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亲戚自豪地说,自家两个女儿都考了一本,在他们村中只有他们一家,对此你怎么看?

历史漫谈君


中国人普遍重视后代教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就是真实的写照。

在孩子还没有成家立业之前,孩子能让父母自豪的事情就是学习成绩好,而成绩好最直接的表现形式非考上一个好学校莫属。何况人家是两个女儿都考上了一本。

二十多年前,我幸运的考上了大学,是自高考以来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为此父母在村里连放3天电影来庆祝,村民们都送些鞭炮来贺喜。直到今天,我父母都以此为荣。

农村人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纯朴,一个没上过学不识字的老太太,在教育孙子时都会说:好好上学,长大有出息了当大官。虽然目的是当官,但前提是好好读书。

所以,我认为这家人有资本自豪。




阿苏老故事


这个我也最有发言权!农村出个大学生不容易,尤其出两个一本生,那绝对是相当的骄傲和自豪!我们家五个孩子,就考出我和妹妹两个大学生,那在村里,亲朋和十里八村的亲戚中当时是相当的有名气,人们都以羡慕的眼光和佩服的口气和你交流。我是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妹子是九十年代的大学生,要知道那时的大学生一考出来,不仅户口农转非,更重要的是考住大学就等于有了“铁饭碗",因为大学一毕业就直接分配工作,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简直就是一步登天。知识改变了我们的命运,也改变了我们整个家庭的命运。我当时考上了,别说家人兴奋,亲戚道贺,没想到就连平日和父辈有意见的长辈们见了我都笑意盈盈的要问候祝贺,什么感受?我想任何一个过来人都明白。我们家庭很穷,在当时农村重男轻女现象普遍很严重,不让女孩子读书的家庭太多了,但我的父亲非常开明,不论男女,只要愿意学习,父亲供养到底。父亲这步棋真是下对了,即便在哥哥娶媳妇有外债的情况下,(好多父母为男孩子娶媳妇聘女换钱了)父亲不仅没有中止我的学业,而是贷款供我读书,在我迷茫时还不时给我最朴实的鼓励:"你啥也不要怕,不要想,只要你愿意学习,父亲砸锅卖铁也要供你,甚至算卦说:“你今年是太阳星照命,肯定能考住……父亲知道我有压力,他用他特有的励志方式鼓励我,我当时就想:"如果我考住,一定要好好报答父母,对整个家庭承担起责任!在父母的期待中,在压力和动力的并行中,我最终考上了!全家人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乐观而大度的父亲这回真的增加了"吹牛"的资本,村里父辈们一开玩笑,父亲就说:“我算过,我姑娘是靠笔杆子吃饭的……一众说过后,哈哈大笑。过后我又拉扯爱学习的小妹妹也考上大学,和妹妹一起拉弟弟离开农村,侄儿,侄女儿都离开农村,在农村父母成了大多数人羡慕的幸福老人(可惜母亲走的早)。父亲一激动就喜欢和人们讲:"我供出两个大学生",骄傲之情溢于言表;反道是母亲比较低调,但父辈的小叔子婶婶大娘们,一开玩笑就说:“个人(方言)有个好肚皮",母亲直笑的合不拢嘴。总之,我们家两个大学生没有辜负父母的培养,我们不仅仅对父母非常孝敬,而且力所能及的帮助了我们其他的兄弟姊妹!也就是说,在父亲和我的引领下,整个家庭的命运发生了大大的改变!父亲晚年过的很幸福!我经常和父亲开玩笑说:"父亲,你这是吃"利息"呢!父亲除了笑还是笑。农村出个大学生不容易!虽然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后国家不包分配,还的自己选择就业,但习主席执政以耒,党和政府的阳光政策让有学识的孩子们能通过考试公平竞争,开心就业,这又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想上边农村妈妈两个女儿考上一本,她的骄傲我最能理解,千辛万苦在此刻都化作兴奋,化作孩子和父母出人头地的骄傲,化作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好事成双猜两字


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父母不容易,农村里能供出两个大学生而且都是一本,说明父母教育得当,孩子懂事。毕竟和城市孩子比起来,他们的物质条件和教育环境都有很大差距,他们真的是靠自己一点一滴努力得来的回报。父母也是拼着全力供他们读书。

记得我们小时候,家里贫穷,兄弟姐妹多,全部读书是很奢侈的事情,但是父母依然坚持让我们读,无论男孩女孩,只要你读得进。所以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成绩成为了我们是否能继续读书的唯一判断标准。

偏偏我们三姐妹成绩都不错,最终大姐为了帮家里减轻负担,初中毕业后主动辍学打工,一直到现在父母都深感遗憾。而到弟弟妹妹读书时,家里条件好一些了,妹妹又读不进,不愿意继续上学,父母恨不得拿鞭子抽,却依然不起作用。

所以说,在农村有能力又开明的父母,同时孩子还懂事成绩好,那真是值得骄傲的事情。两人同时考上名牌大学,更是光宗耀祖,扬眉吐气的喜事,必须得见人就说呀,因为太不容易了!


卢文冲吧啦吧啦


我认为可以分为一下几点:

1.农村人都是以只有好好读书学习,将来才有出路,才能前途无量啊

2.父母自己那辈子没有多大出息,若是子女这辈子能出人头地,他们自然是高兴😃更多的是欣慰,因为他们觉得前半生付出再多的辛苦都值得,只要儿女有出息,能成为人中龙凤

3.这人都分为几个阶段,年轻时炫耀车房钱,中年炫耀儿女,老年炫耀自己的身体。就是如此,他觉得他辛苦了半辈子,现在儿女都有出息了,所以就想在人前说道说道

我认为每个做父母的人都有这样的心理,说白了就是炫耀嘛,其实这都是正常的。


小雅生活日记


1、一本确实不好考,所以说下也无妨,毕竟是努力的结果。

2、不知道她有儿子没有,家境如何,如果家境一般,儿子又是老小,等儿子长大需要结婚的时候,过几年可能会说,家里钱都供养闺女上大学了,就愁儿子结婚没钱了,闺女考大学,父母的对外宣传一般情况下是四年一变化的,大学时候一个状态,闺女工作时候一个状态,闺女出嫁后一个状态,儿子30出头或是三十好几一个状态。

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所以子女考上大学,还是两个子女都考上了,还是一本,的确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所以得用正能量心态去看,子女考上大学父母一般也就高兴那几年,很快比的是毕业后月薪多少?工作档次怎么样?再然后比的是是不是也嫁给高学历的?结婚对象家境如何?闺女在娘家过的好不好?

其实子女上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经历,一个过程,不用题主担心,过个几年,如果子女工作后月薪一般,很快就不说了。

所以要用平常心,正能量的心态去看一件事情。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个跟孩子打拼事业成功了,城里买套房子给父母住也是一样性质的,跟父母夸孩子孝顺,孩子有才,给自己在城里买套房子也是一样的。

也跟父母踏实勤劳,给孩子城里买套房子,见到亲戚说他经过努力,给孩子买房子了,都是对劳动成果的肯定。

其实亲戚之间谈话,基本就是子女成绩,子女工资,父母给子女买房,子女给父母买房,然后就是一些家务事,基本就是这些,不然就没话题谈了。

农村里面独此一家的事情一般有两种情况。

1、培养大学生,尤其是培养高校大学生,多子女都是高材生的,容易仅此一家。

2、农村子女事业有成,给爹妈买豪宅或是小洋楼的,容易仅此一家。

所以当父母遇到1和2两种情况,都会很为自己和子女感觉骄傲,遇到亲戚就说是正常的事情。

但是作为听众,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对比。

不要回来对自己孩子说看看人家考上一本了,你呢?

也不要看到别人孩子给父母买小洋楼或是别墅了,就抱怨自己子女不孝顺,没本事。

作为听众,平常心去听,回到家中,不对自己的家庭成员进行抱怨和人身攻击就行了,听别人巨大成就的消息,容易回家抱怨和恨铁不成钢,所以听后得提高自己修为和境界,以和为贵。

我知道一个案例,一个村子里面,有个子女做生意了,生意很成功,给父母买了几套房子,他父母好处夸他儿子孝顺,给他老年生活安排的好,几套房子想住哪就住哪,后来村子憨厚老实的父母听说后,开始对自己的孩子说,谁谁,给他爹娘买洋楼了,现在人家风光的很,原本宁静祥和的村子,这样一对比,反而要家庭关系紧张的。

个人觉得听归挺,但是千万别回来去对比,有几种情况对比是很伤心的。

1、子女成绩不对比。

2、别人子女给父母买别墅洋楼了,也别拿别人成就贬低子女;同时别人父母给子女买房买豪车,子女也不要拿别人父母跟自己父母比。

3、子女工资不对比不攀比,也不要攀比父母工资。

以上三种情况千万不要对比,堪称亲情收割机就是以上这三种情况。


搭配风暴


好话都被之前的人说完了,无法补充。那我就说点题外话吧!

第一:读书是许多人走出大山的其中一种方法,往往,起点也较高。都考上一本,说明智商不低,不过,也就仅此而已。考上一本大学,还要结合专业,可以选对选中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专业,与分数刚刚进入一本大学,被调剂于自己不喜欢的冷门专业的话,也是一种考验,985/211名校未能拿到学士学位证的也并不少。所以教育界有一种说法:专业比学校重要。

第二:在校期间说的是智商,走出社会需要结合情商。当今高文凭高学历的学子海龟公交车上地铁里一抓一大把,入职后怎样融入社会,怎样展示自己,和你的学历没太大关系,仅仅和你的知识运用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关联,社会这个大染缸,里面的规则不是书本上可以学来的。

最后敬语:机会只留给有准备并具备实力的人。


巅峰老奴


1.功夫不负有心人,可怜天下父母亲。在农村培养两个一本生,实属不易。

2.值得自豪,值得称赞。也是教育有方,也是孩子争气。全村人都会羡慕,嫉妒、恨。

3.羡慕归羡慕,嫉妒归嫉妒,恨就不必,向人家学习是必要的。但是人各有志人与人不同,人生的道路也各有不同,只要积极进取,努力拼搏,前途是光明的。

4.愿两个一本生,学成,日后为家乡建设,为改变家长面貌做出贡献。





hao用户6575121599292



为了我20


有什么样的父母,就出什么样的孩子,这点是天下最准确的真理,谁都不能否认,二个孩子都考出一本,与平时父母的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中国民间的古老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生下老鼠爬屋栋,瓜滕结下来的是依然是瓜,绝不结下来是土豆,好的有素质的父母有平时有正确的教育和办法,那么教出来的孩子肯定不一般,当然学习成绩上去了,思想品德教育也极其重要,否则前功尽去,而反之教出来的孩子沒好结果。


一般识大体,懂得人情世故,有正义感,做人端正,并且忠厚孝顺,有大气量的父母教出来的孩子都不会差,这样的父母那怕没有多少文化,教出来的孩子只会给社会增加正能量和贡献,绝不会给社会增添负担。


而反之一些父母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死活,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把别人置于死地,在农村有些父母当面说你好,背后偷偷捅你一刀的人,还有好吃懒惰,甚至赌博好色,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当然也有例外,比如父母一方人品不行,而另一方善良之人,那么孩子像那一方,教出来的孩子也不一样,所以有好的人品和正确的教育对孩子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必须管好自己份内的事,这对整个社会来说也极其重要,最后应为二个孩子都考上一本的父母点一个大大的👍。



村夫\n


关注【乡村关中】分享新锐思想,解答实事求是,评论有理有据。洞察社会万象,打开脑洞天窗,开启新生思维。

古代人生三大喜事: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现在人三大喜事:多赚钱,自己有文化,孩子有文化。农村人没有啥大的愿望,以前缺吃少穿的时候只盼望着能吃饱穿暖,等到吃饱穿暖的时候总盼望着能够隔三差五有钱卖肉吃,现在农民生活基本能满足吃饱穿暖,偶尔来炖肉的物质生活,现在唯一的期盼就是自己辛劳有所值当,自家娃们有出息,如果在农村谁家孩子考上了大学,虽然没有以前80年代那么大的响动,但是一家出两个大学生自然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如果考的分数比较高,又都是一本,村里其他人只有羡慕的份,当家长的自然脸上有光,觉得特自豪。作为“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对此问题认为一个农村家庭出了两个大学生父母自豪很正常。具体以下几个原因:

一,农村人对于大学生还是比较关注的。

每年6月7,8日两天是全国高考的日子,那两天将会铺天盖地的有关高考的事情被报道,有暖心免费接送考生的出租车师傅,有考生遗忘准考证错过时间,考场外嚎啕大哭的,有免费为考生提供餐食的,还有大批父母考场外顶着烈日苦等几小时的,可见,社会各界对于高考的关注度都很高,农民也自然不例外,每逢高考日,村里的老人都会几个凑在一堆谈论村里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有几个,谁最有希望考上,谁可能就是走过场打酱油的。等放榜之后,但凡哪家村民家里的孩子考上了,所有人都会为之欢喜,送来祝贺,毕竟在农村大学生的数量还是比较少的。

二,上大学的孩子就业竞争优势增加。

现在就业压力比较大, 外出打工没有学历只能从一些最苦最累的活干起,甚至没学历的人会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自家孩子考上大学,可能比不上一些起点较高的孩子,但是最起码比其他农村没上学的孩子外出找工作的筹码多了一成。工作或许会更加体面,升职晋升的空间可能更大一些。如果孩子后期足够努力,考个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又或者继续考研读博士,父母最起码有个盼头,心里是欢喜的。

三,孩子上大学是弥补父母人生的缺憾。

当了一辈子的农民都会认为自个是吃了没有上学的亏,一些农民工虽然最后经商或者做了小领导,但是在工作过程中多少都会觉得有点吃力,现在几乎都是互联网,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天下,好多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村人总是觉得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吃了没文化的亏。每当我在家的时候,总是有很多邻居或抱着电脑,或拿着手机,或招呼我前去他们家修理下电视机,因为农村年轻人较少,所以我家多数时候都被包围了,有一次在家,不一会功夫,家里桌子上多了四个邻居家待收拾的智能手机。所以,孩子考上大学他们就会莫名的高兴,认为孩子终于不用再走自己的老路了,圆了自己的人生缺憾。

总之,在农村如果一个家庭出了两个大学生,多数人都是会像这个父母竖起大拇指的,这说明父母教子有方,父母自然脸上有光,心里敞亮,感到自豪。

条友们,对这个问题有何高见?我们留言评论区恭候。


本问答权属【乡村关中】,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本题作答:职业农民、农技培训师“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基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