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重疾險時,你最想了解的部分是什麼?

刻意的假裝


現在大家的保險意識越來越強,也想為自己挑選一款適合的重疾險,但是面對琳琅滿目的重疾險產品,卻不知從何下手,那麼今天深藍君就為你總結5點,讓你在挑選的過程中可以有跡可循。


一、保不保身故?

傳統的保終身的重疾險的保障責任可以看做“疾病”和“身故”兩份保障,也就是說如果買了一份50萬保額的保終身重疾險,身故就會得到50萬的賠償金。

由於這類保險是100%可以獲得保額的,所以價格不便宜。


另一種叫做“消費型純重疾險”,不含身故,只關注疾病保障。這類保險可以保障到一定年齡,再加上扣除了壽險保障,所以保費可以做到很低。


二、保什麼?

當然重疾險最關鍵的還是要看保障哪些疾病,2007年,保險行業協統一制定了《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對25種常見重疾定義進行了規範,已經佔到了所有重疾險理賠的 95% 左右,所以這25種產品可以說是市面上重疾險產品的標配。


除了重大疾病,重疾險還有很重要的保障內容就是輕症。保險行業對於輕症並沒有同意標準,所以不同公司對於輕症的數量和種類都有不同的規定。深藍君彙總了幾款市場熱銷產品的高發輕症:

可以看出,各款產品還是有一定差異的。在這些病種中,又要特別關注最高發的 3 種:極早期惡性腫瘤輕度腦中風不典型心梗(或介入術、微創搭橋術)。


絕大部分人看重疾險的病種,都看不出來所以然來,深藍君建議大家重點關注輕症部分。或者有家族病史,也可以重點關注家族病史的疾病。


三、如何賠?

重疾險理賠準確的說是符合合同約定才能理賠,那麼合同又是如何約定的呢?

深藍君以涵蓋絕大部分理賠的前 25 種重疾進行分析,基本可以分為 3 類:



所以說重疾險並不完全是確診就賠,還有一些疾病需要實施了特定的手術,還有一些需要達到一定的狀態。

雖然這些在合同中都有註明,但是普通人一般都懶得看或者看不懂。


四、是否選返還型重疾險?

返本重疾險目前基本都出現在終身型重疾險當中,而這類重疾險普遍比消費型重疾險要貴很。深藍君並不是很推薦返還型重疾險,因為返還型重疾險的本質是保險公司用我們多交的錢去理財,然後把已經貶值很多的本金,在幾十年後返給我們,這部分錢是否可以抵禦得了通貨膨脹,是否會在未來對我們的生活有所幫助,其實是要畫問號的。


深藍君建議大家:保障歸保障,理財歸理財。不要想著通過重疾險實現理財的目的,能實現這樣目的的產品,一般都是有缺陷的。


五:保額選多少?

深藍君一直都在強調一個買保險的理念:買保險就是買保額。因為重疾險的本質是收入補償,所以保額太低是沒有意義的。


深藍君建議大家重疾險的保額都至少 30 萬起步,如果生活在一線城市,或者期望獲得更好的補償效果,那麼建議保額至少 50 萬。


那麼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如何選擇高保額的重疾險呢?

  • 消費型重疾險:消費型重疾險沒有壽險責任,也沒有儲蓄的作用,所以保費非常低,預算有限的可以購買消費型重疾險,確保保額足夠高;


  • 縮短保障期限:還可以縮短保障期限,沒必要追求保終身,可以選擇保到 60 歲或者 70 歲,這樣保費也會大幅度降低;


  • 增加繳費年限:可以選擇 30 年繳費,這樣相同的保費可以承擔更多的保額;

  • 選擇一年期重疾險:或者選擇續保條件好的一年期重疾險進行搭配組合。


保險是一個多次配置的過程,如果預算真的有限,我們就可以根據上面的方法選擇比較適合的重疾險,不用過於追去一步到位。


由於市場上存在信息不對稱以及保險銷售人員不夠專業等問題,再加上很少有人有耐心仔細研讀條款,所以是很難在第一次就選中適合自己的重疾險的,所以深藍君希望通過這簡單的5步可以幫助到大家至少知道挑選重疾險時需要關注的重點,從而幫助你們找到適合你們的產品。


更多關於重疾險問題的文章,請點擊我的頭像,私信回覆:重疾險。

深藍保


一款重疾險的保障責任一般包含終身、輕症、重症、豁免幾個部分。我最關注的有以下幾點:

1.等待期

  • 身故或全殘的等待期:一般為90天,有的合同生效即為有效。

等待期內非意外身故或高殘一般只賠付保費,等待期外即賠付保額。雖說買保險沒多久就發生身故或高殘屬於非常小的小概率事件,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前後金額差別非常大。

  • 輕症和重症的等待期:一般為90天,也有的為180天。

輕症或者重症等待期內確診一般只賠付保費,合同同時也終止了,所以等待期越短越好。

2.輕症部分

  • 有沒有把高發的9種輕症包括進去,理賠條件是否嚴苛。

9種輕症:

1.極早期惡性腫瘤或惡性病變(原位癌)

2.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

3.輕微腦中風;

4.冠狀動脈介入手術(非開胸手術)

5.心臟辨膜介入手術(非開胸手術)

6.主動脈內手術(非開胸手術)

7. 視力嚴重受損

8.特定面積Ⅲ度燒傷(面積比例在10%-20%之間)

9.腦垂體瘤、腦囊腫、腦動脈瘤及腦血管瘤

  • 賠付幾次,是否分組。

一般來說都會設置賠付2到3次,也有的會多到5次;有的會分組,有的不會,優先考慮不分組的,提高理賠率。

  • 每次賠付的保額比例是多少

一般多在20%以上,越高越好。

  • 每次賠付之間的間隔期要求多長時間

有的要求180天,有的要求360天,還有的沒有要求,當然是不做要求的最好啦。

3.重症部分

  • 理賠條件是否寬鬆

很多保險裡面雖然都保同樣的重疾,但對比賠付條件就會發現還是有區別的,理賠條件的寬鬆與否直接關係到能否儘早獲得理賠。

  • 賠付幾次
理論上賠付次數越多保障越全面,防止得了一種重疾之後即處於裸奔狀態。

  • 是否合理分組
多次賠付的重疾產品一般會進行重疾分組設置,要關注一下6種高發重疾是否均勻分組。

6種高發重症:惡性腫瘤、腦中風後遺症、急性心肌梗塞、重大器官移植、冠狀動脈搭橋術、終末期腎病

其中,惡性腫瘤是否單獨分組,從而不影響其他重症的理賠。

  • 有無特定重疾額外賠付
有的保險產品會設置惡性腫瘤額外賠付或者挑選幾個高發的癌症給予額外賠付都是不錯的。

4.豁免

現在的產品一般都會帶被保人豁免,可以再看下是否自帶投保人豁免。

5.綠色通道

現在很多家保險公司都推出綠色通道服務,很好的增值服務,可以看看你選的產品有沒有,具體包括哪些項目。

6.保費

一份重疾險的性價比也很重要,性價比越好意味著槓桿率越高,可以選擇幾款產品綜合進行對比。

PS:重疾保障的險種不用過於糾結,銀保監已經替我們把好關了,25種高發重疾和理賠率在95%以上的重疾都必須包括在內。


保險經紀人徐瑩


在這大好時光裡十分感激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希望以下為大家分享一這個問題對大家有所幫助,我希望我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能夠幫助到大家,也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第一、保額。保額太重要了,能買60萬不買50萬,因為真出事了錢才是最重要的可以救命的。所以對於重疾險賠多少次的噱頭不喜歡,也不想跟風。得一次重疾已經很悲催,難道還要得第二次第三次嗎。

再說了,重疾多次賠付都是有時間間隔的,少的三年長的五年,而且很多重疾哪怕是時間間隔夠了舊病復發也是不賠的。所以配幾次沒意義,還不如第一次把保額做夠。保險做夠的方法呢,不是買一份重疾而是買起碼2份,一份長期的一份一年期短期的,資金充足的情況下兩份都長期的最好。

第二、費用。買保險就是花錢買保障,所以我個人牴觸返還型的重疾險,牴觸所有返還的保險,因為保障槓桿被拉低。

買保險沒有有病保病沒病養老的說法,保險它就是保險,只有一個保障的功能,要養老,麻煩請單獨買專門養老的保險。

所以同樣保額同等保障同等保障週期下,消費型的保險可以花更少的錢買到更高的保障!買保險不就是希望少花錢然後保額高嘛,扯那麼多沒用的有什麼意義!錢少保額高才是重點該關注的!

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最後在這裡,祝大家在新的一年有一個美好的開始,美好的生活,每天開開心心的生活,快快樂樂成長,謝謝!


股票行情投機客


隨著重大疾病的發病率高,治癒率高,費用率高,以及發病的年齡段降低。所以應該購買一些重大疾病保險 。購買時應當參考以下幾點。

第一點是前提。你具備購買保險的經濟能力,通常買保險的規劃是年收入的10%-20%左右拿來購買保險。

第二點選對業務員。隨著商業保險的大力普及和保險資格代理證取消,保險從業門檻大幅度降低,也就導致了保險公司一些從業人員專業素質較低,目前保險公司為了業績往往對新人培訓三五天就鼓勵出去銷售保險,導致新人業務水平並不達標,不能為客戶完美的規劃保險,容易產生一些購買保險不合理的現象,風險保障體系不完善。所以應該選擇一個從業多年業務水平優秀的保險代理人。

第三點選大公司。泰康、人壽、人保、新華、陽光、太平洋、平安排名前六的大公司都可以。雖然經營有人壽字樣的保險公司不允許倒閉破產,但是由於市場佔有率較少,可能一些服務網點較少,導致售後不方便。因為我遇到一個購買民生保險的客戶,在幫助其進行理賠業務時候發現海城市服務網點關閉了,需要到鞍山市更遠網點進行理賠申請,無形當中增加了不少麻煩!

第四點保額或保費。其實關於保費或者保額的考慮並不用過多在意,購買返本型還是消費型,看看自己的經濟條件在經濟能力允許的範圍下做篩選就可以。每一家保險公司的產品上市都需要到保監會申請,備案,符合要求才允許上市銷售,所以每家保險公司的價格基本差不多。保監會不會允許產品價格相差較大的。

第五點保險期間。也就是這個保險可以保多久,是終身還是定期。個人比較推薦購買終身型保險。有人說了終身型保險不返本,如果沒得病自己花不著這筆錢,不合適。其實這個問題是保險代理人本身水平不專業,並沒有和客戶說明終身型保險具有較高現金價值,也就是退保可以退多少錢。那麼買了定期的保險,比如選擇保到80歲,那麼81歲得病了,這個保險就無法得到理賠了。如果是終身的就可以得到理賠,而且終身型保險可以參考自身身體狀況和是否想花這筆錢而決定是否退保,此時退保金是不會低於本金的。相比定期重大疾病保險更靈活,其價格並不會貴多少。

第六點重大疾病種類以及是否有輕症和輕症豁免。關於重大疾病的種類,其實常見的重大疾病基本就是,惡性腫瘤類,心腦血管疾病類,內臟器官類,保監會規定的重大疾病有27種,目前商業保險公司保障的重大已經往往都超過80種,完全包含了前面三大類,所以重疾基本都一樣。都能保障完全。但是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一些重大疾病已經完全攻克,在現在已經不算重大疾病了,醫學上定義為輕症。或者一些重大疾病的早期都被定性為輕症。所以購買重大疾病保險儘量選擇購買具有輕症保障的保險。而且還要選擇具備輕症豁免保費的保險。什麼是豁免呢?就是買保險中途中患了輕症,保險公司賠付後,剩餘未交保費免去,而保險責任不變,這個就叫豁免,這類保險更具人性化,合理化。

所以購買重疾險應該參考以上幾點。


泰康人壽魯繼斌


🌴首先就是大公司小公司。

一般來說我們認為的大公司就是經常聽說的,就連老人孩子就知道的公司,追根到底這只是保險公司的宣傳力度而已。到底什麼是大公司小公司,界定條件是註冊資金,每年保費的收入,分公司的多少,償付能力高低,沒有絕對判斷標準,所以還是要首先看保險公司的產品的保障責任,其他的必要。

🌴重疾是返還型,還是消費型。

返還型可以做到有病保病,沒病養老。消費型一般是低保費,起到高保額的作用。買那種主要,主要看自己的經濟情況和收入能力,返還型一般保費高於消費型40%-70%。

🌴買定期還是終身

定期一般是保到60或者70歲,終身是一直到死,終身的價格高於定期。所以這個要看自己的儲蓄能力。

🌴病種的多少

病種有的達到一百多種,有的幾十種。但是高發的病種,保監會都有規定前25種的定義,所以不必在意。所以看看高發的輕症就可以。

🌴多次賠付還是單次賠付

多次賠付最多的達到5-6次。一般來說人的一生患一次重疾的概率很低,2次更是少之甚少。但是在同等價格的情況下,多次賠付好於單次賠付,畢竟人的一生很長,誰也預料不到。

🌴分組不分組

分組是很多疾病分5組或者6組賠付,賠完一組重疾,剩下這組的其他病種不在賠付,所以不分組好於分組。但是不分組產品一般價格高於分組,所以把癌症單獨分到一組賠付,其他高發的6種重疾平均分配到其他組,這樣的產品我可以。


保險經紀人李盛豔


買重疾險我個人比較關注的是兩個方面:

第一、保額。保額太重要了,能買60萬不買50萬,因為真出事了錢才是最重要的可以救命的。所以對於重疾險賠多少次的噱頭不喜歡,也不想跟風。得一次重疾已經很悲催,難道還要得第二次第三次嗎。再說了,重疾多次賠付都是有時間間隔的,少的三年長的五年,而且很多重疾哪怕是時間間隔夠了舊病復發也是不賠的。所以配幾次沒意義,還不如第一次把保額做夠。保險做夠的方法呢,不是買一份重疾而是買起碼2份,一份長期的一份一年期短期的,資金充足的情況下兩份都長期的最好。

第二、費用。買保險就是花錢買保障,所以我個人牴觸返還型的重疾險,牴觸所有返還的保險,因為保障槓桿被拉低。買保險沒有有病保病沒病養老的說法,保險它就是保險,只有一個保障的功能,要養老,麻煩請單獨買專門養老的保險。所以同樣保額同等保障同等保障週期下,消費型的保險可以花更少的錢買到更高的保障!買保險不就是希望少花錢然後保額高嘛,扯那麼多沒用的有什麼意義!錢少保額高才是重點該關注的!


閒漫


我認為購買重疾險分以下幾點:

第一,看看自己的家庭收入,建議買保險的錢佔家庭年收入的百分之十(保費),保額是年收入的10倍。

第二,先保大人,後保孩子。尤其是家裡的那個頂樑柱。

第三,優先考慮保障型的保險(意外,重疾,醫療)。

第四,保額至重,保費合理,有的客戶聽業務員的多多益善,可是下一年交不上呢!損失算誰的?

第五,產品不是最重要的,解決方案才重要!

第六,先滿足人生壽險,後考慮財產保險,以人為本!


琴童的心


我認為買重疾險最需要關注的部分有:

1.自己的預算是多少?保費一般是家庭收入的10%-20%,這個決定買多少保額;

2.給誰買?經濟有限,先給家庭經濟支柱買,因為Ta是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需要還房貸車貸贍養小孩和父母等;經濟條件允許可以買個全家保;

3.有人說買保險就要買大公司的,其實不然,反而會有店大欺客的現象而且產品單一且貴;多瞭解不同家保險經紀公司/互聯網保險產品,其實壽險顧問的個人品牌大於公司品牌,因為直接服務你的是代理人,不是公司;

4.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多關注重疾險條款,因為最後理賠就是嚴格按條款的,重疾種類並不是最多最好(關注我的公眾號後續會講解),比如埃博拉病毒,這個病毒你不去非洲估計很難遇到。


拓展認知邊界


第一,相同保額和相同繳費期限的情況下,年交保費的高低

第二,再看產品的疾病保障範圍,這個是很重要的一環,因為我們買重疾險的目的就是為了保障以後可能會發生的疾病,涵蓋疾病越多越好了;但在同時我們還要看看它規定的疾病定義,不然就會出現發生了這種疾病而不能理賠的情況。

第三,要看看理賠的條款以及瞭解這個公司以前的理賠情況,如果一個保險公司經常出現拒賠的情況就會比較不可靠。

第四,要有分紅,這一點我也覺得很重要,因為我們購買這份重疾險是為未來做準備的,是抵抗未來可能出現的疾病風險的。我們都知道現金是會貶值的,市場是有通貨膨脹的,錢是越來越不值錢的,所以你現在認為合適的保額到了20年後可能就不能滿足你的醫療需求,如果你到時再加保額或者重新再購買一份,那你要交的保費會是你現在的好幾倍,因為重疾險是年齡越大越貴。所以有分紅的重疾險可以充分的抵抗醫療的通貨膨脹,讓你的保額在一直增加。

有想了解保險產品的可以諮詢我,國內外保險都可以,我個人比較看好香港保險,我本人也是配置的香港重疾險,有分紅,疾病涵蓋廣,疾病定義寬泛,理賠簡單容易,嚴進寬出。


13510427932


我是重症醫師,所以我也非常關注重疾險!

我關心的問題是在相同保額下,比如說30萬,哪一個產品的保費更低!

第二 在必須保障的6種重疾中,腫瘤是否與其他5種重疾分組賠付(因為腫瘤高發)

第三 輕症賠付的條件是否嚴苛,賠付的次數

第四 該重疾險的免責條款有哪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