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 月山

上南津港大堤便是月山地盤,最初的堤是1960年代中期壘築的。從雲夢賓館那頭到原市氮肥廠再延向南岸,這段南北走向的路後來稱雲夢路。那年代宣判大會多在雲夢路西側的東風廣場,雲夢路幾百米便到了南津港,於是大堤坡沿便辟成了刑場,直至2000年代初才移至市東郊法警基地。堤北岸西側湖灣幾近填平,成了現在的洞庭新城,屬月山轄區北境。南津港築堤前稱“南津義渡”,即現謂“南津古渡”,為巴陵城南去麻塘鎮與榮家灣的古道。古渡船埠南岸周邊連個一般該設的郵鋪也沒有,不象現在遍佈著餐館茶室。那時南津渡水直通東洞庭,清陶文毅有詩稱,“向夜南津渡,平波月未生;鐘聲出古廟,煙色暗前程……”,明月伴山寺的鐘聲踏浪而歌,湖霧讓未來神秘開來……這是很化的境地。以至於1952年那個寒冬,泊在南津渡湖灣的漁人,荷著三尺積雪上岸,收穫了一隻落荒的華南虎。

走進 月山

圖/明子

堤南岸一帶近湖多山,九龜山、楞伽峰、笛烏頭石、甑筆山(甑壁山)、過龍嘴以及隔湖相望的扁山與君山,老縣誌中裡的“輿圖”找不到“月山”這名。上世紀初,京廣鐵路穿湖山而過。1938年月11月11日,日軍侵佔岳陽,“三八大蓋”面對栽入港灣的三節鐵路橋,刺破了南岸楞伽峰雲頭,與入駐岳陽樓的日軍司令部一同上了日軍戰時畫刊,色彩膠印。過堤南行上坡下坡直行至正大公司止,為“榮嶽西線”一段,現叫宜登路,大約坡腹右側有個叫宜登學校的因由。1990年代宜登學校辦在四化建,什麼時候遷於此並不清楚,學校是位教授創辦的。教授讀人上千,閱書萬卷,著作等身,崇尚“貴族文化”與“精英政治”,也善“史鑑與比較”,因其有些激越,後來交往就少了些。聖安寺在宜登路坡腹左側。24年前,我在一座名樓派出所混事,名樓管理處主任的老婆叫慧,慧自稱“住寺居士”,是聖安寺初創的支持者與策劃人,後成了臨湘一大寺的主持。因慧的關係,我與聖安寺主創人懷梵大師有過接觸。那時懷梵大師剛從廈門佛學院本科畢業,年輕氣盛,英俊灑脫,正準備著出境參加佛教活動,陪同辦護照時我很是天真的問他,你這一表人才的,沒女朋友?如果沒有多可惜呀!大師的回答很大師,他說,“菩提路漫漫,任重而道遠,出家人辭親割愛,志求佛法,捨去世俗的愛情,捨去小家的溫情,將世間情愛昇華為普渡眾生的大慈愛,把大愛普灑給每個有情眾生。”懷梵大師是包括岳陽聖安寺等幾家寺院的方丈與主持,也是中佛會副秘書長,湖南佛教協會的副會長,岳陽佛教協會會長。後來聖安寺落成,應邀出席典禮,因那次薄知淺識,我終沒敢前往。

沿宜登路過坳下坎西拐,再北走學府路去岳陽中學、飄尾與月山。往西直走去市黨校、市特教學校與黃沙灣。

岳陽中學我去過幾次,2000年初我陪同當代中國桂冠詩人路雲(市二師範畢業)前往,去會藍姓校長。藍校長是路的同學,與路一樣充滿書卷氣。不知是天妒英才還是其它什麼原因,幾年後為一位葉落歸根的臺胞掃墓,在市白鶴公墓山坎邊,竟看到藍姓校長的名字亮在墓碑上,讓人很是傷感。岳陽中學校長後來還有林,以及還在任上的葛,前者是我的大學輔導老師,後者是我的摯友。岳陽中學前身是岳陽二師範,現為省屬重點中學,正處單位。一流的環境也就出脫一流的學子,藍校長的兒子11歲便續寫三國演義,林校長的兒子以留美數學博士入居美利堅,葛校長的兒子在一所重點大學讀碩士。

走進 月山

圖/明子

飄尾原是岳陽縣飄尾蘆葦場部所在地,1990年代我去過兩次,一次是去辦治安案(抓嫖),另一次紙廠破產時調查一起經濟案。飄尾場部在月山山麓,月山西臨東洞庭,很有些氣派,聽說在山上眺望扁山與君山味道十足,我至今沒嘗過。老縣誌上將月山標為楞伽峰、笛烏頭石以及過龍嘴等。楞伽峰上有修仙洞,也有寺,陶文毅說的“古寺”該在楞伽峰?不得而知。老縣誌還說,烏石山在城南,所謂烏頭石也。其地五山相峙,亦名五龍山。下有港曰石墨港,水中石如墨,磨咽之可愈喉膈壅熱之疾,或雲亦可代墨用。

扁山與飄尾相望,與君山齊名,聽雷欣主任說,扁山尚在開發中。扁山有諸多強項,就魚而言,有鳳尾、黃顙、麥條等。巴陵壬申縣誌稱,鳳尾魚又稱毛蝦魚(毛鰕魚),出於東洞庭湖扁山。黃顙魚又稱黃骨魚,冬月水落,漁父於扁山及西門湖取之。麥條魚,即銀魚。巴陵出麥條魚。湖廣志稱,此魚惟城陵磯有之。壬申志上說,麥條魚即銀魚,之大者君山。扁山者小而佳,其目黑。一年冬夏兩季產之,夏水熱不如冬美。

21年前的夏天,我在黨校科幹班培訓,李五龍教授以“時代歌曲”表達“時代精神”那堂課至今難忘。我們那撥年輕的科長們,現在大多是廳長處長了,還有個敖姓同學,放著公安局長不幹,最後弄成了知名企業家。我那時多在學校一處桂花古樹環繞著幾棟晚清建築逗圈,幾年後寫了幾個諸如“小姐樓”與“桂花樹”的短文刊在日報上,還是黨校同學、原岳陽日報副總鄧子良老師為我編髮的。後來讀一位鍾姓作家的長篇小說,讀黨校隔壁特教學校一名教師的長篇報告文學《湖濱大學》,覺得這座學校太文化了。

走進 月山

圖/明子

過特教學校至東洞庭湖畔,便是黃沙灣。一位臨湘市籍的國民黨王姓將軍,許是煩了戰爭,抗戰一結束便在黃沙灣弄了一片地,辦了個農場,稱“湖光農場”。王將軍在1950年代初被聘為湖濱大學校董,不過兩年後便被鎮壓了。王將軍種的茶很出名,稱“灉湖茶”,是岳陽“茶王”。

灉湖與翁湖都是南湖古名,湖岸周邊自古產茶。灉湖茶在唐代稱“灉湖含膏”。李肇《唐國史補》載,“風俗貴茶,茶之名品益眾……嶽州有灉湖之含膏”。宋代稱“黃翎毛”。馬端臨《文獻通考》載,“獨行靈草、綠芽片金,金茗出潭州;大柘枕出江陵。大小巴陵;開勝、開卷、小卷生,黃翎毛出嶽州。”清代灉湖茶已演變為君山茶和北港茶。同治《巴陵縣誌》有“邑茶盛稱於唐,始貢於五代馬殷,舊傳灉湖諸山,今則推君山矣。然君山所產無多,正貢之外,山僧所貨貢餘茶,間以北港茶摻之”之說。

茶人談茶時總會說,茶是汲日月精華而成的,意即與周邊的生態環境相諧,所謂“青山綠水”衍出“青翠欲滴”,“春雨潤澤”馥郁“久遠綿長”。

種茶人沒得空也沒地方喝茶,喝茶得找個閒地,那就去“茶博城”。沿現宜登路南行,在正大公司前坪三杈路口,東拐鐵路橋洞下便是金星路,再繞穆家坡路到聖安寺前坪旁,南側便是“茶博城”。侄婿郭氏在“茶博城”臨聖安寺大門前開了個茶餐店,叫“洞庭漁村”,在此我陪央視著名導演陳艾鹽喝過幾回茶。灉湖茶香綿無限,伴著聖安寺鐘聲佛意流長。

走進 月山

圖/明子

大前年市區發生了一起特大綁架案,綁匪得贖金後沒撕票。受害者是個“岳陽黃茶友”,報警時他說,自己被綁匪蒙著眼弄進了一家地下停車場,能聽到寺院的鐘聲,還能聞到一股黃茶味。這讓人想起“鐘聲出古寺”與“黃茶香萬里”了。於是,警方便盯上了聖安寺與“茶博城”周邊一地下停車場,通過“鷹眼”將案子破了。一年後將這起綁架的事兒拍成了微電影,還斬獲了首屆平安中國微電影獎。看來,這佛意的灉湖茶也真夠香的。


【作家簡介】漆筱華:男,湖南嶽陽公安文聯主席、警旅作家,著有暢銷書《湖南是天下人的膽》等作品,2017年創作的微電影《風霜雪雨搏激流》,獲中國首屆平安中國微電影比賽三等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