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是戰神白起嗎?白起有什麼功績?

小刀說遊戲


白起,與廉頗、李牧、王翦合稱戰國四大名將,位居首位。 白起熟知兵法,用兵如神,在戰國七雄時代輔佐秦昭王,戰績彪炳,在其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間,攻掠城池70餘座,一生從無敗績。

據統計,在戰國戰亂時期,戰死的人共有200萬多人,而戰死於白起手下的就有100多萬,白起一人就佔了一半,所以白起也有“殺神”之稱。 秦將白起的存在讓其它六國聞風喪膽,打得六國毫無還手之力,大大削弱了六國之戰力,為日後秦始皇統一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也因為他的貢獻太大,以致於功高震主,在公元前257年被秦昭王賜死於杜郵。

雖然白起為秦國統一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在嬴政還沒做皇帝之前,白起已經死了。所以白起和秦始皇是沒有君臣之實的。也就是說,白起並沒有直接參與到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大業當中,直接幫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另有其人。下面來看看白起一生中有什麼了不起的功績。



打敗韓魏聯軍

秦國在秦昭王時期,經過了商鞅變法和數代的積累,已經具備一拼六國的實力。秦昭王此君也是很有野心的一位皇帝,早就有吞併蠶食六國之心。 公元前294年,秦國決定起兵攻打韓國。由於韓、魏兩國都地處秦國交界,而韓國的國力也較弱,秦想稱霸天下首當其衝的就是韓國。如果韓國不敵,下一個肯定就是魏國。

在這樣的軍事戰略背景下,韓、魏兩國便組成了聯軍,共同抵抗秦國的鐵蹄。 公元前293年,秦國和韓、魏聯軍的三國激戰拉開了序幕。白起率領秦軍用繞行分割了韓魏聯軍,讓他們不能成為一個整體,切斷他們之間的呼應,再集中相對優勢兵力對其進行包圍殲之。

是役,白起大敗韓魏聯軍,斬首二十多萬,並俘虜了韓國大將公孫喜。 秦昭王深悉不能給敵人休養生息之機,派白起繼續攻打韓國和魏國。白起這次決定對魏國下手。由於之前的聯軍失敗已令得魏國元氣大傷,所以對這次秦國的進攻,魏國並做不了多大的抵抗,被白起勢如破竹攻破了垣城。

公元前291年,白起再一次率軍出擊韓國,攻下了韓國的宛城。用了三年的時間,白起就打得韓魏兩國元氣大傷,再無一戰之力,最後也只能割地求和,俯首稱臣。

由於宛城在當時是冶鐵工業重鎮,秦國經此一役,收穫大量冶鐵資源和技術,大大增強了秦國的軍事實力。 弱國無外交,魏國雖然割土地擺低了姿態,但還是喂不飽秦國的胃口,公元前289年,白起再次進攻魏國,這次秦軍可沒有再客氣,連下魏國六十一城,打得魏國幾乎滅國,從此一蹶不振。



長平之戰打敗趙國

以戰養戰的秦國變得空前的強大,收拾完韓國魏國之後,秦國劍鋒直指趙楚兩國。公元前280年到279年,秦軍在白起率領下左右開弓,先是大敗趙軍於光狼城,然後再是南下進攻楚國,以摧枯拉朽之勢點領了楚國都城郢都,讓楚國不得不遷都東移。

大敗楚國後,秦軍掉轉馬頭,將兵鋒再次對難了趙國。此時的戰國七雄,其它五雄都被秦國鐵蹄踐踏了一遍,徹底淪為了戰國五蟲。唯有趙國還有資格和秦國扳扳手腕。

上次秦軍雖然大敗趙國於光狼城,但是趙國國力強盛,並沒有傷筋動骨。加上趙國由於有名將廉頗和名相藺相如相助,所以趙國是秦國一統天下之攔路虎。趙秦爭霸必將會上演。

公元前260年,秦昭王派王紇向長平的趙軍發動進攻,趙國主將廉頗應戰。由於此前秦軍多年養戰,挾著多次大勝之威,軍隊士氣正旺,打得趙軍節節敗退,最後廉頗命令趙軍沿百里石長城構築防禦工事,決定堅守不出,雙方一時之間進入對峙階段。

由於廉頗打敗了幾次仗,後面的只守不攻也引發了孝成王的不滿,加上趙國內部有種廉頗老矣,需要換帥的壓力,孝成王決定撒了廉頗,換上趙括為主帥。 由於此戰秦國也輸不起,秦軍方面也換帥,換上了大殺神白起。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白起事先便對趙括作了一番研究,並針對趙括急於求勝的弱點,採取了一系列的作戰方針。 趙括在完成軍隊整頓後,磨刀霍霍轉換了作戰方針。組織趙軍對秦軍展開了一系列反攻,白起則下令軍隊假裝不敵,讓秦軍且戰且退。

趙括不知有詐,讓趙軍乘勝追擊,一步步地掉進了白起精心佈置的陷阱當中。 待到趙軍一直追至秦軍精心打造的營壘當中,白起起出兩隊騎兵,一隊從側包抄趙軍後路,一隊從側轉中路,直插趙秦兩軍街接中間,將趙軍切為了兩段。


趙括髮現敵方陳地久攻不下,後路又被斷退無可退,這才慌了手腳。無奈之下趙括只好改變策略,原地築起工事禦敵,等待己方援軍來救。 孝成王得知趙軍被困,、糧草被斷之後,連忙在全國徵集了十五以上的男子,全部加入軍隊增援長平,結果也是無濟於事。

趙軍在被困了40多天後,飢腸轆轆的士兵甚至發生了互相殘殺而食的慘劇。無計可施的趙括組織了數支精兵想著突圍,輪番衝擊之下趙括被亂箭射死,飢餓且群龍無首的趙軍,最後只能向秦軍投降。

據說,當時投降的趙軍有40多萬,全部被殺神白起坑殺了,只留下200多名年紀小的回趙國報信。當時七國皆驚,深感白起用兵的厲害和可怕。

由於長平之戰歷時三年,而秦國雖然戰勝,卻也是慘勝,秦軍傷亡過半,戰死者亦有三十萬餘。

白起為什麼要坑殺趙國降卒?

1、在戰國時候的冷兵器時代 ,那時候七個國家的人口加起來還不足2500萬人,可以說當時的軍隊人數是和城池一樣重要的時代,而殺神白起當然也明白這一點。對於趙國40多萬的降卒,如果放回趙國去,遲早有一天會重新拿起武器迴歸戰場,這對於秦國來說無疑是放虎歸山,搬不頭砸自己的腳,所以白起寧願揹負“屠夫”之罵名,也要殘忍地將之坑殺。

2、在戰略目標上,秦國是當時的軍事強國,他最怕的是什麼?他最怕的就是其他六國合夥起來打他。白起每打一次勝仗就大開殺戒,不留戰俘,除了打擊別國的有生力量,還起到震懾其他六國的作用。

長平一役後,白起已徹底的打啊了名聲,也基本掃清秦國一統六國的最大障礙。同時也由於他的功勞太大,惹來了國內政治對手對其的妒忌和秦昭王的猜忌。在長平之戰後不久,便被秦昭王賜死於杜郵,失去乘勝追擊,親自統一六國的機會。一代戰神,就此退出了戰國七雄爭霸的歷史舞臺。


浩瀚文史


白起為秦國統一做出了巨大貢獻,可以說沒有白起秦國統一天下的步伐至少會推遲幾十年。但是白起輔佐的君王是秦昭王,也就是說,他死後十年左右,贏政才做秦王的。

幫秦始皇統一天下立下蓋世奇功的應該是王剪父子,王剪滅楚,王賁滅魏,燕,趙,齊。可以說王剪父子是秦滅六國的第一功臣!

當然沒有前輩積攢的好家底,也不會這麼順利的統一天下的,其中前輩白起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白起為將,撥郢都,焚夷陵,迫楚遷都;徵韓魏,坑趙卒,臣服諸侯。所以說白起是秦統一大業的主要奠基者!!



逄瑞琦


秦始皇執政時期,白起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了。但白起對於秦始皇滅六國有些非常大的作用。但是天下大勢,滾滾向前,不應該誇大一個人的作用,當然也不能抹去一個人的功績。



1.白起作為昭襄王時期的秦軍統帥,個人的作戰目標,就是消滅對手的有生力量,韓、魏、楚、趙,有上百萬的生力軍都被白起給消滅了。為後繼秦軍能夠統一天下,起到了促進作用。尤其是秦趙長平之戰,作為統一的棘手對手,趙國被極大削弱了,秦統一天下只是時間的問題了。而白起的出現,讓統一的時間得以提前幾十年。

2.但另外一方面講,戰爭拼的是一個國家的外交、經濟、鬥志、軍事能力。秦國自商鞅變法後,軍隊戰鬥力極其強悍,在戰場上如虎狼一般。幾代秦王都是明君,以統一為己任,更兼有巴蜀、關中,周王室也奄奄一息了。秦又實行遠交近攻的戰略,東方六國被各個擊破。天時地利人和,都在秦這一邊。秦統一大勢,多一個人少一個人,趨勢都不會改變。

因此說,白起雖然不是活躍於秦王政執政期間,但對於秦王政的統一,有著積極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