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詩人袁枚為什麼說“書到今生讀已遲”,難道讀書是前輩子的事情嗎?

醉墨客林世偉


“書到今生讀已遲”出自袁枚的《隨園詩話》二七篇。全文如下。

諺雲:“讀書是前世事。”餘幼時,家中無書,借得《文選》,見《長門賦》一篇,恍如讀過,《離騷》亦然。方知諺語之非誣。毛俟園廣文有句雲:“名須沒世稱才好,書到今生讀已遲。”

其中“名須沒世稱才好,書到今生讀已遲”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名聲在死後仍舊被人稱道才算是好,書到今生才開始讀已經算是晚的了。

袁枚的《隨園詩話》這一片段的中心意思是今生開始讀書已經晚了,要抓緊時間讀書。理解一句詩所表達的含義不能斷章取義,要從上下句串聯、整段文章中尋求答案,去理解袁枚先生對世人的教誨及勵志之語。

曾經有妄談什麼黃庭堅的所謂的“輪迴轉世”,豈不可笑、滑稽至極!一些標有佛學家的假行僧們抓住一枝一節,喧囂自己“高深”經學,誤人子弟,拖牛入潭,有一點生活常識、懂一點生命所源的同仁們,是不是糊塗了一把年紀!

怎麼不學學袁枚先生的致雅、情趣及明志、淡泊呢!

附錄幾首袁枚先生的詩,大家共勉吧!

1、《所見》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2、《雞》 養雞縱雞食,雞肥乃烹之。主人計固佳,不可使雞知。

3、《苔》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亦學牡丹開。





平民之宴


讀書,什麼時候都不會晚

我是一個窮書生,什麼也不會,所以人家叫我書呆子。

我是書呆子嗎?

十七歲以前,我還是一個調皮的男孩。我爸說,你要好好讀書。

書,對於我來說是天方夜譚。整天裝在書包裡太沉了。

如果不是學習的話,我真的好想把他扔掉,你們都知道,一個學生因為書要挨家長們的多少罵?所以書是我的敵人。

畢業那天,我們的書包裡的書,都被我們撕的粉碎,把書從樓的窗戶扔出,漫天飛舞的書頁,你不知道有多麼好看,終於可以不用再讀書了。

大學四年究竟是什麼感覺?一個字高度概括:混。

混了四年,然後畢業參加工作。

轉眼到了而立之年,還沒有混出個眉目來。我上鋪的兄弟早已經下海,掙了好幾百萬。而我只能依然每個月拿著那麼點小心翼翼的工資。我沒有人家那樣的勇氣,只能在圈子裡做著自己的小夢而已。

這個時候才知道讀書還是有用的,最起碼評職稱還是有用的,於是我又開始了讀書。考了一年又一年,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書中自由黃金屋,書中自由顏如玉。

袁梅說,書到今生讀已遲。那是因為他不是圈子裡的人,傻x。讀書,什麼時候都不會太晚。


石頭手記


說的是宋朝黃庭堅的故事。黃庭堅字山谷,山谷前生喜好文學,他的詩書畫,稱為三絕,與當時的蘇東坡齊名,世稱“蘇黃”。他由前生種因,而來生結果,這才引發了明代進士袁枚說:“書到今生讀已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