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學漢語言文學的,看到自媒體上毫無文采、章法的文字竟有很高的推薦和收益,為啥?

作家廖文友情感人間


當年,白居易每做一首詩,都要找到上了年紀的老婆婆,然後把詩句念給她們聽,如果老婆婆聽不懂,就反覆修改,直到老婆婆能理解9為止。於是便留下了“老嫗能解”的成語典故。

靠著這種老嫗能解的詩句,白居易的詩歌貼近生活,被中下層人民廣為傳唱,連皇帝都評價:“童子解吟長恨歌,胡兒能唱琵琶行。”

文學藝術是發源於生活的,可以高於生活但不能脫離生活,生活是由人民主導的,能被人民欣賞的藝術,才是好藝術。一味的追求詞藻的華麗,格律的刻板,只會讓這個本末倒置的藝術形式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

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駢文,是中國古文體中詞句最為華麗的一種體裁,其巔峰時期便是大名鼎鼎的《滕王閣序》,期中的許多句子至今膾炙人口,比如:“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些句子的文風之優美,想必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您不會不明白。

然而駢文作為一個文體,最終在追求詞句華麗的基礎上越走越遠,用字唯恐不生僻,造句唯恐不華美,最終將一個優秀的藝術文學體裁變成了上層文人無聊的“文字遊戲”,最終在盛唐時期消亡,被更為通俗易懂的詩詞曲所取代。

這些例子表明了,文學藝術對中下人民本身是依附關係,文學不應該鄙視人民,而是貼近人民,能夠做到將文學藝術融入下層生活的,是陳忠實,路遙和賈平凹這樣的作家,而行文追求美詞堆砌,生怕被別人看懂的,那是郭敬明。

孰優孰劣,不辨自明。

題主,漢語言文學,本就是讓你學會也樣用藝術的手法去反饋底層人民的專業,而並不是讓你站在岸上嘲諷還在水裡奮進後來者的理由。


扣毛


我也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出身,對你的這個觀念很有感觸。

我做自媒體也好久了,也見了各種各樣的文章和自媒體人,目前自媒體行業也就這個鬼樣子,亂象頻出,總的來說就是一句話:現在什麼人都敢寫文章了。

你的問題,也是當下自媒體,甚至是寫作行業裡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為什麼會這樣呢?不是一個人的問題,也不是行業內部的問題,可以說我們所有人,都有問題,是我們造就了這樣的局面,也是我們產出了這樣的文章。

1、自媒體門檻低

比如在頭條上,註冊一個頭條號就可以發文章,就可以提問題回答問題。

所以大批人湧入,這裡不是沙龍,不是茶餐廳咖啡廳,不是禪室不是課堂,這裡是菜市場,這裡做什麼的人都有,拾荒者也可以寫文章,只要他們願意。

你指望所在菜市場看到什麼?看到魯迅沈從文嗎?

這裡是菜市場,菜市場裡什麼都可以走進來,什麼人都可以說話,只要他嗓門大,只要他足夠豁出去,就有人看,就有人想說一兩句。

看熱鬧的人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都不缺。他們怕的不是熱鬧好不好看,而是沒熱鬧可看。

願意看耍猴的就去看耍猴,願意看打架的就去看打架,還有兇殺色情雞零狗碎,有的是人喜歡,有的是人愛看。

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迴風流雪,喜歡豬肉燉粉條的人比你吃過的豬肉燉粉條還多。

換句話說,你不要用你的審美,你的邏輯,你的常識去判定所有人。

不然你會瘋的。

你會覺得不可思議,你會覺得如食腐鼠。

鳳凰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只是這世上沒那麼鳳凰。

2、為了收益不擇手段

很多閱讀量高的文章,並不是內容有多好,而是讀者被騙進去的。

其實這一兩年來,自媒體已經拋棄標題黨了,但是寫文章的時候,標題永遠具有欺騙性。不僅是標題,甚至圖片,都含有誘導信息。

你會被他們引導,然後點進去,等你看到內容的時候,大失所望。

這是一種。

有些高閱讀高評論的文章,點進去一看,發現是胡說八道文不對題,甚至歪曲真相。於是下面評論一篇叫罵。

這種奇葩的邏輯或者觀點,無非就是想吸引你的注意,藉此來提高他的流量罷了。當然也包括一些跳樑小醜,無知無畏,大言不慚。

這是一種。

還有就是以某種方式來彰顯自己,比如前段時間頭條上非常火的旅行詩人安安。加後綴,到處評論,哪怕是鋪天蓋地的辱罵,他都無所謂,也就這樣獲得更多的關注。

這也是一種。

自媒體這個平臺,不是為了寫文章而寫文章的,不是為了表達觀點而寫文章的。他們是為了掙錢,所以他們根本不在乎輸出的是什麼,是垃圾也好,是狗屎也好,只要能賺錢,他們都會去做。

3、閱讀者的目的

還是第一點說的,你來菜市場幹什麼?

有真正想來菜市場學習的嗎?

大多數人不過是來這裡打發時間罷了。更多的人是來找樂子,找存在感。

你覺得這些打發時間的,找樂子的,找存在感的,喜歡什麼?

喜歡一篇嚴謹的論文?喜歡一篇文采非凡的作品?

當然,是有的。但是太少了。

沒人看的東西,必將餓死作者。

於是你想看什麼,他們寫什麼。他們的寫作目的就是吸引你的流量,就是賺錢。

你想看什麼呢?想看張丹峰出軌了,想看前凸後翹的美女,想看新封神演義,想看彩禮撕逼,於是他們寫洪欣,放各種圖片,寫各種吐槽,煲各種雞湯。

你們要,他們給,這個循環不就形成了嗎?

你們不看他們為什麼要寫?他們可不傻逼。

4、平臺的導向

平臺有責任,責任挺大。你可以看到頭條推薦頁上置頂的那兩條,永遠是國家大事,是我們可親可愛的習大大。這就是導向。

所以平臺給的推薦,也決定著文章的死活。

但很頭疼,推薦是一件大事,如果是記性好,大概還記得去年的頭條被約談的事情。

那之後頭條一次性招了2000名審核。

文章需要審核,電腦審核有時候不能發現問題,所以需要人工審核,但人工審核怎麼樣呢?

大家都是人,心裡都清楚。

這些點一個套一個,成就了現在的局面。

你想看好東西,就去找好東西,菜市場裡也藏著大神。

你想要全坐滿大神的那種地方,就別來菜市場。

----------丸-----------


祁門小謝


誰不是漢語言畢業的啊?你哪個學校的?自報家門啊,自以為上了個大學就不得了了?看誰都覺得差?你覺得你寫得很好,你寫一篇出來看看啊,看看你的文筆又能有多好。先管好你自己吧,學位證都還沒拿到就一口一個漢語言。你現在頂多就算念過這個專業,文學學士都不是,也有臉出來說,真的不害臊。

不可否認現在自媒體的興起確實是拉低了網絡寫作的門檻,但這畢竟是一個全民參與的平臺,不是你裝的平臺,你要看文筆去看你的學術期刊啊,你要不喜歡看,大可不必看,何必問這樣一個問題給漢語言招黑呢?這個年代誰沒讀過大學?估摸著你可能是什麼野雞大學畢業的吧,要不以你的性子,重點的話不天天掛在嘴邊說?


紅油兔丁呀


我來說兩句。

自媒體打破了千百年來的酸文人對文化、文章的壟斷。我為此歡呼。

文彩?

章法?

誰規定的?

中國人說中國話,聽懂即可。中國人寫中國字,看懂即可。中國國人寫文章,我文寫我想,我文寫我心,表達出來即可。直接了當,直奔主題。沒有自卑,不看別人臉色。直抒胸臆。看別人文章看懂即可。要什麼文彩?耍什麼章法?

百姓不喜歡故弄玄虛文章。不喜歡晦澀難懂文章。下喜歡花裡胡哨文章。不喜歡幾里拐彎,不知所云文章。一眼掃過去,知道大意即可。大家都很忙,沒有功夫去讀酸文人的又臭又長,尋章弄句的文章。

頭條文章,迴歸初心,迴歸本性。大呼痛快。

不用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四個寫法,就可以大膽寫文章。一句話不少。萬言不多。

寫了錯別字,有網友指出,學會了,改了就是。只要內容不反黨反社會主義,不違法。不罵人。想怎麼寫就怎麼寫。無拘無束。放飛心情。

當然,如果作者有時間,有技巧,有能力,願意炫文彩,遵所謂的章法。字斟句酌,邏輯嚴密。也是允許的。純屬個人愛好,自我選擇。別人不用說三道四。但不用自待高明,好為人師,指責下里巴人。

網絡是平等的平等的。誰也不能自詡自已是標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也勿施於人。好嗎?


二億六老人


很奇怪,一個作家居然提出這樣的問題。。。其實,社會自古以來就是這樣。比如農村廟會,舞蹈演員楊麗萍和一堆只會扭扭屁股的豔舞演員相遇,會是誰的觀眾多?這還真不好說。。。楊麗萍跳得再好,但這群妖姬衣服一脫,來個脫衣舞,瞬間,臺下觀眾就跑了。如果你自報家門,說自己是國家一級演員,說不定還能留十個八個。如果大家不知道你是誰?跑個淨光,也屬正常。。。再以網上對突發事件的應對來說。比如你才比李白,突然之間,中國和某敵對國家發生激烈對峙了。做為有才華的文人,才在那琢磨怎樣引經據典,文字推敲呢,筆下一個字還沒落下。網上或許早已被千千萬萬的喊打聲淹沒了。。。現代人,節奏比較快,說不好聽的,沒有幾個人有時間,在那耐下心,慢慢欣賞你那優雅的文字,更多的是看你觀點。即對事件的態度,對?或錯?支持?亦或反對?什麼觀點?有何依據?。。。那這樣說,豈不是文學沒用了,也不對。你看網上,很多著名學者,在這《今日頭條》登錄,首先要自報家門,如某某大學××教授,也怕冷場呀。。。其實,群眾的眼睛也是雪亮的。如果你真的天賦異稟,才華橫溢,慢慢也會被很多人關注的。。。而你寫的許多東西,假如確實詩情畫意,字吐龍鳳,富有哲理,令人浮想聯翩。雖有可能暫時受到冷落,長久看來,卻會是一直熠熠生輝。。。


大力牛魔王之龍在天涯


謝謝你的提問。我是自學漢語語言文學,所以,喜歡寫文章,更喜歡發表文章玩。

對自媒體上文章差閱讀量大,收益也不錯,也是深有同感。

例如,有的人就寫了幾句話,感覺話都沒有說清楚,居然閱讀10幾萬。

我們辛辛苦苦反覆推敲,鏡心選圖片,也就幾千個閱讀,有時連人家百分之一的閱讀都沒有。

我認識一個寫書法文章的老人,也是一個書法家,文章也寫得有條有理的,可是閱讀就幾百個。寫了幾天信心都沒有了。

如果在一個答題下面你看看,那個閱讀量最好,情況非常複雜。

有時候是好作品閱讀量高,有時候是發表時間早的閱讀量高。

比如,你的文章早發了半個小時,或者半天,那麼,別人的文章雖然好也就趕不上你的閱讀量了。

但是,也不一定,如果一個問題需要內容質量好一點的,哪怕你晚了半天,也會因為特別推薦,閱讀量就高。

由於種種不同情況,會造成文章閱讀量不一樣。

比如說,有時確實發現一些文章既沒有內容,也沒有質量,圖片都很差,但是閱讀很高。

這些問題,可能是所謂智能推薦的缺點吧,目前還沒有辦法糾正。

我們算一個簡單的賬你就會知道,如果採用人工受理的方法,那效率是非常低下的。

因為,在自媒體平臺一天24個小時,文章不停地發表出來,頭條據說每天有幾百萬各種不同形式的文章。

一篇文章人工粗看一遍,大約需要五分鐘,不眨眼地看,一個小時,也就12篇文字,一天工作10個小時看120騙文章。估計已經累趴下起不來了。

如果一天要審核120萬篇文章,人工需要一萬人。而且這些人得累扒下。

所以,智能審核也限制了一部分優秀文章的推薦。

這僅僅是一個方面的原因。

還有讀者方面。

如果優秀文章,讀者不太接受,那麼,對於本質是商業運作的自媒體平臺來說,也是不利的。

所以,自媒體最歡迎的是“閱讀量”。只有沒有嚴重內容問題,閱讀量是第一指標。

而且,要求作者寫讀者喜聞樂見的內容,採用大眾喜歡的形式,這也是自媒體的特點。

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自媒體平臺就是一個大眾平臺,你想溫文儒雅,那是沒有市場的。

所以,摸索適合讀者接受的方式寫文章,也應該是作者努力的一個方向。

記住,實際上只有你服務最好才能得到最好評價。

既要寫出自己的思想,也有照顧到讀者的接受方式,你需要調整一下自己。

至於個別情況下,一些質量比你差了一點點閱讀很好,這也是幾率性問題。

只要你寫得內容形式都符合讀者胃口,做到雅俗共賞的程度,肯定也會得到更多的讀者選擇。

所有成績都是努力的結果。學習探討,不要用自己的標準衡量所有人。


千千千里馬



專業的作品和商業作品區別很大,在媒體發達的今天,文學水平與欣賞文學的人是對等的,文化層次與閱讀者也是對等的。專業的文學和要求高,你全用之乎者也,或者用更高層次的文字寫出來,但讀懂它的有幾個人?反之,你用通俗的語言寫出來的文章讀者多呀,讀者多的話點擊量就高,所以商業目的就達到了。



網絡作品它的要求本身就不高,隨意性比較強,他找的都是品味相同的人。現在好多人的心理比較浮躁,所以寫文章也要投其所好,這樣讀者才會多。如果寫的文章太偏,就是寫的再好,讀者也不會太多。所以文章它有時代性,要引起大眾的共鳴和喝彩。我覺得笑話段子這些題材看的人比較多,多數人點擊看完之後笑過之後沒留下任何記憶,但是點擊量是很高。

個人認為,文筆要適應現在大部分讀者的心理,內容要豐富,找大部分讀者偏好的題材和話題,也許專業的作者不願寫沒意義的話題,但只要是好文章、好題材,總歸有人喜歡的。堅持自己的初心,總有人為你喝彩的!


孔令奇12


楊麗萍和豔舞者們相遇,誰的觀眾多?當豔舞女郎跳起脫衣舞來,瞬間,臺下的觀眾都跑光了。此話意思不明(詞不達意)。我說:楊麗萍處的觀眾都跑光了,蜂擁而至脫衣舞者們的臺前觀看,且津津有味,

有人說,陽春白雪,下里巴人,見仁見智,各各歡喜。本人覺得,大部分人還是喜歡豔麗低俗的表現形式。就如《白蛇傳》的故事一再翻版一樣,而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又有多少人會去欣賞?在頭條上,也每每看見有人叫喊,希望能擁有三妻四妾,風流倜儻(呼籲恢復妓院,以滿足其沾花惹草的慾望)。

他們是不看《魯迅寫的文章的,如阿Q正傳)針砭時弊的文章的,而只喜歡風花雪月,卿卿我我,願在溫柔鄉里醉生夢死。

本人也好色,所以我要結婚,要行房事,要生兒育女。

試問,碌碌於養家餬口的人,他還有幾多精力去尋花問柳,去找小三,去包二奶?又如:袁隆平似的人物,又有幾人去嫖娼,去豪賭?

史上有曾國藩者,為毛澤東和蔣介石所讚賞,所推崇。不是他財大勢大,而是他謹慎行世,低調地待人接物,是處世行事的一典範!

湘,邵,禹。恨江草


恨江草


文學作品的讀者群和自媒體的讀者群是有區別的。不可否認,文學作品的作者的確有一定的寫作功底,寫出來的作品讓人品味,給讀者留有一定思考時間。好的文學作品需要讀者反覆閱讀,思考其深刻意義。自媒體的受眾是普通大眾,需要節省時間快速閱讀,看的過程中就理解其內容,讀者很多,而且內容必須有意思,其語句有需要有爆點,甚至是語言奇特一些更好。文學作品大多是比較冗長,需要大量的時間閱讀,從理解的角度來說,小說,散文,雜文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詩歌理解起來比較難,特別是現代詩歌,現在的詩歌很晦澀,讀起來覺得雲裡霧裡,一般讀者一頭霧水,甚至不知道說了些什麼,如果詩歌這種文學體裁上自媒體,看得人是極少的,幾乎沒有幾個人看。這也就是現在自媒體高速發展的今天文學作品沒有市場的主要原因之一。說起文學作品體裁的詩歌,為什麼一個高中文化程度的餘秀華的詩歌現在火起來了呢?是她的文學功底深厚嗎?是她的作品深刻嗎?都不是!就是她的作品通俗易懂,不做作,大眾一看就明白,就是沒有詩歌基礎的人也能看出個大概意思;其二,餘秀華有一篇《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這個“睡你”二字是個驚爆點,正是這兩個原因,吸引了大眾的眼球,所以餘秀華的作品火了。

自媒體的作品的要求與餘秀華的詩歌有相似點,需要有爆點,有奇特的語言來吸引大眾的眼球,引起人們的閱讀興趣。

所以自媒體的作品人們喜歡看,而且還喜歡寫,而文學作品看的人少,寫起來就更難了。說到這裡,答案已經有了吧。


chen790875531


說難聽點,自媒體平臺是商業平臺,不是ABCD刊這些學術交流平臺,不是靠展現才華和深度就夠了,而是要迎合讀者口味。那麼很顯然,這就是一個讀者和作者的雙向選擇了。


從作者本身而言,入駐這些與大眾直接接軌的平臺來獲得收益、混口飯的同時,你就應該要有接受大眾普遍通俗性的心理準備。作出“眾人獨醉我獨醒”的面目又想靠著這群“醉漢”掙錢,這不是想多了?這不是一個看才華、看章法的地方,是看熱點,看角度的地兒。


其次,題主談到了漢語言文學專業,那麼問題來了-------你確定你的寫的東西就凌然眾人了嗎?確定自己所說的章法、文采是真的存在嗎?堆砌考據、堆砌典故的行文是文采、章法嗎?我有兩位朋友也在這兒,一位叫@陶短房、一位叫@劉愚愚,二位現代文或以精煉深致見長,或以博雅辭富為勝,他們有吐槽過“劣幣驅逐良幣”嗎?還不是一樣的積累了數量客觀又固定的粉絲群體?


再難聽點,如果你在ABCD刊有學術論文,完全可以跟平臺直接接洽簽約,何至於要跟低劣的自媒體去搶食?


從讀者來看,大眾化就是通俗化。知識的獲取是個枯燥的過程,真正想獲得知識的朋友早就自己去讀書了,剩下的大部分就是想走捷徑,想著“饒有趣味的學習知識”,亦或者就是來“追新聞、追熱點”的看熱鬧心態。


你洋洋灑灑考據無數,嘔心孤詣花了數小時寫的東西,在他們看來就是枯燥乏味毫無趣味-----甚至看都看不懂,還談何流量?獵奇才是大眾的心理,學習不是。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