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南极长城站地震台正式运行!

今年2月,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担的中国南极长城站地震台改建任务已圆满完成,新一代长城站地震台正式运行,标志着中国在南极的地震观测基础设施和数据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研究地球磁场的重要窗口

南极洲在地球最南端的高纬地区,人为干扰较少,是开展地震观测与研究的极佳场所。同时,南极地区是太阳风、磁层、高层大气能量耦合和交换的重要部位,地球磁场变化比中低纬度地区复杂得多、丰富得多,被认为是研究地球磁场的重要窗口,受到各国地球物理界的高度关注。

在南极开展地震观测研究,可以了解南极大陆的地震活动性,对研究南极大陆和大陆架岩石层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这些地震资料和其他地球物理资料,有利于研究南极大陆及其邻近海域岩石层的横向变化特征,以及地球深部动力学过程,为矿产资源的研究提供背景依据。

更重要的是,如果将来自长城站地震台观测内容与我国大陆地震观测台网所得的资料结合,可以研究全球地震特征;利用地脉动、冰震及地震记录,可以研究南极地区的微震活动、地脉动的季节变化和冰震的波形特征、冰震的震源参数及其与地震的差异,获得更完整、全面的分析对比数据。

受损严重待修复

从1985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长城站地震台一直承担着我国在南极的地震观测任务,是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极地地震观测科学发展、提升我国极地地震观测和科学研究的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34年来,因地震台初建时期所使用的材料和仪器装备等技术原因,又长期受到南极地区极端灾害性天气影响,长城站地震台观测房受损严重。特别是2018年3月,长城站遭遇罕见大风,地震台观测房损毁严重,加上建筑材料腐化,旧地震观测房已无修复的必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为避免造成设备、线路受损和环境破坏,长城站越冬队员拆除了观测房,地震观测工作被迫中断。

因此,恢复并改善南极地震观测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成为非常急迫的需求,长城站地震台改建得到批准,列入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任务。

齐心协力换新颜

2018年12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常利军随南极科学考察队赴南极长城站开始实施地震台改建任务。

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后勤保障人员和科研人员齐心协力,克服了南极冰天雪地的极端气候影响,利用站上装载车、吊车、挖掘机等机械设备,完成了老地震台建筑垃圾分类清理、材料和设备的运送、新地震观测房地基的开挖浇筑和观测房的吊装以及摆坑的开凿和浇筑等工作,并布设了新购置的极地版低温甚宽带地震仪。

改建后的地震台实用、坚固、耐久、美观,背景噪声低,具有远程实时监控能力和数据传输功能,也具备长期无人值守情况下正常运行的能力。

改建后的长城站地震台有效提升了我国在南极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可为开展南极地震学研究提供高质量地震观测数据,有助于加深对南极地区地震活动的认知和研究,探明南极大陆地壳和地幔的深部结构,为我国实现全球地震观测网络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