辈子与书是分不开了,我想。



天佑苍龙


我喜欢一个人静静的读书,一个人感受书本带来的欢愉悲戚。每每拿到一本书,便迫不及待的打开,先粗略的看一遍,懂了一个大概。然后拿出纸笔,再重新仔细的阅读,看到精彩的字句,在本子上又写上一遍。

原先我可是新华书店的常客,在那六七年的时间里,我经常走上二三里路去看书。我属于那种只看不买的人。书店那时没椅子,也不准坐在地上,一站几个小时,站累了便蹲下来看,脚麻之后又站起来看。实在站累了,靠着书柜看,省了点力,但书店里的工作人员看到便会上前提醒,不准靠着。我每次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才恋恋不舍的走回家。几年下来,差不多把书店的每本书都翻了一遍,当然也没少受售货员的白眼。到如今腰老痛,我怀疑是那时站着蹭书的结果,天下果然没有白吃的午餐呀。

除了钱,我最爱的便是书了,可以说是“嗜书如命”。小时候,大我们几岁的老姐有满满的二箱子书,却总是锁着,于是我和哥哥便弄开锁,将书偷出来看,常被老姐追着打。约十岁左右,我又偷着把老妈的藏书都看完了,那都是大部头的小说,每本都有三四百页。老妈的书都是言情之类的,老妈藏着不准我看,但我还是偷着看完了。对我看书影响最大的是我哥,他也极爱看书,那吋他老欺负我,但只要有书都会给我看。男孩子看的书以打杀武侠为主之类的,来者不拒的我又统统的看完了。如今看到十岁的孩子天天玩手机,想想那时十岁的我竟然看完那么多的大部头书,连自己都感到十分的惊奇。

到后来,更是思书若狂,一日不读兮,寝食难安,到别人家便到处找书看,见人便开口借书看,死皮赖脸的讨书看。甚至与一个收废品的人说好了,收到书便留给我。每次拿到书最先是粗略的看一遍,再返回重新看一遍,我喜欢边看边作记,遇到好的字句便在纸上写一遍。每次拿到书恨不得一次看完,经常通宵看完。吃饭时要看书,睡前要看,上厕所要看,闲坐也要看,爱书的我成绩却不好,因而吋常被老妈说“读书冒读出来,却把眼睛读坏了”。

到如今,年纪大了,也俗了,爱上了电视,爱上了手机,对老朋友——书疏远了。我的书呀,伴我走过了人生的大半,怎么着都应该感谢谢你了。





梅来一夏


我喜欢一个人静静的读书!也喜欢带着情感深情的朗读!

静读,把自己融入到书中,与主人公一起,悲欢离合。看到高兴处,狂笑一番。看到痛苦时,潸然泪下。仿佛自己就是书中的某个人!

听别人朗读,与大家分享书的最美境界。如同看大银幕电影,那些感人的情节,跃出纸上。让自己的情感大起大落!

读书,乐在其中!

读书,使人明智!



晨雪曦阳


以前我是一个人读书,习惯了,就觉得读书自然是件私密的事,读书注定独行。

一年前,我开始接触微信读书,阅读的过程中,看到了很多书友的想法,眼前一亮。彼时,深渊与深渊响应,思想与思想激荡,那样一种快感是很难言说的。

我很感谢最近这一年的得着,认识了很多书友,写了很多书评,读了很多大部作。譬如《静静的顿河》、《战争与和平》、《罪与罚》、《平凡的世界》,不一一列举。

我现在也会享受一个人读书的快乐,但绝不排斥共读的好处。

如果硬要选择,我当然选择有同路人。


摩西Moses爸爸


喜欢自己一个人读书,读书的时候有一些个人习惯。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地读书。读书的时候有时候会有一些突然蹦出来的想法,比如会突然想画画,突然去查阅资料印证自己的想法。安静的环境有利于思考,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自己觉得读书让精神更丰富,而这些想法可遇不可求。但是很多人一起读书,必然会有一些琐碎的事情打断你的思考,无法集中精力去读书,思考也更难。

但我偶尔也会参加一些读书会。萧伯纳曾说,你我之间苹果的互换,结果仍是每人只有一个苹果,但你我思想的交换,每人将有两种思想。一个人的思想不尽然是最好最全的,而读书会有不同的想法和思想,经由碰撞,或者能形成超越个人见解或新思想。




台资味5213


大家好!

喜欢读书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至于读书的方式,我觉得因人而异吧。

如果你是一个安静的人,我觉得一个人找一个静静的地方,摊开书,让书、人、环境合一,让时间停止,只有心在书里飞翔,那感觉就两个字——舒服。

如果你喜欢热闹,和人交流活沟通,你们可以找一个斗室,泡上茶,或来杯咖啡,变读边聊,相互促进,让思想碰撞出火花,也是很美妙的享受。前提是同伴和你有同样的爱好和习惯。

如果你是个自制力差的人,我觉得你去人多的地方读书,那里有读书的氛围,同时对你有监督和鞭策作用。

……

不管什么方式,适用就好。

祝您开卷有益。



溪石散人


选择是有成本的,这叫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的意思是:因为你选择了这个,必然要失去那个,你因为选择这个失去的那个,就是你的机会成本。

因此,我选择随缘。也就是说:在这两种读书方式之中,我不做选择;也可以说:我会根据当时的情景而决定。不管选择哪一种,我都欣然接受。是可谓“不选之选”。

独自读书,独享安静,不受干扰。欲成就大学问,必经此途,一定要能够坐得起冷板凳,耐得住十年寒窗苦。否则,心猿意马,如何读书?如何成就?

而若逢众人共读书,亦有其中乐趣。古人有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也。虽则与众人共读书未必恒时有趣,有时未免烦恼,然而必有快乐在也。读书臻于妙境者,必成了达观之人。达观之人,必有随缘之性。诸事随缘,别无妄求。身心潇洒,自由自在。

余窃以为,读书宜独自而行,广泛涉猎,任意东西;去粗取精,随性扬弃(此性乃光明本性也),终成一己伟岸之人格、独立之精神、如香之灵魂。恰如大丈夫处世,特立独行。



作家王守军


如果把读书当成娱乐的话,他可以找一帮人坐在一起读,读完书上的共享一下自己的心得,但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首先它不可能持久,甚至连一本书读完的可能性都非常小。

真正的读书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事,有谁见到毛泽东在读书的时候要跟一帮人约到一起再读吗?而且读书又是一件非常安静的事情,你只有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在一个没有外人打扰的环境下,去细细的品味才能获取书中的真谛。(如果你有毛泽东那种定力的话,你可能对于外部环境的要求并不大,你完全可以在嘈杂的大街上读书,而不受到他人的影响。)

其实读书并不是一项活动,他也不是什么仪式,它就像吃饭一样,是给大脑供给养料的过程。为使你的大脑成长得更快,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随时随地的拿起书来看。你既不需要请道士给你开个道场,也不需要请领导来给你做一个剪彩仪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