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一百年前五四运动中“打倒孔家店”这个观点?

阿尔卑斯山下的水


与其说五四运动打的是孔家店,不如说是打朱(朱熹)家店,我们越研究传统文化越会发现,孔子没错,错的是后人,尤其是宋明理学,他们错会了圣意,凭主观猜测,虽然符合了封建帝制的时代特点,却阉割了文化的精髓。

所以打倒他们,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但我们也要注意,拔草可以,别毁了庄稼,泼洗澡水可以,别把孩子也泼了,事实上近百年来,我们已经毁了太多的庄稼,泼出去太多的孩子了。

不信大家可以扪心自问一下,自己心里除了钱,除了欲望,还剩下什么?光说人性危机,道德危机,埋怨这个,埋怨那个,上怼天,下怼地,中间怼空气,但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些危机的原因呢?

这从根上讲还是我们砸错了店,错把冯京当马凉了,以至于如今我们行为有法律管,但我们的心却没文可化了,这才造成了道德危机和人性危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澡雪堂主


儒家这个问题实际上应该上升至国家学术层面,给大众一个交待。

有一个现象值得大家注意:抱歉我记不得具体年份,大约2010年左右,在天安门广场一侧立了一个孔子像之后,连夜又被搬走取缔。这个事件见诸于当时新闻,我本人非常观注。后续专门询问了一些掌握政策的党校学术派人物,回答是立孔孑没问题,但只立孔子有问题。

我想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掌舵者非常谨慎。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其实孔子有说不尽的委屈。

二千年前的孔子,与董仲舒化妆后的孔子,到明清理学阉割版的孔子还是不是一个孔子?

答案不言自明。肯定不是一个孔子。

但是,两千年来孔子承担了多个孔孑,那么这个孔子就可疑,就可怖。贡起来可以泽被后人,拉出来就可以干坏事,怎么能不慎重呢?

尤其是孔家店一家独大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袁天罡奇门遁甲号


五四之前100年,不打倒孔家店,100年间,国家如病猫,群狼围食。一、二、三次鸦片战争,割青岛旅顺口、割香港澳门,丟海参崴、北海(即贝加尔湖)、甲午海战惨败并被迎赔白银计7亿两,为国家的几年的财政收入,为日本国7年的财政收入。日本政府白勒索中国7亿两白银建设自己的国家。

打倒孔家店后,中国赶走了日本豺狼,建立了新中国,人民当家做主,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十七国联军,使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七十年时间,我国超英赶美,已跃为第二大经济体。不打倒,中国能站起来吗?勿喷,要用事实来驳倒!


j九华


孔子出生在春秋时代,他和同时代的老子齐名,分别成为儒家和道家的鼻祖。在春秋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国君都想称霸,因此孔子的儒家思想不能被各国君王采纳,同样老子的道家思想也行不通。那是君主依赖的是法家思想。直到汉朝汉武帝时期才重视了孔孟的儒家思想。到了宋代出现了所谓的儒家大师朱熹,他断章取义别有用心地曲解孔子的儒家思想,把儒家思想变成了统治者压迫束缚人民的工具。以后的明清两朝也是如此。因此五四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就是要砸碎以孔子的名义束缚和压迫人民的精神枷锁。现在我们研究孔子和国学就是要客观求实地还原孔子儒家思想的本来面目。有人把中国受欺压受侵略的根源是孔孟之道,那么汉武帝时期尊孔为何国家强大不受侵略呢?孔子及弟子是重视武力和先进科学的,那时的六艺里就有驾车和射箭,孔子及弟子周游列国不致被杀,就因为他们都是武功高人。孔子在鲁国当政后立即杀了少正卯,看出他并不是无条件的仁义道德。孔子用手扙击打老人,骂他老不死的坏蛋,现在来看都是不尊老的典范。可见孔子尊老也是有条件的。因此我们研究孔子要客观全面的解读孔子,不但看其言论,更要看言论的环境条件和使用原则。孔子讲仁义道德,不是不讲是非的仁义道德,相反只有对不仁的斗争才是真正的仁义道德等等。


彩云东升戴宝山


孔子是先贤,被我们称为“至圣先师”。儒学是国粹,是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五四运动”,也被称为是那个时代进步的学生和青年的爱国运动。

(孔子)

既然如此,为什么在“五四运动”中,进步青年们,还要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呢?今天的青年人们,又该怎么来理解当时青年人们的那种行为呢?

一、“孔家店”成了总出气筒。

中国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走进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贫穷,落后,愚昧,随之而来的是国内战乱不断,纷争不休。国际上没有地位,受欺负挨打。先是和英国打,打不赢。接着和法国打,还是打不赢。西洋人打不赢,连东洋人也打不赢。再接着,八国联军联合打中国,轮番上阵。割地赔款越来越多,中国人也越来越穷,越来越弱,中国已经走到了亡国的边缘。

“五四运动”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爆发的。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可是战胜之后,不但没能获得应有的利益,利益反而受损。中国人在那时候,彻底看清楚了自己在国家上所处的地位。

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思。很多人认为,中国之所以走到那一步,都是在中国传播了两千年的“儒学”这种主流意识形态造成的。

当然了,从今天回过头来看,我们知道,这个结论多少有些偏颇。但不管怎样,“儒学”和“孔家店”,就成为那个时代的总出气筒。

(五四运动)

二、“孔家店”遭遇躺枪。

我们之所以说孔子和儒学“躺枪”,是因为五四青年们想要砸烂的那个“孔家店”,并非孔子的学说,也非真正的儒学。

孔子在春秋时期是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又是一个很不成功的政治家。他对当时战乱纷争的社会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只有大家克制欲望,尊崇周礼,才是解决纷争和战乱的唯一出路。当他提出了这种学说的时候,他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努力推行自己的学说。但是,没有一个国家认可他的主张,没有一个国君认为他的主张对解决当时的战乱纷争有用。所以孔子到晚年的时候,自己都有些灰心失望,不再祈求自己在政治上能有什么作为,他一门心思都放在教书上,希望弟子们能利用儒学改变社会。

当然,我们都知道,最终改变国家纷争战乱,实现统一的,其实并不是儒学,而主要是法家、兵家这样一些学说。而且法家这些学说的倡导者们,还做出了“焚书坑儒”这样的行动,对儒学进行了强力打击。

不过,儒学并没有就此消亡,它在作为大统一朝代的汉朝开始,重新发挥了作用,获得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

但很显然,汉武帝及董仲舒们提倡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实已经不是孔子当初主张的那些东西。汉儒们对孔子的学说,进行了大面积的篡改。后来,随着封建社会往前推进,极权和保守越来越成为儒学的核心内容。而这种内容,显然与孔子的学说相隔甚远。只不过,名字还是那个名字而已。

从这个角度来说,孔子及儒学是遭遇了躺枪的。

(汉武帝)

三、“孔家店”严重拖后腿。

已经变异,以极权和保守为核心内容的所谓的“儒学”,在那个时代,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进步,必须要废除,不能让它再占据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

实际上,孔子和他的儒学,在春秋战国那个动乱的时代,都没能拯救当时的社会。因此,在清末民初的那个时代,也是拯救不了当时的落后贫弱的。何况,还是一个早已被误读了的孔子,被异化了的儒学。

因此,就当时的情况来看,五四青年们提出的打到被异化的“孔家店”,确实并没有错。不过,在今天我们国家再一次走进了大一统的时候,儒学又将焕发它新的面貌,对时代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五四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张生全精彩历史


腐败政府为了维护极少数官僚资本主义者利益,搜刮民财贪污腐败只图享受,不思进取,使民族与国家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只有民间力量一呼百应起来运动。孔子思想本来有其精髓,也有其糟粕,应当传承发扬。然而当时统治阶级作为统治人民的主要思想,其中不乏愚弄民众思想,已经与当时社会发展极为不符,也成了革命运动必须先打破的精神桎梏。只有这样,才能把受压迫人们从思想上解放,认识到自己被剥削被压迫现状,才能掀起混混烈烈的革命运动,推翻腐败政府,这是历史必然,也是发展的必然。


元芳观点


五四运动提出的砸孔家店只是一个比喻特指某些人提取需要的部分的那些儒学,等级制度三纲五常等绝对的忠孝思想。实际上儒学是非常广泛的,孟子还提民贵君轻约束君主呢,老百姓还有权反抗暴政呢,但是近几百年权力阶层不是越来越抛弃么?

实际上当年激烈交锋带来的好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五四后十年是中国近千年来最伟大的文化开放的时代。当时即使反对五四思想解放的北洋系和传统立宪派的文人都拿出了很多干货,很多还影响到现在,具体哪些大家看看当时的国学大师作品,这点比较敏感,不便追根。

然后就是砸到孔家店才能动摇北洋军阀和老立宪派的根基,对于国民党的三民主义和共产党的共产主义发展起到思想解放的基础。正是因为砸倒孔家店,全国看清了北洋军阀及某些仍延续封建的政客(考虑到其中不少人在民国期间功过未有定论,且比较敏感,比如梁启超还策动护国战争但后来的表现。。这个不好说,笔者主张讲历史不能过于成王败寇的功利),使得北洋政府的声望扫地。五四后在这一思想引导下,大学生不断掀起运动,学过鲁迅的都明白其中有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从学校管制出发以及维稳出发,貌似今天理解开除学生什么的也无多违背管制。当时北洋对学生可是比国民党后来克制多了。总之就是思想文化上北洋军阀成为全国青年骂的对象。

正是基于砸掉孔家店,所以北伐才以仅仅两广10万人就轻松横扫100万北洋军阀,最后这10万人死伤还只有一两万,足可见大部分战斗特别是对皖系奉系都是北洋思想崩溃后无法组织起有效抵抗所致。

五四运动砸掉孔家店的意义重大,非三言两语所能解读。


证券五分钟


什么叫‘‘孔家店’’?

就是孔孟之道的代称。孔子被封建帝王一再加封,封号‘‘大成至圣文宣王’’,以我个人粗浅的理解:何谓‘‘大’’?天少一横为大,意为仅次于天子。成即成就。至圣,即思想成就最高的圣人。文即言之有文采。宣指思想播于四方。

这样封孔子,说明封建皇帝都希望以孔子思想(包括儒家)统一天下人的思想,尤其是孔子讲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直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那么,‘‘五四’’运动又是什么目的?要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传播西方先进思想,救亡图存。这就难免产生与一切旧思想旧文化旧秩序的激烈冲撞!毛泽东有句话‘‘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所以,在五四时期思想进步的人们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时代的必然!

有的人可能觉得是不是泼水可以,但不能连小孩也泼掉?其实,只要稍稍了解一下当时历史,你就会知道康梁变法就是‘‘改良主义’’,改良主义似乎注定不能救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大大促进了西方进步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奠定了现代中国革命的格局。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这些新文化运动主将,其实也不是全盘否定孔孟思想的,作为中国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些观念谁也不会放弃!



阴阳家6


懂孔孟之道的人,绝不是平民百姓。试想一个整天和土圪垃打交道的人,也去真正研究三纲五常、王臣父子的道理基础吗?不是的!工人时时与工具材料打交道,让他们去研究上尊下卑,极难相及!传播鼓吹孔孟之道,只有统治者才会去努力吹捧的。孔孟之道.其实就是宗主要求:服从,不管正确与否,服从第一,这是孔孟之道的基础!因此,孔孟之道是维护旧统治,特别是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封建统治者不可能不为其歌功颂德、树碑立传!而时代的进步,总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对其涤蕩!便出现新与旧、先进与落后之纷争。因此,五四运动的批孔也就是历史的正常一页,未出现便不正常!


老孙168570036


如何评价一百年前五四运动中“打倒孔家店”这个口号?

本问题涉及一系列具体问题,下面将分别回答之,以便和朋友们共同探讨……

首先,是“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的民族主义者,掀起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影响深远……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开始了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西方列强加紧侵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要求以民主与科学等思想来改造国民思想以便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复古尊孔政策,掀起复古逆流……陈独秀首先举起民主与科学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与科学,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

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吴虞,钱玄同,刘半农,辜鸿铭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斗争矛头直指维护专制统治的儒家思想道德……

其指导思想是民主与科学;进化论和启蒙思想……

后期又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两个阶段:

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和人员准备,共同推动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评价:

是近代中国又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我国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精神,普及了文化,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等提供了条件,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更多的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但是,新文化运动带有偏激的倾向,对东西方文化带有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倾向……

其二,关于“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严格来说,“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是“打孔家店”而非“打倒孔家店”……

1921年,胡适在为吴虞的《吴虞文录》所作序中,称赞吴虞是“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后来演变成“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进而成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打孔家店”与“打倒孔家店”,虽一字之差,但含义却大不相同,前者是批判反思,是扬弃,后者是彻底抛弃,盲目西化……

新文化运动中,确实有一部分更激进的代表人物,提出了全盘西化和盲目否定中华传统文化的激进主张,而且新文化运动的一些亲历者又自觉不自觉的使用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因而,“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就被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口号之一而广为流传……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来看,既有一定的必要性,也是矫枉过正的,是正常滴!……

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前提条件,辛亥革命缺乏对传统思想文化的批判,新文化运动有为辛亥革命补课的一面……

而儒家思想是我国两千多年帝制时代的统治思想,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就必须反对封建专制政治,也就必须反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工具即儒家思想道德

因此,“打倒孔家店”口号的出现,既是必要的也是正常的,但是,矫枉过正,反映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偏激片面……

其三,“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是否适用于今天?!……

答案是:不适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批判地继承发展,并赋予新时代的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都必须立足于自身民族传统,传承创新,与时俱进,借鉴他国,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