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在公交車上試設“壯士座”

近日,多地在公交車上試設“守護員專座”,號召車內乘客在遇到有人跟駕駛員起爭執時“路見不平一聲吼”,及時制止可能發生的危險行為。網友形象地命名此座為“壯士座”。

“壯士座”,可謂應“亂”而生。一個多月前的“重慶公交墜江事件”,以沉痛的代價讓人們看到司乘衝突的嚴重性。然而即便教訓如此深刻,類似情景依然在不斷上演。據不完全統計,在事發後僅僅15天內,各地便接連發生了16起乘客任性大鬧公交車的事件。面對干擾司機、破壞規則的行為,挺身而出、制止糾紛者有之,選擇沉默、聽之任之者亦大有人在。“壯士座”的設立,更像是給大家提個醒,以這樣一個名頭為打破“旁觀者效應”提供一份機制上的可能性。相較於給公交車司機頒發“委屈獎”、修築隔離駕駛室等被動方式,設立“壯士座”蘊含著群策群力解決問題的思路。

多地在公交車上試設“壯士座”

然而,在為“壯士座”點讚的同時,不難發現隱憂。我們當然期待“壯士”在關鍵時刻敢於出手,但僅設一個“壯士座”明顯不能“萬事大吉”。誠如網友所擔心的,“專座沒人坐怎麼辦?”“壯士勢單力孤處理不了怎麼辦?”說到底,即便有乘客勇於擔當,滿車人的安危、公共規則的守護,也不能全放在一人肩上。並非有了當仁不讓的壯士,滿車乘客便可理所當然地沉默圍觀、享受守護;也並非有了伸張正義的“俠客”,相關規則便可以慢半拍地鬆弛執行。守護乘車秩序,固然需要“壯士”出力,也需要全車人參與,更呼喚法律之手發揮作用。以法律維護秩序,嚴懲規則破壞者,倒逼公共文明趨於完善,這才是真正的治本之策。

“壯士座”是提醒不是甩鍋。在社會運行的大車上,每個人都有責任守護秩序、保障“同車人”的安全。唯有社會共識與法治手段互相支撐,形成強大合力、化作紮實行動,壯士們“該出手時”才不會心懷顧慮,整個社會才可能安全無虞地前行。

多地在公交車上試設“壯士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