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原来这里藏着昆明人这么多小心思


哎?原来这里藏着昆明人这么多小心思


哎?原来这里藏着昆明人这么多小心思


哎?原来这里藏着昆明人这么多小心思


1985年,她在明通巷一家理发店里,烫了一圈时下里最时髦的波浪卷。

那时,城市间的小巷与大路相差无几。

有一样的色彩,一般无二的景致,无非路宽窄一点,车多少一些。

哎?原来这里藏着昆明人这么多小心思


当我们说起明通巷,事实上还包括了与之垂直的东风巷,长辈们通常只说明通巷,于是我们也跟着把两条巷子并成了一个名儿。

两条小巷交叉生长在城中心,四面通透,一条通向人民东路,一条挨着北京路,一条向着昆十中,还有一条对着原市政府,要说它圈了一方风水宝地,也不为过。平日里,巷内巷外都是热闹。

那里,藏着昆明人太多的小心思。

一条最鲜嫩

如果有什么字,提起定会让妈妈们两眼放光,那应该是“菜”

于是,在我们的记忆里,“卖菜的”明通巷是妈妈们最爱去的地方。

哎?原来这里藏着昆明人这么多小心思


“明天一早,我去明通巷买只鸡,你记得起床吃早点。”

久而久之,一句话常常浮在我们嘴前:

“杀鸡技术哪家强?昆明盘龙明通巷!”

哎?原来这里藏着昆明人这么多小心思


“我挨你讲,明通巷呢水果便宜!”

“不止便宜,还新鲜,有个老奶经常挑的担子来卖桃,又大又水!”

呐,妈妈们的话题永远注满了“新鲜”,水灵灵的泛着甜丝。

要说谁更懂生活,该是她们,一个个赶着清晨的阳光,风风火火站在菜摊前,嘴里砍着价,手里拿捏着,挑挑拣拣,这样孩子喜欢,那样丈夫爱吃……

哎?原来这里藏着昆明人这么多小心思


明通巷里,原藏着城市的“鲜嫩”,吃到嘴里,化开是最小的日常,也是最大的生活。

现如今,菜市仅剩一、两家,整洁的街道无端端露出大片空地,教人以为拓宽了路,老去的巷子,失了声一般。

一条最流行

我曾经在明通巷剪过一片终身难忘的刘海,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剪刘海,毫不手软地成就了我的“史上最难看”。

那是一家妈妈们常去的理发店,门口的彩柱转了半个多世纪。

哎?原来这里藏着昆明人这么多小心思


店里的装修保留了20世纪的姿样,贴满大大小小“复古海报”,风扇在头顶呼啦啦绕着,在明明不需要这东西的春城,模仿的是怀旧电影里才有的样貌。

妈妈们自是喜欢的,毕竟她们的“少女心”多多少少曾在这里勾勒过,海报上的是明星,也是她们,是过去的时尚,也是过不去的回忆。

哎?原来这里藏着昆明人这么多小心思


临近理发店,有一家卖毛线的小店,七彩斑斓,又是属于过往的“流行”。

初冬里,她们手里抱着新出的“毛衣周刊”,寻着自己或心爱之人喜欢的样式,询问老板对应的颜色,一一挑来。再找一个休息日的午后,带着针线,找老板讨教花样的织法,一针一线,笑闹在小巷里。

哎?原来这里藏着昆明人这么多小心思


如今,再寻小巷,小店虽斑驳,但走一走,也能回到那些时刻,享一番属于上个世纪的风情。

一条最好吃

小巷里,最多的当然是吃食。

更何况,明通巷里还藏着市里顶级的小学——明通小学,不好亏待了祖国的花朵。

明通巷与东风巷交界的路口,有一家炸洋芋,与盘龙小学不一样,偏傣味。

哎?原来这里藏着昆明人这么多小心思


这一家又是“童年回忆系列”,必得是“条形码”状,炸到半生不熟,生脆的,拌了酱,再添一些傣式配料,一块、两块的,边串巷边就扫个精光,怕只怕谁的竹签戳穿了塑料袋,酱汁也稀稀拉拉洒了一地,于是小店方圆几米,总有一些酱汁染了地。难看是难看了点,但为了口腹,昆明人是不在意的。

哎?原来这里藏着昆明人这么多小心思


沿着洋芋店,往北京路走,有几家小卖部,藏着我们最爱的“大雪条”。

说起来,“大雪条”原成就了正义路一项有名的“全民抢”运动。

逢节假,便要人挤人,犹记得,当时冰棒是卖的,冰棒纸却要收回,于是个个买了冰棒,就得赶紧塞进嘴里,买的多的,边举高冰棒,边得吆喝着,免得那冰凉的蹭了谁的头顶。

哎?原来这里藏着昆明人这么多小心思


后来,那一家卖冰棒的不见了,“大雪条”却是留了下来。便是难找些,也不妨碍我们过夏天。

酷暑里,三两个提着保温桶,叮叮咚咚钻进明通巷里,买上七只、八只,提了回去,冰棒也不化,足够吃上一整周。

哎?原来这里藏着昆明人这么多小心思


与“大雪条一条巷”垂直的巷道里则躲着许多“哈尔滨系列”,什么饺子啦,红肠啦,千层饼啦,满眼都是,像在春城里刮起一阵“冰雪暴”,生意却出奇的“还不错”。

哎?原来这里藏着昆明人这么多小心思


前些年,向着昆十中的一股,开了一家昆明饭店的蛋糕店,日日抢购一空。

唉——在昆明,永远讲不完的吃,吃不尽的吃。

一条最陪伴

城市里总有一些地方,藏了时间。

它们把时间偷偷调慢,没有跟上城市的进程,自顾自地缓慢生长。

哎?原来这里藏着昆明人这么多小心思


明通巷就是这样的地方。

这么说多少也带着些私心,毕竟它裹着我们的童年,虽如今也有些事过境迁的感触,但走走,还能找到那时的影子。

哎?原来这里藏着昆明人这么多小心思


如今,它要改变,要跟上城市的样貌,翻天覆地,要变成“太古里”。虽不是一、两天就能动工,但终归纳入了计划。

过往的小巷多年后是要消失的,像是妈妈们过去的日子,这是感伤的话。

我们说一说,还是要向前看,人们手里的锤斧总是停不下来,也阻止不了。

哎?原来这里藏着昆明人这么多小心思


好在,我们有笔,有相机。

作为记录者,我们有能力让它长久地活下去,从它陪伴我们长大,到我们陪伴它老去,想想多少也就留了些安慰。

哎?原来这里藏着昆明人这么多小心思


哎?原来这里藏着昆明人这么多小心思


投稿热线:0871-63114002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图片版权归作者及Hey昆明所有,严禁任何形式商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