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然開始擔心生老病死,對家人親友逝去以及自己的未來感到恐懼該怎麼辦?

徐徳惠


人不是突然,而是面臨,生老病死,由其是至親的家人,逝去,那種生與死,有與無之間的觸動,不是本人很難完全,感知其當時內心的悲痛,不安,與無耐。由其是獨生子女的白髮送黑髮的,或留下年幼的子女及妻子,或留下孤獨的老伴,有的甚至好多年的陰影中無法走出來,每當家中一物一事,都會聯想到過去,種種,觸境而感傷。

過世的人,緣起緣滅,已離開人世間,唯有留下的最親的人再感傷,與悲痛。也身歷其境感觸生與死之間的反差,有與無現實的無耐。這就是眾人,面臨生命的大課題。

要如何面對生老病所?人的一生,含生老病死,這些種種都是現象,如大海的的波與浪,有高有底,有來有去,有長有消,那就是現象不管來去了多少回,大海,還是大海,是不會變的,亦如人的夢,不管你夢的是什么,有得有失,有好有壞,有喜有悲,也不管你夢了有多少次,那畢竟是是夢,你還是你,好好的在那裡,這些都是現象,人的一生亦復如是,生滅,無常,現象,不要被現象迷惑了,

人只喜歡年青,不喜歡變老了,只喜歡生,是不喜歡死的,來臨,喜歡有,不喜歡無,喜歡成功,不喜歡失敗,喜歡快樂,不喜歡痛苦,、、等這些都是一個銅板的正副兩面,它是一體的是「一」,有與無,有生就有死,生即死,死即生,是一體的,它永遠是「一」,的,

在現象中我們的生命課程,要學會,有也好,無也好,來也好,去也好,好的歡喜,不好的要學會接受,面對,坦然承受,現最重要的去面對,過好現在的每一天,珍惜現有的惜福,亦珍惜,現有一切的緣,關懷別人,愛惜自己,不要老是停留在夢中的有無,自己困綁自己,迷失自己。


覺醒的你才是你,不要一直看波浪大小,有與無,要認青自己如大海般,,無增無減,為什麼要用夢中的心來看一切,要用覺醒的心在夢幻的現象中來去,自如。

圓覺經雲:「眾生種種幻化,是如來圓覺妙心」。

雖然一時無法做到,但是一定要當下過好以後的每一天,告訴自己不要為現象所迷惑,多接觸善知識,或者有正能量的書籍,把心靜下來,面對新的開始,慢慢的會更明白,更清楚。更有信心,應付一切了。


和_子


有生就有死,我們不必害怕,也不必憂傷。如果都不死,這地球就裝不下這麼多人了!

再說,即使你能夠長生不老,也難實現。因為,弱肉強食的人類競爭過程,也會把你消滅。

試想一下,從人類誕生到今天,經歷了多少次戰爭?戰爭又奪去了多少無辜的生命?

有些時候,人不是死於年齡和疾病,而是死於非命!

怕死的人,一般生存條件較好,生活質量較高。那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的人,對死亡的恐懼有可能淡一些,更有甚者,選擇以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

越是大官,越是富豪,就越怕死!因為他活的太滋潤,太享受;而窮苦潦倒的低層次的人,怕死的比例較小!

上天能給你生命,也會把它收回。等哪一天,老天爺喊你回家了,那就乖乖的服從吧,我們誰都沒得選擇!





韓江冠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常態,人生無常,有的人來了,又有的人走了,猶如上下車的旅客,人生就是一趟單程旅行。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在經歷相聚,又要分開的場景,你也恐懼嗎,可能你並沒感覺到這也是一場生離死別。每天清晨醒來,我們很慶幸還能見到早上的陽光。可是有的人見不了,連留在床邊的那雙鞋穿不上了,那套十幾萬的床睡不上了,那臺名車,房子都馬上換人了。所以在生活中不要對未來恐懼,真實的活好自己,活在當下,最好的自己。相聚時好好珍惜,離別時揮揮手,決不帶走一片雲彩的灑脫。感恩生活中的每一次的相見,分離,感恩的心對待生活,家人,親人,朋友。生活中盡人事,感恩,知足。至於未來的路那就讓老天去安排吧。





時時勤拂


活在當下。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未來還沒有來,為了還未發生的事情擔憂,害怕,又有什麼用呢?難道害怕,未來就不會發生了嗎?

既然恐懼,悲傷,各種負面情緒,並不能阻止未來的事情發生,那為什麼不換個思路,換個觀念,換種心態來生活呢?

愉快地度過當下的時光,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不是比為還沒來到的未來擔憂更合理嗎?

有生就有滅,世間萬物皆是無常。生老病死都是普通人必然經歷的正常過程。

觀照自己的內心,時時刻刻都練習放下煩惱,放下種種痛苦,焦慮,憂鬱的情緒,如實觀察自己內心的情緒起伏,但不被情緒牽著鼻子走,而是以看一朵花開的旁觀者的心態去觀察。也不特別要求要刻意壓制自己的情緒,也不抗拒,順其自然,過一陣子情緒自然而然就消退了,如潮起潮落般。

我們把當下的每一分鐘,每一秒鐘都過好了,到了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就沒有遺憾。

很多偉人為這個世界付出了很多,所以他們的精神,被後人銘記於心,念念不忘,感恩他們的奉獻。如果我們能學習前輩們,為眾生犧牲奉獻的精神,自利利他,自覺覺他,生命的意義也在這個奉獻過程中逐漸顯現出來。予人玫瑰,手有餘香。



拈花一笑不言不語


人生無常,就如天空一樣,它不是總給我們和風細雨,月光皎潔,星光燦爛,它不知何時就會來場暴風驟雨,電閃雷鳴,甚至捲起一股龍捲風。人生,有太多的意外,有太多的變故,讓你防不勝防,手足無措,這時,最考驗人的就是心態,以我個人的經歷和體會,有些事情不是靠我們的能力去制止的,那我們只能坦然面對,不要總為以後不確定的事情發愁,讓自己總沉浸在擔憂和愁苦中,振作起來,先過好當下的每一天,不管明天如何,來什麼,咱就接什麼。勇敢就是咱們的底氣!


許大米95


我十歲不到的時候,我初次知道人是會死亡的,因此,我惶恐數日,後面忘了才好一些。

三年級時,我的爺爺死去,在我的腦中第一次對死亡有了觀念。第一次知道,原來一個活生生的人從身邊離去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

前些日子,我的外公也離去了。而讓我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這位陪伴我多年的外公,在他離去後,我並沒有一點悲傷,反而很鎮定,倒是擔憂起自己的未來。

隨著年紀的增長,對於這些其實會看的比較淡。就現在我自己看來,只要這個人超過八十歲去世,那應該是還好的。

當一個人能安然死去,那生者更不應悲傷。


馬文句


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在獨生子車禍去世以後的四個月時間內比較多。倒不是怕死,反倒覺得餘生活著,也是行屍走肉,一副沒有靈魂的皮囊啦!不選擇死,是還有老妻活著,她和我們父子一樣,苦命,留下她,活著更艱難。所以我選擇了毫無意義地活著!


6713062763691宏亮


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我已經和十六歲的兒子交代過了,假如我不幸突然離世他要好好的活著過好自己的人生路,我的任務完成了我要離開我是幸福的離開的不要為我傷心。兒子很痛快的答應我會有自己的人生路,這樣的答覆我很滿意很滿意!


山東大熟


每個人都具有對死亡的恐懼心理,接納無常也並不容易。當恐懼起,聚焦於害怕,聯想的事情就多了,心的雜念也就多了,各種“小我”就出現了,“小我”就是各種擔心,害怕。先提高自身的自體感,讓自己每天活得有意義 ,把握當下,也可以試著靜坐,讓心安靜下來,感受下“真我”的存在,“真我”強大起來,“小我就會消失”,那些恐懼也就不存在了。。


心理諮詢師陳麗華


親,人生在世,免不了生老病死,親人朋友,緣起緣滅,緣聚緣散,看開些就好。正所謂夫妻本是前緣,善緣惡緣,無緣不聚;兒女原是宿債,討債還債,有債方來。那麼我們能做的是什麼呢?隨緣銷舊業,不必造新殃。人死之後說不定還有下一段旅途呢,淡然處之就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世觀啊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