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儒学为何能够成为正统思想?

毛小暖


最近看了《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这本书,书中详细介绍了3000年来中国道家、佛家、儒家、玄学、心学、理学、实学的兴起和政治上的更替,直到宋朝以后,程朱理学(哲学化的儒学)思想,再也没离开政治舞台,直至清末。

看完这本书,才明白为什么墨家、法家、玄学、佛家、道家等百家争鸣,虽然在某些朝代小露锋芒,但是最终让儒学思想成为了正统,这是维持中国封建社会集权体制的最优路。

秦朝法家

先秦诸子百家,百家争鸣,使得中华大地迎来了思想融合的第一波高潮,对后世的影响极深,在以“法家”为正统的秦国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之后,仍以“法家”治理天下,二世便亡了。诚然,秦朝短命的种种原因中,与“法家”有绝大的关联。

汉朝改良版儒家

因为秦的灭亡,在汉朝同样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方面是刘氏皇权的合法性问题,另一方面是地方宗室和权臣的分裂倾向。

为此,必须为中央集团体制构建一套思想基础,于是汉武帝通过董仲舒,罢黜百家,奠定了中央集权的“儒学意识形态”,对天下子民进行思想禁锢和洗脑,当然这个时候的“儒学思想”是在周公旦和孔子推行的儒学礼法上进行的改进,形似神不似,根本不是孔子学说真正意义上的儒学思想,所以把“孔子儒学比喻为封建洗脑愚民思想”是很荒谬的观点。

可悲的是,思想的禁锢导致了思辨的极端发展,士大夫之间兴起了“谶纬之学(预言吉凶的儒家神学)”,通俗的说就是从只言片语中发掘出“微言大义”,我们中国孩子最擅长做“阅读理解”,譬如通过鲁迅的文章中“天黑了”三个字,就能展开作出800字的文章,这种阅读理解的根就是2000多年前的“谶纬学”。

于是王莽通过“谶纬学”搞出一个大新闻篡了汉朝江山,使得汉朝衰落。

玄学、佛教的发展

汉朝的灭亡导致了思想上的转变,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兴起,玄学开始带有了思辨性质,将宇宙万物与人间万事进行关联,虽然听起来匪夷所思,但是非常利于统治者对于政权的巩固。《笑傲江湖》中最有魏晋名士风范的除了令狐冲,还有桃谷六仙,就是那六个杠精,在魏晋时期,绝对能通过“玄学”赢下口舌之争。

魏晋时期玄学在政治压力下被收编走向享乐主义,真正成为统治者制衡天下的工具,而此时印度传来的佛教兴起,影响了统治者的利益,最终导致了“三武一宗”的大规模灭佛活动。

唐宋理学的兴起

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乱世,迎来了另一个大一统的盛世王朝,此时,分别经历过政治斗争的百家思想学乖了,它们明白,只有迎合了统治者的利益,才能成为正统学说,于是纷纷在原有的思想上进行改良,帮助统治者巩固地位,安抚百姓。

所以唐朝成为了历史上最包容的王朝,道教、佛教、儒家多种思想并用,又因为唐朝的皇帝姓李,道家的祖宗老子李耳也姓李,所以道家迎来了全新的机遇,足以和佛家、儒家三分天下。这种在文化上的包容,决定了唐朝成为封建王朝中最伟大的王朝。

宋朝原本传承了唐朝包容的文化制度,但是因为周边少数民族国家的强大,使得重文轻武的宋朝腹背受敌,苦不堪言。王安石在主政者的支持下,大胆进行改革,虽然取得了暂时的成就,但是因为太过于相信政府的力量,干预经济及社会事务,最终导致失败。

北宋成为历史,南宋拉开了篇章。因为王安石改革派变法失败,保守派彻底得势,司马光占据上风,经过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在儒学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理学,后来朱熹集大成,程朱理学在宋朝成为正统思想。

原本宋朝传承唐朝包容的文化制度,程朱理学无非就是另一个“王安石变法”,等到影响国家政治、经济治理的时候,自然会有另一个新的思想上位。

但是程朱理学上位之后,开创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先例,为了进一步禁锢思想,避免过多议论政治的著作出现在市面上,煽乱朝纲,宋朝控制了出版业,以国家安全为由,开创了审查制度,再加上元朝这个混世魔王,最终使得“程朱理学”再也没有走下历史的舞台。

元明清思想的进一步禁锢

元朝来了,此时宋朝的程朱理学占据了市场主流文化,元朝打下了天下,但是面对治国的难题,无心开创和改良,只能延续了宋朝的程朱理学。然而,元朝的文化是包容的,因为逛遍了全世界,因此基督教(主要景教派)、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共同和平相处。忽必烈主持了一次佛道大辩论后,道家失势,佛家成为主流文化。元朝统治先是信仰萨满教,后来改信藏传佛教。

明朝夺得天下之后加强中央集权,朱元璋把朱熹当祖先(这一点跟李唐把李耳当祖先如出一辙),重新确立程朱理学的主导地位。到了清朝,文字狱的兴起,什么也不敢说,什么也不敢想,老百姓的思想彻底被禁锢在程朱理学思想中,使得清朝成为封建王朝中思想最僵化的朝代。

综上,最初汉武帝时代,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良,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后来程朱理学上位近千年,理学也是在儒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禁锢思想,所以现在人们多称“儒学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也不为过。


小屏窥人生


中国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正统”观念,而这种正统思想恰恰也是源自儒家。

所谓正统思想可以追述到东周时期的“尊王攘夷”,尚周礼的儒家认为,凡事都要以“礼”来行事,这个社会的秩序才能稳定,国家才能昌盛。而“礼”要保证其作用,就必须有“名”,即正统,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这种思想大抵是一种朴素的德道观念,因为有“名”的规范,社会的运转,人类的行为,才会会跟禽兽一般,兽性而为。

但实际上“正统”的观念,受限于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往往会发展成虚无缥缈的“天命”。制度的存在,也同样用天命注解其合法性。

儒家并非一直都是正统思想的,起码在宋代以前,儒学只是主流,而并非“正统”。让其真正成为正统的是宋王朝的统治们为了实现以文制武的国策,在仁宗朝时,将孔子的后代封为了衍圣公,自此,才有正统的概念。

是时代和儒家自身的不断努力使其主导了中原文化。

作为发展自先秦思想的儒家文化,在秦大一统之后,随着统治者需要对国家社会文化思想的统一,以达到政治的稳定,儒家逐渐走进了统治者们的视野。毕竟由老子的学说发展而来的“无为之治”太过于自由散漫了。

专制统治不需要人民有自由的思想,只需要大部分人民种田耕地,乖乖交赋税就可以了。人的思想一旦过于自由奔放,就会影响统治们的专制统治。

而儒家作为最崇尚上下等级尊卑制度“周礼”的学派,是诸多学派里面,最契合统治阶级的。比之主张严刑峻法过于粗暴的儒家,它有温和的一面;于投入大自然怀抱,任世界自然发展的道家,它有积极世俗的一面;至于没有尊卑等级观念的墨家,那简直是封建专制的大敌,更加不可取了。

儒家是世俗的,它的理念,无一不是从人的精神出发,通过道德的手段来将社会改造成他们心目中的样子,这种理念本身是极好的,但问题是他们理想中的社会,是一个明确阶级尊卑的社会,这也是如今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指责儒家的原因。

儒家是发展的,他们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帝王的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主张,很难想象,儒家的文人们,两千年来一直就琢磨那么几本经典,还能不断地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东西。

其他诸子百家之所以逐渐式微的主要原因,就是儒家这种不断融合,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强大“创新”能力。为了获取参与政治的机会,他们可以不断修改自己学说,兜售天人感应,存天理、灭人欲,乃至在清时默认统治者们颠覆传统的“夷夏观”。

这就是儒家能够成为正统的原因,他们的学说是最能迎合专制政治的,而他们的两面人的精神内核,又跟毫无信义可言的政治如出一辙。专制是儒家发展最好的土壤,而儒家是专制最好的帮手。

当全天下只有一种思想影响着社会的政治、文化的时候,它就会跟宗教一样,成为唯一。而唯一的,也就成了最正统的存在。

没有政治的儒家,是可爱的,搀合政治的儒家,是可鄙的。


文话史


前言: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统治者需要一个政治理念。

驾驭人民需要一种统一的思想方法。

儒家思想由此炮制出来,为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服务。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体制转变正式完成。

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必然需要一整套与此相适应的政治理念,需要一种与其政治理念相匹配的社会文化来支撑。

经过不断的总结和探讨,儒家思想经过重新整理加工,在西汉时期被封建皇帝正式推崇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文化。

从此也确立了儒家思想文化在2000多年封建社会中不可动摇的正统地位。

在此我们要简单介绍一下,什么叫政治。

政治就是(政府治理国家思想理念)的简称。

儒家思想文化就是封建制国家的政治思想文化。

儒家思想文化也可以称为皇权文化。

完全是为了封建皇帝的统治服务的。

在封建社会,皇帝被称为天子。

儒家思想鼓吹天授皇权,皇权至上的理念。

对社会进行严格的等级规范。

封建统治者本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政治理念,用儒家思想对老百姓进行愚民教育。

通过愚民教育,使所有的老百姓都变成不会思考,没有思想,没有人格的劳动工具。

我们可以这样总结:

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文化非常成功的完成了愚民教育。

中国老百姓彻底变成了没有思想,不会思考,没有人格,只会服从和奉献的劳动工具。


用户2514177795319


为什么汉代会以儒家为正统,这就要说一下汉代之前情况了。汉之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的朝代――秦。而秦之前,是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争霸,战乱不断。当其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而秦作为先前西隅之弱国,为中原各国所不耻。秦自孝公始,以商鞅之法家学说治国,励精图治,终成强国。后经几代人的努力,至秦王嬴政,扫清六合,统一天下,秦国的法家学说已成正统。但秦统一之后,没有体恤民情,仍施以严刑峻法,让一偌大帝国,竟二世而亡。这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当权者,不得民心,不察民意,是取祸之道。而儒家所宣杨的三纲五常,实行仁政,正合帝王驭国之术。所以儒家学说很快便成为了治国之学说。


宿鸟归飞急


儒家为什么成为汉代以来的官方正统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儒家有《中庸》,大家可以看一下其它门派,如法家丶墨家等有没有《中庸》?当然没有,这就是儒家胜出的关键所在!

提起《中庸》,大家想到的可能是左右不得罪人的和稀泥作风,其实这是对它的极大误解!

什么是《中庸》?用孔子的话讲是"喜、怒、哀丶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句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大家一定要仔细揣摩,喜、怒丶哀丶乐是人在特殊情境下的情绪表达,平常情况下的人会不会又笑又哭的?当然不会,如果会的恐怕精神有些问题了!言归正传,喜丶怒丶哀、乐都没有发生的时候恰恰就是平常时期,也就是没有特殊事件发生的平常时期!发而皆中节,是指喜丶怒、哀、乐发生了但没有太过激烈,比如笑,只是微笑;怒也只是轻声责备;伤心也只是些许伤感!那么这样的情绪表达是平常生活中常见的,被称为"和“!"和"是中华文化的浓缩表达,与"和"字相关的词句,大家耳熟能详的有:和为贵丶家和万事兴、和而不同、和气生财等!

总结一下,《中庸》用现代语言讲就是"和平"思想!它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也正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都奉行"和平“思想,才被称为"礼仪之邦“,用复旦大学教授张维为的话讲,中国是真正的文明型国家!

用"和平思想"指导治国的就是文明之邦,不把"和平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的就是古人讲的"蛮夷"!

当前,国际风云激荡,战争乌云密布,人类前途福祸难料之际,和平思想更显弥足珍贵!


元琴1998


一个国家要统一、要稳定、要团结、要发展,要进步,需要有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意志、统一的目标、统一的行动。统一的思想是前提,即要有统一的主流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统一的思想需要有统一的理论来支撑,统一的理论既可以来自古代,也可以来自域外,也可以自创。秦统一,它的理论是法家的,所以它的思想是依法治国,但他们做过了,走极端了。汉初,汲取秦的教训,顺应老百姓急需休养生息的要求,采用道家理论统一思想,无为而治,使得经济得到恢复,经过三代的努力,到汉武帝时国家变得统一强大。儒家治国理论讲究有为而治,适合当时的需要,于是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生们根据需要重新解读儒家学说,使得儒家学说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唐初又提倡道家学说,但不排斥儒家、佛家,宋朝儒家学说通过程朱理学达到鼎盛。但,事物总是有两面性,高度统一必然压制其他思想,不利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社会思想、理论和学说被一家垄断,阻碍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到近代西方列强作用科学技术轻而易举地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踏进了中国的大地。今天,我们既需要统一的意志、统一的理论、统一的目标、统一的行动,有需要各种理论、学说、思想的并存。


mulin30311368


儒家精神的核心就是一个“礼”字,这可不是礼貌,礼仪的意思,是礼法,是规矩,是阶级秩序的意思。“仁”什么的就是一张皮罢了。

老子是孔子的老师之一,是比较重要的之一。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法自然”,就是各安其位,该干嘛就干嘛,莫争莫抢莫强求,人就不会太辛苦,世间也就没了纷争,自然是天下太平了。

孔子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既然是各安其位,那么“位”当然应该分清楚,这样每个人才能对号入座,找准自己的位置。只有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才不会有非分之想,争取自己不该追求的,老老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该当大王当大王,该当官的就当官,老百姓呢该种地就种地,该当兵就当兵。等等等等。每个人各就各位,各尽所能,天下岂不大同?当然必要的手段还是要的,上位者要“仁”,别把下边人逼急了,下位者要“忠”,拱反了老板未必是你当家,红眼睛的一大片呢,你算老几。行事要“智”,这样工作才做的好嘛!同级之间要“信”,这样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孔子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人性的现实又是残酷的,而且他太高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为他的理想社会规划定量化指标和实施细则。所以在执行中遇到太多的现实问题无法解决,从而到了终其一生乃至到了孟子时代,他的学说理念都没有得到推广。于是法家诞生了,法家脱胎于儒家,其实就是给儒家的“礼”定下了具体的实施标准和奖惩制度。解决了儒家定性不定量的问题。使得理想终于照进了现实。但是,法家也有一个问题,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完全无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结果就是机制僵化,缺乏灵活性,同时,过于公开透明了,为上位者不喜。商鞅都给自己个儿整死了。所以,儒家太模糊,太活,法家又太细致,太死。典型的“一放就乱,一管就死”。这一对矛盾困扰了统治者很久,秦就这么完蛋了。直到董仲舒横空出世,所谓“独尊儒术”,尊的是什么,尊的就是这“礼”字。它是统治阶级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社会秩序,上下尊卑。具体的事实细节叫“外圣内法”。说白了就是玩的一手“解释权在我”的把戏。利用儒家大而化之的特点,按统治者的要求解释法律。这样,法家和儒家的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今后两千多年的纷争,在政治思想层面说到底就是对于“司法解释权”的争夺。儒家要维护的道统,就是官僚地主起阶层在“司法解释权”上最高地位。谁承认他,他就承认谁。关你张王李赵,还是蒙元,野猪皮。

那么儒家提倡的那些美德是不是他的精华呢?从道德角度讲,什么仁爱,善良,互助,孝顺父母,友爱弟兄等等一切美德,哪一种文化,哪一种思想敢说是自己独有的。其实就是人类应该共同遵守维护的道德体系罢了,具有普世价值。道德和文化是不能划等号的。说一个文化好不好,首先就要承认它是一种政治理想,是对于某一种社会秩序的追求。要评价它好不好,或者说先进还是落后,就需要看它是不是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能不能推动社会进步。就现在来看,提倡阶级固化,人分贵贱的儒家思想明显是不适应社会发展了,他的归宿只能是图书馆,博物院。其思想只能在具体实例上起借鉴作用,而不能在社会整体运行上起指导作用。一句话,作为一种思想文化,它已经过时了。


elicxxx


足够没底线,中国的百家思想很多都不太愿意与官方绞在一起是独立于官方之外的,看过现在的科学吧西方的科学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当时官学是道家,然而道家的德行向往自然用他们的话说入世为了炼心出世为了修心,喜欢跑路,阴阳家就更不说了天天搞些奇奇怪怪的玩意,然而儒家的人就够没底线直接倒向官方,用他们的话说叫替天行事,


r158624


第一,董仲舒新儒学提出的一系列主张迎合了时代的需要。

第二,汉武帝大力推动儒学发展,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起用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燕郊那点事


因为接近生活的点点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